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饲料手册
饲料手册

饲料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地区畜牧与饲料科技情报网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6274·002
  • 页数:658 页
图书介绍:
《饲料手册》目录

第一章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用 1

1—1 饲料的成分 1

1—1.1饲料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 1

(一)水分 1

(二)碳水化合物 1

目 录 1

(三)含氮物质 2

(四)脂类物质 3

(七)色素 4

8—13.2挥发性氨氮 (60 4

(六)维生素 4

(五)矿物质(无机物质) 4

(八)单宁 5

(九)糖苷类 5

(十)香精油 5

1—1.2饲料的一般成分 6

(三)试剂 (60 7

(一)水分 7

(二)灰分 8

(三)粗蛋白质 8

(五)粗纤维 9

(四)粗脂肪 9

(六)无氮浸出物 9

1—1.3影响饲料化学成分的因素 10

(一)土壤 11

(三)气候条件 12

(四)肥料 12

(二)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12

(五)生长阶段和收获期 13

(六)植物部位 14

1—1.4饲料和畜体化学成分的差别 14

1—1.5饲料中营养素的一般功能 17

(一)基本功用 17

(二)附属功用 17

1—2 饲料中的养分和能量利用 18

(一)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18

1—2.1蛋白质 18

(二)氨基酸 19

(三)影响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 20

(四)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24

1—2.2碳水化合物 25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 25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27

(三)粗纤维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 27

1—2.3脂类 28

(一)饲料中脂类化合物 28

(二)脂类的营养功能 29

1—2.4维生素 31

(一)脂溶性维生素 31

(二)水溶性维生素 33

(三)维生素的营养评定 35

1—2.5矿物质 39

(一)矿物质在畜、禽体内的存在形式和主要营养功 39

能 39

(二)常量矿物质元素 39

(三)微量矿物质元素 39

(四)矿物质的营养评定 39

(一)能量的测定单位 44

1—2.7能量的利用 44

(二)畜、禽对饮水量的要求 44

(一)水在畜禽体内的功用、来源和排出途径 44

1—2.6水 44

(二)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 47

(三)表示饲料能量价值的其他实用单位 49

(四)各种实用饲料单位的换算 49

第二章饲料中养分的消化与吸收 51

2—1 消化 51

2—1.1消化器官 51

2—1.2消化酶 52

(一)碳水化合物酶类 54

(二)蛋白酶类 54

(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55

2—1.3饲料消化的生化变化 55

(三)脂肪酶类 55

(二)蛋白质的消化 55

2—1.5胃内消化 56

2—1.4腔的消化 56

(三)脂肪的消化 56

(一)单胃家畜的胃内消化 57

(二)反刍家畜的胃内消化 57

(三)鸡胃的消化 61

2—1.6小肠内的消化 61

2—1.7大肠内的消化 62

2—2 吸收 62

2—2.1吸收的部位 62

(二)主动的转运过程 64

(一)被动的转运过程 64

2—2.2吸收机理 64

2—2.3消化产物的吸收 66

(一)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66

(二)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 67

(三)脂肪的吸收 67

(四)蛋白质的吸收 68

(五)维生素的吸收 68

(六)矿物质的吸收 69

(七)水的吸收 69

2—3 消化率和饲料可消化成分 70

2—3.1消化率 70

(五)粗脂肪 72

(一)干物质 72

(二)有机物 72

2—3.2饲料可消化成分 72

(四)纯蛋白质 72

(三)粗蛋白质 72

(六)粗纤维 73

(七)无氮浸出物 73

(八)灰分 73

2—3.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73

(一)畜禽的种类 73

(三)饲料的成分 75

(二)畜禽的品种、年龄及体质 75

(四)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76

(五)日粮组成 79

(六)饲料的加工调制 79

第三章饲料的特性 81

3—1植物性饲料 81

3—1.1精饲料 81

(一)谷实类 81

(二)薯类 91

(三)糠麸类 96

(四)饼粕类 102

(五)饲用豆类 111

(一)叶菜类饲料 112

3—1.2青饲料 112

(二)根茎瓜类饲料 127

(三)水生饲料 143

(四)牧草饲料 153

3—1.3粗饲料 196

(一)秸秆类 198

(二)荚壳类 207

(三)树叶和其他饲用林产品 209

(四)青干草 219

3—2动物性饲料 229

3—2.1家畜副产品饲料 232

(一)肉骨粉 232

(二)肉粉 233

(三)骨粉 233

(四)血粉 235

(五)水解猪毛和其它毛粉 237

3—2.2乳品 240

(六)其他家畜副产品饲料 240

(一)鲜乳 241

(二)初乳 242

(三)脱脂乳 242

(四)酪乳 244

(五)乳清 245

(六)人工乳 246

(一)家禽产品粉 248

3—2.3家禽副产品饲料 248

(二)羽毛粉 249

(三)蛋壳粉 250

3—2.4水产副产品 251

(一)鱼粉 251

(三)蟹粉 254

(四)虾粉 254

(五)生鱼 254

(二)鱼精粉 254

3—2.5虫类饲料 255

(一)蚕蛹和蚕蛹粉 255

(二)蝇蛆 255

(四)其他昆虫饲料 257

3—2.6动物废物饲料 257

(三)蚯蚓粉 257

(一)猪胃内容物 258

(二)瘤胃内容物 259

(三)鸡粪 261

(四)畜粪养鱼和畜粪闭合饲喂效果 266

3—3 副产品饲料 267

3—3.1制酒副产品 267

(一)啤酒糟 268

(二)酒糟 269

(一)甜菜渣 273

3—3.2制糖副产品 273

(二)甘蔗渣 274

(三)饴糖渣 275

(四)糖浆 275

3—3.3糟渣 276

(二)粉渣 276

(一)豆腐渣、豆浆 276

(三)醋糟和酱油糟 279

(四)抗生素药渣 280

(五)果渣 281

3—4 矿物质和非蛋白氮饲料 283

3—4.1矿物质饲料 283

(一)食盐 283

(二)钙补充饲料 284

(三)磷补充饲料 285

(四)其他矿物质饲料 287

(一)几种主要的非蛋白含氮物质 291

3—4.2非蛋白氮饲料 291

(二)尿素的饲喂方法 294

(三)尿素的饲用价值 295

(四)尿素的喂量 295

(五)提高尿素利用效果的条件 297

(六)尿素精料产品 298

(七)尿素中毒及其防治 300

3—4.3微生物饲料 301

(一)饲用酵母 302

(二)白地霉 303

第四章饲料添加剂 306

4—1 营养添加剂 306

4—1.1氨基酸添加剂 306

(一)蛋氨酸 306

(二)赖氨酸 307

(三)其他氨基酸 308

(一)矿物质营养物质及其来源和组成 309

4—1.2矿物质添加剂 309

(二)几种常用矿物质添加剂 310

(三)复方矿物质添加剂 311

4—1.3维生素添加剂 312

(一)畜禽对维生素添加剂的需要 312

(二)维生素添加剂的剂型和用法 312

症状 313

(三)鸡用维生素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缺乏 313

(四)猪用维生素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缺乏症 318

状 318

(五)维生素添加剂的使用和复方维生素添加剂 319

4—2 保健助长添加剂 324

4—2.1抗生素添加剂 324

(一)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和利用 324

(二)国内现用主要饲用抗生素的抗菌范围和用法 326

(三)猪用抗生素添加剂 326

(四)鸡用抗生素添加剂 332

(五)牛、羊用抗生素添加剂以及牛用埋植剂 333

(六)畜、禽专用抗生素 337

(一)激素类饲料添加剂 348

(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 348

4—2.2激素、酶制剂和镇静剂等饲料添加剂 348

(三)镇静剂类饲料添加剂 351

(一)磺胺类药物添加剂 352

4—2.3药用保健添加剂 352

(二)呋喃类药物添加剂 354

(三)砷制剂类药物添加剂 354

(四)驱虫药物添加剂 355

4—2.4中草药助长保健添加剂 356

4—3 饲料保藏添加剂 357

4—3.1抗氧化剂 358

4—3.2防霉剂 360

(一)无机酸添加剂 361

4—3.3饲料青贮添加剂 361

(三)甲醛等添加剂 362

(二)有机酸添加剂 362

4—4 食欲增进和品质改良添加剂 363

4—4.1食欲增进添加剂 364

4—4.2品质改良添加剂 364

4—5.1 国内配方举例 365

举例) 365

4—5 复方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方 365

4—5.2国外配方举例 369

4—6.1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配方设计步骤 379

4—6.2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配方设计实例 379

4—6 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配方设计 379

4—6.3设计和使用配方应注意的问题 382

(一)基础饲料中矿物质含量的处理 382

(二)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配制种类 382

(三)配合饲料中添加矿物质的计算方法 383

5—1.1切碎 386

5—1.3热煮 386

5—1.2闷泡和浸泡 386

5—1 青饲料的加工调制 386

第五章饲料的加工和贮存 386

5—1.4打浆 387

5—1.5浓缩叶蛋白质 388

(一)浓缩叶蛋白质的加工调制 388

(二)叶蛋白质的饲用价值 390

5—1.6发酵 391

5—2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392

5—2.1物理处理 392

(一)切碎 392

(二)粉碎 393

(三)颗粒饲料 394

(四)调制草浆 395

(六)浸泡 395

(七)蒸煮 395

(五)干草茶的调制 395

(八)秸秆碾青 396

5—2.2化学处理 396

(一)碱处理 396

(二)碱-酸处理秸秆 402

5—2.3微生物处理 402

(一)干粗饲料的发酵 402

(二)人工瘤胃发酵饲料 404

影响 410

5—2.4长期碱化预处理对粗纤维分解和蛋白质合成的 410

5—3.1能量饲料的加工调制 411

5—3 精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411

(一)粉碎或磨碎 411

(二)压扁饲料 412

(三)浸泡 412

(四)蒸煮 413

(五)焙炒 413

(六)发芽 414

(七)糖化 415

(八)制浆 416

(九)发酵 416

5—3.2蛋白质饲料的加工调制 417

(一)棉、菜籽饼的加工调制 417

(二)动物蛋白饲料的加工调制 425

5—4.1青饲料的贮藏 431

(一)饲料青贮 431

5—4饲料的贮藏 431

(二)干草的调制与贮藏 444

(三)青饲料砖 446

5—4.2谷类饲料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贮藏 447

(一)安全贮存条件 447

(二)谷类饲料的贮藏 450

(三)糟渣类饲料的贮藏 452

(四)油粕类饲料的贮藏 455

6—1.1饲料调制方法不当 458

(一)生物碱 458

6—1.2饲料中含有毒物质 458

6—1 饲料一般中毒的原因 458

第六章饲料中毒 458

(六)光过敏物质 459

(二)配糖体 459

(五)有机酸类 459

(三)皂甙类 459

(四)挥发油类 459

(七)毒蛋白 460

6—1.3饲喂技术不当或对某些饲料利用不合理 460

6—1.4误食有毒植物 460

6—1.5饲喂腐败和发霉饲料 461

6—1.6饲喂罹病饲料 461

6—2.1亚硝酸盐中毒 462

(一)病因 462

6—2 常见饲料中毒及其防治 462

(二)症状 463

(三)治疗 464

(四)预防 464

6—2.2氢氰酸中毒 464

(一)病因 464

(二)症状 465

(三)治疗 465

(四)预防 465

(一)病因 466

(二)症状 466

6—2.3棉籽饼中毒 466

(三)治疗 467

(二)症状 468

(四)预防 468

(一)病因 468

6—2.4菜籽饼中毒 468

(三)治疗 469

(四)预防 469

6—2.5篦麻籽饼中毒 470

(一)病因 470

(二)症状 470

(三)治疗 470

6—2.6酒糟中毒 472

(一)病因 472

(四)预防 472

(二)症状 473

(三)治疗 473

(四)预防 473

(一)病因 474

(二)症状 474

6—2.7马铃薯中毒 474

(四)预防 475

(三)治疗 475

6—2.8黑斑病甘薯中毒 476

(一)病因 476

(二)症状 476

(三)治疗 476

(四)预防 477

(二)症状 478

(一)病因 478

6—2.9苜蓿中毒 478

(三)治疗 479

(四)预防 479

(一)病因 480

(三)治疗 480

6—2.10红三叶中毒 480

(二)症状 480

(四)预防 481

6—2.11羽扇豆中毒 481

(一)病因 481

(二)症状 481

6—2.12山黧豆中毒 482

(四)预防 482

(三)治疗 482

(一)病因 483

(三)治疗 483

(四)预防 483

6—2.13高粱中毒 483

(一)病因 483

(二)症状 483

(二)症状 484

(三)治疗 484

(二)症状 485

6—2.15木薯渣中毒 485

(四)预防 485

(三)治疗 485

6—2.14草木樨中毒 485

(四)预防 485

(一)病因 485

(一)病因 486

(三)治疗 486

(二)症状 486

(四)预防 487

6—2.16蔬菜害虫中毒 487

(一)病因 487

(二)症状 487

(三)治疗 487

(四)预防 488

6—2.17黄曲霉毒素中毒 488

(一)病因 488

(二)症状 488

(四)预防 489

(三)治疗 489

(一)病因 490

(二)症状 490

6—2.18复合霉菌饲料中毒 490

(三)治疗 491

(四)预防 491

6—2.19尿素中毒 491

(一)病因 491

(二)症状 492

(三)治疗 492

(四)预防 492

6—2.20食盐中毒 493

(一)病因 493

(二)症状 493

(三)治疗 494

(四)预防 494

(一)维生素 495

第七章饲料对畜、禽产品的品质影响 495

7—1 饲料对鸡蛋、鸡肉品质的影响 495

7—1.1蛋的成分 495

(二)无机物 496

7—1.2蛋品的颜色 496

(一)蛋黄的颜色 496

(二)肉体的颜色 496

7—2.1对体脂肪硬度的影响 497

7—1.5蛋的耐贮存性 497

7—2 饲料对肉质的影响 497

7—1.4蛋的大小和蛋壳质量 497

7—1.3产品的味道 497

(一)反刍家畜 498

(二)非反刍家畜 498

7—22对胴体瘦肉的影响 499

7—3 饲料对牛乳品质的影响 500

7—3.1乳的成分 500

(一)对乳蛋白质、乳脂和乳糖的影响 500

(二)对乳中无机物的影响 501

7—3.2乳的风味和气味 502

(三)对乳中维生素的影响 502

(五)筛 503

8—1 一般性鉴定 503

8—2.1一般鉴定法 503

8—2 鉴定法(异物及杂质) 503

(六)放大镜 503

第八章饲料分析 503

(一)视觉 503

8—1.2方法 503

(四)触觉 503

8—1.1含义 503

(三)嗅觉 503

(二)味觉 503

(一)筛分法 504

(二)容重称量法 504

(三)比重分法 504

(四)镜检法 504

(五)水淘汰鉴别法 505

(六)化学识别法 505

(一)花生粕与花生皮粉的鉴别 506

8—2.2原料鉴别 506

(二)鱼粉与羽毛粉、骨粉、植物质、虾糠、蟹壳、 507

氮化合物、植物粕、植物种子的鉴别 507

鞣制好的皮革粉末、尿素、甲醛类化合物、高 507

8—3 一般成分的测定 509

8—3.1水分 509

(一)加热干燥法 509

(二)蒸馏法 511

8—3.2粗蛋白质 513

(一)含义 513

(二)仪器 513

(三)试剂 514

(四)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514

(五)操作 515

(七)回收实验 516

(六)计算 516

8—3.3粗脂肪 517

(一)含义 517

(二)仪器 517

(三)试剂 517

(四)操作 517

(五)计算 518

(三)试剂 519

(二)仪器 519

(一)含义 519

8—3.4粗纤维 519

(四)操作 520

(五)计算 521

8—3.5灰分 521

(一)含义 521

(二)仪器 521

(三)操作 521

(一)含义 522

8—4.1叶黄素、胡萝卜素 522

(三)试剂 522

(二)仪器 522

(二)计算 522

(一)含义 522

8—4 维生素的测定 522

8—3.6可溶性无氮浸出物 522

(四)计算 522

(四)操作 523

(五)计算 524

8—4.2维生素A 525

(一)含义 525

(二)仪器 525

(三)试剂 525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26

(五)操作 526

(六)计算 527

(三)试剂 528

(一)含义 528

(二)仪器 528

8—4.3硫胺素 528

(四)人造沸石的活化 529

(五)操作 530

(六)计算 531

8—4.4核黄素 531

(一)含义 531

(二)仪器 531

(三)试剂 531

(四)定量操作 532

(三)试剂 534

(一)含义 534

8—4.5维生素E(生育酚) 534

(二)仪器 534

(四)操作 535

8—5矿物质的测定 539

8—5.1氯(Cl) 539

(一)含义 539

(二)仪器 540

(三)试剂 540

(四)操作 541

(五)计算 543

8—5.2钠(Na) 543

(一)含义 543

(五)操作 544

(三)试剂 544

(四)标准液的制备 544

(二)仪器 544

(六)计算 545

8—5.3钾(K) 545

(一)含义 545

(一)仪器 545

(三)试剂 545

(四)标准液的制备 545

(五)操作 546

(四)标准液的制备 546

(三)试剂 546

(二)仪器 546

(一)含义 546

8—5.4磷(P) 546

(六)计算 546

(五)操作 546

(六)计算 548

(一)滴定法(标准方法) 548

8—5.5钙(Ca) 548

(二)原子吸收法(标准方法) 550

(三)醋酸滴定法 552

8—5.6铁(Fe) 552

(一)比色法 552

(二)原子吸收法 555

(一)含义 556

8—5.8锌(Zn) 556

(六)计算 556

(五)操作 556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56

(三)试剂 556

(二)仪器 556

(一)含义 556

8—5.7铜(Cu) 556

(三)试剂 557

(二)仪器 557

(一)含义 557

8—5.10钻(Co) 557

(六)计算 557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57

(五)操作 557

(三)试剂 557

(二)仪器 557

(一)含义 557

8—5.9锰(Mn) 557

(六)计算 557

(五)操作 557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57

(二)仪器 557

(三)试剂 557

(五)操作 558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58

(三)试剂 558

(二)仪器 558

(一)含义 558

8—5.11铬(Cr6+) 558

(六)计算 558

(五)操作 558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58

(六)计算 559

(一)含义 560

(一)含义 560

8—5.14汞(Hg) 560

(六)计算 560

(五)操作 560

(三)试剂 560

(二)仪器 560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60

(三)试剂 560

(一)含义 560

8—5.13锡(Sn) 560

(二)仪器 560

8—5.12镉(Cd) 560

(五)操作 560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60

(六)计算 560

(二)仪器 561

(三)试剂 561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61

(五)操作 561

(六)计算 562

(五)操作 564

(四)标准溶液的制备 564

(三)试剂 564

(二)仪器 564

(一)含义 564

8—5.15萃取法(铜、锰、镉同时萃取) 564

(六)计算 565

8—6 氨基酸的测定 566

8—6.1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及其他氨基酸 566

(一)定量法A(赖氨酸及其他氨基酸) 566

(二)定量法B(蛋氨酸、胱氨酸) 569

(三)定量法C(色氨酸) 570

(四)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用试剂的制备 571

(三)试剂 571

(二)仪器 571

8—6.2有效赖氧酸 571

(一)含义 571

(六)计算 572

(五)操作 572

8—7.1霉菌数的测定 573

(一)含义 573

(二)仪器 573

(三)试剂 573

(四)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方法 573

8—7 霉菌检查 573

(五)培养方法 574

8—7.2霉菌属的判断 577

(一)含义 577

(二)提纯分离法 577

(三)霉菌属的判断 578

(一)含义 582

(二)仪器 582

(三)培养基 582

(四)实验方法 582

8—8 细菌检查 582

8—8.1细菌数 582

(五)细菌数的计算方法 583

8—8.2大肠杆菌群 583

(一)含义 583

(二)仪器 584

(三)培养基 584

(二)仪器 585

8—3.3沙门氏菌 585

(四)实验方法 585

(一)含义 585

(三)培养基及试剂 586

(四)实验方法 588

8—9 糖和淀粉的测定 589

8—9.1糖 589

(一)含义 589

(二)仪器 589

(三)试剂 590

(四)操作 591

(一)含义 592

(二)仪器 592

8—9.2淀粉 592

(五)计算 592

(二)仪器、装置 593

8—10.1酶法 593

(一)含义 593

(五)计算 593

(三)试剂 593

(四)操作 593

8—10淀粉的α化度测定 593

(三)试剂 594

(四)操作 594

(五)计算 597

8—10.2振荡法 597

(一)含义 597

8—11鱼粉的测定 598

8—11.1含义 598

(四)操作 598

(五)计算 598

(三)试剂 598

(二)仪器、装置 598

8—11.2仪器 599

8—11.3试剂 599

8—11.4操作 599

(二)试剂的制备 601

8—12.1粗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消化率 601

8—12羽毛粉、肉骨粉的测定 601

(一)含义 601

8—11.5计算 601

(三)定量 602

8—12.2挥发性氨氮(羽毛粉) 602

(一)含义 602

(二)仪器 602

(三)试剂 602

(四)操作 602

(三)试剂 603

(四)操作 603

8—13 FS吸附饲料的测定 603

(二)仪器 603

(一)含义 603

8—13.1水溶性氮 603

(五)计算 603

(五)计算 604

(四)操作 604

(二)仪器 604

(三)试剂 604

(一)含义 604

(五)计算 604

8—14大豆粕、大豆面等的测定 605

8—14.1水溶性氮指数(N.S.I) 605

(二)仪器 605

(三)试剂 605

(四)操作 605

(五)计算 605

8—14.2尿素酶活化度(pH值上升法) 606

(一)含义 606

(二)仪器 606

(三)试剂 606

(四)操作 606

(五)计算 606

(二)仪器 607

(一)含义 607

(四)操作 607

8—15.1水分(M) 607

8—15油脂的测定 607

(四)操作 608

(五)计算 608

(三)试剂 608

8—15.3不皂化物(U) 608

(一)含义 608

(二)仪器 608

(一)含义 608

8—15.2杂质(I) 608

(五)计算 608

(三)试剂 609

(四)操作 609

(二)仪器 609

(一)含义 610

8—15.4熔点(上升熔点,mp,°c) 610

(二)操作 610

(五)计算 610

(三)试剂 611

(二)仪器 611

(四)操作 611

(五)计算 611

(一)含义 611

8—15.5酸价(AV) 611

(三)试剂 612

(二)仪器 612

(四)操作 612

(一)含义 612

8—15.6皂化价(SV) 612

(一)含义 613

8—15.7碘价(IV) 613

(二)仪器 613

(五)计算 613

(三)试剂 614

(四)操作 614

(五)计算 615

8—15.8过氧化物价(POV) 616

(一)含义 616

(二)仪器 616

(三)试剂 616

(四)操作 616

(五)计算 616

8—15.9活性氧法(AOM) 617

(一)含义 617

(二)仪器 617

(三)试剂 617

(四)操作 617

8—15.10脂肪酸(气相色谱法) 620

(一)含义 620

(二)仪器 620

(五)计算 620

(三)试剂 621

(四)操作 621

(二)装置 625

(一)含义 625

(三)操作 625

8—16.1氟 625

8—16氟、盐酸不溶物等的测定 625

8—16.3硫酸盐 628

(一)含义 628

(四)计算 628

(二)仪器及材料 628

(三)试剂 628

(四)测定方法 628

(三)测定方法 628

(二)仪器、装置 628

(一)含义 628

8—16.2盐酸不溶物 628

(三)测定方法 629

(四)计算 629

(二)仪器及材料 629

8—17尿素的测定 629

8—17.1水分 629

(一)含义 629

8—16.4干燥减量 629

(五)判断 629

(三)操作 630

(二)仪器、装置及试剂 630

8—17.3缩二脲 630

(一)试剂的配制 630

(一)含义 630

8—17.2尿素 630

8—17.4重金属 631

(三)定量 631

(一)试剂的制备 631

(二)试样溶液的制备 631

8—18.1乳糖 632

8—18脱脂乳粉、蛋清粉的测定 632

(一)含义 632

(三)操作 632

(二)待测溶液及对照溶液的制备 632

(五)计算 633

(四)操作 633

8—18.2溶解度 633

(三)试剂 633

(二)仪器 633

(二)仪器 634

(一)含义 634

(三)试剂 634

8—19.1残留有机氯农药 634

8—19有害物质的测定 634

(四)操作(提取精制法) 635

(五)分析条件 636

(二)仪器 637

(一)含义 637

(三)试剂 637

8—16.2 PCB 637

(六)计算 637

(四)测定方法 638

(五)计算 640

(三)试剂 641

(二)仪器 641

(四)操作(3,4苯并芘萃取法) 641

(一)含义 641

8—19.3 3,4苯并芘 641

(五)二层一元薄层色谱 642

(六)分析条件 642

(二)仪器 643

(一)含义 643

(三)试剂 643

8—19.4花生粕中黄曲霉的测定 643

(四)薄层板的制备 644

(五)操作方法 644

(六)黄曲霉的测定 645

(七)计算 645

(二)仪器 646

(一)含义 646

(三)试剂 646

8—19.5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646

(四)操作 647

(二)仪器 652

(一)含义 652

(三)试剂 652

8—19.6木薯中氰氢酸(HCN)等的测定 652

(四)操作 653

(五)计算 653

8—19.7菜籽粕测定 654

(一)OZT(5-乙烯基恶唑烷2-硫酮) 654

(二)ITC(异硫氰酸盐) 655

(一)含义 656

(二)仪器及材料 656

8—19.8苜蓿草、苜蓿粉中磷化氢的测定 656

(四)标准溶液 657

(五)操作 657

(三)试剂 657

(六)计算 658

(一)含义 6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