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京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5892927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科布兰德和梯勒(Copeland and Taylor,CT)模型扩展至影响贸易模式的资本和劳动力因素,检验了收入差距(衡量环境政策差异)与要素禀赋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模式。作者运用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方法考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发达国家或地区污染产业的多边贸易份额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的变动情况,论证环境规制效应与污染避难效应的相互作用;研究我国各产业的环境规制情况及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立意 7

1.3 研究方法 10

1.4 结构安排 11

第2章 文献评述 14

2.1 理论基础 15

2.2 实证研究中使用的典型方法 19

2.3 主要的实证研究文献 29

2.4 讨论和评论 35

2.5 结论和对本研究的启示 39

第3章 理论模型 49

3.1 模型思路 49

3.2 模型框架 58

3.3 自给自足经济分析 61

3.4 只考虑收入差别的国际贸易分析 62

3.5 同时考虑要素丰裕度和收入水平的国际贸易分析 65

3.6 结论和对实证研究的启示 69

第4章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对南北国家或地区贸易模式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4.1 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说明 73

4.2 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的观察 97

4.3 贸易模式的变动分析 102

4.4 回归分析 129

4.5 结论 139

第5章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41

5.1 基于“真实国民储蓄”的分析方法 142

5.2 基于物质流的分析方法 156

5.3 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 169

5.4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方法 185

第6章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对中国贸易模式影响的实证分析 204

6.1 工业分行业数据库构造 205

6.2 产业污染强度的确定 210

6.3 关键指标的衡量 214

6.4 描述性分析 220

6.5 计量分析 231

6.6 结论及政策启示 240

第7章 结语 244

7.1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244

7.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49

附录 251

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98

图2-1 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 18

图3-1 x/y的相对需求和供给曲线(α/1-α>1,α>1/2) 63

图3-2 x/y的相对需求和供给曲线(0<α/1-α<1,0<α<1/2) 64

图3-3 x/y的相对需求和供给曲线(α/1-α=1,α=1/2) 64

图4-1 北方和南方国家污染产业RCA值的时间序列 118

图4-2 北方和南方国家清洁产业RCA值的时间序列 120

图5-1 真实国内储蓄率和净国内储蓄率占GDP的比重 149

图5-2 能源耗竭损失占GDP的比重 149

图5-3 CO2排放损失占GDP的比重 150

图5-4 矿产耗竭损失占GDP的比重 150

图5-5 中国的贸易内含污染平衡值及其变化 161

图5-6 中美贸易的环境贸易条件值及其变化 163

图5-7 中英贸易环境贸易条件值及其变化 163

图5-8 中国贸易开放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 188

图5-9 各污染物平均污染排放量与平均贸易开放度 189

图6-1 肮脏行业和清洁行业的污染强度及变化情况 213

图6-2 清洁行业和肮脏行业的RCA指数及变化情况 222

图6-3 环境规制与比较优势(RSCA)的关系 227

图6-4 最高和最低ERS行业的RCA指数 228

图6-5 最高和最低PCI(左)及HCI(右)行业的RCA指数 228

附图 污染产业与清洁产业在期初和期末RCA值的变动情况 265

表2-1 环境规制的产出、贸易与污染排放效应 20

表2-2 模型设置的选择 24

表3-1 根据减污成本与物质资本密集度对美国产业的排序 51

表3-2 对60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劳动比与环境规制的排序 53

表4-1 部分OECD国家或地区污染减少与控制支出占GDP的比重 80

表4-2 开样本和闭样本的代表性 81

表4-3 以收入组衡量的开样本和闭样本的代表性(1998年) 81

表4-4 污染产品和所有产品的世界进口出口的比率 82

表4-5 IPPS系数(ISIC三分位的产业) 87

表4-6 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分类(M&W分类) 89

表4-7 中国工业单位产值排放强度 90

表4-8 污染强度——使用IPPS数据作为国际比较的基准指数的标准 91

表4-9 产业的污染强度排序 92

表4-10 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 93

表4-11 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占世界出口贸易的份额 100

表4-12 各国或地区期初和期末RCA值转换情况的统计 105

表4-13 产业转换系数的两分法矩阵 108

表4-14 北方和南方国家或地区RCA值>1的产业所占的比重 111

表4-15 北方和南方国家污染产业RCA值的时间序列分析 114

表4-16 北方和南方国家清洁产业RCA值的时间序列分析 115

表4-17 国家层面上环境规制、产业污染强度与RCA值的相关系数 122

表4-18 产业层面上环境规制、产业污染强度与RCA的相关系数 125

表4-19 采用WLS的回归结果 133

表4-20 16种污染物的EnergyGDP系数与产业污染强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 138

表5-1 欧盟与低收入国家在6个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进口比率 143

表5-2 真实储蓄率占GDP的比重 144

表5-3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估算结果 146

表5-4 中国自然资产和真实国内储蓄率 148

表5-5 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内含污染的部门来源 164

表5-6 2004年中国对美国进口内含污染的部门来源 165

表5-7 中美两国总污染强度及排序 177

表5-8 10种污染物的PPT指标值 180

表5-9 中国出口内含污染的主要部门来源 181

表5-10 中国进口内含污染的主要部门来源 182

表5-11 污染排放的决定因素 197

表5-12 规模和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贸易弹性估计 200

表6-1 ISIC分类体系与GB分类的对接 209

表6-2 各行业的污染强度值及其变化 212

表6-3 各行业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7

表6-4 各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和变动 218

表6-5 各行业的RCA值和变动 221

表6-6 各行业的Michaely值和变动 223

表6-7 各行业的NetX值和变动 224

表6-8 各行业1998~2004年三种竞争力指标的变化 226

表6-9 各比较优势指标的回归结果 234

表6-10 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238

表6-11 稳健性检验 239

附表1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版本2第三部分:制造业 251

附表2 样本国家或地区 252

附表3 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地区结构 253

附表4 各国或地区污染产业与清洁产业期初和期末的RCA值及其变动情况 2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