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清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
清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

清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峰,张伟著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0621213
  • 页数:1033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是经学,关于经学的资料汗牛充栋。清代经学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总结阶段。全书约800万字,涵盖清代经学相关的经学著述、经生经师、经学事件、经学思潮、经学背景五大方面内容,对经学研究者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清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目录
标签:经学 学术

高宗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1777) 463

四月初七日,乾隆为《经义考》题诗以示“阐崇经学”之意 463

五月初一日,贾田祖卒 463

五月二十七日,戴震卒 464

秋,金曰追撰成《仪礼经注疏正讹》 466

十月二十一日,乾隆命惩治江西举人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之罪 467

十一月十二日,乾隆命将处理《字贯》案不力之江西巡抚海成及涉案者李友棠二人革职 467

十一月十八日,乾隆命军机大臣等查禁与《字贯》相类之书 468

十二月十七日,清廷处置《字贯》案中周克开等失察官员 469

冬至,王昶撰序称誉程际盛《说文引经考》厥功甚伟 469

余萧客卒 469

高宗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1778) 470

四月十一日,乾隆颁谕训正文体 470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书籍存轶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71

八月初四日,李文藻卒 471

九月,四库馆校惠栋《周易述》蒇事 472

程晋芳《尚书今文释义》三稿成于此年 473

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己亥(1779) 473

二月,四库馆校惠栋《九经古义》蒇事 473

六月,四库馆校范家相《诗渖》蒇事 473

六月,四库馆校马骕《左传事纬》蒇事 474

十一月,四库馆校顾镇《虞东学诗》蒇事 474

洪榜卒 475

王鸣盛撰成《尚书后案》三十卷 475

程晋芳撰成《春秋左传翼疏》三十二卷 476

高宗乾隆四十五年 庚子(1780) 476

五月十日,乾隆以“帝王之学”与儒者心法、治法之同异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76

十二月,四库馆校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蒇事 477

卢文弨致书王念孙论校正《大戴礼记》 477

阮元受学于李道南 478

高宗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1781) 478

正月,四库馆校惠周惕《诗说》三卷蒇事 478

正月,四库馆校阎若璩《四书释地》蒇事 478

二月十三日,清廷不允御史董之铭续编《钦定四书文》之奏 479

二月,四库馆校惠士奇《春秋说》蒇事 479

三月,四库馆校惠士奇《易说》蒇事 480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如何“正人心而端风教”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80

六月,周广业撰序志《孟子四考》成书 481

六月二十六日夜,朱筠卒 481

八月,吴骞撰序志《皇氏论语义疏参订》校勘蒇事 482

八月,四库馆校黄宗炎《周易象辞》二十二卷蒇事 483

九月,四库馆校纳兰性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蒇事 483

十月,四库馆校陈厚耀《春秋长历》十卷蒇事 484

十月,四库馆校王夫之《周易稗疏》蒇事 484

程晋芳撰成《尚书古文解略》六卷 484

凌廷勘与阮元订交于扬州 485

段玉裁返金坛 485

姚学甲为钱大昕续刻《金石文跋尾》七卷 485

高宗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1782) 486

正月二十九日,乾隆以《四库全书》告成授诸编纂人员官职 486

五月,林乔荫撰序志《三礼陈数求义》成书 486

七月初九日,乾隆颁谕命限期缮写《四库全书》分藏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等处 487

十月二十九日,乾隆以毛奇龄《词话》中有背谬议处相关各官并责令改录《四库全书》中类似之处 487

阮元始究心于经学 488

凌廷勘以程晋芳、翁方纲之荐校书四库馆 488

金曰追卒 489

高宗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1783) 489

三月十四日,戴祖启卒 489

春,邵晋涵为章学诚延医于己家 490

十月初六日,孔广森撰序志《春秋公羊通义》成书 490

十二月十八日,孔继涵卒 491

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1784) 492

正月初一日,任兆麟撰序志《毛诗通说》成书 492

二月二十一日,乾隆颁谕俟江浙三阁《四库全书》缮竣后准许士子领出传写 493

四月初二日,段玉裁撰文志《毛诗故训传》成书 493

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以诸经异同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94

六月二十一日,程晋芳卒 494

十一月二十六日,乾隆以《四库全书》四分造竣议叙相关纂修人员 495

洪亮吉撰文志《汉魏音》付梓 496

洪亮吉撰成《公羊穀梁古义》二卷 496

凌廷堪撰序称江藩《周易述补》“引证精博,羽翼惠氏” 496

高宗乾隆五十年 乙巳(1785) 497

二月初九日,乾隆命将考试“不入等”之翰苑人员革职 497

二月十六日,法坤宏卒 497

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命将己所作《通志堂经解》谕旨冠于该书卷首 498

八月初二日,乾隆命德保、庄存与就《律吕正义》一书辑为《简要》 499

曹庭栋卒 499

邵晋涵撰成《尔雅正义》二十卷 500

李惇卒 501

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1786) 502

正月初五日,陈奂生 502

七月初一日,王元启卒 502

段玉裁撰《说文解字读》初稿五百四十卷 503

八月十二日,卢文弨撰文称段玉裁《说文解字读》“有益于经训者功尤大也” 503

十一月,孔广森卒 503

十一月,阮元入都并时时问业于邵晋涵、王念孙 505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1787) 505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文”、“质”等为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05

五月,王鸣盛撰序称程际盛《说文引经考》“殆真能上追汉世古文家学” 506

七月,武亿撰文论《一切经音义》致缪之由 506

八月初二日,赵曦明卒 506

八月初七日,张金吾生 507

八月初八日,曹仁虎卒 507

八月,严长明卒 508

十月初一日,乾隆命编定《诗经乐谱》 509

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议定乡、会试科场条例事宜 510

十二月,钱大昕撰成《疑年录》四卷 511

凌廷勘撰序志《礼经释例》成书 511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刊竣 512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1788) 512

三月十九日,乾隆命晓谕士子须敦本崇实、砥行立名 512

十月十五日,乾隆命限期完成《四库全书》 513

十月二十三日,朱骏声生 513

十月,庄存与卒 514

十一月,顾凤毛卒 515

十二月,庄有可撰成《周易集说》七卷 516

王鸣韶卒 516

翟灏卒 516

高宗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1789) 517

正月,钱大昕主讲紫阳书院 517

二月初四日,乾隆于经筵上宣讲《论语》之《述而》、《八佾》相关章节 517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六经中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19

五月十七日,乾隆颁谕命迅速查禁应毁之书 519

六月,任大椿卒 520

十月二十三日,刘文淇生 521

十一月初九日,乾隆命细心校勘文溯阁《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荟要》二份 521

李兆洛向卢文弨请业于常州龙城书院 521

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1790) 522

春,顾广圻始请业于江声 522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尚书》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22

四月,洪亮吉、凌廷堪登进士第 523

五月二十三日,乾隆颁谕准许士子钞阅《四库全书》以资研究 523

六月,庄有可撰序志《周官指掌》五卷、《周官集说》十二卷成书 524

九月十七日,乾隆命彭元瑞等为文溯阁《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荟要》总校官并议处校书不尽责之王燕绪等人 524

九月,陆费墀卒 525

褚寅亮卒 525

钱塘卒 526

段玉裁晤章学诚于毕沅湖广总督幕中 527

王引之以所著《尚书古义》寄质汪中 527

高宗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1791) 527

二月初五日,乾隆于仲春经筵宣讲《论语》、《尚书》 527

二月初五日,刘宝楠生 528

二月,臧庸删录卢文弨《周易注疏辑正》成《周易注疏校纂》三卷 529

五月,段玉裁撰成《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 529

七月十八日,乾隆以文津阁《四库全书》内扬雄《法言》有缺敕令纪昀等校补文渊、文源二阁中相关书籍 530

八月,段玉裁撰序称王念孙《广雅疏证》“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531

十一月二十四日,乾隆颁谕命刻石经列于太雍 531

十一月,际元奉诏充石经校勘官 532

翁方纲撰定《经义考补正》 532

洪腾蛟卒 533

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1792) 533

二月二十五日,陆锡熊卒 533

三月十六日,钱大昕撰序志惠栋《古文尚书考》刊行 534

四月十五日,乾隆申饬纪昀覆校各书“毋得再有舛误” 534

五月,卢浙撰序志《周易经义审》成书 535

六月十三日,阮元撰序志校核《仪礼》蒇事 536

六月二十六日,乾隆颁谕命各省督抚及学政严禁士子读删节经书以猎取功名 536

六月,段玉裁刊行戴震《东原文集》十二卷 537

七月初五日,龚自珍生 537

七月十九日,清廷议从翁方纲限期查禁删本经书及板片之奏 537

十月二十日,乾隆命各督抚将删本经书即行查明具奏 538

十月,李富孙撰序志《李氏易解剩义》成书 538

十月,段玉裁识黄丕烈、顾广圻于苏州 539

十一月,郝懿行撰序志《易说》成书 539

十二月十八日,清廷议从纪昀等科试《春秋》命题不用胡《传》之奏 540

汪缙卒 540

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1793) 541

二月初二日,乾隆命缮写《石渠宝笈续编》五份分贮乾清宫等处 541

二月初六日,乾隆于仲春经筵上宣讲《中庸》、《尚书》相关内容 541

三月十三日,乾隆再敕军机大臣等催缴坊间删节经书及书板 542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尚书》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43

四月二十三日,乾隆令各督抚将收缴删节经书及板片情况五年汇奏一次 543

六月,段玉裁撰序称臧庸《经义杂记》“发疑正读必中肯綮” 544

七月二十七日,乾隆命各省督抚等查禁“删节陋本”时不得过于繁琐 544

八月,武亿《经读考异》刊竣 545

十月,段玉裁撰序志《周礼汉读考》成书 545

十一月初三日,梁履绳卒 546

十二月初十日,乾隆颁谕嘉奖朱珪 546

十二月,王昶以老病乞休致 547

清廷不允洪亮吉以《礼记》郑康成注易陈灏注之奏 547

钱大昭《广雅疏义》稿本约成于此年 547

郝懿行《礼记笺》四十九卷约成于此年 548

高宗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1794) 549

二月,郝懿行撰序志《诗问》成书 549

春,孔广廉将其兄孔广森《大戴礼补注》付梓 550

三月,庄有可撰序志《今文尚书集注》六卷成书 550

五月十一日,马宗琏撰文志《春秋左传补注》成书 550

六月,周春撰序志《古文尚书冤词补正》成书 551

八月,丁晏生 551

八月,朱珪撰序誉金榜《礼笺》“不失三代制作明备之所在” 552

九月十七日,乾隆以石经校勘将竣加彭元瑞太子少保衔 552

十月初一日,黎曙寅撰序志《周易拟像》成书 552

十月十六日,乾隆颁谕儒臣妥议科考经书所用版本 553

十一月十七日,乾隆颁谕赐谥胡煦以示优渥儒臣之意 554

十一月二十日,汪中卒 554

十二月初一日,陈鳣撰序志《论语古训》成书 555

十二月十二日,阮元始修《山左金石志》 556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刻竣 556

高宗乾隆六十年 乙卯(1795) 557

二月初五日,乾隆诣文庙行释奠礼并命增广各直省岁试入学名数以示崇儒重道之意 557

三月二十日,焦循致书孙星衍论“考据著作” 558

四月,谢墉卒 558

六月,卢文弨撰序志《仪礼注疏详校》成书 559

十一月二十八日,卢文弨卒 560

焦循代阮元撰序称万斯大《经学五书》“立体严正、析理精密” 561

李富孙辑成《易解剩义》三卷 561

宋绵初《韩诗内传征》付梓 562

仁宗嘉庆元年 丙辰(1796) 563

正月,王念孙撰序志《广雅疏证》成书 563

二月初二日,嘉庆命各省试题务将“《四书》、《五经》内义旨精深及诗题典重者课士衡文” 564

二月初四日,嘉庆首举经筵 565

三月二十九日,程际盛卒 565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以“人心”、“道心”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66

六月十五日,邵晋涵卒 566

八月,朱则泊刻其师姚鼐《九经说》于旌德 568

十一月初一日,刘逢禄撰序志《穀梁废疾申何》成书 568

彭绍升卒 569

仁宗嘉庆二年 丁巳(1797) 569

正月二十二日,阮元始修《经籍纂诂》 569

正月,段玉裁始与程瑶田相见 570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570

三月,王引之撰序志《经义述闻》初稿成 571

五月,庄有可撰序志《春秋小学》成书 571

六月,阮元刻日本人所撰《七经孟子考文》及《补遗》于浙江任上 572

七月初三日,毕沅卒 573

九月,严可均撰文志《唐石经校文》刻成 574

十二月初二日,王鸣盛卒 574

张惠言撰序志《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成书 575

刘玉麟殁于军 576

仁宗嘉庆三年 戊午(1798) 577

二月初一日,王引之撰序志《经传释词》成书 577

二月二十四日,余廷灿卒 578

六月,阮元注释《曾子》十篇成 578

六月,孙星衍撰序志《孙氏周易集解》成书 579

八月十五日,倪象占撰序志《周易索诂》成书 580

八月,阮元撰成《经籍纂诂》 580

仁宗嘉庆四年 己未(1799) 581

正月初三日,乾隆崩 581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以“帝王之学异乎儒生者安在”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81

六月,钱大昕撰序称《经籍纂诂》“学术正而士习端,其必由是” 582

七月初一日,王引之撰序称《经籍纂诂》为“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 582

八月二十七日,洪亮吉以“讪上无礼”言事获罪被遣发伊犁 583

九月初三日,江声卒 584

秋,臧琳《经义杂记》经阮元之助付梓 584

十月,武亿卒 585

十一月,焦循撰序志《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成书 586

十二月,阮元《经籍纂诂》刻竣 586

十二月,周邵莲撰文志《诗考异字笺余》成书 586

十二月,蔡新卒 587

凌廷堪撰《礼经释例》三稿成 588

王引之、张惠言等登进士第 588

仁宗嘉庆五年 庚申(1800) 589

五月二十二日,王钟健以奏请厘正文体获咎 589

九月,洪亮吉得释归里并自号更生居士 589

仁宗嘉庆六年 辛酉(1801) 590

正月十七日,阮元建诂经精舍于杭州 590

二月二十九日,孙志祖卒 590

四月十五日,朱珪誉庄存与《春秋正辞》“义周旨密,博辨宏通” 591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以《尚书》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92

六月十一日,金榜卒 592

八月初四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593

十一月,章学诚卒 593

严元照撰成《尔雅匡名》稿本 595

周柄中卒 596

仁宗嘉庆七年 壬戌(1802) 596

正月二十八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596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以“五经微旨”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597

六月初三日,张惠言卒 598

六月二十六日,谢启昆卒 599

夏,阮元撰序称程瑶田《仪礼丧服足征记》“裨益经学、启迪后人非浅鲜” 599

十月二十五日,嘉庆颁谕命内外官员劝谕书坊及藏书家毁烧“不经小说” 600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调元卒 601

马宗琏卒 601

洪亮吉撰成《左传诂》二十卷 602

梁章钜登进士第 603

仁宗嘉庆八年 癸亥(1803) 603

正月二十八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03

正月,段玉裁撰序称严元照《尔雅匡名》“能窥见其大者” 604

三月初一日,焦循撰序志《毛诗地理释》成书 605

四月初七日,嘉庆添派庆桂等会同纪昀修缮《四库全书》 605

六月二十五日,嘉庆令董诰等校勘太学石经 605

八月十七日,嘉庆命御书处“查照修整”太学石经文字 606

仁宗嘉庆九年 甲子(1804) 606

正月十五日,姚文田撰文志《说文声系》付梓 606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07

七月十五日,凌廷堪撰序志《燕乐考原》成书 608

九月,焦循撰序志《论语通释》成书 608

九月,王昶撰序志汪照《大戴礼注补》刻竣 609

十月二十日,钱大昕卒 610

庄有可撰成《礼记集说》四十九卷、《仪礼丧服经传分释》一卷 611

谢震卒 611

仁宗嘉庆十年 乙丑(1805) 612

二月初五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12

二月十四日,纪昀卒 612

四月二十二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613

五月二十日,刘台拱卒 614

六月,崔述撰文志《读风偶识》成书 615

六月,刘逢禄撰序志《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何氏解诂笺》成书 616

闰六月二十八日,臧礼堂卒 617

十一月,王昶《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刊竣 617

桂馥卒 618

仁宗嘉庆十一年 丙寅(1806) 619

二月初五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19

三月十日,郑珍生 620

四月,洪亮吉撰序志《六书转注录》成书 620

六月初七日,王昶卒 621

六月二十一日,庄有可撰成《春秋字数义》 622

十月,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刊竣 622

十一月,钱坫卒 623

十二月初五日,朱珪卒 624

仁宗嘉庆十二年 丁卯(1807) 624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24

二月,丁杰卒 625

八月,汪光燨卒 626

段玉裁撰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 626

仁宗嘉庆十三年 戊辰(1808) 627

二月初四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27

二月,凌曙撰文志《四书典故核》梓行 628

三月二十五日,凌廷勘《礼经释例》五稿成 628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629

五月,王念孙撰序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千七百年无此作” 629

八月,凌廷堪应阮元之聘至杭州 630

八月,凌廷堪撰跋称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足矫以臆说经之蔽” 630

十月,段玉裁撰序称阮元《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较陆德明《释文》之在唐初为无让” 631

十一月十六日,嘉庆因御史黄任万之奏颁谕诸臣衡文须以“清真雅正”为宗 631

十二月,庄有可撰序志《毛诗说》成书 632

仁宗嘉庆十四年 己巳(1809) 633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33

三月,陶定申于江宁补锓其师姚鼐《九经说》为十七卷 634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以五旬庆节开恩科策试天下贡士 634

五月十二日,洪亮吉卒 635

六月初二日,凌廷堪卒 636

七月,凌廷堪遗著《礼经释例》得阮元父子之助而刻竣 638

九月十二日,嘉庆晓谕内阁张鹏展奏请令翰林等日进经义一折“所言近于迂拘” 638

十一月二日,张聪咸撰序志《左传杜注辨证》成书 639

段玉裁致函黄丕烈论其新刻《孟子音义》误字 639

李钟泗卒 640

仁宗嘉庆十五年 庚午(1810) 640

二月初五日,嘉庆于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40

段玉裁撰文志《春秋左传古经》成书 641

王念孙《读书杂志》八十二卷自是年陆续付梓 642

陈奂始从江沅受学并因江氏而识段玉裁 642

仁宗嘉庆十六年 辛未(1811) 643

二月初三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43

三月,严荣撰序称许珩《周礼注疏献疑》、《周礼经注节钞》视别家“尤为赅括” 644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644

四月,阮元编录《经郛》一百卷 645

五月,李钧简撰成《周易引经通释》十卷 645

六月十五日,王念孙撰叙称臧庸《拜经日记》“可谓辨矣” 646

六月二十五日,洪颐煊撰序志《孔子三朝记》成书 647

七月二十七日,臧庸卒 647

七月,段玉裁撰序称张阮林《左传刊杜》“固可以传诸通邑大都” 648

仁宗嘉庆十七年 壬申(1812) 649

二月初一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49

二月,邵瑛撰序志《说文解字群经正字》成书 649

夏,刘逢禄撰序志《五经考异》付梓 650

九月初五日,阮元将《经籍纂诂》进呈嘉庆御鉴 650

十一月初一日,段玉裁撰《十经斋记》论及六经宗旨与宋儒之异 651

包世臣向姚鼐请业于钟山书院 651

冬,朱休度卒 651

仁宗嘉庆十八年 癸酉(1813) 652

正月,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三卷付梓 652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53

十一月,汪莱卒 653

十一月,焦循撰文志《易通释》成书 654

钱大昭卒 655

冯登府撰成《论语异文考证》十卷初稿 656

李富孙撰序志《春秋三传异文释》成书 656

仁宗嘉庆十九年 甲戌(1814) 657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57

二月,张聪咸卒 658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前 658

四月,汪廷珍撰序称苏秉国《周易通义》“辞简而义昭,语质而理洽” 659

八月初六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659

十二月,牟应震撰序志《毛诗物名考》成书 660

程瑶田卒 661

仁宗嘉庆二十年 乙亥(1815) 662

正月初七日,王念孙撰序称汪中《述学》“卓而不群” 662

二月初三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62

二月,孙星衍撰序志《尚书今古文注疏》成书 663

二月,焦循撰《九经三传沿革例序》并论及汉学、宋板书亦自有优劣 664

初伏,钱仪吉撰序称洪震煊《夏小正疏义》“使二千余年古经一旦复明于世” 664

九月初八日,段玉裁卒 665

九月十三日,姚鼐卒 666

秋,孙焘《毛诗说》三十卷镌板刊行 667

十一月,钱侗卒 667

冬,洪震煊卒 668

十二月,焦循撰序志《易章句》初稿成书 668

陈奂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撰跋志书之付梓 669

周春卒 669

仁宗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1816) 670

正月,周用锡撰序志《尚书证义》成书 670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71

二月初六日,崔述卒 671

六月二十三日,庄述祖卒 673

秋,阮元刻宋本《十三经注疏》成 673

十一月,包世荣撰序志《毛诗礼征》成书 674

冬,杨凤苞卒 674

汪家禧卒 675

仁宗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1817) 676

正月十九日,李赓芸卒 676

正月二十八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76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677

六月,李锐卒 677

八月二十三日,恽敬卒 678

十月十五日,嘉庆命各直省讲明五经及四子书以端士习 679

十一月十一日,嘉庆命各省督抚于所属教官时加考核以“以励师儒而端教术” 679

十一月,汪廷珍撰识语志其师任大椿《小学钩沉》付梓 680

十一月,丁晏撰成《论语孔注证伪》四卷 680

陈鳣卒 681

王谟约卒于此年 681

焦循《书义丛抄》约成于此年 682

仁宗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1818) 683

正月十二日,孙星衍卒 683

正月二十七日,翁方纲卒 684

二月十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85

三月,牟应震《诗问》六卷付梓 686

四月,焦循撰序志《尚书补疏》成书 687

四月,焦循撰序志《春秋左传集解补疏》成书 687

五月初五日,焦循撰序志《周易补疏》成书 688

五月十六日,庄炘卒 688

六月十六日,严可均撰文志《说文校义》付梓 689

六月十六日,焦循撰成《毛诗补疏》五卷 689

七月,焦循撰序志《礼记补疏》成书 690

八月二十二日,嘉庆命各直省刊布《皇朝通礼》 690

十一月,宋翔凤撰序志《大学古义说》成书 691

陈奂在京师与王念孙、王引之、郝懿行等时相切劘 691

陈士珂《韩诗外传疏证》经后人整理付梓 691

仁宗嘉庆二十四年 己卯(1819) 692

正月初一日,金鹗卒 692

正月二十日,嘉庆命无须再议唐鉴奏请复轮班日讲官员及缮进经史讲义一事 693

二月初二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93

二月,陈寿祺撰序志《三家诗遗说考》成书 694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695

闰四月,凌曙撰序志《春秋公羊礼疏》成书 695

六月十三日,嘉庆颁谕命各督抚整饬所属书院 696

六月,张汝霖撰序志《学诗毛郑异同签》成书 696

七月,陈奂与胡承珙等公祭郑玄于京师东隅万柳堂 697

七月,焦循撰成《孟子正义》初稿三十卷 697

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1820) 698

二月初三日,嘉庆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698

三月初二日,阮元开学海堂于广州 698

四月二十一日,嘉庆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 698

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崩 699

七月二十七日,焦循卒 699

丁晏著《毛郑诗释》四卷、《诗考补注补遗》三卷、《郑氏诗谱考正》一卷 701

李富孙托黄丕烈刻《说文辨字正俗》八卷 701

清代后期经学学术编年 705

宣宗道光元年 辛巳(1821) 705

四月,沈钦韩撰序志《春秋左氏传补注》成书 705

五月,黎世序撰序志《河上易注》成书 705

七月十六日,王引之撰序称丁晏《论语孔注证伪》“举千数百年之愚惑一朝而尽解之” 706

七月二十日,江藩撰序志《尔雅小笺》成书 706

九月十九日,许桂林卒 707

十二月二日,俞樾生 707

李富孙刻《周易异文释》六卷 708

宣宗道光二年 壬午(1822) 708

二月十八日,道光命各直省整顿书院 708

闰三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09

闰三月,徐养原撰文志《周官故书考》成书并辨“故书”、“今书”之别 709

四月,二十五日,丁晏撰序志《礼记释注》成书 710

六月十六日,王念孙撰文称朱彬《经传考证》“可谓传注之功臣” 711

八月十六日,丁晏撰序志《仪礼释注》成书 711

八月十九日,丁晏撰序志《毛郑诗释》成书 712

九月十四日,庄有可卒 712

丁晏撰成《仪礼》、《周礼》、《礼记》释注八卷及《佚礼扶微》二卷 713

胡培系生 713

宣宗道光三年 癸未(1823) 714

正月,阮元《揅经室集》刻成 714

二月十一日,道光命将汤斌从祀文庙“以崇实学而阐幽光” 714

二月十三日,道光诣文庙行释奠礼并亲临文庙讲学 714

八月初三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715

八月初七日,丁晏撰序志《周礼释注》成书 715

十月十五日,汪龙卒 716

十一月十八日,钮树玉撰文志《段氏说文注订》成书 716

冬,雷学淇《介庵经说》付梓 717

宣宗道光四年 甲申(1824) 717

正月二十一日,黎世序卒 717

二月初五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18

二月,潘克溥撰文志《诗经说铃》成书 718

闰七月十四日,刘开卒于亳州 719

八月十日,道光撰序志《续纂通礼》成书 720

八月十八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720

九月,刘恭冕生 721

方东树始著《汉学商兑》 721

宣宗道光五年 乙酉(1825) 723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23

二月初六日,郝懿行卒 723

四月十六日,胡承珙撰序志《仪礼古今文疏义》成书 725

五月二十七日,徐养原卒 725

八月初五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726

八月,黄丕烈卒 726

八月,阮元始辑刻《皇清经解》 727

八月,雷学淇撰文志《古经天象考》成书 728

秦笃辉撰序志《经学质疑录》成书并辨称汉学、宋学俱不可少 728

宣宗道光六年 丙戌(1826) 728

二月初九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28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29

六月,阮元因调补云南将《皇清经解》编撰事宜托付夏修恕、严厚民 730

八月初八日,王念孙撰序称李惇《群经识小》“能以古义之宏深,启后学之锢蔽” 730

九月十八日,包世荣卒 730

宣宗道光七年 丁亥(1827) 731

二月初四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31

五月初一日,胡承珙撰序志《小尔雅义证》成书 731

五月,李黼平撰序志《毛诗义》二十四卷付梓 732

六月二十日,秦笃辉撰序志《易象通义》 733

八月,郝懿行遗著《春秋说略》、《春秋比》刻竣 733

九月初一日,曾钊撰文志《周易虞氏义笺》成书 734

九月十七日,钮树玉卒 734

十一月十一日,姚文田卒 735

戴清卒 736

宣宗道光八年 戊子(1828) 737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37

四月二十八日,胡世琦卒 737

九月,冯登府撰文志《石经补考》十二卷梓成 738

刘文淇与刘宝楠、陈立等相约各治一经 738

十二月二十三日,庄绶甲卒 739

宣宗道光九年 己丑(1829) 739

二月初五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39

五月廿六日,凌曙卒 740

八月十六日,刘逢禄卒 741

八月二十日,薛传均卒 742

九月,《皇清经解》刻竣 742

十二月,《皇清经解》寄至云南阮元官署 743

张金吾卒 744

宣宗道光十年 庚寅(1830) 745

二月初三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45

五月,洪颐煊撰序称徐璈《诗经广诂》“往往有与鄙见相吻合者” 745

七月二十七日,卢浙卒 746

十一月,李富孙校刻《李氏易解校异》二卷 746

王引之撰成《经义述闻》三十二卷 747

宣宗道光十一年 辛卯(1831) 748

二月初六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48

三月二十九日,王引之等进呈所校《康熙字典》 749

十月初四日,道光谕陶澍等严查并销毁书肆小本文策 749

十一月,李富孙刻《书经异文释》二卷 749

十二月二十日,沈钦韩卒 750

周中孚卒 750

管同卒于宿迁旅次 751

江藩卒 752

宣宗道光十二年 壬辰(1832) 753

正月二十四日,王念孙卒于京邸 753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54

三月初五日,丁裕彦撰序志《周易述传》成书 755

四月,陈乔枞撰序志《礼记郑读考》成书 755

五月二十五日,丁履恒卒 756

七月,朱彬撰序志《礼记训纂》成书 757

闰九月十四日,胡承珙卒 757

闰九月二十二日,张宗泰卒 758

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闿运生 758

李黼平卒 759

李贻德卒 760

宣宗道光十三年 癸巳(1833) 760

二月初三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60

二月,邹汉勋撰文志《读书偶识》成书 761

十二月,朱骏声撰序志《说文通训定声》成书 761

宣宗道光十四年 甲午(1834) 762

正月二十八日,朱彬卒 762

二月初三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63

二月二十日,陈寿祺卒于里第 763

夏,胡培翚、陈奂等人将胡承珙遗著《毛诗后笺》付梓 764

十一月二十四日,王引之卒 765

宣宗道光十五年 乙未(1835) 766

二月十九日,顾广圻卒 766

四月十六日,马瑞辰撰文志《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付梓 767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68

七月十三日,道光命各直省督抚整饬士风 768

十月二十八,清廷不从易镜清三场试策改用律例之奏 769

陈立撰文志《说文谐声孳生述》成书 769

宣宗道光十六年 丙申(1836) 770

二月初五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70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71

五月初八日,汪远孙卒 771

端木国瑚撰成《周易指》三十八卷 772

阮元撰序志《诗书古训》成书 772

黄位清撰成《诗绪余录》 773

宣宗道光十七年 丁酉(1837) 773

正月,刘文淇刊行《春秋左氏传旧疏考正》八卷 773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74

七月二十五日,清廷议从巫宜禊振兴学校之奏 774

七月,许鸿磐卒 775

九月二十二日,端木国瑚卒 775

侯康卒 776

洪颐煊卒 776

梁章钜辑《论语集注旁证》二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 777

宣宗道光十八年 戊戌(1838) 778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78

九月,陈乔枞撰序志《鲁诗遗说考》成书 778

冬,江沅卒 779

李富孙《诗经异文释》十五卷付梓 779

宣宗道光十九年 己亥(1839) 780

二月初三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80

二月,黄位清撰序志《诗异文录》三卷付梓 781

七月二十七日,潘德舆卒 781

宣宗道光二十年 庚子(1840) 782

四月十二日,俞正燮卒于江宁惜阴书院 782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83

五月初二日,宋翔凤撰序志《孟子赵注补正》成书 783

五月初九日,宋翔凤撰序志《论语说义》付梓 784

冬,方申撰成《易学五书》稿本 785

十一月初三日,方申卒 785

魏源撰序志《诗古微》成书 786

冯登府撰成《三家诗遗说》八卷 787

柳兴恩《穀梁大义述》得阮元之助付梓 787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1841) 788

正月初九日,邓显?卒 788

正月,徐璈卒 789

二月初四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89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790

八月十二日,龚自珍卒于丹阳 790

八月,郑国鸿卒于军事 792

十月二十五日,冯登府卒 792

冬末,莫友芝刻《张杨园先生集》竣事 793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1842) 793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93

六月十日,瞿中溶卒 794

七月初一日,王先谦生 794

七月初三日,黄承吉卒 794

十月,李道平撰序志《周易集解纂疏》成书 795

陈澧撰成《切韵考》 796

朱孔彰生 797

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1843) 797

二月初六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797

四月,陈乔枞撰序志《诗经四家异文考》五卷成书 798

五月,武亿《三礼义证》刻竣 799

除夕,李富孙卒 799

严可均卒 800

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1844) 801

正月,黄式三撰序志《春秋释》成书 801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01

四月二十一日,道光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02

八月,黄式三《论语后案》付梓 802

十月二十九日,姚配中卒 803

十一月初一日,张穆撰序称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扶翼表襮之功视段、桂为伟” 804

倭仁奏请讲论道义以“成就君德” 804

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1845) 805

凌扬藻卒 805

宣宗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1846) 805

正月,陈乔枞撰序志《诗纬集证》成书 805

二月初五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06

八月,臧寿恭卒 807

八月,桂文灿撰序志《孟子赵注考证》成书 807

十一月,钱仪吉雠校《诗总闻》蒇事 807

宣宗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1847) 808

二月初二日,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08

五月初八日,张澍卒 808

八月初三日,汪喜孙卒于怀庆府任 809

八月初七日,陈奂《诗毛氏传疏》三十卷刻竣 810

林伯桐卒 810

宣宗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1848) 811

二月,道光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11

八月,黄式三撰序志《易释》成书 812

十一月,黄以周撰序志《十翼后录》成书 812

柯邵忞生 813

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1849) 814

五月,莫友芝撰序述校刊宋本《中庸集解》始末 814

六月二十日,梁章钜卒于温州官署 814

七月,胡培翚卒 815

十月十三日,阮元卒 816

十一月初九日,张穆卒于京师 818

宣宗道光三十年 庚戌(1850) 819

正月十一日,道光崩 819

四月初七日,钱仪吉卒 819

四月十三日,朱珔卒 819

四月二十一日,咸丰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20

十一月十四日,皮锡瑞生 820

王闿运因识彭嘉玉始有志于通经达用之学 820

金鹗《求古录礼说》得陈奂等人之助刊行 821

文宗咸丰元年 辛亥(1851) 822

正月初一日,陈世镕撰序志《周易廓》成书 822

五月十一日,陈熙晋卒 823

五月二十四日,方东树卒于祁门东山书院 823

闰八月二十五日,邓显鹤卒 824

九月十九日,张学尹卒 825

十二月二十三日,朱骏声以进呈《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 826

文宗咸丰二年 壬子(1852) 826

四月二十一日,咸丰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26

五月,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刻竣 827

八月初五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827

廖平生 828

文宗咸丰三年 癸丑(1853) 829

五月十七日,萧光远撰序志《周易属辞》三编成书 829

八月十七日,咸丰颁谕将《三礼通释》原书交还林昌彝命其改正后再行进呈 830

九月初七日,咸丰颁谕命林昌彝以教授归部选用 830

十二月十七日,邹汉勋卒 830

马瑞辰卒 831

罗士琳卒 832

文宗咸丰四年 甲寅(1854) 832

二月初八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32

五月,徐灏撰序志《通介堂经说》付梓 833

九月二十一日,刘文淇卒 834

曾钊卒于家 835

蒋湘南卒 835

王筠卒 836

文宗咸丰五年 乙卯(1855) 837

正月,魏源撰序志《书古微》定稿 837

二月初六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38

春,黄以周撰序志《周易故训订》成书 838

八月,桂文灿撰序志《经学博采录》成书 839

九月二十四日,刘宝楠卒 839

十月十八日,戴钧衡卒 840

十一月初三日,何桂珍卒 840

王闿运始治《三礼》 841

丁晏撰成《周易述传》、《尚书余论》、《毛诗陆疏校正》、《孝经述注》、《易经象类》诸书 841

文宗咸丰六年 丙辰(1856) 842

二月十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42

四月二十一日,咸丰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42

八月,李锐《周易虞氏略例》得王炳等人之助付梓 843

十一月冬至,祁俊藻撰文称沈镐《毛诗传笺异义解》“有三善” 843

丁晏撰成《诗集传附释》一卷、《书蔡传附识》一卷、《春秋胡传申正》四卷、《左传杜解集正》八卷 844

文宗咸丰七年 丁巳(1857) 845

三月初一日,魏源卒 845

七月二十八日,咸丰以俞樾《易原图》为“穿凿附会”、“率意妄陈”命发还之 847

八月十五日,伍崇曜为林伯桐《毛诗通考》撰跋 847

九月初九日,伍崇曜为林伯桐《毛诗识小》撰跋 848

九月十六日,苏惇元卒 848

马国翰卒 849

文宗咸丰八年 戊午(1858) 849

正月初一日,郑珍撰序志《说文逸字》梓成 849

二月初五日,康有为生 850

八月初一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850

十月十六日,朱骏声卒于石村 851

十月,陈澧撰文志《声律通考》成书 851

朱右曾卒 852

文宗咸丰九年 己未(1859) 853

四月二十一日,咸丰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53

八月初一日,叶名沣卒 853

八月初二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秋经筵 854

文宗咸丰十年 庚申(1860) 854

二月初二日,咸丰御文华殿举行仲春经筵 854

三月十九日,胡泽顺以不屈被杀 855

四月二十一日,咸丰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 855

十月二十四日,陈寿熊卒 856

宋翔凤卒 856

朱绪曾约卒于此年 857

文宗咸丰十一年 辛酉(1861) 858

正月十八日,唐鉴卒 858

七月十七日,咸丰崩 859

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卒于武昌 859

十月初七日,刘书年卒于家 860

十二月初一日,邵懿辰卒 861

十二月,林春溥卒 862

凌堃卒 862

穆宗同治元年 壬戌(1862) 863

正月十九日,伊乐尧卒 863

六月初四日,何秋涛卒 864

八月初九日,徐鼒卒于福宁府署 865

十二月十三日,清廷颁谕命太学及翰林院讲论经史以崇“正学” 865

黄式三卒 866

陈乔枞撰序志《今文尚书经说考》三十二卷成书 867

穆宗同治二年 癸亥(1863) 868

六月二十九日,陈奂卒 868

八月十九日,黎恂卒于家 869

穆宗同治三年 甲子(1864) 869

三月,林昌彝《三礼通释》在广州开雕 869

六月,顾广誉撰序志《学诗详说》三十卷、《学诗正诂》定稿 870

七月初四日,黄思诚卒 871

九月十七日,郑珍卒 871

吴嘉宾卒 872

陈立《句溪杂著》付梓 873

俞樾撰成《群经平议》三十五卷 873

穆宗同治四年 乙丑(1865) 874

王先谦登进士第 874

十一月初九日,李棠阶卒于京师寓所 874

十一月,梁绍献卒 875

冬,王振声卒 875

方宗诚撰成《礼记集说补义》一卷 875

穆宗同治五年 丙寅(1866) 876

四月二十七日,顾广誉卒于上海龙门书院 876

夏,郑珍《仪礼私笺》刻于成都 876

冬至日,朱兰撰序志李贻德《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刊竣 877

许瀚卒 878

穆宗同治六年 丁卯(1867) 879

八月初九日,刘毓崧卒 879

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以游百川之奏再申崇尚实学之意 880

穆宗同治七年 戊辰(1868) 880

三月,孙希旦《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为后世子孙刻竣 880

三月,吴树声《诗小学》三十卷于寿光官廨开雕 881

七月初七日,钟文烝撰序志《春秋穀梁经传补注》定稿 881

陈立《公羊义疏》约成于此年前后 882

穆宗同治八年 己巳(1869) 883

四月二十日,高均儒卒 883

五月,王检心卒 883

九月十一日,冯世瀛撰序志《雪樵经解》三十卷付梓 884

十月二十二日,陈立卒 884

王闿运撰成《春秋事比》、《穀梁申义》并开始笺《尚书》 885

陈乔枞卒于官 886

穆宗同治九年 庚午(1870) 887

春,刘宝楠《论语正义》付梓 887

王闿运撰成《周易燕说》 888

穆宗同治十年 辛未(1871) 888

八月,王闿运《尚书大传补注》付梓 888

九月十四日,莫友芝卒 889

十月,方玉润《诗经原始》十八卷付梓 890

夏炘卒 891

倭仁卒 892

穆宗同治十一年 壬申(1872) 893

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卒 893

四月二十七日,薛寿卒 895

九月,王闿运撰成《今古文尚书笺》 895

十月,郑献甫卒 895

十月,孙诒让撰成《商周金识拾遗》三卷 896

陈世镕卒 896

穆宗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 897

二月二十六日,戴望卒于金陵书局 897

六月,俞樾撰序称梁章钜《论语旁证》“义蕴精深,体例详慎” 898

八月十一日,吴敏树卒于长沙书局 898

十一月初八日,徐时栋卒 899

皮锡瑞举拔贡 899

穆宗同治十三年 甲戌(1874) 900

三月,孙诒让以校读《论语正义》所得奉质刘恭冕 900

四月,冯桂芬卒 900

七月二十日,何绍基卒于苏州 901

程鸿诏卒 902

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崩 902

德宗光绪元年 乙亥(1875) 903

三月,蒋曰豫卒 903

三月,王闿运撰成《诗补笺》 903

春,张之洞建尊经书院于四川 903

九月,汪曾唯刊刻梁履绳《左通补释》蒇事 904

十二月十三日,丁晏卒 904

八月,缪荃孙执贽于张之洞并应命撰《书目答问》 905

德宗光绪二年 丙子(1876) 905

二月,孙诒让校刊同邑方成珪所著《集韵考正》 905

五月,孙熹撰文志重刻金鹗《求古录礼说》蒇事 906

六月十四日,唐仁寿卒 906

林昌彝卒 907

康有为受学于朱次琦 907

德宗光绪三年 丁丑(1877) 908

尹耕云以忧劳卒 908

钟文烝卒 908

德宗光绪五年 己卯(1879) 909

六月,方宗诚撰序志《说诗章义》成书 909

八月,王先谦刻《东华录续录》一百二十卷成 910

皮锡瑞始治经 910

德宗光绪六年 庚辰(1880) 910

七月十四日,丁寿昌卒于严州府署 910

八月,徐士銮补刻宋世荦《周礼故书疏证》、《仪礼古今文疏证》二书入《台州丛书》蒇事 911

柳兴恩卒 912

德宗光绪七年 辛巳(1881) 912

正月十一日,光绪令“留览”潘祖荫、翁同龢进呈陈奂《毛诗传疏》一书 912

朱次琦卒 913

德宗光绪八年 壬午(1882) 914

正月二十二日,陈澧卒 914

七月十六日,刘寿曾卒 915

十二月初六日,光绪令“留览”游百川所进呈郝懿行及王照圆所著书籍 915

德宗光绪九年 癸未(1883) 916

六月,刘恭冕以疾卒于家 916

九月,方宗诚撰文志《春秋集义》成书 917

十二月初九日,成孺卒 917

冬,吴重意将桂馥《历代石经略》付梓 918

德宗光绪十年 甲申(1884) 919

桂文灿卒 919

刘师培生 920

冬,廖平撰序志《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成书 921

德宗光绪十一年 乙酉(1885) 922

正月,张文虎卒 922

三月初一日,方宗诚撰序志《志学续录》定稿 923

十一月,王先谦于江苏学政任开设南菁书局 923

德宗光绪十二年 丙戌(1886) 923

六月,王先谦以设局刊行《续皇清经解》等事奏闻朝廷 923

九月,徐承祖校刻其父徐鼒《周易旧注》十二卷于日本 924

十一月十七日,王闿运撰成《论语训》 925

德宗光绪十三年 丁亥(1887) 925

九月二十七日,李元度卒 925

十二月初一日,陈玉树撰序志《毛诗异文笺》成书 926

皮锡瑞撰《尚书大传笺》 926

德宗光绪十四年 戊子(1888) 927

二月,方宗诚卒 927

二月,俞樾撰序志《茶香室经说》成书 928

六月,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刊竣 929

秋,王先谦刊成《南菁书院丛书》 929

十一月,洪良品撰序志《古文尚书辨惑》成书 929

胡培系约卒于此年 930

德宗光绪十五年 己丑(1889) 931

正月十五日,段复昌撰文志《周易补注》成书 931

秋,王韬汇刊其经学著述为《弢园经学辑存》 932

十一月十日,王树楠撰序志《费氏古易订文》成书 932

德宗光绪十六年 庚寅(1890) 933

六月初一日,郭嵩焘撰序志《礼记质疑》付梓 933

十月,黎庶昌为日本长尾槙太郎撰《儒学本论序》称西法“为儒所包” 934

德宗光绪十七年 辛卯(1891) 935

二月十一日,光绪命毋议高燮曾奏请举行日讲一折 935

四月十四日,李铭汉卒 935

六月十三日,郭嵩焘卒 936

六月,孙葆田在山东书局校毕《周易本义》并付梓 937

七月,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刻成 938

十一月,曹元弼撰成《礼经校释》 938

德宗光绪十八年 壬辰(1892) 938

四月二十七日,黄云鹄撰序志《群经引诗大旨》成书 938

六月,皮锡瑞始撰《古文尚书疏证辨正》 939

九月初九日,光绪颁谕将宋儒游酢从祀文庙 940

九月,孙葆田梓行《永乐大典》辑本《春秋会义》 940

顾震福撰序志《小学钩沈续编》八卷成书 940

德宗光绪十九年 癸巳(1893) 941

三月十五日,廖平撰序志《重订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定稿 941

春,黄以周撰文志《群经说》成书 942

四月,黄以周《礼书通故》刊成 942

十二月,皮锡瑞因读尊经书院课艺而论王闿运学术宗旨 943

皮锡瑞撰成《古文尚书疏证辨正》 943

德宗光绪二十年 甲午(1894) 944

四月十一日,皮锡瑞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而论其得失 944

六月十五日,光绪颁谕各直省督抚严禁毛奇龄《四书改错》 944

夏,孙诒让所辑《周礼三家佚注》一卷刊成 945

七月初四日,光绪颁谕李鸿章等查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是否离经叛道 945

十一月,皮锡瑞撰成《九经浅说》 945

十二月,皮锡瑞撰《今文尚书考证》及《孝经古义》 946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895) 946

正月,皮锡瑞改《尚书大传笺》为《大传疏证》并重加疏注 946

七月二十一日,光绪颁谕命将宋儒吕大临从祀文庙 946

十月,皮锡瑞撰成《〈史记〉引〈尚书〉考》六卷 947

十一月,朱珔《说文假借义证》梓成 947

德宗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1896) 948

七月,孙诒让撰《逸周书斠补》成 948

七月,皮锡瑞刊《尚书大传疏证》于南昌 948

八月,皮锡瑞撰成《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 949

十一月,皮锡瑞撰成《郑志疏证》八卷 950

康有为撰成《孔子改制考》 950

德宗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1897) 951

正月,皮锡瑞撰成《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 951

十二月二十日,黎庶昌卒 951

十二月,皮锡瑞撰序志《圣证论补评》二卷成书并申郑玄之旨 952

德宗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1898) 953

正月初六日,光绪准许科举设立经济特科 953

五月初五日,光绪颁谕科考自下科始改试四书文为策论 953

六月初一日,光绪以张之洞等“妥议科举新章”之奏命“一切考试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 954

六月初七日,光绪颁谕将张之洞《劝学编》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 955

七月初三日,光绪颁谕令各项考试改试策论 955

七月,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刊成 955

八月十五日,光绪颁谕宣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罪 956

八月十六日,光绪颁谕查禁康有为著作 956

八月二十四日,光绪颁谕礼部考试悉还旧制并停试经济科 957

十一月,皮锡瑞撰成《六艺论疏证》一卷 957

十二月初二日,史梦兰卒 958

张之洞延请通经之士撰《经学明例》 959

德宗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1899) 959

正月二十五日,光绪颁谕命江西地方官将皮锡瑞驱逐回籍 959

三月二十日,光绪颁谕命将汪绂所著各书留存懋勤殿备览 960

七月,皮锡瑞撰序志《驳五经异义疏证》十卷成书 960

八月初一日,河南学政朱福诜请饬各直省崇尚程朱之学并刊刻《朱子小学》及《近思录》 961

八月,孙诒让撰成《周礼正义》八十六卷 961

十月十七日,黄以周卒 962

十二月,孙诒让撰成《大戴礼记斠补》三卷 963

潘衍桐卒 964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1900) 964

正月初六日,光绪颁谕命各省学政等实力奉行《钦定科场条例》 964

正月二十一日,光绪以陈夔龙之奏颁谕整饬学校 965

正月,龙起涛撰序志《毛诗补正》成书 966

三月二十一日,光绪颁谕准许刘家模“振兴学校、书院以培教本而杜邪趋”之奏 966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1901) 967

正月初一日,刘庠卒 967

四月十九日,光绪颁谕命翰林院编、检以上各官专课“政治之学” 968

七月十六日,光绪颁谕命礼部及政务处妥议各项考试章程以“抡取真材” 968

八月初二日,光绪颁谕命各省于省城改设大学堂 969

九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刻成 969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1902) 970

正月二十七日,吴大澂卒 970

德宗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1903) 971

正月初七日,简朝亮撰序志《尚书集注述疏》付梓 971

四月初四日,光绪颁谕命《书经图说》一书务在简明 972

七月,王闿运《今古文尚书笺》刻成 972

刘光蕡卒 973

德宗光绪三十年 甲辰(1904) 974

三月,张谐之撰序志《尚书古文辨惑》成书 974

八月,王先谦撰文志《尚书孔传参正》成书 974

十一月十四日,孙家鼐以《书经图说》告成奏闻 975

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1905) 976

正月,皮锡瑞撰成《汉碑引经考》六卷、《引纬考》一卷 976

七月,皮锡瑞撰成《经学历史》 976

德宗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1906) 977

十月,李元音撰序志《十三经西学通义》成书 977

十一月十七日,光绪以柯劭忞讲求教育之奏颁谕内阁培养通才须首重德育 978

十二月二十三日,俞樾卒 978

德宗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1907) 980

正月,皮锡瑞撰成《经学通论》五卷 980

六月初二日,光绪颁谕开礼学馆“用副朝廷预备立宪之至意” 981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1908) 981

二月初四日,皮锡瑞卒 981

三月,王先谦辞却礼学馆之聘 982

五月十九日,光绪不允史履晋奏请礼学馆与法律馆汇同商订之请 983

五月二十二日,孙诒让卒 983

五月二十六日,光绪命将曹元弼《礼经校释》发交礼学馆并赏以翰林院编修 984

六月初三日,光绪命赏王先谦内阁学士衔 985

九月初二日,光绪命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孔子庙廷 985

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崩 985

宣统元年 己酉(1909) 985

闰二月初四日,清廷拟开三礼馆 985

三月二十六日,清廷拟变通中学堂课程 986

七月初三日,胡思敬奏学堂新章十弊六害 986

八月二十一日,张之洞卒 987

十一月二十七日,周家禄卒 988

宣统二年 庚戌(1910) 989

三月初四日,荣光奏请更正大学堂经学三科之名“以维经学而宏造就” 989

宣统三年 辛亥(1911) 989

正月初一日,孙葆田卒 989

八月十七日,张瑞荫奏请于学堂添设师位 990

主要参考书目 9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