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  第1卷  法意识原理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  第1卷  法意识原理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 第1卷 法意识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瑞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2080619
  • 页数:7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实际,充分注意到国内外法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性成果,是一种理论回应和落实号召的初步探索。内容分为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三大部分。本书的重要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的面世,这是国内外没有过的;实现了作者关于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体系化。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或有一定地位,为国内外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展现新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 第1卷 法意识原理》目录

导言 法学理论的伟大创新 1

第一部分 法的统治意志性——法的本质属性 14

一、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17

(一)统治意志属于法意识范畴 18

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提出“法意识”术语 18

2.法意识是现实关系的抽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

3.统治意志是实现预定目标的法意识 22

(二)统治意志是国家意志 23

1.统治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不是个人意志 23

2.阶级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25

3.统治意志不能脱离实在基础和上层建筑 26

4.关于统治意志的唯心主义废话 27

(三)将统治意志上升为法律,取得社会规范形式 29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29

2.通过立法机关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法律 32

3.法律不是“圣物” 33

二、法的统治意志的利益动因 36

(一)利益决定法律制度 36

1.社会关系首先服从于利益关系 36

2.法律是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 39

(二)统治阶级利益是立法上的首要利益 43

1.个人利益发展为阶级利益 43

2.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立法的第一要务 47

3.法律用“社会普遍利益”掩盖统治阶级利益 54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利益要求 58

1.摧毁旧法制是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 58

2.法律维护个人利益同共同利益的统一 59

3.立法要找到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尺度 61

三、法的统治意志的价值取向 63

(一)法上的民主 69

1.法上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不存在“一般民主”“纯粹民主” 69

2.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72

3.用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 73

(二)法上的自由 75

1.自由表现为法上的权利 75

2.自由首先是阶级的自由 77

3.受法律、国家和他人限制的自由 81

(三)法上的平等 82

1.平等,是指一切公民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82

2.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上的不平等 84

3.“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7

4.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平等就是一句空话 90

5.社会主义法上的平等问题 93

(四)法上的公平正义 97

1.公平正义是美好的社会理想 97

2.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公平正义,不存在永恒的公平正义 100

3.具有统治意志性的公平正义 102

4.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的空谈什么也证明不了 108

四、法的统治意志性与其他社会规范意志性的关系 113

(一)法的统治意志性与道德戒律意志性 113

1.法律上的道德戒律也是统治意志性的表现 113

2.不同阶级的法对道德戒律有不同的选择和要求 115

3.剥削阶级的道德立法是伪善的 118

4.社会主义法制下的德治 120

(二)法的统治意志性与宗教教义意志性 122

1.在中世纪,法律和法学被纳入宗教领域,宗教教义直接具有统治意志性 122

2.对教义的信仰转化为对法律的迷信 125

3.社会主义法上的“宗教信仰自由” 127

第二部分 法的阶级性——法的根本特征 130

一、阶级性是法的根本特征 133

(一)阶级对立是一切法律的基础 133

1.法所反映的阶级对立应由现实基础来说明 133

2.任何立法都是阶级立法,超阶级立法不存在 137

(二)法是直接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142

1.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工具 142

2.法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146

3.法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152

二、法实施的阶级性 156

(一)执法的阶级性 156

1.行政执法不是凌驾于阶级之上,而是维护一个阶级来反对另一个阶级 156

2.行政法令和行政命令的阶级性质 161

3.行政机构是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 164

4.行政官员的官僚主义化 167

(二)司法的阶级性 169

1.法庭是保护富人利益的精巧工具 169

2.法官首先认为本阶级的利益是一切秩序的主要基础 171

3.审判是不会公平的 176

4.浪费金钱请律师也很难打赢富人 182

5.社会主义司法是人民司法 183

三、法的阶级性例证 186

(一)《林木盗窃法》立法法案的阶级性 187

1.法案名称的确定 187

2.法案内容的通过 189

(二)《林木盗窃法》林木执法的阶级性 192

1.乡镇长滥用权力为林木所有者谋取好处 192

2.由护林官员决定被窃林木的价格 192

3.为护林官员设置终身职位 194

4.乡镇长成为监督劳动的法律执行人 197

(三)《林木盗窃法》司法审判的阶级性 198

1.法官只能一丝不苟地表达法律的自私自利 198

2.使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合法判决的性质 198

3.被告向林务法庭缴纳护林官员出庭的费用 200

4.无理罚款 200

5.监禁折合罚款 203

6.捡拾枯枝被判强迫劳动 204

7.降低犯人伙食标准 205

第三部分 法的社会性——法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 207

一、法的基础的社会性 209

(一)法以社会为基础 209

1.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 209

2.不能使旧法律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 212

(二)法的性质取决于一定社会形态 215

1.有什么性质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律 215

2.有什么性质的社会体制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律 218

(三)法的内容和范围受制于社会结构 221

1.社会的基本结构 221

2.法受制于作为社会主导结构的政治结构 224

3.法受制于作为社会基础结构的经济结构 226

(四)法的动因来自社会要求和社会新需要 230

1.法是反映社会要求的一种形式 230

2.制定新的法律来调整新的社会状态 235

二、法的对象的社会性 237

(一)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238

1.法的出发点是社会问题 238

2.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社会关系 241

(二)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 246

1.国家事务关系 246

2.行政管理关系 253

3.社会经济关系 255

4.公民的人身关系及其财产关系 260

5.社会危害关系 266

6.社会争议关系 270

三、法的作用后果的社会性 281

(一)法的积极社会后果和消极社会后果 282

1.选举法的社会后果 282

2.财政法的社会后果 286

3.银行法的社会后果 288

4.贸易法的社会后果 291

5.矿业法的社会后果 295

6.土地法的社会后果 297

7.工厂法的社会后果 303

8.住宅法的社会后果 306

9.卫生法的社会后果 309

(二)法推动社会进步和阻碍社会进步 311

1.法的进步作用、阻碍方面和法的阻碍作用、进步方面 311

2.法与社会竞争 315

3.法与社会贫困化 318

4.法与社会危机 321

5.法与社会制度变革 324

四、市民社会的法 329

(一)市民社会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 329

1.“市民社会”术语的由来和含义 329

2.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 334

3.市民社会的基本社会状况 337

(二)市民社会的法律支柱 346

1.企业法与“企业自治” 346

2.物权法与私有权绝对 351

3.合同法与契约自由 362

第四部分 法和国家的统一性——法的联系机制 373

一、法和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375

(一)法和国家产生的氏族社会基础 375

1.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引发氏族社会分化 375

2.分配发生不平等,形成家庭和个人财产上的差别 380

3.从习俗权利义务的同一性到权利义务的分离和对立 382

(二)法和国家产生的共同根源 386

1.私有财产和私有制 386

2.阶级差别和阶级划分 391

(三)法和国家产生的途径 393

1.法和国家的产生同经济活动相联系 393

2.法和国家的产生同管理活动相联系 395

3.法和国家的产生同惩罚活动相联系 398

(四)法和国家同时消亡 400

1.不是用法令废除国家 400

2.只能用社会主义法和国家代替资本主义法和国家 401

3.法和国家是自行消亡的 404

二、法和国家不可分割 408

(一)法和国家的本质和宗旨是相同的 410

1.阶级统治性是国家和法的共同本质 410

2.共同维护同人民大众相脱离的权力和秩序 413

(二)法和国家的职能是一致的 415

1.法和国家的功能相辅相成 415

2.国家是组织工具,法是手段工具 417

(三)法和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同一的 420

1.奴隶制类型的国家和法 420

2.封建制类型的国家和法 423

3.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和法 426

(四)法和国家的形式是相互适应的 431

1.法适应于国家的管理形式 431

2.法适应于国家的结构形式 433

三、法和政权相互依存 436

(一)革命摧毁旧政权旧法制 436

1.革命发生的动因 436

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442

3.不同阶级革命有不同的政权和法制要求 446

(二)新政权推行新法制,新法制巩固新政权 449

1.新法制要求得到绝对承认 449

2.执政党派的变动引起法律的某些变动 452

3.社会主义新政权和新法制 457

(三)完全新型的政权和法制 465

1.无产阶级专政与法律的关系 465

2.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权和法制 475

第五部分 法的意识形态性——法律观 482

一、法律观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 483

(一)法学是关于法律观的学说 483

1.对法和法现象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483

2.具体法律观点 485

(二)两种法律观 488

1.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法律观 488

2.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法律观 492

二、法学家的法律观 498

(一)法学家法律观的形成背景 498

1.属于分工的特殊部门 498

2.社会条件 501

3.阶级影响 506

(二)法学家的法律观弊病 510

1.把国家学说和法的学说弄得混乱不堪 510

2.在坏风气中找到坏法律存在的理由 511

3.对法律作有利于有产者的解释 513

4.脱离学术操守 515

(三)苏维埃初期法学家法律观的某些状况 517

1.旧法观点仍占据主导地位 517

2.拒绝为苏维埃国家服务 522

三、学说学派的法律观 525

(一)法学学派的法律观 525

1.自然法学派的法律观 525

2.历史法学派的法律观 532

3.法学相关学派的法律观 533

(二)法学学说和法学相关学说的法律观 536

1.法学相关学说的法律观表现 536

2.重商主义的法律观 541

3.重农主义的法律观 543

4.蒲鲁东主义的法律观 544

5.讲坛社会主义的法律观 547

6.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法律观 547

7.国家社会主义的法律观 549

8.民粹主义的法律观 550

(三)学术人物的法学观点 553

1.洛克的法学观点 553

2.奥斯丁的法学观点 554

3.黑格尔的法学观点 555

4.施蒂纳的法学观点 557

5.拉萨尔的法学观点 560

6.杜林的法学观点 562

四、法律观的方法论表现 56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法律观和法学方法论 566

1.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 566

2.辩证唯物主义的法学应用 572

(二)法律观把法学方法论包括在其中 576

1.法的普遍联系观 576

2.法的矛盾观 583

3.法的发展观 591

4.法的实践观 602

(三)法的方法体系所体现的法律观 608

1.法律辩证法是法学方法体系的法律观 608

2.具体法学方法体现的法律观 616

第六部分 法的被决定性——法的物质生活条件 629

一、法为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630

(一)法的决定性条件中相关概念的相互关系 631

1.物质、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条件 631

2.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分配关系 635

3.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636

4.经济关系、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 643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不是法的决定性条件 646

1.地理环境条件 646

2.人口条件 648

(三)经济生活条件对法的决定性作用 650

1.法的存在和发展应当从经济条件中得到解释 650

2.法律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 655

3.法律必须适应社会经济 660

二、法为客观规律所规定 665

(一)法与自然规律 666

1.法要服从于自然规律 666

2.利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立法目的服务 669

(二)法与社会发展规律 671

1.社会发展规律不以法的意志为转移 671

2.法取决于社会必然性 689

3.法本身不是规律,但法的运行是有规律的 699

4.玄想家在随心所欲地兜圈子 703

(三)法与经济规律 707

1.不管颁布怎样的法律,经济照旧由现在支配它的经济规律来调节 707

2.经济规律不是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 711

三、法为所有制关系所规定 729

(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 730

1.用所有权的归属区分财富和财产 730

2.所有制是经济形态,所有权是法律形态 745

3.所有制关系向所有权关系的转化 758

(二)法与私有制 765

1.私有制的基础是私有财产 765

2.私有制产生私人强制权力 770

3.旧法律对私有制的全面保护 778

(三)法与社会主义所有制 784

1.夺取政权,依法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784

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立法措施 786

3.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制的两个问题 789

后记 一篇读罢头飞雪 半是硝烟半是霞 7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