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德馨主编;范传贤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3831767
  • 页数:1226 页
图书介绍:本卷为秦汉经济史部分,内容包括秦汉社会经济制度、秦汉经济发展的大略大势和成就、农业、土地制度、汉代屯田、水利灌慨、畜牧业等十五章。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目录

第一章 秦汉社会经济制度 1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及政体 1

一 中国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 1

二 秦朝的政体和版图 3

三 汉朝的政体和版图 11

四 秦汉时期的国体 18

第二节 秦汉社会的经济结构 30

一 奴隶主经济 30

二 秦汉繁盛的自耕农经济 46

三 其他经济形式 51

第三节 秦汉社会的阶级结构 53

一 奴隶主阶级 53

二 自由民阶级 67

三 奴隶阶级 75

第二章 秦汉经济发展的大略大势和成就 85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85

一 发展的阶段性是事物本身矛盾的规定 85

二 奴隶制经济上升时期 87

三 奴隶制经济鼎盛时期 89

四 奴隶经济衰亡时期 106

第二节 划时代的成就 124

一 先进的经济关系 124

二 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文明 127

三 对世界的辉煌建树和历史功绩 152

第三章 农业 159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 159

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60

二 农具革新 168

三 农具装备 176

第二节 耕作劳动组合形式 186

一 集体协作 186

二 个体劳动 191

三 其他协作 194

第三节 直接劳动者性质 195

一 奴隶劳动 196

二 自由人劳动及其他 214

第四节 单一专业化的种植园经济与多种经营的庄园经济 224

一 奴隶经济的两种类型 224

二 千亩种植园商品生产 227

三 多种经营的庄园经济 234

第五节 铁农具使用的时代信息 252

一 铁农具的奴隶制使用 252

二 大农业与小农业 256

第六节 农业生产的理论指南、科学技术、方法、产量和水平 267

一 开创性的农学理论 267

二 技术方法的进步 277

三 农产量和生产水平 286

第七节 农村社会经济生活 296

一 自由民社会共同体组织 296

二 自耕农社会经济生活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312

三 公社遗存 322

第四章 土地制度 324

第一节 国家土地所有制 324

一 土地与人类社会 324

二 政府和皇室管辖的公田 330

三 国有土地的管理 342

第二节 私人土地所有制 348

一 私人小土地所有制 348

二 私人大土地所有制 359

第五章 汉代屯田 377

第一节 屯田运动 377

一 屯田的缘起 377

二 西汉屯田 380

三 东汉屯田 394

第二节 屯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意义 404

一 生产关系性质 404

二 社会意义 420

第三节 徙民实边非屯田 423

一 徙民实边是古代人口规律的展现 423

二 徙民实边是建设和充实新的居民点,扩大政区建设 426

第六章 水利灌慨 430

第一节 秦代水利灌溉工程 431

一 拓新水利建设 431

二 浚修利用废旧水利设施 433

第二节 西汉水利灌溉和治黄工程 434

一 兴建陂渠灌溉工程 434

二 首创地下水流井渠灌溉工程 439

三 汉武帝亲临瓠子口治理黄河 440

四 全国广泛修渠引水灌溉工程 442

五 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理论的问世 450

第三节 东汉水利灌溉事业 452

一 灌溉工具创新 452

二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55

三 陂湖蓄水灌溉工程 458

第七章 畜牧业 467

第一节 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67

一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征 468

二 奖励养育马、牛政策 469

三 官营养马苑与官奴 472

四 私营大牧场与私人牧奴 477

五 民间农户的副业与自耕农小牧主 482

六 秦汉农牧区划 486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及技术 489

一 商品生产的规模和性质 489

二 技术经验 493

第八章 手工业 500

第一节 形态、性质和发展 500

一 发展概况 500

二 基本形态 503

第二节 冶铁业 510

一 铁冶规模 510

二 冶铁劳动力与卒徒 524

三 冶炼技术的进步 526

第三节 冶铜业 534

一 冶铜业的经营及管理 534

二 铜矿的开采和冶炼 539

三 铜器的多用途和铸铜工业 542

第四节 纺织业 547

一 官私纺织业 547

二 纺织工艺 550

三 纺织工具 553

四 印染工艺 554

第五节 造纸业 556

一 造纸技术的发明 556

二 蔡伦革新造纸工艺的伟大功绩 558

第六节 建筑、陶瓷和漆器工艺 560

一 建筑工艺 560

二 巨型建筑工程 564

三 陶瓷工艺 582

四 漆器工艺 587

第七节 煮盐、酿酒 592

一 煮盐业 592

二 酿酒业 597

第九章 交通和漕运 601

第一节 交通命脉工程建设 601

一 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新路线的开辟 601

二 其他陆路交通线 606

三 水道 615

第二节 丝绸之路 623

一 陆上丝绸之路 623

二 海外交通 627

第三节 工具和管理 634

一 水陆工具 634

二 通讯邮传 644

三 逆旅 654

第四节 漕运和仓库 655

一 主要漕运水道 655

二 仓库 662

三 内河航运和海运 671

第十章 境内商业与市场 680

第一节 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商业高潮 680

一 秦朝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 680

二 汉初放任政策的形成与商业的恢复 685

三 私营商业发展水平达到高峰 689

四 商业政策的调整 692

五 汉武帝后期商业的恢复与变化 701

六 西汉末年商业遭受的破坏与东汉商业的恢复 706

第二节 商业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转折 709

一 主要的标志 709

二 绝对的水平 713

第三节 商业的盛衰与商品生产 715

一 商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变化 715

二 商业发展水平由高转低的根本原因 718

三 西汉的生产结构与商品生产 720

四 东汉的生产结构与商品生产 729

第十一章 境外贸易的开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步 734

第一节 边境贸易 734

一 北方及东北方向与匈奴、鲜卑和乌桓的贸易 735

二 与西域诸民族的贸易 739

三 与西南夷的贸易 741

四 与南越、台湾的贸易 743

五 边境贸易形式与边关管理 744

第二节 对外贸易 749

一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轫期 749

二 东北:与朝鲜、韩国的贸易 750

三 东北:与日本的贸易 751

四 南方及西南方:与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 754

五 西方:与中亚、西亚诸国,印度及罗马的贸易 759

第三节 境外贸易的商品构成与作用 765

一 境外贸易的商品构成 765

二 境外贸易的作用 771

第十二章 城市、乡市与军市 777

第一节 城市 777

一 城市的兴起 777

二 政府对城中之市的管理 780

三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各地商业发展的不平衡 784

四 典型城市的状况 789

五 城市发展的动力与类型 802

六 城市的特点 805

七 城市的作用 810

第二节 农村集市与军市 811

一 乡市 811

二 军市 815

三 市场的层次 816

第十三章 货币、物价 819

第一节 秦始皇统一币制 819

一 关于统一货币制度法令颁布的时间 821

二 统一的内容 823

三 秦币制统一的实际情况与统一币制的历史意义 833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币制改革 835

一 汉初62年间的六次币制改革 835

二 汉武帝对钱币制度的改革与五铢钱制度的确立 842

第三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 857

一 第一次改革币制 857

二 第二次币制改革 858

三 第三次币制改革 859

四 第四次币制改革 863

第四节 东汉时期布币的复兴 868

一 第一次货币问题的争论与五铢钱制度的恢复 869

二 第二次货币问题的争议与布币的复兴 870

三 第三次货币争论与董卓铸小钱 873

第五节 黄金币形制、职能的发展与使用的兴衰 877

一 形制与性质 877

二 职能的发展 882

三 东汉黄金使用锐减 886

第六节 短命的白金币与皮币 891

一 币材、币形、币值与发行原因 891

二 虚币与盗铸 892

三 白金币的性质与白银使用的增加 893

第七节 布币的衰与兴 895

一 布币在秦国货币法中的地位 895

二 《金布律》中布币的特点 896

三 西汉时期布币地位的衰落 899

四 东汉布币使用增多 901

第八节 几种货币的关系 905

一 本位币问题 905

二 铜钱是事实上的主要货币 909

三 金币、布币、钱币职能的差异与互补 912

四 三种货币的比价 915

五 货币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918

第九节 钱币的购买力与物价 921

一 秦钱太重与低物价 921

二 汉代三次物价大波动的成因及其对策 923

三 气候变动与物价短期波动 930

四 影响物价波动诸因素的分析 932

五 两汉粮价水平的比较 934

六 粮食以外的几种主要消费品的价格 939

七 几种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 942

八 管理与调控物价的措施 951

第十四章 田租、赋税、徭役和财政支出 957

第一节 田租 957

一 田租的性质及征收 957

二 田制和土地管理 990

三 地租 999

第二节 赋税 1038

一 种类及征收归属 1038

二 属于王朝财政管辖的税种 1041

三 属于皇室财政管辖的税种 1069

第三节 徭役 1077

一 军役 1080

二 劳役 1085

三 更赋 1091

第四节 财政支出 1095

一 秦和两汉财政支出的总体概况 1095

二 维持庞大国家机器运行的支出 1097

第十五章 秦汉王朝辖下各族地理分布和社会经济 1117

第一节 汉族 1118

一 汉民族的形成 1118

二 不平衡规律的凸现 1122

三 社会经济构成和区划概况 1123

第二节 匈奴 1126

一 匈奴的兴衰 1126

二 匈奴的社会经济生活 1132

第三节 百越(南粤)与南蛮 1146

一 百越 1146

二 南蛮 1154

第四节 西南夷 1159

一 地理分布和族属 1159

二 社会历史和经济生活 1161

第五节 西域 1170

一 西域的地理范围,加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1170

二 西域居民的族属 1176

三 西域的社会经济生活 1179

第六节 氐与羌 1188

一 氐人的历史、地理分布 1188

二 氐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1189

三 羌人的历史、族属和地理分布 1190

四 羌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1192

第七节 东夷 1196

一 乌桓 1196

二 鲜卑 1201

三 挹类、夫余、?貊和高句骊 1205

主要参考文献 1208

后记 1223

主编后记 12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