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静逸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9604448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文是博士论文,作者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考察对象,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进程为背景,尝试性梳理、总结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演变的动因、基础、历程以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内容和经验。试图从历史动态中把握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态势,以历史眼光分析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运作逻辑。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4

绪论 7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7

二、研究现状 9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8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21

五、主要概念界定 22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境遇 27

第一节 新世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7

一、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 28

二、社会意识多样化的挑战 29

三、新媒体技术的挑战 31

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供给矛盾的挑战 33

第二节 新世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机遇 36

一、“中国和平崛起”现实环境夯实现实环境 36

二、“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转型”营造积极氛围 38

三、“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9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基础和进程 41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 4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工作观 42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工作观 45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基础 56

一、综合国力提升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成熟的社会环境 56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大的转型动力 58

三、社会思想状况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积极的舆论氛围 60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进程 61

一、世纪之交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62

二、十六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64

三、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66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 69

第一节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6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义 69

二、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义 72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义 74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认识的深化 76

一、从“全面发展”到“立德树人”的深化 76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源流 77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内涵 79

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79

第三节 工作理念的深人发展 80

一、从“全员育人”向“三全育人”的拓展 80

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实现路径 82

第四节 工作范式的转型发展 83

一、从“政治叙事”到“生活叙事”的转型 83

二、“生活叙事”工作范式的思想源流 85

三、“生活叙事”工作范式的实现路径 87

第五节 工作思维的创新发展 89

一、从“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发展 89

二、互联网创新思维的实现路径 90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创新 94

第一节 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94

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94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99

三、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101

第二节 机制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保障 102

一、领导机制的继承式创新 103

二、管理机制的继承式创新 104

三、话语机制的继承式创新 105

第三节 平台建设拓宽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106

一、课程主渠道建设创新 106

二、党团建设创新实践 121

三、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126

第四节 队伍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 149

一、注重师德师风以突出政治导向 151

二、注重职业发展以突出人本导向 152

三、注重全员参与以突出育人导向 154

四、注重网络培训以突出创新导向 156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158

第一节 坚持正确原则是创新发展的前提 158

一、前提性原则 158

二、指导性原则 160

三、评价性原则 162

四、保障性原则 164

第二节 选择有效途径是创新发展的关键 166

一、文化治理路径 167

二、道德治理路径 169

三、法制治理路径 170

四、情感治理路径 171

第三节 把握精准维度是创新发展的核心 173

一、双重建构的理论维度 173

二、人本回归的价值维度 177

三、务实高效的实践维度 181

参考文献 184

后记 1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