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启彦编著
  • 出 版 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4
  • ISBN:957586414X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史》目录

目录 1

增订版序 1

● 第一章 先秦学术思想 1

第一节 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兴盛的原因 2

序 3

第二节 各主要学派学说的特点 4

甲、各主要学派学说的基本特色 4

乙、儒墨道法四家学说的比较 6

第三节 儒家学派 8

甲、孔丘 8

乙、孟轲 17

丙、荀况 22

丁、附录:孔、孟、荀的学术思想异同比较表 26

第四节 墨家学派 27

第五节 道家学派 31

甲、老聃 31

乙、庄周 37

丙、附录:一、老庄学说思想的比较 42

二、老庄学说思想异同表 44

第六节 名家学派 45

甲、惠施 45

乙、公孙龙 50

第七节 法家学派 53

甲、早期法家学派的学说要旨 53

乙、韩非 55

丙、韩非的思想与先秦各家的关系 57

第八节 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衰落的原因 61

第二章 两汉学术思想 65

第一节 黄老学派的兴衰 66

甲、黄老学派的起源 66

乙、黄老学说盛行的主要原因 67

丙、黄老学派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68

丁、黄老学说的衰替 75

戊、附录:两汉的黄老学者和政治人物表 76

第二节 儒术与经学 77

甲、董仲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 77

乙、董仲舒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81

丙、独尊儒术的影响 87

丁、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 88

第三节 阴阳灾异学说的流行 98

甲、汉代阴阳家的始祖——邹衍 98

乙、汉代阴阳五行家学说思想的渊源 102

丙、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影响 110

第四节 谶纬之学的盛衰 113

甲、谶纬之学的内容及其作用 113

乙、谶纬盛行的原因 115

丙、谶纬的兴衰过程 117

丁、谶纬的影响 120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学术思想 122

甲、何谓玄学 12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 123

乙、何谓清谈 125

丙、魏晋玄学勃兴的原因 126

丁、魏晋玄学的基本内容 128

戊、魏晋玄学的演变与派别 130

己、魏晋玄学的影响与贡献 155

庚、附录:魏晋南北朝玄学派别略表 162

甲、魏晋南北朝的经学 16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经学 163

乙、隋唐的经学 169

第三节 唐代的儒佛融和 171

甲、儒佛融和的背景和条件 171

乙、韩愈的学术思想 174

丙、李翱的学术思想 177

丁、唐代儒佛融和的征象及其对宋代理学兴起的贡献  179

戊、附录:韩愈、李翱的学说思想与宋明理学重要概念比较表 181

第四章 宋明学术思想 182

甲、宋代理学的由来及其基本内容 183

第一节 宋代理学 183

乙、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184

丙、宋代理学的派别 186

丁、周敦颐的学术思想 187

戊、邵雍的学术思想 191

己、张载的学术思想 193

庚、二程(程颢程颐)的学术思想 197

辛、朱熹的学术思想 204

壬、陆九渊的学术思想 211

癸、附录:一、宋代理学家学说内容一览表 218

二、朱熹、陆九渊学说思想异同表 220

第二节 明代理学 221

甲、陈献章的学术思想(附湛若水) 221

乙、王阳明的学术思想 224

丙、晚明王学 231

丁、附录:一、陈白沙学说简表 234

二、王阳明学说体系略表 235

第三节 宋明理学总评 236

第五章 清代学术思想 238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向与特色 239

第二节 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经世致用之学 242

甲、顾炎武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242

乙、黄宗羲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245

丙、王夫之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247

丁、顾、王、黄三先生对清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  253

第三节 乾嘉时期的学术成就 255

甲、乾嘉考据学派的渊源 256

乙、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及发达的原因 257

丙、乾嘉考据学派的派别及其成就 259

丁、浙东学派及其成就 270

第四节 道咸同光间今文经学的复兴 274

甲、清代今文经学的名称与基本内容 274

乙、今文经学复兴的原因 275

禄的学术思想 276

丙、清代今文经学复兴的先导——庄存舆与刘逢 276

丁、龚自珍、魏源的学术思想 278

戊、康有为的生平和学术思想 283

第六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 288

第一节 导言 290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由来与成因 291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295

甲、新文化运动的分期 295

乙、《新青年》的创刊 296

丙、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98

丁、新文化倡导者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303

一、蔡元培  303

二、陈独秀  308

三、胡适  313

四、李大钊  318

五、鲁迅  323

六、钱玄同  327

七、吴虞  330

第四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 332

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32

乙、思想文化的论战 335

一、问题与主义论战 335

二、中西文化论战 340

三、科学与玄学论战 344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46

甲、知识界的分裂 346

乙、白话文学的发荣滋长 347

丙、思想解放与知识界的分裂 352

丁、社会政治运动的昂扬 353

第六节 总结 357

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357

乙、附录:一、新文化倡导者学术思想简表 359

二、三次论战内容简表 363

注释 369

参考书目 3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