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诸神下界与诗学的复兴 1
第一章 诗的原发过程——诗情的启动 9
一 情感结构与动情机制 12
A 诗的原发启动力 12
B 情感的结构 14
C 诗情启动机制 21
二 净化 27
A 诗歌创作与情感净化 27
B 净化的不同类型 35
三 灵感之谜 41
A 灵感现象及其解释 42
B 灵感可靠吗 47
C 近似灵感之一例 49
第二章 诗的继发过程(Ⅰ)——诗意的蕴涵 54
一 立意 58
A 要不要立意之争 58
B 立意的高与新 67
二 蕴涵 71
A 何谓蕴涵 71
B 蕴涵方式例说 72
三 纯诗之辩 78
A 纯诗观念与认识的分歧 78
B 布拉德雷的神秘“想象” 80
C 瓦莱里的“钻石”语言 89
D 纯诗的另一极考察 100
第三章 诗的继发过程(Ⅱ)——意象的诞生 106
一 意象与心境 109
A 意象的起源 109
B 意象的创构 112
C 纯意象诗的特点 116
D 中国最古的意象诗 119
E 解读的难题与心境领会 122
F 心境与心理共相 125
二 移情与对应 130
A 意象艺术原理简释 130
B 中西诗学的共通见解 135
C 意象运用的古典模式 137
三 心印 147
A 诗歌艺术审美的特性 147
B 心印例说 149
C 一种特殊的情况 155
第四章 诗的继发过程(Ⅲ)——心灵的音响 160
一 非声韵化问题 163
A “非声韵化“现象 163
B 对“非声韵化”的探讨 164
二 天籁与人籁 171
A 声音与情感的天人相应 171
B 诗中声韵的传情作用 174
C 诗中声韵的形式功能 175
三 情调 178
A 情调例说 178
B 情调与形式的关系 183
四 通感解析 185
A 通感的性质 185
B 通感与语言艺术 189
C 古诗通感句例 193
D 通感的审美作用与意义 194
第五章 诗的表达过程(Ⅰ)——语言的妙用 197
一 语言艺术运用举要 200
A 语境和语感 200
B 暗字诀与反字旗 204
二 特殊的修辞 212
A 特殊修辞例说 213
B 古诗的特殊修辞 216
三 隐秀与通变 221
A 两类不同的表达方式 221
B 含蓄的技巧 224
C 警拔的技巧 230
D 通变无穷 233
四 风格 235
A 风格问题的复杂性 235
B 风格的构成因素 237
C 风格探讨的意义 242
D 几种分歧意见的辨析 243
第六章 诗的表达过程(Ⅱ)——形式的选定 248
一 形式问题的历史回顾 251
A 复古与还乡道路的失败 251
B 新的探索与新的见解 252
二 自主性 255
A 内容并不决定形式 255
B 自主观点不是形式主义 263
C 自主探索艺术规律 265
三 形式美 268
A 什么是“形式美” 268
B 内容的形式化 270
四 创新 274
A 第一义不可说 274
B 陌生化形式的个中妙理 275
C 文字游戏与语言形式的潜能 280
五 完美 284
A 美的无限性与普遍性 284
B 艺术实践与美学空谈 287
结语:诗学的真传与假传 291
附编 谈诗散墨 298
信息论诗学平议 299
一 诗歌语言与信息符号 299
二 歌艺术审美的特性 306
三 诗学与教学的边界 317
诗歌艺术审美解释的难题 325
关于“诗是独立世界”的思考 338
《诺日朗》之谜 345
意象新探二例 356
低谷的沉思——“第三代”诗的得失 364
《牧场》与《长干曲》的比较 372
诗学断想二题 378
一 西西弗斯的神话 378
二 尼采的决裂悖论 379
诗学的龃龉 383
诗人的弱点 388
诗人的蝉蜕期 391
文学的迷宫与理论的穷途 395
后记 405
- 《王船山诗学内在矛盾性研究》刘克稳著 2018
- 《文明诗学》张大为著 2019
- 《诗际幽明 王船山诗学研究》李一鸣 2019
- 《冯舒、冯班诗学研究》周小艳著 2018
- 《江户前期理学诗学研究》张红著 2019
- 《行道树与广场绿化技术》严巍,胡永红著 2019
- 《英语文学阅读互动体验的认知诗学研究》王怡 2019
- 《四川省广场健身舞科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李鸿,王莉丽,邱建钢著 2017
- 《吕进诗学思想研究(上+下)》向天渊主编 2018
- 《诗学“活法”考索》曾明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