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云南风景地理
云南风景地理

云南风景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33210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全书约25万字,插图74幅,附表33个。由概论、自然景观形成的背景、成景作用分析、各类景观特征描述与解释、自然景观分区与开发潜力分析、风景资源管理、风景资源审美七大部分构成,分为14章。插图74幅,附表33个。
《云南风景地理》目录
标签:地理 风景

第1章 概论 1

1.1 风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

1.1.1 风景的形成背景研究 3

1.1.2 风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

1.1.3 风景资源分区与规划 4

1.1.4 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

1.1.5 风景的审美和欣赏 4

1.2 风景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4

1.3 风景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6

1.4 云南风景地理的基本特征 6

1.4.1 奇特性突出 7

1.4.2 多样性显著 7

1.4.3 古老性典型 7

1.4.4 组合性良好 7

1.4.5 广布性与空间分异性共存 8

1.4.6 自然风景对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9

第2章 自然景观形成的背景 11

2.1 区域地质背景 11

2.1.1 掀升性典型 12

2.1.2 间歇性突出 14

2.1.3 差异性显著 14

2.2 成景岩组 14

2.2.1 碳酸盐岩类成景岩组丰富 14

2.2.2 碎屑岩类成景岩组广布 15

2.2.3 岩浆岩类成景岩组分布局限 15

2.2.4 变质岩类成景岩组带状分布 15

2.3 地貌背景 15

2.3.1 地势北高南低,作梯层状下降 16

2.3.2 东部高原绵延,西部山川纵横 19

2.3.3 小型盆地广布,地貌类型复杂 21

2.4 气候背景 22

2.4.1 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成因复杂 23

2.4.2 干湿季分明,区域差异明显 23

2.4.3 气候类型多样,水平分布复杂 23

2.4.4 多层多带,垂直变化显著 25

2.5 水文背景 26

2.5.1 河流纵横 26

2.5.2 湖泊湿地广布 28

2.5.3 地下水丰富 30

2.6 土壤背景 33

2.6.1 土壤类型多样 33

2.6.2 水平上阶梯状分布 37

2.6.3 垂直分布典型 38

2.6.4 地域差异明显 41

2.7 生物背景 41

2.7.1 生物资源丰富 41

2.7.2 生态系统多样性极其丰富 43

2.7.3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复杂 47

参考文献 49

第3章 自然景观的成景作用 51

3.1 概述 51

3.2 构造成景作用 51

3.2.1 岩浆、热水成景作用 53

3.2.2 变质成景作用 54

3.2.3 地震成景作用 55

3.3 坡地重力成景作用 55

3.4 喀斯特成景作用 56

3.4.1 喀斯特景观形成的基本条件 56

3.4.2 喀斯特景观形成的阶段性和地带性 58

3.5 流水成景作用 62

3.6 湖泊成景作用 64

3.7 冰川成景作用 65

3.8 土壤成景作用 66

3.9 生物成景作用 67

3.10 人工成景作用 68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地质地貌景观 69

4.1 概况 69

4.2 构造景观 69

4.2.1 地壳升降运动遗迹景观 70

4.2.2 断裂景观 70

4.2.3 褶皱景观 71

4.2.4 节理景观 71

4.3 山间盆地景观 72

4.4 花岗岩石景观 72

4.5 化石景观 72

4.5.1 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动物化石群 73

4.5.2 禄丰恐龙化石景观 74

4.5.3 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景观 74

4.6 晋宁梅树村界线层型剖面景观 75

4.7 喀斯特景观 76

4.7.1 滇东喀斯特景观区 76

4.7.2 滇东南喀斯特景观区 81

4.7.3 其他喀斯特景观 83

4.8 火山景观 84

4.8.1 腾冲火山群景观 85

4.8.2 屏边火山景观 87

4.9 丹霞景观 87

4.9.1 丽江老君山高山丹霞景观 87

4.9.2 剑川石宝山高山丹霞景观 88

4.10 劣地景观 89

4.10.1 元谋土林景观 89

4.10.2 永德土林景观 90

4.10.3 陆良彩色沙林景观 90

4.10.4 元江彩色膏林景观 90

4.11 宝玉石景观 91

4.11.1 宝石 91

4.11.2 玉石 92

4.12 地质景观演化进程 94

参考文献 95

第5章 山地景观 97

5.1 概况 97

5.1.1 高山和极高山(海拔>3500米) 97

5.1.2 中山(海拔1000~3500米) 98

5.1.3 低山(海拔500~1000米) 99

5.1.4 丘陵(海拔<500米) 99

5.2 山地景观空间结构 99

5.3 滇西横断山纵谷区山地景观 100

5.3.1 担当力卡山景观 101

5.3.2 高黎贡山山脉 102

5.3.3 云峰山景观 103

5.3.4 怒山山脉 103

5.3.5 云岭山脉 106

5.4 滇东高原区山地景观 114

5.4.1 乌蒙山景观 114

5.4.2 拱王山景观 114

5.4.3 轿子雪山景观 115

5.4.4 鸡足山景观 115

5.4.5 方山景观 116

5.4.6 大围山景观 116

5.4.7 西山景观 117

5.4.8 梁王山景观 117

5.4.9 马雄山景观 117

5.4.10 磨盘山景观 118

5.4.11 水目山景观 118

5.4.12 圆通山景观 119

5.4.13 观音山景观 119

5.4.14 药山景观 119

5.4.15 秀山景观 120

5.5 山地景观演化 120

参考文献 121

第6章 气象气候景观 123

6.1 概况 123

6.1.1 多变性和速变性 124

6.1.2 背景和借景性 124

6.1.3 广域性和地域性 124

6.1.4 时间性和季节性 124

6.2 气象景观 124

6.3 气候景观 127

6.4 地貌对气候景观形成的作用 129

6.4.1 地势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29

6.4.2 高原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29

6.4.3 海拔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30

6.4.4 坡向和坡度对气候景观形成的影响 130

6.5 气象气候景观空间分异 131

6.5.1 纬度地带性分异 131

6.5.2 垂直地带性分异 133

6.5.3 旅游气候景观分区 134

参考文献 134

第7章 水景景观(一) 135

7.1 概况 135

7.1.1 景观的多样性 135

7.1.2 景观的独特性 136

7.1.3 景观的空间分异 136

7.1.4 景观的紧密配置性 136

7.2 河流景观 137

7.2.1 河流景观概况 137

7.2.2 主要河流景观 138

7.3 瀑布景观 157

7.3.1 瀑布景观概况 158

7.3.2 风景瀑布 158

参考文献 163

第8章 水景景观(二) 164

8.1 湖泊湿地景观 164

8.1.1 湖泊湿地景观概况 164

8.1.2 天然湖泊湿地景观 165

8.2 泉水景观 179

8.2.1 泉水景观概况 179

8.2.2 温泉景观 180

8.2.3 冷泉景观 185

8.2.4 特殊泉景观 188

8.3 冰川景观 189

8.3.1 冰川景观概况 189

8.3.2 主要冰川景观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9章 土壤(土层)景观 192

9.1 概况 192

9.2 典型土壤(土层)景观 192

9.2.1 滇中红层景观 192

9.2.2 东川红土地景观 193

参考文献 193

第10章 生物景观 195

10.1 生物地理景观类型 195

10.1.1 温性—寒温性生物地理景观 196

10.1.2 高原面亚热带生物地理景观 196

10.1.3 剥蚀面以下生物地理景观 199

10.2 植被景观 199

10.3 植物景观 209

10.4 花卉景观 211

10.5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213

10.5.1 植物园 214

10.5.2 古树名木景观 215

10.6 动物景观 217

10.6.1 鸟类景观 217

10.6.2 鱼类景观 225

10.6.3 大型动物景观 228

参考文献 230

第11章 生态农业景观 232

11.1 坝区生态农业景观 232

11.2 山地生态农业景观 234

11.3 干热河谷生态农业景观 237

11.4 花卉生态农业景观 238

11.5 茶生态农业景观 239

11.6 高山牧场景观 244

参考文献 246

第12章 自然景观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 247

12.1 自然景观空间组合与分异特征 247

12.1.1 《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247

12.1.2 《云南省志·地理志》地貌区划方案 249

12.1.3 生物地理分区方案 250

12.2 自然景观地理分区原则 251

12.3 自然景观地理分区 253

12.4 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价 257

12.4.1 地文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7

12.4.2 气象气候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8

12.4.3 水文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9

12.4.4 生物与土壤景观开发潜力评价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13章 风景资源的管理 261

13.1 IUCN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1

13.2 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管理经营模式 263

13.2.1 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型管理模式 263

13.2.2 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综合型管理模式 264

13.2.3 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型管理模式 265

13.3 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6

13.3.1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体系类型 266

13.3.2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 266

13.3.3 中国风景资源经营模式 268

13.3.4 中国风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8

参考文献 271

第14章 自然风景的审美 272

14.1 自然风景审美的历史沿革 273

14.1.1 自然风景审美的萌芽阶段 273

14.1.2 自然风景审美的大发展阶段 274

14.1.3 自然风景审美的成熟阶段 275

14.1.4 自然风景审美的交融阶段 277

14.2 自然风景的美学特征 281

14.2.1 自然风景的形象美 281

14.2.2 自然风景的色彩美 281

14.2.3 自然风景的动态美 282

14.2.4 自然风景的朦胧美 282

14.2.5 自然风景的人文美 282

14.3 自然风景的美学价值 283

14.4 自然风景审美 284

14.5 自然风景的美育 285

14.5.1 自然风景美育的认识 285

14.5.2 自然风景美育意识的培养 287

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