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
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

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边士江,王克孝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03001434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准备 1

目录 1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渊源 7

一、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7

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 10

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14

四、黑格尔的历史观 18

第二章马克思早期历史观的演变 29

第一节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启蒙 29

一、少年时代的马克思 29

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31

一、从浪漫主义转向黑格尔哲学 33

第二节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的马克思 33

二、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 37

三、马克思对哲学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辩证理解 42

第三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46

转变的开端 46

一、在现实斗争中,发现黑格尔哲学与现实的矛盾 47

二、与柏林自由人分裂,开始转向共产主义 52

第四节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 56

唯物主义。探讨人类解放的 56

道路,走向共产主义 56

一、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57

二、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走向共产主义 62

一、家庭与社会环境 69

第三章青年恩格斯历史观的演变 69

第一节1839年夏季以前的恩格斯 69

二、从崇拜宗教到信仰黑格尔哲学 71

三、革命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 74

第二节激进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 77

一、对反动哲学权威谢林的批判 77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 79

第三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82

转变的基本完成 82

一、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82

二、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84

三、向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转变的完成 88

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始 95

第一节从哲学研究转向经济研究是马克 95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95

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起点 96

二、异化劳动理论和它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 100

的地位和作用 100

第二节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109

一、揭露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及其唯心史观 111

二、历史是群众的事业 113

第三节历史唯物主义的纲领和初成本系 121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 121

哈的批判 121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和它在历史 130

唯物主义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30

三、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 133

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第一个伟 136

大发现的初步完成 136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的问世 149

一、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生产 150

关系”这个科学概念 150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主义公开问 159

世 159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经济研究中的 169

验证和发展 169

第一节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的 170

实践经验中,历史唯物主 170

义的运用和发展 170

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171

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结论 180

第二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对历史 184

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184

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184

二、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解剖中历史唯物主 191

义的具体化 191

三、关于人的问题和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与 200

异化 200

四、《资本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06

第三节 巴黎公社经验的理论概括,对无产 211

阶级专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11

一、无产阶级对待旧的国家机器的态度 212

二、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现实考察和总结 214

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 219

第六章在反对各种社会主义的斗争和科学研究中历 219

的斗争中对国家学说的新贡献 220

一、批判巴枯宁、拉萨尔唯心主义国家观 220

第一节在反对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 220

二、在批判巴枯宁财产“继承权”决定私有制及 225

拉萨尔“分配决定论”的斗争中,阐明共 225

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225

第二节研究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史,填补 227

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空白 227

一、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228

二、两种生产理论,原始社会婚姻家庭的演变 230

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238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45

一、社会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性及其特点 245

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论证了经济 245

第三节在反对经济决定论的斗争中阐明 245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全面论述 249

三、恩格斯晚年在通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252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 266

的捍卫和发展 266

第一节梅林、拉法格、考茨基、拉布里 266

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266

一、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探索 266

二、拉法格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和探讨 273

三、考茨基早期在解释和宣传历史唯物主义方面 279

的积极作用 279

义 283

四、拉布里奥拉独到地解释和宣传了历史唯物主 283

第二节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突 287

出贡献 287

一、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 290

二、对地理环境学说的重大贡献 292

三、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论”公式 297

四、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杰出论述 298

第一节 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02

的时代 302

一、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302

捍卫和发展 302

第八章列宁、斯大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 302

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泛滥 303

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 305

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305

第二节列宁早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 307

和发展 307

一、列宁在批判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307

中捍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07

二、列宁在反对经济派和盂什维克的斗争中阐明 317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17

一、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对历史唯物主义 321

和创新 321

的新贡献 321

斗争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 321

第三节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 321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国家与革命的问题 323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 331

和规律,创立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 331

学说 331

一、关于区分两类矛盾的标准问题 331

第四节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 333

一、列宁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 334

渡时期 334

二、在反对“左派”共产党人的斗争中对历史唯 336

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336

一、斯大林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344

论证和阐发 344

第五节斯大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 344

二、斯大林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托洛茨基主 347

义的斗争中、捍卫列宁主义基础 347

三、批判阶级调和论与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 351

状况的变化及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351

四、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355

五、总结苏联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 363

义国家政权的发展规律 363

六、批判语言是上层建筑的错误观点,全面阐发经 365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 365

七、总结苏联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论述社会主 367

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367

第九章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372

一、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提出,对社会发展规律 374

认识的深化 374

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 374

第一节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 374

质、特点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74

二、深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 376

点和解决的途径 376

第二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创 379

立,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了新的 379

内容 379

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 382

的原则和方法不同 382

三、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大量存在的社 386

会矛盾 386

义的独创性的贡献 388

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对历史唯物主 388

第三节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历史唯物主 391

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91

一、坚持从经济地位考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 392

态度,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392

敌我友问题 392

二、提出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论断,丰富了历 394

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394

第四节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无产阶级革 398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398

一、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建立 398

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398

取城市的理论 398

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400

二、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的创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 400

第五节 阐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 404

动力,制定完整的群众路线的理 404

论 404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404

二、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 408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路线 408

第十章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新任务 416

第一节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417

规律 417

一、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时代的迫切 417

要求 417

二、着重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在中国的 418

特殊表现形式 418

主要研究成果 420

三、我国近几年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问题上的 420

第二节改革要求观念更新 435

一、要对社会现象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435

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进行思想观念 436

的更新 436

三、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要在抛弃陈旧观念、继 438

承优良传统中进行 438

四、确立提高中国公民的素质的观念是改革的要 440

求 440

第三节世界新技术革命给历史维物主义 442

提出了新问题 442

一、关于社会形态理论问题 444

二、关于“技术决定论”的问题 445

三、关于“一体化”的理论 4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