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林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0008429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49

第一节 物质 49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 49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2

第二节 运动、时间和空间 56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6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60

三、运动观、时空观在现代的发展 63

第三节 自然界、社会、人类 67

一、自然界、社会、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67

二、实践是自在世界向人化世界转化的基础 71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4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74

二、世界图景的复杂性和现代特征 77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82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82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82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5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8

四、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9

第二节 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91

一、意识的结构及主体性 92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96

三、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途径 98

第三节 意识与人工智能 100

一、人工智能的实质——思维的模拟 100

二、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104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07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07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7

二、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111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114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14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18

第三节 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21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121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5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127

一、唯物辩证法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127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31

三、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 13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37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137

一、质、量、度 137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42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4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51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151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5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68

一、肯定和否定 168

二、否定之否定 171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75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80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8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80

二、原因和结果的方法功能 183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88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188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功能 191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94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194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功能 197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201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201

二、内容和形式的方法功能 204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207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207

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10

第六节 结构和功能 211

一、结构和功能及其辩证关系 211

二、结构—功能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214

第七节 系统和要素 216

一、系统和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17

二、把握复杂事物的科学方法 219

第六章 实践和认识 222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22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是对旧哲学认识论的扬弃 223

二、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29

三、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237

第二节 认识活动的本质和系统结构 243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243

二、信息、反映、建构 249

三、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252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256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56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63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65

第四节 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 267

一、思维方式的本质和功能 267

二、唯物辩证法是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271

三、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275

第七章 真理和价值 279

第一节 真理 279

一、真理和谬误 279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84

三、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88

第二节 价值 292

一、价值的本质 292

二、价值评价 297

三、价值的相对性及其历史发展 299

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 302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法 302

二、真理和价值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引导 306

三、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12

第四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14

一、必然和自由 314

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317

三、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319

第八章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324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24

一、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 324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26

三、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30

第二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335

一、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335

二、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338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340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体系 345

一、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及其主要缺陷 346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 347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和方法论意义 350

第九章 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 355

第一节 社会的宏观结构 355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356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361

三、社会的文化结构 362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36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6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72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379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 383

一、社会形态的含义 383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85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89

一、阶级的实质和阶级结构的演变 39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92

第十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392

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97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发展的历史趋势 399

一、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 400

二、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的趋势 403

第三节 社会革命 406

一、社会发展中的进化与革命 406

二、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41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415

一、作为系统的社会意识 415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 415

二、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417

三、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 421

四、社会意识形态 42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形式及其特点 428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 429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430

三、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 437

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41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功能 447

一、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447

二、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 450

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 452

四、社会意识的创新功能 456

第十二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6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60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46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64

三、历史创造活动的制约条件 467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71

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人 471

二、历史人物的历史性特征 474

三、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479

一、人类文化、文明的累积性 484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484

第十三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84

二、文化是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 487

三、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490

第二节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493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493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497

三、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98

第三节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历程 501

一、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 501

二、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 503

三、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 5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