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出路  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出路  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出路 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廖子光著;林小芳,嵇飞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1704368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整理了廖子光先生在亚洲时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按危机的根源、美国救市政策的缺陷、美国的对华政策及中国的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美国的做法,以及中国应如何做。
《中国出路 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目录

译序&刘元琪 1

廖子光来华学术讲座内容述要&刘元琪 1

第一部分 致命病毒:美国和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第一章 银行解除管制催生信贷滥用 3

一、银行在非银行债务市场得不到尊重 4

二、道琼斯指数与利率 4

三、格林斯潘欺骗性的政策声明 5

四、二元市场 6

五、利润不均衡分享的危险 6

六、流动性紧缩仅仅是初期症状 6

七、信贷衍生品过剩 7

八、对冲买卖带来的风险偏好 8

九、投资者信心下降 8

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贴现窗口的担保品 9

十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10

十二、企业集团的兴衰 12

十三、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尝试 14

十四、沃尔克反对废除 18

十五、格林斯潘支持废除 18

十六、摩根大通的膨胀 19

十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 20

十八、废除导致当前的信贷危机 22

第二章 非银行金融系统的崛起 23

一、流动性紧缩只是症状 23

二、美国证交会:投资者的保护人 24

三、体系性的欺诈问题 25

四、债务驱动市场 26

五、银行与资产负债表外的投资渠道 26

六、担保品管理的兴衰 27

七、银行在安然欺诈案中的角色 27

八、上诉法院使银行摆脱困境 29

九、美国证交会对银行的审查 30

十、银行指责审计人员 32

十一、2007年历史再次重演 33

十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宽容 34

十三、安达信的倒闭 37

十四、发行渠道分散化 39

第三章 美联储的新权威 41

一、利率变动与美元走向 41

二、美联储的新权威 42

三、利率与选举 43

四、利率难题就是“否定”的代名词 44

五、选举时间表 44

六、沃尔克的“放血”试验 45

七、货币列车同时相向驶开 48

八、用一种过度调整纠正另一种过度调整 49

九、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的画面 50

十、收入平等的骗局 51

十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51

十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海市蜃楼 52

十三、美国国债俘获外国中央银行 53

十四、结构金融使利率渐进主义失效 54

十五、格林斯潘的科学借口 54

十六、债券市场崩溃 55

十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56

十八、经济学中的政治 56

十九、新权威 58

第四章 美联储操纵国际金融 60

一、美联储的外汇操作 60

二、进口附加费 62

三、《广场协定》 64

四、明目张胆的规避程序 65

五、威慑性的外流 67

六、政策协调 68

七、货币贬值 69

八、投机者获利 70

九、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冲突 72

十、中国加入了出口游戏 73

第五章 美联储无力解决其自造的危机 75

一、美联储及其政策工具 75

二、美联储试图以恶性通胀之代价来挽救市场 78

三、美联储可以创造货币,但不能创造财富 80

四、联邦政府是“最后借款人” 81

五、格林斯潘认识到美联储难以“妙手回春” 83

六、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带来企业债务危机 84

七、高杠杆效应的危险 86

八、穷人过度储蓄的全球谎言 87

九、中央银行支持对全球穷人“剪羊毛” 88

十、地方政府与金融巨头 88

十一、格林斯潘谴责第三世界,而不是美联储 89

十二、格林斯潘迟到的滞胀警示 90

十三、金融资本主义的资本危机 90

第六章 致命病毒:经济泡沫化中的债务证券化 92

一、生产过剩规律 92

二、困惑的公众 93

三、维克塞尔的想法已经过时 94

四、1987年的教训 94

五、混淆货币与财富 97

六、泡沫中的泡沫 98

七、债务证券化模糊了债权与股权的区别 99

八、1994年的教训 102

九、1998年的更多教训 103

十、流动性可能迅速消失 103

十一、2003年的教训 104

十二、总收益互换 105

十三、并购:定时炸弹 106

十四、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之差 107

十五、中央银行扭曲国内价格 108

十六、收入就是一切 110

第七章 上涨的油价与下跌的美元 111

一、石油一桶100美元的问题 111

二、十大新经济事实 114

三、石油经济学 119

四、油价与货币政策 120

五、廉价石油问题 123

第二部分 饮鸩止渴:美国解救政策的巨大局限第八章 “太大不能倒”导致道德风险 127

一、“太大不能倒”的道德风险 127

二、惊人的数额 130

三、美国国际集团陷入困境的根源 133

四、过渡性贷款提高 135

五、过时的监管结构 136

六、全球效仿 138

七、重温亚当·斯密 140

八、资本形成的社会化 142

九、财富效应不反映经济情况 143

十、人人想要,但非人人必需 145

第九章 央行的无能与市场流动性 149

一、恢复无序的市场状况 149

二、不可持续的刺激 152

三、低利率对美元产生不利影响 153

四、一级信贷和二级信贷 155

五、贴现借款的争论效应与耻辱感 156

六、银行间支付所需的准备金余额 157

七、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158

八、美联储的行动旨在达成相悖的目标 160

九、市场流动性不足趋势不改 160

十、中央银行的无能 161

十一、何为市场流动性 162

十二、流动性与信贷风险 163

十三、被低估的流动性风险与交易对手风险 164

十四、流动性与价格、交易量 165

十五、流动性与收入分配、新闻影响 165

十六、流动性与总市值、货币流动 166

十七、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概念 167

十八、流动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168

十九、流动性与资产货币化、货币贬值 168

二十、未付债务破坏经济价值 169

二十一、对冲基金的悲哀 170

二十二、注意力从对冲基金转向银行 170

二十三、商业票据危机 171

二十四、担保债务凭证的非流动性 173

二十五、救市的政治性 174

第十章 零利率陷阱 175

一、货币政策的两个陷阱 175

二、风险回报率 177

三、财务杠杆放大了风险和利润 178

四、结构金融的增长 179

五、虚幻盈利指标的诱使 180

六、恐惧因素 181

七、短期利率为零会增加系统风险 182

八、央行制、民主和货币政策 182

九、汇率与货币政策 186

十、美联储的非常规工具:国有化 190

第十一章 国有化不是易走的出路 194

一、退出战略 194

二、雷曼破产的系统教训 197

三、零利率遏制了回购市场 198

四、州和地方政府财政受到的影响 202

五、回购市场如今既庞大又危险 207

第十二章 破产的货币主义 211

一、美联储的货币主义政策 211

二、虚幻的经济增长 213

三、自信、自得与错误 214

四、伯南克走上了老路 216

五、财富效应的逆转 218

第三部分 转嫁危机:危机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第十三章 美国的国内政治与对华政策 225

一、早期的美中联系 225

二、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226

三、最惠国地位的讽刺性 227

四、中国拒绝为社会主义引入西方民主 228

五、国共分裂 229

六、美国介入中国内政 229

七、冷战与反帝斗争 230

八、朝鲜战争与麦卡锡主义 231

九、麦卡锡与肯尼迪 234

十、民主党反华的意识形态偏见 235

十一、尼克松和卡特的对华开放 237

十二、布热津斯基与伊斯兰恐怖主义 237

十三、老布什的对华政策 238

十四、克林顿的对华政策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政策 240

十五、小布什的对华政策 243

十六、中国与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244

第十四章 布热津斯基的“两国集团”大战略 248

一、不平衡的关系 248

二、能够改变世界的两国集团 249

三、中国面临社会事件增多的风险 250

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保八”的目标 250

五、布热津斯基把中国错当修正主义力量 251

六、布热津斯基的两国集团逻辑 252

七、美国人不是全同意布热津斯基的两国集团观点 254

八、中国不太可能参与布热津斯基的新游戏 254

九、中国的外交政策遗产 255

十、不对称的现象 256

十一、奥巴马的变革 257

十二、通过改变会计规则来拯救银行 259

十三、关于预算外债务的新会计规则 260

十四、美国经济削弱美国的外交倡议 262

第十五章 奥巴的变革政治与美国对华政策 263

一、奥巴马需重新定义美国的国家利益 263

二、美国的国家利益 264

三、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265

四、美国对外政策的失败 267

五、格林斯潘落入拉登制造的陷阱 268

六、经济民族主义 269

七、需要有全球收入政策 270

八、中国经济政策处于十字路口 272

九、世界新秩序正在显现 273

十、奥巴马与罗斯福 273

十一、美国单边主义的终结 275

十二、利益攸关者的欺骗 276

十三、民主与反美主义 278

十四、安全还是自由 279

第十六章 奥巴马对华经济政策 281

一、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 281

二、盖特纳计划 282

三、奥巴马在浪费前一百天 282

四、奥巴马的新进步主义 284

五、中间派阻挠奥巴马的倡议 285

六、金融民族主义与雷曼兄弟的破产 286

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287

八、奥巴马没有货币改革计划 289

九、英国的金本位制 292

十、罗斯福的黄金平价美元 292

十一、奥巴马与中国人民币 295

十二、奥巴马考虑让美国破产 296

十三、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不会创造工作岗位 297

十四、中国持有的美元 298

十五、白宫与国会的对华经济政策分歧 298

十六、萨默斯对美元贬值的立场 301

十七、美国对外政策勉力招架 303

十八、中国要有独立的经济战略 305

第十七章 世界领导人忽视了真正的目标 307

一、重组失调的贸易条件之必要性 307

二、脱离美元霸权 308

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虚假诺言 309

四、华盛顿共识死而不僵 310

五、中国呼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架构 312

六、美国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全球监管要求 313

七、2009年与1933年之比较 313

八、奥巴马的贸易立场 315

九、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316

十、中国采纳新的发展战略 317

十一、美国民粹主义者反对世界贸易 318

十二、罗斯福的货币改革 318

十三、市场原教旨主义与不平等 320

十四、新政的贸易保护主义 320

第四部分 正当其时:中国脱离美元霸权第十八章 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中国经济 325

一、中国摆脱危机、免于通胀的出路 325

二、港澳珠大桥融资模式置疑 329

三、关于美元的信心问题 331

第十九章 中国脱离美元霸权 336

一、美元霸权的实质及其影响 336

二、神圣美元帝国 339

三、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 340

四、滞胀的危险 341

五、伦敦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43

六、突破美元霸权 346

七、以主权信贷发展中国经济 349

第二十章 恢复中国的国家命运 352

一、各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命运 352

二、现代中国的国家命运 354

三、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论 357

四、国家命运与国家利益 360

五、货币与国际金融 361

六、短缺理论 362

七、经济增长的中和效应 364

八、劳动力的人为价格 366

九、中国与劳动力市场 368

十、土地、人民与政府 370

第二十一章 中国掌握自己通往繁荣的命运 372

一、日本抵制美欧的施压 372

二、德国和俄国谴责美国的廉价货币疗法 373

三、欧盟减速对中国的影响 374

四、美国消费支出下降 374

五、在巴西召开的二十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 375

六、中国的货币措施 375

七、中国必须做的事 381

第二十二章 中国与世界经济新秩序 385

附录 393

美元体系的兴衰——本次金融危机的由来及对策(节选)——廖子光先生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讲(2008年9月23日) 393

致参加2008年11月15日白宫关于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世界领导人的公开信 396

世界金融危机的来源和未来趋势(节选)——新华网对廖子光的访谈(2009年03月27日) 398

奥巴马的“救市政策”救非所救(节选)——新华网对廖子光的访谈(2009年09月22日) 405

anti-cnn网关于全球金融危机采访廖子光先生实录(2009年9月27日) 4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