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功龙,徐桂秋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698787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关于汉语研究史的大学教材,对中国古代语言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介绍,吸收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性质 1

二、参考书目 4

三、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研究现状 5

四、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特点 8

五、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任务和意义 14

六、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16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 25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25

(一)孔子及其正名说 26

(二)老子及其“名”、“实”说 31

(三)墨子及语言交际功能说 33

(四)荀子与先秦语言哲学理论的总结 35

第二节 训诂学的萌芽 38

(一)从内容上来说 39

(二)从方式方法上来说 41

第三节 注解语法 45

第四节 《尔雅》 46

(一)《尔雅》是什么性质的书 47

(二)《尔雅》作者及其年代 49

(三)《尔雅》的内容及体例 50

(四)《尔雅》的价值 52

(五)《尔雅》的释义方式 55

(六)《尔雅》的局限性 60

(七)《尔雅》对后世的影响 61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语言研究 64

第一节 经学与两汉语言研究 64

第二节 两汉语言研究概况 66

第三节 汉代的文字学 67

(一)许慎写《说文解字》的原因 68

(二)许慎的生平 69

(三)许慎与当代学术 70

(四)《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 73

(五)《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 76

(六)《说文解字》的贡献 81

(七)《说文解字》的局限性 85

(八)《说文解字》的影响 86

第四节 训诂学 87

(一)《释名》 87

(二)《小尔雅》 97

(三)毛亨、郑玄的传注训诂学 99

第五节 方言学 108

(一)《方言》的内容及体例 110

(二)《方言》的贡献及其影响 113

(三)《方言》的局限性 116

第六节 汉代音韵学的萌芽 117

(一)譬况法 117

(二)读如、读若 118

(三)直音法 119

(四)反切法 12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研究 122

第一节 语言研究概况 123

第二节 文字学研究 124

(一)晋代吕忱的《字林》 124

(二)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 125

第三节 音韵学研究 128

(一)汉语声纽的研究 129

(二)汉语声调的研究 131

第四节 训诂学研究 133

(一)《广雅》 133

(二)郭璞及其专书训诂 135

(三)传注训诂研究 139

第四章 隋唐宋时期的语言研究 142

第一节 概况 142

第二节 文字学研究 144

(一)规范文字应用的辞书 145

(二)《说文》学的著作 150

(三)“右文”说 160

(四)金石文字的研究 162

第三节 音韵学研究 165

(一)《切韵》系韵书 166

(二)字母之学 172

(三)等韵学的产生 174

(四)古音学 183

第四节 训诂学研究 185

(一)陆德明和《经典释文》 186

(二)玄应、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189

(三)陆佃和《埤雅》 192

(四)罗願和《尔雅翼》 194

(五)《类篇》 196

(六)孔颖达及其《五经正义》 197

(七)颜师古和《匡谬正俗》 200

(八)宋代理学及其朱熹的训诂实践 201

第五章 元明时期的语言研究 206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文字学研究 207

(一)戴侗的《六书故》 207

(二)周伯琦的《六书正讹》 210

(三)李文仲的《字鉴》 211

(四)梅膺祚的《字汇》 212

(五)张自烈的《正字通》 213

(六)赵谦的《六书本义》 215

(七)赵宦光的《说文长笺》 216

(八)黄生的《字诂》 217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音韵学研究 219

(一)北音学研究 219

(二)等韵学研究 227

(三)古音学研究 231

(四)训诂学研究 233

(五)语法学的萌芽 240

第六章 清代的语言研究 243

第一节 文字学研究 245

(一)清代“说文学” 246

(二)清代古文字学 266

第二节 清代音韵学研究 272

(一)古音学研究 274

(二)今音学研究 296

(三)等韵学研究 300

第三节 清代训诂学研究 307

(一)词源学研究 308

(二)语义学研究 315

(三)辞书编撰 329

(四)俗语学研究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