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真假论纲
真假论纲

真假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永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437161
  • 页数:1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五个方面阐释了知与所知,什么是真假,真假的模态,真假的确证,真假与善恶、美丑等内容。
《真假论纲》目录
标签:真假

导言 1

(一)论域 1

(二)意义 2

(三)意图、方法、特点、标准 5

一、知与所知 10

(一)本章与现行认识论的关系 10

(二)关于“知”与“所知”这两个术语 13

(三)什么是知与所知 14

1.从“我有所知”谈起 14

2.三状态 14

3.变形与活动 15

4.活动之“所关” 15

5.“知”是什么样的活动 16

6.所知 17

(四)实知与想知 18

1.想与所想 18

2.实知与想知、物质与精神 18

3.“想”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 19

4.“所想”的非实际性 19

5.对于想的知 19

6.“想”作为实际进行的活动 20

(五)所知与所知之间的关联以及所知的位置 20

1.关联与位置 20

2.内外关联与内外位置 20

3.关联的结构 22

(六)关于“所知”的独立存在 22

1.何谓“存在” 22

2.何谓“独立于我们的活动而存在” 23

3.有没有第一种意义上的独立存在 23

4.有没有第二种意义上的独立存在 24

5.有没有第三种意义上的独立存在 24

二、什么是真假 26

(一)问题的提法 26

(二)什么有真假 27

1.真假与“什么如何” 28

2.有真假的是所知与所知之间的关联 28

3.关联的真假的多种表现 29

4.什么是作为真者与假者的真理与谬误 29

(三)真假与标准 30

1.真假的标准与实际 30

2.何谓“实际的关联” 31

3.对关联的实知与想知 31

4.关于“实际确立”本身的实际与非实际问题 32

(四)关于用主客观是否一致来说明“怎样才算真、怎样才算假” 33

1.关于“主客观”的三种常见的理解 33

2.按照对主客观的前两种理解就不存在主客观之间是否一致的问题 34

3.通过对第三种意义上的“主客观”的适当说明可引出对“主客观一致不一致”的合理说明 35

(五)真假与对错 36

(六)“真”与实是、实在、事实 36

三、真假的模态 38

(一)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38

(二)必真与必假 39

1.必然与关联 39

2.必然的关联与必不然的关联 40

3.必然的关联即必真的关联,必不然的关联即必假的关联 42

(三)悖论 42

1.严格意义上的悖论 42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43

3.悖论中的矛盾是逻辑矛盾 45

4.悖论的形成 46

(四)实真与实假 46

1.含义 46

2.确立 47

3.转化 47

(五)可真与可假 48

1.含义 48

2.确立 48

3.可真、可假总是对同一关联而言的 48

(六)绝对的真假与相对的真假 49

1.绝对与相对都是对关联而言的 49

2.绝对与相对的确立 49

3.绝对、相对与必然、实然 50

4.关于绝对与相对、必然与实然的相互转化 50

5.绝对、相对与绝对真、相对真 51

(七)永真与永假 51

1.否定意义上的永真与永假 51

2.肯定意义上的永真与永假 51

(八)真假的程度 52

四、真假的确证 53

(一)什么是真假的确证 53

(二)关于实践检验 54

(三)真假与确证 54

(四)直接的确证、间接的确证、不可确证 55

1.概述 55

2.对必真与必假的直接确证 55

3.对必真与必假的间接确证 56

4.关联中的各项所知的位置(外在位置)特征 57

5.一次活动所占有的位置的范围 58

6.对实真与实假的直接确证 58

7.对实真与实假的间接确证 62

(五)实证与非实证 63

1.实证与非实证的一般规定 63

2.第一种肯定意义上的非实证 64

3.第二种肯定意义上的非实证 65

4.兼有两种肯定意义的非实证 65

5.哲学关联、心理学关联、物理学关联 65

(六)真假的公验 67

1.哲学关联的真假可公验 67

2.形式科学——关于外在位置的科学——中的关联的真假也可公验 68

3.其真假不能被严格公验的关联 68

五、真假与善恶、美丑 70

(一)什么是善恶 70

1.各种不同的善恶 70

2.统一的善恶 71

(二)什么是美丑 73

1.最一般的美丑 73

2.美丑与活动 74

(三)真善美之间、假恶丑之间的同与异 76

1.两种同异 76

2.真善美之间、假恶丑之间的第一种同与异 76

3.真善美之间、假恶丑之间的第二种同与异 77

(四)真假、善恶、美丑相互规定 77

1.真假对善恶、美丑的规定 77

2.善恶、美丑对真假的规定 78

3.善恶与美丑的相互规定 79

(五)关于真善美的统一 79

1.谈论“统一”的两种角度 79

2.关于真善美共为同一所知所具有 80

主要结论 84

附录 87

论两种反映与反应:知与无知 87

从知与所知的角度重构作为活动的意识 98

“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 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