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社会主义经济论  第二卷  ——论中国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论  第二卷  ——论中国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论 第二卷 ——论中国经济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子力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论 第二卷 ——论中国经济改革》目录

中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新模式 1

一、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 6

新型合作经济的形成 6

对于旧的模式的扬弃 14

二、承包制“统”“分”结合的生产过程 26

土地的包种 27

资金的使用 33

分散、独立的劳动和劳动者的联合 38

“统”“分”结合,两层经营 45

三、联产计酬的分配形式 47

对于个人直接占有产品这一现象的种种解释 48

从“劳动日”制度到“联产计酬” 52

联产计酬的“产”--“标准产量” 58

按标准产量计酬与按劳分配 61

四、农村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向 65

联产承包以后农村经济的基本面貌 65

对今后发展趋势的探讨 74

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85

一、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86

二、合作制实践的曲折 88

三、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94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100

再论中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新模式 107

一、中国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经济的大转变 108

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108

合作制实践在向前 115

向着社会化、现代化前进的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特色 119

二、联产承包制的新发展 127

承包经济向着专业化推进 127

专业生产带来承包经济关系的变化 132

承包地亩的标准产量与单位劳动的标准产量 135

标准产值、标准用工量和标准生产费用 138

三、富有中国色彩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新模式的特征 143

专业户在发展中 146

商品粮专业户与各业专业户 149

新的联合体的形成 157

各种技术服务业的兴起 160

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结构 167

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流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172

流通问题的实质 173

流通渠道和农村商业体制的改革 176

结语--农村变革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和实践的启示 181

关于劳动这一范畴在理论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地位 181

又统又分与联合劳动的两个层次 188

联产计酬与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实践 192

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探讨 197

一、首要范畴--出发点和主线 198

二、所有制、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 203

所有制及其两重含义 204

是生产关系决定财产关系还是财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 208

财产关系的作用 212

三、基本框架的一种设想 220

关于《导论》 220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论》 225

关于《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论》 234

关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论》 237

乡村企业个人承包和家庭经营劳务交换 241

一、关于乡村企业个人承包 241

承包和承租 242

“标准盈利” 245

暴利的由来 247

关于收入差距问题 249

二、家庭经营和劳务交换 251

三、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255

历史背景 255

具体条件 257

发展趋势 260

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 263

一、经济改革基础理论的起点 265

二、联合劳动和商品生产 268

三、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 279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285

农村经济改革基本经验的普遍意义 285

二、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为什么具有普遍意义 288

三、关于城市工商业如何借鉴和运用农村改革经验的问题 293

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 299

一、抛弃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300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 302

三、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道路 306

四、加深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科学理解 308

五、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按劳分配 31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导论(概要) 317

一、经济改革的实践需要理论,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改革 317

二、如何实现劳动节约和按比例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问题 321

三、对当代生产力特征的认识 323

四、关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区分 325

五、还必须区分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 329

六、财产的政治经济学与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335

一、联合劳动、按劳分配的科学构想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传统模式 337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总论(概要) 337

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构想 338

排斥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传统模式和它的形成 341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 345

商品经济首先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方式 345

商品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47

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必然是一种商品经济 350

三、联合劳动和商品生产的统一--社会经济的两层结构 353

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54

从改革的实践看社会经济的两层结构 356

两层结构必将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360

四、等量劳动交换和等价交换的结合 361

什么是等量劳动交换,什么是等价交换? 361

等价交换关系的变化 364

具有等价交换特征的等量劳动交换 368

五、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货币范畴 369

对价值范畴的不同解释 369

抽象劳动的三层意义或三种形态 372

价值范畴的新涵义 377

发展价值理论对于经济实践的作用 380

劳动货币 382

七、按劳分配学说的新发展 384

按劳分配根源于联合体中劳动的质的差别 385

对于按劳分配的新的理解 386

社会范围的等量劳动交换和企业内部的按劳分配 389

七、竞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 393

商品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 393

劳动竞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竞争的特殊性质 394

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必然过程 397

八、社会主义公有制--联合劳动的生产关系在财产形式上的概括 398

社会主义的财产关系 398

关于经营职能与所有权的分开 400

论社会主义市场 403

引言 403

一、宏观经济论的基础--关于社会需求及其规律的研究 406

劳动目的与社会需求 406

社会支付能力与需求总量 408

需求结构与经济比例 411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413

商品经济与市场,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414

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统一的,有计划的市场 416

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417

资金市场 424

关于劳务市场及技术市场的探讨 427

市场问题的核心在于价格,价格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 433

三、市场机制与价格 433

价格体系及其功能 439

关于改革途径的探讨 440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与经济关系的梳理和简化 446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控制 450

宏观控制要领 450

控制的基本内容 453

间接控制或经济手段 458

关于立法、司法以及行政手段的配合 4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