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古代史  上册
中国古代史  上册

中国古代史 上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子庆 田泽滨主编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上册》目录

目 录第一编 原始社会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3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3

目 录第一编 原始社会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3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3

中国猿人的足迹(3)北京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7)丁村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 8

中国猿人的足迹(3)北京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7)丁村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 8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10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10

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的确立(10)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13)氏族制的完善 18

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的确立(10)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13)氏族制的完善 18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解体 21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的解体 21

父权制的确立(21)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23)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26)国家形成的前夕(28)原始文化 30

父权制的确立(21)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23)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26)国家形成的前夕(28)原始文化 30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 夏商 39

第一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39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 夏商 39

第一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39

夏朝的兴亡及其早期国家机构的建立(39) 寻找夏文化的踪迹 43

夏朝的兴亡及其早期国家机构的建立(39) 寻找夏文化的踪迹 43

第二节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 44

第二节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 44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44)商朝的奴隶制经济(49)商朝的统治机构(5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商朝的衰亡 54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44)商朝的奴隶制经济(49)商朝的统治机构(5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商朝的衰亡 54

第三章 西周 61

第三章 西周 61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62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62

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62)周初大分封(66) 西周的宗法统治和礼治(69)西周和周边各族的关系 72

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62)周初大分封(66) 西周的宗法统治和礼治(69)西周和周边各族的关系 72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73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73

井田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73) “工商食官”和工商业 78

井田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73) “工商食官”和工商业 78

第三节西周的衰亡 80

第三节西周的衰亡 80

阶级结构(80)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81)宣王“中兴”和西周衰亡 83

阶级结构(80)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81)宣王“中兴”和西周衰亡 83

第四章春秋 87

第四章春秋 87

第一节大国争霸和大夫兼并 88

第一节大国争霸和大夫兼并 88

王室衰微(88)大国争霸(90)大夫兼并 95

王室衰微(88)大国争霸(90)大夫兼并 95

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98

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98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98)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9)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工商业者的活跃 101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98)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99)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工商业者的活跃 101

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103) 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 104

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103) 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 104

第三节奴隶社会文化 107

第三节奴隶社会文化 107

周公、老子、孔子思想(107)《孙子兵法》(110)古文字和“六经”(110)科学技术 115

周公、老子、孔子思想(107)《孙子兵法》(110)古文字和“六经”(110)科学技术 115

第三编封建社会第五章战国 121

第三编封建社会第五章战国 121

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122

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122

李悝变法(122)吴起变法(124)商鞅变法(125)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127

李悝变法(122)吴起变法(124)商鞅变法(125)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127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129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129

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129)手工业的进步(132)商业的繁荣(133)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135

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129)手工业的进步(132)商业的繁荣(133)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135

第三节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138

第三节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138

魏齐争霸(138) 合纵连横的斗争(139) 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 142

魏齐争霸(138) 合纵连横的斗争(139) 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 142

秦灭六国 143

秦灭六国 143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 146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 146

诸子百家(146)史学(151)文学艺术(152)科学技术 154

诸子百家(146)史学(151)文学艺术(152)科学技术 154

第六章秦 159

第六章秦 159

第一节秦始皇的集权政治 160

第一节秦始皇的集权政治 16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60)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164) 对匈奴南越的战争(166) 赋役苛重与“焚书坑儒” 167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60)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164) 对匈奴南越的战争(166) 赋役苛重与“焚书坑儒” 167

第二节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 171

第二节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 171

反秦形势的形成(171)大泽乡起义(172)秦的灭亡(177)楚汉之争 179

反秦形势的形成(171)大泽乡起义(172)秦的灭亡(177)楚汉之争 179

第七章西汉 182

第七章西汉 182

第一节社会生产的发展 183

第一节社会生产的发展 183

黄老政治(183)封建经济的发展(187)西汉阶级关系和农民的负担 192

黄老政治(183)封建经济的发展(187)西汉阶级关系和农民的负担 192

第二节对王国势力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加强 195

第二节对王国势力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加强 195

汉承秦制(195) 对同姓王的斗争与七国之乱(197)打击封君和削弱相权(201)独尊儒术 203

汉承秦制(195) 对同姓王的斗争与七国之乱(197)打击封君和削弱相权(201)独尊儒术 203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5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5

汉同匈奴的战争(205) 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207) 羌族和氐族(211)南方各族(211)东北各族 213

汉同匈奴的战争(205) 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207) 羌族和氐族(211)南方各族(211)东北各族 213

第四节西汉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 214

第四节西汉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 214

武帝的财经政策和罢轮台屯田诏(214) 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西汉末期政治的腐朽(221)限田限奴议与易姓受命(224)王莽改制 226

武帝的财经政策和罢轮台屯田诏(214) 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西汉末期政治的腐朽(221)限田限奴议与易姓受命(224)王莽改制 226

第五节绿林赤眉大起义 229

第五节绿林赤眉大起义 229

绿林赤眉大起义(229)推翻王莽与起义军内部纷争(232) 东汉封建政权的建立 233

绿林赤眉大起义(229)推翻王莽与起义军内部纷争(232) 东汉封建政权的建立 233

第八章东汉 238

第八章东汉 238

第一节东汉前期的地主政权和封建经济 239

第一节东汉前期的地主政权和封建经济 239

稳定封建统治的政策和社会生产(239) 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和宣扬谶纬(243)豪族大地主势力的膨胀 246

稳定封建统治的政策和社会生产(239) 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和宣扬谶纬(243)豪族大地主势力的膨胀 246

第二节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249

第二节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249

东汉对匈奴的战争(249) 西域诸国和班超事迹(251) 东北各族 252

东汉对匈奴的战争(249) 西域诸国和班超事迹(251) 东北各族 252

南方各族(253)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 255

南方各族(253)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 255

第三节外戚宦官专政 257

第三节外戚宦官专政 257

外戚宦官专政(257) 累世公卿集团的出现(260) 反宦官斗争和“党锢”事件 262

外戚宦官专政(257) 累世公卿集团的出现(260) 反宦官斗争和“党锢”事件 262

第四节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264

第四节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264

持续不断的人民反抗斗争(264)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66) 黄巾大起义 268

持续不断的人民反抗斗争(264)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66) 黄巾大起义 268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272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272

哲学和宗教(272) 史学、文学和艺术(279) 科学技术(285)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90

哲学和宗教(272) 史学、文学和艺术(279) 科学技术(285)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90

第九章 三国 西晋 297

第九章 三国 西晋 297

第一节三国的形成 298

第一节三国的形成 298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形成与混战(298) 曹操统一北方(300)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302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形成与混战(298) 曹操统一北方(300)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302

第二节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07

第二节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07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307)诸葛亮治蜀(310) 吴与东南地区的开发 314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307)诸葛亮治蜀(310) 吴与东南地区的开发 314

第三节西晋门阀世族的腐朽统治 318

第三节西晋门阀世族的腐朽统治 318

西晋的统一(318) 门阀世族与西晋的腐朽统治(320)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325

西晋的统一(318) 门阀世族与西晋的腐朽统治(320)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325

第十章东晋十六国 332

第十章东晋十六国 332

第一节淝水战前的北方 333

第一节淝水战前的北方 333

前后赵的统治与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333) 前燕、前秦的对峙与前秦统一北方 337

前后赵的统治与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333) 前燕、前秦的对峙与前秦统一北方 337

第二节东晋的建国与北伐 342

第二节东晋的建国与北伐 342

东晋的建立(342) 东晋的北伐(346) 淝水之战 348

东晋的建立(342) 东晋的北伐(346) 淝水之战 348

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与北魏的统一北方 352

第三节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与北魏的统一北方 352

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352) 北魏的兴起与统一北方 357

淝水战后北方的大分裂(352) 北魏的兴起与统一北方 357

第四节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 364

第四节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 364

东晋内争的加剧与农民处境的恶化(364)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 365

东晋内争的加剧与农民处境的恶化(364)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 365

第十一章南朝北朝 371

第十一章南朝北朝 371

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 372

第一节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 372

刘宋的统治与“元嘉之治”(372) 南齐的兴亡(375) 梁武帝萧衍的反动统治(378) 门阀势力的衰落与陈的建国 379

刘宋的统治与“元嘉之治”(372) 南齐的兴亡(375) 梁武帝萧衍的反动统治(378) 门阀势力的衰落与陈的建国 379

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384

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384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384) 南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389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384) 南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389

第三节北魏初年的统治与孝文改制 393

第三节北魏初年的统治与孝文改制 393

北魏初年的统治( 393)孝文改制(398)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404)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 408

北魏初年的统治( 393)孝文改制(398)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404)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 408

第四节北齐、北周的对峙与隋统一全国 415

第四节北齐、北周的对峙与隋统一全国 415

东魏与北齐(415) 西魏与北周(418) 隋代周与统一全国 420

东魏与北齐(415) 西魏与北周(418) 隋代周与统一全国 420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22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22

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422)佛教、道教的流行与范缜的《神灭论》 425

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422)佛教、道教的流行与范缜的《神灭论》 425

史学、地理学(428)文学(429)艺术(432)科学技术(43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35

史学、地理学(428)文学(429)艺术(432)科学技术(43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