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跨世纪的中国  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大方略
跨世纪的中国  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大方略

跨世纪的中国 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大方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锐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5102273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
《跨世纪的中国 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大方略》目录

目录 3

代前言: 3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3

第一篇 中国新一届政府 49

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简历 49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简历 50

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 51

中国新一届政府主要成员简历 52

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简历 54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简历 62

众望所归 63

朱镕基总理等答记者问 64

国务院提出机构改革方案 71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 78

第二篇 中央领导论国是 83

一、江泽民: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把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新阶段 83

二、江泽民: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85

三、江泽民: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 88

四、江泽民:抓住机遇,埋头苦干,振奋精神,知难而进 91

五、江泽民:军队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更加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大局 95

六、江泽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98

七、江泽民: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扎实工作 102

八、李鹏: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方针 105

九、李鹏:抓好国企改革,关心下岗职工 107

十、李鹏: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热 108

十一、李鹏:将黄河治理放到战略地位来抓 109

十二、李鹏: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农业 110

十三、朱镕基:一往无前 义无反顾 112

十四、朱镕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3

十五、朱镕基:再就业工程关系国企改革成败 114

十六、朱镕基:做细做实做好政府机构改革 116

十七、李瑞环:注意群众位置,重视研究问题 117

十八:胡锦涛:发展需稳定,稳定为发展 119

十九、胡锦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121

二十、李岚清:要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22

二十一、尉健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23

二十二、尉健行:企业改革必须充分依靠职工参与 127

二十三:钱其琛:答中外记者问 128

第三篇:国务院部分新任部委领导论国是 135

一、盛华仁:国家经贸委面临着搞好自身改革与开创经贸工作新局面的双重任务 135

二、项怀诚:财政工作要围绕贯彻十五大精神和本届政府提出的“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136

三、戴相龙:中央银行要正确运用信贷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138

四、傅志寰:铁路要从国民经济大动脉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140

五、吴基传: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42

六、石广生:外经贸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全力抓外贸出口,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143

七、朱丽兰:要从国家层次上、战略层次上和整体运作层次上考虑科技的发展,做好科教兴国的大文章 145

八、周永康:搞好国土资源的管理,今后主要靠法治 147

九、宋德福:人事部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承办国务院监管的大型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免和向大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 150

十、唐家璇:新政府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政府,外交部则应该考虑跨世纪的外交工作 151

十一、孙家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 153

十二、张文康:卫生部要写好一篇大文章,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 156

十三、张维庆:跨世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人口环境 158

十四、李德朱:在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兴衰、社会进退和人民祸福 161

十五、多吉才让:民政部要为国分忧,为民解愁 162

十六、何勇: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164

十七、高昌礼: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纲和重要的指导思想 165

十八、李金华: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严格执行审计法,加强审计监督 166

第一章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69

一、历史怪圈的启示 169

第四篇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方略 169

二、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理论 174

三、全方位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唯一的出路 176

第二章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79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意义 183

第五篇 中国科教兴国方略 187

第一章 解放科技生产力的伟大革命 187

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188

二、确立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地位,培育技术市场 190

三、改革科技拨款制度 191

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192

五、引入市场机制,科学管理 193

六、促进科技工作法制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94

七、全方位对外开放 194

第二章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基本计划 196

一、科教兴国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196

二、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与方针 198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具有坚实的科教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199

第三章 世纪方略:科教兴国的方法与对策 202

一、进一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2

二、积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205

第一章 现代企业制度 211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211

第六篇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略 211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215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217

第二章 产权制度变革与转换国营机制 226

一、传统国有产权制度的基本缺陷 226

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228

三、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原则 234

第一章 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任务 239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 239

第七篇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方略 239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240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任务 241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 243

一、财政性存款 243

二、法定准备金存款 244

三、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 245

四、流通中现金 245

五、中央银行的自有资金 246

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 247

一、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247

二、再贴现 248

三、财政借款 249

四、外汇、金银占用 249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 251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般内容 251

第四章 国家货币政策 251

三、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254

第五章 商业银行自主经营 257

一、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和特点 257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规定 259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原则的规定 267

第八篇 中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方略 273

第一章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273

一、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73

二、新体制的目标模式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解决的 278

几个问题 278

第二章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技改投资力度 293

一、正确认识技术改造的成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293

二、深化技术改造投资体制的探索 298

第三章 筑起中国长城:防范东南亚金融危机 305

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防范政策 305

二、对东南亚金融动荡的思考 306

三、人民币为何能在东南亚危机中不贬值 308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 310

五、我国对金融动荡的预防与抑制 312

第九篇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方略 321

第一章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 321

第二章 科技进步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328

一、形势与任务 330

二、机遇与挑战 337

三、全局与重点 342

四、关系与举措 347

第三章 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352

一、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的特点 352

二、编制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的背景 354

三、关于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60

第一章 跨世纪中国教育 363

一、中国教育要实现总体性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 363

第十篇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方略 363

二、教育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 366

三、教育体制:从体制转轨向制度创新转变 368

四、人才培养: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371

第二章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 374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374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376

第一章 构筑粮食流通体制的新思路 381

一、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正反两方面情况的反思 381

第十一篇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略 381

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整体推进粮食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 383

第二章 我国粮价政策和流通体制改革 387

一、深化粮食价格政策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与基本思路 387

二、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389

三、粮食流通体制必须适应市场需要 394

四、国家对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396

五、实施步骤 397

体制改革 398

一、值得重视的三个转变 398

第三章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粮食流通 398

二、当前存在的三个问题 399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几点思考 401

第一章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产业发展 405

一、房改滞后、住宅供应实物福利分配与商品化市场购买双轨并存,是制约住宅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 405

第十二篇 中国住房体制改革方略 405

二、建设社会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确保住宅商品化新体制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407

三、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使可支付住宅成为商品房建设的主体,是促成住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410

第二章 培育住宅大市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15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前提条件 415

二、加强对住宅开发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是使住宅业成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措施 416

三、加大公房租金改革力度,制止低价出售公房,缩小福利供房范围,是使住宅业成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 418

四、为城市低收入者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措施 419

五、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实现住宅业现代化使住宅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根本措施 420

第三章 实现“两化”是住宅建设与住宅成为“两点”的关键 422

一、住宅产业现代化和住宅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22

二、就住宅消费热点必须对住宅商品化加以深入认识 424

第一章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向 429

一、改革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429

第十三篇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方略 429

二、改革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趋向 432

第二章 加快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436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特殊性 436

二、深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对策 438

第三章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443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43

二、我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 446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 451

一、强化财政监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451

第十四篇 中国税制改革方略 451

二、强化财政监督是健全财政管理的必然途径 453

三、强化财政监督是整顿财经秩序的紧迫需要 453

第二章 切实强化财政监督 455

一、强化财政监督,必须改变单纯面向企业财务收支的传统模式 455

二、强化财政监督,必须改变重收入、轻支出的陈旧观念,实行收支并举 456

三、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反映监督与管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457

四、强化财政监督,必须严格执法 457

五、强化财政监督,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必须继续开展财税大检查 458

六、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加快立法步伐 458

七、强化财政监督,必须加强机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459

第三章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461

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必要性 461

二、当前我国出口退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62

三、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基本思路 464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467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67

第十五篇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略 467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远景目标 476

第二章 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81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框架和体系 481

第三章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86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86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488

三、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问题 490

第四章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想与方案 492

一、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系统思路和操作性方案 492

二、对本报告报提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502

第一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 507

上部: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施政思想库 507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507

目录 507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549

第二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思想方法的论述 565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565

关于思想理论学习 577

第三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政治建设的论述 589

关于党的领导 589

关于讲政治 595

关于稳定 600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605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 611

关于社会主义法制 615

第四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经济建设的论述 619

关于经济体制及经济体制改革 619

关于经济发展政策与策略 628

关于对外开放 635

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636

关于扶贫工作 645

关于农业 658

关于工业 666

关于第三产业 682

关于人口、资源、环境 683

第五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 687

关于宣传文化工作 687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03

关于教育 725

关于科技 730

第六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军队建设的论述 761

关于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761

关于国防现代化 776

第七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统战,外交的论述 779

关于统一战线 779

关于外交 825

第八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873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 873

关于干部的素质 878

关于干部的培养 883

第九篇 江泽民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 897

关于党的建设的方针 897

关于党的思想建设 912

关于党的组织建设 919

关于党的作风建设 929

关于反腐败斗争 934

第十篇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955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读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 《经济日报》评论员 955

下部:有关学习研究文选 95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 唐作厚 马春娃 961

第十一篇 关于思想方法 967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沈铭贤 967

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徐安仁 971

第十二篇 关于政治建设 975

论江泽民同志“政治观”的战略价值 唐能赋 975

论讲政治的时代特色 袁恩桢 980

第十三篇 关于经济建设 991

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路子——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宗寒 991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逄锦聚 998

第十四篇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 1005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融为一体的 黎明 1005

领导干部讲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朱佳木 1007

第十五篇 关于军队建设 1017

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个重大关系论述的体会之十一 刘义昌 1017

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李卫星 1022

第十六篇 关于统战外交 1029

江泽民关于祖国和平统一讲话的新意所在 李家泉 1029

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 宋建勇 1033

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 育葵 宏之 雨汀 1039

第十七篇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 1039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高中级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李贵鲜 1047

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陆立祯 1055

第十八篇 关于党的建设 1055

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天津市部分企业领导同志座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1057

一、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 1067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1067

目录 1067

第一篇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造 1067

第一章 现代企业制度 1067

二、借鉴公司体制建立新的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制度 1070

三、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建立新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 1074

四、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1078

五、深化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079

六、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 1080

八、改善职工民主管理 1081

七、实行破产制度,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 1081

二、市场的原则 1082

一、竞争的原则 1082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82

五、资产评估的原则 1083

四、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1083

三、效益的原则 1083

一、国家参与方式 1084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84

六、科学管理的原则 1084

三、国家宏观调控问题 1085

二、党团组织的地位 1085

五、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 1086

四、职工的地位问题 1086

一、关于理顺产权关系问题 1087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 1087

六、分配原则的兑现问题 1087

二、关于改革现有干部人事制度问题 1091

三、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1093

四、关于解决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 1097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100

第五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思路 1100

二、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1101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103

四、关于法人财产支配权、法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 1105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 1108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 1109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划分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1111

第一节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管理制度 1111

第二章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纲要 1111

二、现代企业的含义 1112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3

一、现代经营观念的确立 1114

第二节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征 1114

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结合 1116

二、面向消费者 1116

四、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结合 1117

五、经营战略与管理方法的结合 1120

一、销售管理制度 1121

第三节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1121

二、生产管理制度 1122

四、科技开发管理制度 1124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124

五、财务管理制度 1125

一、管理者的特征及其重要地位 1127

第四节 现代企业管理者 1127

三、管理者的职能 1128

二、管理者的层次 1128

四、管理者的技能 1129

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130

第五节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环境保证 1130

五、企业家的职业化 1130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131

二、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131

一、国有企业的界定 1133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的实质和特征 1133

第三章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1133

二、国有企业产权的实质 1134

三、国有企业产权的特征 1137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 1140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现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1140

二、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43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 1146

一、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深刻矛盾 1152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模式 1152

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 1156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 1160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诸项体制的配套改革 1163

一、股份制使企业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1167

第一节 推行股份制的重大意义 1167

第四章 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意义和形式 1167

二、股份制明确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1168

三、股份制解决了投资资金来源问题 1169

四、股份制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1170

五、股份制促进了经济系统内资源的最优配置 1171

六、股份制真正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 1172

一、股份公司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175

第二节 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1175

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1178

第三节 股份制改组的途径 1185

一、股份制改组概述 1188

第一节 企业股份制改组的目的 1188

第五章 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条件与程序 1188

二、股份制改组的目的 1191

三、股份制改组中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1196

一、公司法规定的条件 1199

第二节 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条件 1199

二、国家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1200

三、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 1201

四、《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 1203

第三节 企业股份制改组的程序 1204

一、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程序 1205

二、改组为境内上市公司的一般程序 1206

三、改组为境外上市公司的一般程序 1207

一、提出股份制试点申请与批准 1208

第四节 企业股份制改组程序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208

二、选聘中介机构与开好第一次协调会 1213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215

一、资产改组的设想 1220

第五节 企业股份制概组方案 1220

二、股票发行的设想 1221

三、需要请示政府明确的问题 1222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种类 1225

第一章 金融风险防范概述 1225

第二篇 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监管 1225

第二节 金融风险防范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1236

第三节 三个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 1246

第四节 金融风险防范的组织和几种创造性手段 1252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1256

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1256

第二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1267

第三章 金融监管 1291

第一节 金融监管原则 1291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与模式 1294

第四章 金融稽核 1308

第一节 概论 1308

第二节 资金管理业务稽核 1325

第三节 信贷业务稽核 1348

第四节 银行结算业务稽核 1370

第五节 储蓄业务稽核 1395

第六节 利率和现金管理稽核 1406

第七节 银行财会业务稽核 1423

第八节 信托与租赁业务稽核 1450

第九节 保险业务稽核 1469

第十节 人民银行业务稽核 1484

第十一节 内部控制制度稽核 1505

第十二节 非现场稽核监督 1516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1529

第一章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1529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529

第三篇 下岗职工与社会保障制度 1529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1530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1532

一、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原则 1532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模式 1533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应采取的模式 1534

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职责 1534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主体 1535

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1535

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1536

三、企事业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1536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1537

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 1537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使用 1538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539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539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 1539

二、疾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541

四、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1542

三、工伤保险制度改革 1542

五、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543

第一节 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1546

第二章 养老保险 1546

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 1547

第三节 养老保险的主要资格条件 1548

一、退休年龄条件的确定 1549

二、退休工龄或缴纳保险费年限的确定 1552

一、养老基金筹集的范围 1553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1553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1554

二、养老基金筹集的方式 1554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提取 1555

二、与工资挂钩的补充养老金给付 1556

一、基本养老金给付 1556

第五节 养老保险的待遇给会 1556

五、养老保险金的调整制度 1557

四、我国员工退休养老金的给付 1557

三、公积金式的养老金给付 1557

六、特殊条件下养老金的计发 1558

第一节 医疗保险的意义 1559

第三章 医疗保险 1559

第三节 医疗保险的资格条件 1560

第二节 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1560

第四节 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 1561

第五节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1562

二、待遇给付的项目 1563

一、待遇给付的方式 1563

第六节 医疗保险的待遇给付 1563

三、医疗保险待遇给付的标准 1564

三、医疗保险机构管理人员的配备 1565

二、医疗社会保障管理费用的提取 1565

第七节 医疗保险的管理 1565

一、医疗保险机构的设置 1565

五、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 1566

四、定点医院和处方外配点的管理 1566

一、工伤保险的作用 1567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原则和实施范围 1567

第四章 工伤保险 1567

二、工伤保险的原则 1568

三、工伤保险的范围 1570

一、工伤保险待遇 1571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及基金费率 1571

二、工伤保险基金费率 1576

一、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及作用 1579

第三节 劳动能力及评残鉴定标准 1579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原则、要求与组织 1580

三、评残鉴定的程序 1582

四、评残鉴定的标准 1583

第四节 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1585

五、评残标准的实施效果 1585

二、工伤事故处理 1586

一、工伤事故调查 1586

一、工程技术措施 1588

第五节 工伤的预防措施 1588

二、教育措施 1589

三、管理措施 1591

一、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1594

第六节 我国工伤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 1594

二、适当提高待遇标准 1595

三、建立工伤保险基金 1599

四、加强工伤的预防与康复工作 1600

一、生育保险的特征 1602

第一节 生育保险的特征 1602

第五章 生育保险 1602

第二节 生育保险的范围 1603

二、生育保险与疾病保险 1603

第三节 生育待遇的内容 1604

一、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1605

第四节 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 1605

二、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 1606

二、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1607

一、生育保险基金的概念 1607

第五节 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 1607

三、生育保险费率的确定 1608

四、生育保险费的列支和支付 1609

五、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 1610

第六节 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1611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613

第六章 失业保险 1613

三、非盈利性 1614

二、保障性 1614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性质 1614

一、强制性 1614

一、失业保险待遇 1615

第三节 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 1615

四、普遍性 1615

五、统一互补性 1615

六、促进就业性 1615

二、失业津贴给付期 1617

三、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条件 1618

第四节 我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621

一、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的内容 1622

二、建立专门机构 1633

三、失业职工管理及服务 1634

四、转业训练、生产自救和再就业指导 1637

第一节 资本运营的内涵 1643

第一章 资本运营一般 1643

第四篇 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 1643

第二节 资本运营的发展 1649

第三节 资本运营的实质 1654

第四节 资本运营的意义 1657

第一节 资本运营的宏观环境 1664

第二章 资本运营的条件 1664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资本运营机制 1673

第三节 建立与资本运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 1680

第四节 资本运营与经营者激励机制 1685

第五节 企业资本运营与可供运作的资本 1690

第一节 中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 1695

第三章 中国企业资本运营展望 1695

第二节 企业资本运营在中国已初见成效 1704

第三节 中国企业资本运营的若干问题 1709

第四节 中国企业资本运营展望 1715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1723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1723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和内容 1727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1733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1737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 1743

第五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743

第二节 政府的管理职能 1751

第三节 中介机构的运作职能 1754

第四节 企业的经营职能 1759

第五节 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17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