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江泽民教育论述导论
江泽民教育论述导论

江泽民教育论述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元敏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01038664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发展过程;科学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教育的战略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
《江泽民教育论述导论》目录

第一章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发展过程 1

一、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大背景 1

(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际大背景 1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10

二、江泽民教育论述的主要来源 16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16

(二)邓小平教育理论 20

(三)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 31

(一)学习、宣传、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阶段 36

三、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发展阶段 36

(二)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新问题阶段 37

(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论述体系阶段 38

四、江泽民教育论述发展过程的特点 39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 39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42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44

(四)时代性与前瞻性统一 46

第二章 科学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 49

一、现代教育具有创新性 49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0

(二)创新的最根本一条是靠教育、靠人才 53

(三)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57

二、现代教育体现素质性 62

(一)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62

(二)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65

(三)素质性是教育本体功能观与社会功能观的统 69

三、现代教育具有产业性 71

(一)教育是一种知识产业 72

(二)教育是具有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74

(三)教育是具有全局性的知识产业 77

(四)教育是具有先导性的知识产业 78

四、现代教育具有公益性 81

(一)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82

(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84

(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并非水火难容 87

五、现代教育具有全民性 90

(一)实现教育的全民性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90

(二)进行全民教育必须重视解决处境不利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 93

(三)采取各种形式,扩大全民教育的手段,广泛提供机会和促进平等 95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8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思路 98

第三章 充分发挥教育的战略作用 98

(二)教育是立国之本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观点 102

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117

(一)教育应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117

(二)全社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119

(三)革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122

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地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126

(一)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126

(二)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130

四、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播种机 133

(一)教育是社会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纽带 134

(二)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灯塔 135

(三)教育是形成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根本 136

(四)教育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目标的实现 138

第四章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40

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40

(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142

(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145

(三)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 148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3

(一)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56

三、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56

(二)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59

(三)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61

(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 165

第五章 促进教育加快发展 172

一、教育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172

二、发展也是教育上的硬道理 177

(一)发展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 177

(二)发展教育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 180

(一)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184

三、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84

(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具体要求 186

四、加快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 188

(一)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加快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 188

(二)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91

五、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3

(一)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3

(二)辛勤奋斗,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6

六、教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06

(一)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6

(二)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7

(一)以多种形式、多种体制加快教育的发展 210

七、教育发展必须多种体制、多种形式 210

(二)以教育体制和教育形式的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212

(三)以多样性的整合加快教育发展 217

八、教育发展要走向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19

(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意义 219

(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本要求 222

第六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226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226

(一)系统工程的基本内涵 227

(二)教育系统工程的内涵 228

(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233

(四)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238

(五)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244

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谋划与领导 249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251

(二)依法治教,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 253

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256

(一)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发展需要呼唤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 256

(二)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260

第七章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全面发展教育 267

(一)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268

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268

(二)要坚持全面的德育内容 273

(三)实施德育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法 276

二、智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279

(一)智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80

(二)要树立正确的智育观念 282

(三)减轻学生负担,加快智育改革 285

三、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286

(一)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需要强健的体魄 287

(二)重在做好体育工作 289

四、美育为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 291

(一)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92

(二)切实加强两个阵地的美育工作 293

五、实践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95

(一)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96

(二)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实践教育 298

六、科技教育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 301

(一)科技教育具有迫切的重要意义 301

(二)采取措施,切实开展好科技教育 303

第八章 改革教育教学制度 306

一、要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 306

(一)深刻认识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 307

(二)全面把握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的具体内容 312

(三)对邓小平有关教育与经济、科技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16

二、必须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18

(一)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性 319

(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22

三、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324

(一)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25

(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也是人才本身成长规律的需求 329

(三)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 331

(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 334

四、要改变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334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8

(三)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形式 341

(四)重视课程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349

第九章 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54

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354

(一)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355

(二)中华民族的复兴依赖于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 358

二、用“五种精神”武装青少年,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 362

(一)“五种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动力 363

(二)抓好共产主义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367

(三)抓好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371

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376

(一)少年儿童要走明志、立德、求知、热爱劳动的道路 376

(二)青年要走坚持“四个统一”的道路 378

(三)大学生要努力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做到“五点希望” 380

第十章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383

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383

(一)教师要教书育人,做学生的楷模 384

(二)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386

(三)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力军 387

(四)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388

(五)教师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力量 389

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391

(一)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391

(二)尊师重教的主要要求 393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98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399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404

四、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411

(一)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412

(二)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 413

后记 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