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2006  下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2006  下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2006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4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图书馆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339860
  • 页数:21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2006年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学位论文(人文社会科学部分)约5700余篇,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每篇论文提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学位授予机构、页数、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等内容。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2006 下》目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67

在欲望与审美之间: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台湾女性小说的欲望书写&艾尤 136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女性作家爱情小说比较研究&安炳三 1367

中西文化原型与《故事新编》&安娜·尼科年珂 1367

“红色传奇”的叙事特征及其当代命运&卞永清 1368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蔡爱国 1368

左翼小说的转型&蔡丽 1368

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格非小说创作研究&蔡志诚 1369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陈爱中 1369

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象:师陀创作论&陈晨 1369

轻逸之美:对儿童文学艺术品质的一种思考&陈恩黎 1370

《京报副刊》研究&陈捷 1370

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陈静 1371

壮族服饰文化研究&陈丽琴 1371

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陈龙 1371

1979—2000:中国女性小说叙事话语的演变&陈淑梅 1372

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陈树萍 1372

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陈振华 1373

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视点&初清华 1373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崔云伟 1373

20世纪40—70年代新英雄传奇研究&戴莉 1374

人与衣:张爱玲《传奇》的服饰描写研究&邓如冰 1374

流变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研究(1898—1917)&邓伟 1375

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邓晓成 1375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都银妊 1375

荆棘路上的光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论&杜传坤 1376

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段从学 1376

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困境&冯果 1376

商业化倾向与30年代文学&高丽琴 1377

“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高蔚 1377

成长如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成长小说研究&高小弘 1378

戏剧、革命与都市漩涡:左翼剧运剧人在上海(1929—1937)&葛飞 1378

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龚金平 1378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关峰 1379

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从宋元话本到五四小说&郭洪雷 1379

都市里的现代: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比较研究&管兴平 1379

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郭恋东 1380

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论&韩春燕 1380

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韩冷 1380

诗学与政治:鲁迅晚期杂文研究,1933—1936&郝庆军 1381

鸳鸯蝴蝶派和《申报·自由谈》&何海巍 1381

疏离·交叉·相融:中国现代作家与早期电影&贺昱 1382

“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1942—1949)&胡玉伟 1382

鲁迅与政治&黄娟 1382

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黄薇 1383

京味话剧的文化生态&黄益倩 1383

《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吉崇敏 1384

跨界书写: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计红芳 1384

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季桂起 1384

野地里的百合花: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季小兵 1385

失衡与错位:中国“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贾艳艳 1385

融合中外散文精华的艺术创造:巴金散文创作论之一&简加言 1385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江腊生 1386

意识流艺术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金红 1386

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文化、媒介的综合研究&金立群 1387

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珍视和铭记的一页:中国现代有关朝鲜人和朝鲜的文学作品探析&金宰旭 1387

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机制中的文学选择:以王朔和海岩为例&赖洪波 1387

从显赫到湮没:文革期出版的长篇小说研究&雷亚平 1388

新诗与“古典诗传统”:诠释性关系的建构:以19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为中心&冷霜 1388

“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关于农民叙事伦理学的探讨&李丹梦 1388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中国化&李广琼 1389

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李红秀 1389

商业化视境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李惠敏 1389

无望的轮回:新时期文学历史叙事的历史观&李建国 1390

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兼论“延安文学”的“一体化”进程&李建军 1390

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延安《解放日报·文艺》研究&李军 1391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李钧 1391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李莉 1391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文体自觉&李丽 1392

文学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论现代中国文学的“工农兵方向”&李明 1392

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李明德 139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李明军 1393

论清末民初思想和文学中的“英雌”话语&李奇志 1393

沉溺与超越:用现代性审视当今文学中的欲望话语&李清霞 1394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李诠林 1394

解构与颠覆的喜剧:黑色幽默与新时期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李曙豪 1394

建国后十七年关于文学经典的批评&李松 1395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李相银 1395

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李迎春 1396

老舍与张恨水的北京叙述和想象&李在珉 1396

“以丑为美”: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李正光 1396

“农民”话语研究导论:1950、196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农民”叙事及其文化、政治与美学&李祖德 1397

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李蓉 1397

当代诗歌话语形态及其变迁&李志元 1398

鲁迅与上海文化&梁伟峰 1398

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林晓云 1398

王蒙文化人格论&蔺春华 1399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刘传霞 1399

沉重与恣意的书写:谴责、暴露及其他:以四大谴责小说为主要代表的晚清官场题材小说研究&刘春水 1400

“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刘东方 1400

中国新诗韵律与语言存在形态现状研究&刘富华 1400

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对电视广告的社会学批评&刘泓 1401

赵树理小说创作与民间文艺资源&杨天舒 1401

女权启蒙与民族国家话语&刘慧英 1402

知青小说叙事的演变及其背后&刘可可 1402

希伯来文化关联中论鲁迅在暴力面前的困境&刘青汉 1402

新月社研究&刘群 1403

第四种批评:以格非、曹文轩、张大春为例&刘晓南 1403

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小说&刘智跃 1404

现代性的畸变:“十七年文学”价值重估&刘新锁 1404

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以《晨报》副刊为中心&卢国华 1404

论现代作家的“故乡”想像与叙事&卢建红 1405

从辩证到综合:布莱希特与中国新时期戏剧&卢炜 1405

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路晓冰 1406

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以《现代》杂志为案例&罗朋 1406

论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罗义华 140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马春花 1407

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马永生 1407

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追求与实践&马玉红 1408

纪录与想像之间:论三四十年代抗战小说叙事的流变&马彧 1408

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孟君 1409

革命讲述、乡土叙事与地域书写:中国当代西部小说研究&孟绍勇 1409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潘艳慧 1409

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抗战文艺》研究&彭玉斌 1410

生成与定型:1950年代文学研究&戚学英 1410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秦艳春 1411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研究&秦艳华 1411

转型与嬗变: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研究&权绘锦 1411

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宿久高 1412

症状的症状:疾病隐喻与中国现代小说&谭光辉 1412

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研究&谭旭东 1413

周作人:“言志”与“载道”之间的文学选择&汪成法 1413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王金胜 1414

流亡异邦的中国文学:张爱玲的启示&王进 1414

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赵树理与四十年代农村小说研究&王力 1414

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论80年代中国电影思潮的流变&王丽娟 1415

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王明科 1415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王鹏飞 1415

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王文参 1416

精神探索,苦难展示与被动化存在:论198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儿童叙事&王文玲 1416

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论纲&王晓文 1417

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王永兵 1417

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二十世纪后二十年小说中城乡形象的一种阐释&吴妍妍 1417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叙事:知青文学(1866—1986)研究&吴志峰 1418

论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席建彬 1418

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肖佩华 1419

江西吴城方言研究&肖萍 1419

“幻魅”的现代想象: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鬼”&肖向明 1419

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徐慧琴 1420

继承·突破·超越:1980、1990年代军旅小说论&徐亚东 1420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现代女性革命小说的女性关怀&杨晶 142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主体建构&杨珺 1421

金庸的“江湖”研究&杨伦 1421

论新时期西部小说中的人与自然&杨莉 1421

学府内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现代大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研究&杨蓉蓉 1422

30年代中国左翼小说和政党政治&杨胜刚 1422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中的“国家想象”&杨霞 1422

经济理想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杨新刚 1423

《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杨懿斐 1423

1938年的武汉与初期抗战文学&易文翔 1424

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1990年代文学批评话语转型研究&雍青 1424

胡适的宗教批判及其意义&游修庆 1424

骆宾基评传&于立影 1425

略论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于晓风 1425

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张伯存 1426

论鲁迅的个体思想及其主体呈现&张承良 1426

1977年以来中国戏剧电影研究&张冲 1427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之滥觞: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包括西南联大)的新文学课程为核心的考察&张传敏 1427

成长之性:中国当代成长主题小说的文化阐释&张国龙 1427

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张莉 1428

想象农民: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下对农民的思想认知与审美显现&张丽军 1428

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革命书写&张凌江 1429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张向东 1429

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张懿红 1430

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张勇 1430

论西部诗歌的几种走向&张玉玲 1430

现代诗学的人性论转向:以徐复观为主线的历史考察&张重岗 1431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张卓 1431

内质的空虚与价值的失衡:19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考察&张宗刚 1432

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像&章妮 1432

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性问题&赵歌东 1432

“中国语文的新生”:现代民族文化语境中的语文变革运动(1840—1949)&赵黎明 1433

鲁迅与中国电影批评范式的双轨解读&赵鹏 1433

新文学的书写规范转向:太阳社与革命文学思潮&赵新顺 1434

征服与合谋:论中国现代政治剧的大众化进程&郑绩 1434

“文革”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郑鹏 1435

国家、地方与民间的互动:冼夫人信仰研究&朱爱东 1435

传说、信仰与仙山构建:以广东罗浮山为例&朱钢 1435

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朱华阳 1436

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朱旭晨 1436

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宗先鸿 143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437

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阿依克孜·卡德尔 1437

《黄金史纲》版本研究&宝音巴特尔 1438

新时期蒙古文小说人物形象的生命意识研究&毕力贡达来 1438

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陈永春 1438

博罗畲语里汉语借词研究&甘春妍 1438

《蒙古源流》蒙古文满文汉文宫廷本研究:以蒙古史部分为中心&高娃 1439

艾合买提·孜亚依及其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研究&姑丽娜尔·吾甫力 1439

蒙古民歌程式化研究&哈斯其木格 1440

汉语塞音声母的格局研究:在汉藏语系大背景下的类型学观照&季云起 1440

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蒋颖 1440

藏族意象中的色彩及其文化象征&拉巴次旦 1441

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李宏伟 1441

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李洁 1441

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廖冬梅 1442

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龙海燕 1442

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倪文波 1442

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 1443

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覃小航 1443

蒙古语格框架的研究&萨日娜 1443

接受视野中的20世纪蒙古文论&色·斯楞 1444

《蒙古秘史》编纂学研究&色吉拉夫 1444

水族文字研究&孙易 1444

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田静 1445

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王静 1445

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王宪昭 1446

卫拉特方言词汇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文化 1446

《圣金光明大乘经》词汇研究&乌力吉陶格套 1446

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吴平 1446

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夏迪娅·伊布拉音 1447

毛南语动词研究&张景霓 1447

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张磊 144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448

自传忏悔:从奥古斯丁到卢梭&曹蕾 1448

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陈庆勋 1448

当代西方文论及其接受语境分析&陈庆祝 1449

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1901—1911)&杜慧敏 1449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杜文倩 1449

反抗与屈从:柳·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段丽君 1450

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高照成 1450

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顾梅珑 1451

上升的修辞:从人格学角度看梭罗的个人主义与生命诗学&韩德星 1451

田纳西·威廉斯及其剧作研究&韩曦 1451

越界与想象: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介活动研究&何绍斌 1452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韦勒克&胡燕春 1452

修辞立其诚: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历史和结构&姜飞 1452

日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李东军 1453

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李恒田 1453

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李红梅 1454

中国侦探小说及其比较研究&李世新 1454

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李小青 1455

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刘小刚 1455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卢敏 1455

西方语境中的纪伯伦文学创作研究&马征 1456

作为他者的欧洲:欧洲文学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传播&梅启波 1456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苗福光 1456

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南平 1457

对话与融合的艺术:程抱一创作实践研究&牛竞凡 1457

论V.S.奈保尔的空间书写&潘纯琳 1457

旅行路上的身份迷失: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叶罗费耶夫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皮野 1458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戏剧和社会空间&孙柏 1458

赛义德现象研究&王富 1458

越界的想象: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王霞 1459

走向完整的生存: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创作研究&王晓英 1459

日本汉诗研究新论&吴雨平 1460

黑塞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影响&夏光武 1460

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论中国语言学批评&肖翠云 1460

希利斯·米勒文学观的元观念探幽发微&肖锦龙 1461

爱默生、梭罗对《四书》的接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超验主义研究&谢志超 1461

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徐晗 1462

品境:细读《神州集》&许平 1462

即兴曲与仿作:汤亭亭创作艺术论&杨春 1462

17、18世纪英国旅华游记中的中国形象&叶向阳 1463

东海西海之间:早期使西日记中的文化观察、认证与选择&尹德翔 1463

黑塞与东方:论黑塞文学创作中的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因素&詹春花 1464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诗学视角下的汤莎人文思想比较&张玲 1464

与巴赫金对话: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张素玫 1464

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西方文论引介研究:1993—2004&赵淳 1465

西方现代诗歌本质:生成论&赵志方 1465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周春 1465

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周阅 1466

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朱云生 1466

乌云后的亮光:索尔·贝娄小说(1944—1975)的伦理指向&祝平 1467

英语语言文学 1467

最辉煌的失败:福克纳对黑人群体的探索&鲍忠明 1467

翻译之道: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实证性研究&曹明伦 1467

戏剧中的梦幻: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陈茂庆 1468

英语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的转述&陈明芳 1468

转喻与语用推理&陈香兰 1469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陈小红 1469

中国观察:卡尔·克洛及其游记研究(1911—1937)&程爽 1469

抵抗的政治:论爱德华·赛义德的“航人”兼及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和批评&丁兆国 1470

实践取向的语类语义构型社会符号研究:当前中国民事一审判决书新探&董敏 1470

语境、规约、形式: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英语小说汉译研究&方开瑞 1471

二十世纪美国经济顶尖人才的人力资本形成&付美榕 1471

Logic汉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格义”、视域融合与接受&高圣兵 1471

追求自我:温迪·华瑟斯廷和她的女性人物&贺安芳 1472

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胡显耀 1472

政治新闻翻译的批判性语篇对比分析&黄勤 1472

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姜倩 1473

多元的梦想:百衲被审美与托尼·莫里森的艺术诉求&焦小婷 1473

冲突与交融:论美国早期戏剧与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李琤 1474

帝国之路:《神州集》与《诗章》的主题研究&李春长 1474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欲望的心理透视&李英 1474

边缘与中心之间:对伊丽莎白·乔丽作品的符号学研究&梁中贤 1475

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刘辰诞 1475

恐惧审美与意识形态:四部哥特小说之解读&刘炅 1476

态度的结构潜势&刘世铸 1476

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诗歌中的死亡母题&龙靖遥 1476

英美英语词典编纂之概述及评价&马兰梅 1477

中国翻译学主体性问题研究&孟凡君 1477

拉里·麦克默特里:重构后西部神话:《孤独鸽》四部曲研究&南方 1477

文化移入碰撞下的三重意识:理查德·赖特的四部长篇小说研究&庞好农 1478

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商瑞芹 1478

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文本质量评估模式研究&司显柱 1479

论夸张的关联性&宋长来 1479

有序与无序:托马斯·品钦作品中多元化和动态发展思想研究&孙万军 1479

是认知问题,还是行为问题?:中国人英语口语中he/she误用之研究&陶文好 1480

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陶友兰 1480

话语功能性:“非典”话语与抗击“非典”社会实践之研究&田海龙 1481

基于向心理论的汉语回指消解研究&王德亮 1481

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王洪刚 1481

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王克友 1482

教师反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作用的实证研究&王颖 1482

英语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王勇 1482

赫斯顿在种族及性属问题上的矛盾性研究&王元陆 1483

处所介词短语的功能研究&魏本力 1483

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翁依琴 1484

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肖谊 1484

《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像&辛红娟 1484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徐宏亮 1485

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许宁云 1485

包容与排斥:薇拉·凯瑟小说中的族裔问题&许燕 1485

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念:伊迪丝沃顿六部主要小说的主题研究&薛小惠 1486

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杨才英 1486

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杨朝军 1486

对西方神学和两性关系的颠覆与重构: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的女性主义再解读&杨纪平 1487

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特征: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俞希 1487

寻找母亲的花园:美国四位西部女作家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翟润蕾 1488

冲突的思考融合的启示: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曾梅 1488

语言、思想及权力: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张红燕 1488

非连续依存和所指层:特指问句的句法和语义&张连文 1489

重构、流行化和逾越:五部《哈姆莱特》电影改编研究&张瑛 1489

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赵巍 1489

从汉语词典编纂看英汉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关系&赵伟韬 1490

语篇视角语言表达的认知研究:指称在意识流语篇中的视角标记作用&赵秀凤 1490

解放潘多拉:贝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郑丽 1491

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郑元会 1491

日裔美国人成长小说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周晓刚 1491

文学想象:美国独立革命时期展望诗的清教思想传承&朱丽田 1492

从客体到主体:西方翻译研究的哲学之路&朱湘军 1492

俄语语言文学 1493

布宁小说创作的悲剧精神及其诗学体现&柏英 1493

俄语转喻的认知阐释&蔡晖 1493

个体和整体存在意义的求索:普拉东诺夫创作思想论&淡修安 1494

汉俄翻译转换规律的等值层次视角研究&哈斯也提·哈孜 1494

20—21世纪之交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研究&侯玮红 1494

诗歌文体的结构诗学研究&贾茜 1495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化语境中的艾亨鲍姆文艺思想研究&李冬梅 1495

汉俄语名词性短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李瑾香 1495

俄汉语量范畴研究&刘柏威 1496

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罗苹 1496

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纳博科夫小说诗学研究&吴剑萍 1496

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谢春艳 1497

俄汉语空间系统多层面对比研究&徐英平 1497

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研究:俄罗斯“自由”观念析例&杨秀杰 1497

洛特曼文化符号域理论的研究&郑文东 1498

空灵的世界恍惚的真实:论《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郑永旺 1498

法语语言文学 1498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修辞及其与中国诗歌的会通&车琳 1498

真实性及其限制:乔治·佩雷克自传及小说艺术初探&龚觅 1499

从作品到文本:论文学的两面性&钱翰 1499

翻译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影响: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研究&宋学智 1500

米歇尔·图尼埃作品中的双性同体神话&孙婷婷 1500

德语语言文学 1500

德语报刊评论的篇章理解研究及教学法探索:论篇章意图的理解&来炯 1500

文化记忆中的词义原型&缪雨露 1501

德国红绿联盟外交的两难&吴江 1501

克莱斯特作品中的家庭问题&赵薇薇 1502

日语语言文学 1502

日汉语语序对比研究:以修饰成分为中心&盛文忠 1502

井上靖历史小说创作研究&赵秀娟 1502

印度语言文学 1503

R.K.纳拉扬长篇小说研究&王春景 1503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1503

从不可能走向可能:加西亚·洛尔卡超现实主义戏剧研究&卜珊 1503

圣胡安·德·拉·克鲁斯的神秘主义诗歌&范晔 1504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1504

理想与现实之间: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蒋和平 1504

阿拉伯现实主义小说的里程碑: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三部曲》&倪颖 1504

马哈福兹小说语言风格研究&谢杨 1505

欧洲语言文学 1505

艾丽查·奥热什科娃的女性观与创作中的女性问题研究&茅银辉 1505

亚非语言文学 1506

阿尔泰语系同源词鉴别方法探索:以蒙古、满·通古斯语族的比较为中心&敖特根其其格 1506

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包萨仁 1506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506

《朝鲜文典》之前的韩国语语法研究:以19世纪西洋人的韩国语语法研究为重点&崔晓玲 1506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能力发展研究&崔艳嫣 1507

输入与输出在程序性知识建构中的作用&顾琦一 1507

英汉语中的类型强制:事件语义视角&秦洪武 1508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名词类联接和搭配发展特征研究&孙海燕 1508

汉英名词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杨朝春 1508

口译信息处理过程研究&杨承淑 1509

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测试构念探究:中国大学毕业生英语使用任务和英语实用能力的实证研究&杨莉芳 1509

自我监控和调节:一语环境下会话自我修补的元认知研究&姚剑鹏 1509

新闻学 1510

中国传媒竞争力构建的路径选择:一种基于市场的观念、假设与方法&包国强 1510

近代租界的新闻传播:1843—1945&陈冠兰 15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传媒竞争与合作研究&成文胜 1511

基于文化视角的奥运传播研究&杜婕 1511

中国媒介产业投资行为分析&龚轶白 1511

基于知识管理的报业组织成长研究&郭志法 1512

汉代信息传播研究&黄春平 1512

社会转型期受众变化与广播频率定位研究&黄京华 1513

中国传媒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黄玉波 1513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创新研究&贾士秋 1513

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1918—1949)&姜红 1514

执政党理念下新闻媒体的转型&孔洪刚 1514

大众媒介公信力研究&李亚利 1514

论隐性采访的法治成本&李艺 1515

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刘学义 1515

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马嘉 1516

近现代中国新闻法治研究:1906—1937&马跃峰 1516

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从福柯的视点出发&任俊英 1516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宋兆宽 1517

大众媒介与社会动员: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清末政论报刊研究(1895—1911)&唐海江 1517

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兼论新闻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发展&唐远清 1518

新闻自由的法律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问题研究&万珂 1518

中国报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王彤 1518

大众传媒与中日关系&王万征 1519

中国传媒法律制度的变革空间:关于传媒法制变革的诱因、资源及其特性的研究&肖燕雄 1519

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谢鼎新 1519

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徐小立 1520

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研究&姚喜双 1520

媒体伦理规范研究&阴卫芝 1521

清末民初新闻出版立法研究(1898—1926)&殷莉 1521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詹新惠 1521

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新闻传媒研究&詹绪武 1522

传媒治理的结构与过程:以西方电视媒体为例的研究&张天莉 1522

论美国公共外交与对外宣传&张毓强 1523

策略性传播研究&赵赜 1523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研究&郑一卉 1523

犯罪新闻报道的法学思考&朱颖 1524

传播学 1524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范式、模式与课程模型&白传之 1524

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蔡静 1525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为例&曹茹 1525

跨媒体新闻平台建构趋势之研究:以台湾地区东森媒体集团为例&崔慈芬 1525

博客传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兴东 1526

大媒体产业:电信业和传媒业产业融合的新阶段:中美电信业和传媒业关系研究&付玉辉 1526

从管制到调适:关于新闻舆论控制新思维的探讨&郭洪新 1526

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黄若涛 1527

两岸电视观众收视行为之研究:兼论其对两岸节目规划合作之意义&黄聿清 1527

我国电视产业系统演化研究&江虹 1527

英美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鞠宏磊 1528

信息化时代通讯社影响力研究:新华社发展战略探讨&李烽 1528

英国公共广播电视政策变迁与问题研究: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李继东 1529

坚守与嬗变: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的危机与变迁研究&李娜 1529

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以《雍正王朝》为个案的叙事学解读&李鹏飞 1529

皇权专制的建构和叙事:论帝制中国的话语和传播方式&李庆林 1530

传播学方法及其演变&李舒 1530

生存与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影视艺术&林吕建 1530

“自媒体”与虚拟空间社会生活的公共化:博客传播研究&刘津 1531

“共和媒体”的浮现与未来新闻模式:兼论媒体生态进化&刘一赐 1531

媒介形象的生成与建构&栾轶玫 1531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感知质量研究&马广斌 1532

图像在出版中的地位、作用及使用策略研究&能向群 1532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手机媒体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倪桓 1533

中韩两国电视国际新闻比较研究:以“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3个案例为中心&朴根爱 1533

控制沟通:论美国政府的媒体宣传&沈国麟 1533

协调、均衡、多样:中国地方城市广播电视生存与发展研究&宋红梅 1534

“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孙藜 1534

媒体市场化与电视分众&孙卫华 1534

儿童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以电视广告为例&王迪 1535

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王菲 1535

美国“大众传媒—政府”系统运行机制研究&王靖华 1536

1979—2003:电视节目的嬗变:广电产业化进程中的节目形态演变研究&王兰柱 1536

论我国电视栏目品牌评估的指标建构&王雷 1536

网络传播中的名誉侵权问题研究&王眉 1537

电视时代的神话:凤凰卫视传播现象探析&吴运启 1537

艾滋病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1983—2005)&肖明 1537

中国电视产业做强做大的路径选择:政府规制的视角&谢春林 1538

在综合国力框架中认识传媒实力:兼论作为国际竞争软实力的传媒实力&谢征 1538

中国少儿电视节目传播障碍的归因研究&闫欢 1538

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研究(1897—1949)&杨琳 1539

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1995—2005)&张晨阳 1539

从媒介发展角度论国家舆论安全&张洁 1540

美国大众传播中的公共诽谤问题研究&张金玺 1540

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流变&张军芳 1540

网络传播的公共话语空间&张燕 1541

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张志安 1541

创意的复制与复制的创意:影视产品生产标准化研究&赵丽颖 1541

中国大众传播系统信息能力综合评价模式研究&支庭荣 1542

传媒治理结构:制度分析与现实选择:一个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周劲 1542

冷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的传播模式研究&周庆安 1543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形成研究&周艳 1543

美国华文报纸演变研究&朱辰华 1543

音乐学 1544

中小学音乐教材论&杜永寿 1544

沈括《梦溪笔谈》律论之研究&黄大同 1544

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金毅妮 1544

古代中国、印度、斯理兰卡音乐基本理论研究&丽娜 1545

萨蒂研究:风格、技术与价值&刘瑾 1545

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研究&刘绵绵 1546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阮弘 1546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导论&施咏 1546

论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以都城临安为个案的研究&王菲菲 1547

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王清雷 1547

王光祈留德生涯与西文著述研究:一位新文化斗士走上音乐学之路的“足迹”考析&王勇 1548

《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以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为例&王州 1548

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阳高庙会中的阴阳与鼓匠&吴凡 1548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风格与结构&于青 1549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张继红 1549

古琴音乐的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章华英 1549

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邹彦 1550

美术学 1550

从中日美术品在艺术市场的流通变迁看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半田晴久 1550

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陈琳 1551

“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戴小蛮 1551

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杭春晓 1551

源·通·化:论中国书画的同构与异质&花俊 1552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华天雪 1552

古质与今妍兼备:陆维钊书法艺术论&金琤 1553

汉字与中国设计&李丛芹 1553

隶变研究&刘凤山 1553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论纲&陆军 1554

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马琳 1554

南唐画家地籍分异及其画风流变&施建中 1554

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宋玉成 1555

雕塑公园研究&陶宇 1555

唐碑研究&王鹏江 1555

艺术家的形象:从阿尔贝蒂到伦勃朗兼及中国古代相关事例&武红 1556

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西方学者文艺复兴研究三论&杨贤宗 1556

书美发生学研究&杨志恒 1557

晚明嘉兴项氏法书鉴藏研究&叶梅 1557

时间元素:从焦点透视学到立体主义&曾晓航 1558

图像与文化:从意大利帕尔马(Parma)洗礼堂雕刻看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张国荣 1558

明治时期日本美术的“西化”&张少君 1558

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赵欣歌 1559

原创理念(元素)在中国画形态发展中的价值&朱红 1559

设计艺术学 1559

传承与融合: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历程研究&陈晓华 1559

场域生存与消亡:我国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形态研究&高鹏 1560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管骍 1560

随方制象事通情理:从生土建筑比较论设计的适应性&李永春 1561

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数字交互广告设计理论研究&梁峰 1561

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廖宏勇 1561

“联系”:工业产品设计的人类学视野&刘佳 1562

实事求“适”:商品设计评价体系研究&刘新 1562

中国传统空间意识&聂影 1562

文心匠意:晚明江南文人居室陈设思想研究&王树良 1563

近代景德镇瓷的绘画性装饰研究(1840—1949)&熊微 1563

提升设计竞争力:设计管理中文化力的整合研究&姚善良 1564

从“重装”到“轻装”:近现代中、法女装样式、结构比较研究&臧迎春 1564

与新媒介链接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赵璐 1564

20世纪中国月份牌、宣传画、商业招贴艺术研究&郑立君 1565

清宫瓷胎画珐琅的艺术及历史研究:1716—1789&周思中 1565

戏剧戏曲学 1565

明末清初的散曲研究&艾立中 1565

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陈建平 1566

《西厢记》接受史研究&伏涤修 1566

苏美二战史诗电影研究&蒋亭亭 1566

中国“第六代”电影纪实风格研究&李炳旼 1567

论第四代导演对现代电影的追求&李燕 1567

《牡丹亭》改本研究&赵天为 1568

冯梦龙戏曲改编研究&周立波 1568

电影学 1568

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边静 1568

融画入映: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陈晓伟 1569

当代学术传媒的变迁与发展:以《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为个案的研究&方宁 1569

重论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高小健 1570

中国数字电影研究&刘汉文 1570

大制片厂制度和商业美学:对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的研究&刘辉 1570

中国电视节目类型化生产问题研究&马菂 1571

追寻、认同与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电影创作研究&毛琦 1571

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秦喜清 1571

中国电影品牌研究&沈鲁 1572

论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多样性&沈卫星 1572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索亚斌 1573

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汪献平 1573

镜中乡土与乡民:1949年以来的中国乡村电影研究&杨红菊 1573

中国声音:论电视新闻媒体权威体系的建构&张利箭 1574

转型期中国喜剧电影研究&张中全 1574

网络影像初探:网络影像存在形态的文化分析&周茂丽 1575

拯救与困惑: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悲剧(1905—1949)&周霞 1575

广播电视艺术学 1576

电视频道的本体阐释与传播研究&陈立强 1576

从中心到相对:中国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分析&何晓兵 1576

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批评&李庚 1576

电视剧剧作人物论&倪学礼 1577

中国改革题材电视剧及其审美现代性研究&彭文祥 1577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曲茹 1577

中国电视剧视觉叙事及其美学特性研究&宋永琴 1578

在无序中探索有序: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研究&王艳玲 1578

中国涉案电视剧叙事审美研究&夏荔 1579

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特质论&熊文泉 1579

电视剧艺术形态研究:形式与结构&严前海 1579

电视节目主持人本体论研究&张政 1580

舞蹈学 1580

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董波 1580

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韩瑾 1580

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苏娅 1581

传承与变异互动与创新: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许锐 1581

历史学 1582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582

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初期“十七年史学”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中国历史问题论争的辨析&曹守亮 1582

先秦与古希腊神话价值观比较研究&陈鹏程 1582

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褚新国 1582

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历史观&董欣洁 1583

东亚现代化研究的经济文化史观&孟凡东 1583

梁启超史学新论&宋学勤 1583

近代天津城市型政区演变研究&王培利 1584

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吴湉南 1584

《魏书》研究&张莉 1584

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张文生 1585

E.P.汤普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张文涛 1585

历史地理学 1585

秦汉至明清京津地区城市体系演变研究&陈喜波 1585

1945—1949年浙江省嘉兴乡镇自治研究&丰箫 1586

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高凯 1586

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明清时期太湖与关中地区的比较研究&高升荣 1587

宋代青白瓷考古学文化的历史地理研究&黄义军 1587

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1644—1937&刘龙雨 1587

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马强 1588

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内地的转口贸易(1869—1911)&毛立坤 1588

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年)&唐巧天 1588

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王杰瑜 1589

西汉城市地理研究&肖爱玲 1589

明代浙江海防战区地理研究&钟铁军 1589

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以寺院为中心&朱普选 1590

历史文献学 1590

简牍帛书格式研究&程鹏万 1590

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崔红芬 1590

《永乐大典》史论:六百年来的流传、整理与研究&郝艳华 1591

殷墟子卜辞的整理与研究&蒋玉斌 1591

《切韵指掌图》研究&李红 1591

敦煌愿文词汇研究&敏春芳 1592

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彭砺志 1592

《墨子·备城门》诸篇综合研究&秦彦仕 1592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集释与相关问题研究&万荣 1593

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王化平 1593

唐代敦煌汉文景教写经研究&王兰平 1593

清代通鉴学研究&王彦霞 1594

《论语集解》研究&王亦旻 1594

明代宋史学研究&吴漫 1594

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武振玉 1595

商代政治制度研究&徐义华 1595

敦煌经籍叙录&许建平 1595

西周金文词汇研究&杨怀源 1596

古文字构形与上古音研究&叶玉英 1596

专门史 1596

马来西亚华人与佛教信仰研究&白玉国 1596

察哈尔蒙古历史研究:以十七世纪察哈尔本部历史为中心&宝音初古拉 1597

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曹端波 1597

辽宋交聘制度研究&曹显征 1597

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陈宝云 1598

福建书院研究&陈滨 1598

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陈建明 1598

“后农业税时代”中国农村乡镇社会治理模式研究&陈少勇 1599

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陈炜 1599

加利时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1992—1996)&陈瑶 1599

西汉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研究&陈英 1600

走向盛世的政治思维:康熙治道研究&成积春 1600

20世纪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与效率研究:以山东省农村为例&傅建辉 1600

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龚高健 1601

南海地缘政治研究&郭渊 1601

清代蒙旗奏放后套地及其社会适应&郝志成 1601

晋唐时期往来南海的佛教僧侣&何方耀 1602

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与近代外国工业企业的比较研究&何世鼎 1602

马来西亚社会变迁与当地华人语言转移现象研究:一个华裔的视角&洪丽芬 1602

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胡素萍 1603

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组织研究&胡勇华 1603

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姜鹏 1603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李桂民 1604

李度与中国海关(1934—1949年)&李虎 1604

王安石经济变法新探:以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为主&李金水 1605

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李霞 1605

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李秀莲 1605

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以高层决策研究为中心&李秀梅 1606

贾谊思想研究&梁安和 1606

泰中建交问题研究:论影响泰中重大因素与敏感问题&林金珊 1606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变化的比较研究(1957—2005)&林勇 1607

宋朝人户逃移与政府控制研究&刘文波 1607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柳素平 1607

档案馆文化功能研究&马学强 1608

从危机到中兴:论唐德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马勇 1608

论治边名臣松筠&牛小燕 1608

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彭巧红 1609

清代前期东南督抚与海疆社会治理&覃寿伟 1609

清前期宫廷礼乐的建立沿革及政治功用&邱源嫒 1609

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型城市研究&申小蓉 1610

现代中国的反对迷信运动:1900—1949&沈洁 1610

自由与公共道德:密尔政治思想研究&盛文沁 1610

两朝之间:清初迁界与社会变迁:以福建兴化地区为中心的研究&孙晟 1611

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谭志词 1611

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王峰苓 1612

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发展史研究&王虎 1612

张之洞督抚幕府及地方新官僚体系&王勇 1612

台湾南方村落建筑之研究&吴奕德 1613

明清鄂东宗族与地方社会&徐斌 1613

清末中葡澳门水界之争及其影响&徐素琴 1613

清代湖北小农经济与市场体系&闫富东 1614

抗战时期国统区知识界经济建设思想研究&阎书钦 1614

唐代粮食物流研究&杨海民 1615

宋代收入分配思想研究&杨华星 1615

“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与文化产业之开发研究&尹柱角 1615

明朝与朝鲜围绕女真问题的交涉研究(1368年—1619年)&于晓光 1616

福建张圣君信仰研究&俞黎媛 1616

蒙元东道诸王及其后裔所属部众历史研究&玉芝 1616

《论衡》引书研究&岳宗伟 1617

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张瑞雪 1617

唐宋祆教的华化形态&张小贵 1617

论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章文钦 1618

中国古代史 1618

关于明代商人商业经营的几个问题&曹琳 1618

唐代政治文化研究论稿:以史籍及墓志史料考察为中心&曹印双 1619

清代考课制度研究&常越男 1619

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晃天义 1619

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陈景彦 1620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社会控制&陈瑞 1620

清代驻京喇嘛制度研究&陈晓敏 1621

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以道藏本《太上灵宝五符序》为中心&陈昭吟 1621

汉代诉讼制度研究&程政举 1621

18世纪后期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认识观的变化&崔圭钟 1622

北魏考课制度研究&戴卫红 1622

州县与卫所:政区演变与华北边地的社会变迁:以明清蔚州为中心&邓庆平 1622

近代洞庭湖区的湖田围垦与地方社会:《以保安湖田志》为中心&邓永飞 1623

“禁曲六疏”的启示:论清代河南粮食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邓玉娜 1623

汉代乐舞研究&杜鹃 1623

汉代丧礼研究&范志军 1624

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生育、疾病的考察&方燕 1624

唐代地方武官研究&冯金忠 1625

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高峰 1625

官民之间:南宋地方官府与民众的沟通&高柯立 1625

秦汉邮驿制度研究&高荣 1626

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郭林生 1626

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关于中日古代都城的相互关联&韩宾娜 1626

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韩江苏 1627

商人、商业与区域社会变迁:以清民国的婺源为中心&何建木 1627

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何玉红 1627

两汉《论语》文本源流研究&胡鸣 1628

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黄敬斌 1628

满洲专制主义官僚国家的衍生&姜庆晖 1629

“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以“五朵金花”为重心的探讨&蒋海升 1629

明末东林书院多维透视(1604—1626)&金奋飞 1630

西周赏赐制度研究&景红艳 1630

《型世言》评点与陆云龙思想研究&雷庆锐 1630

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李德山 1631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李福君 1631

隋唐河东柳氏家族研究:以世系、婚宦、迁移、家族文化为中心&李红 1631

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李辉 1632

周秦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李金玉 1632

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李俊方 1632

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李磊 1633

13—19世纪中原的地方精英:以河南济源为例&李留文 1633

汉民族形成之研究&李龙海 1633

李塨思想研究&李瑞芳 1634

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李志红 1634

忠爱、立宪与革命:1904—1911年江苏初等小学的乡土教育&李自华 1634

18世纪晚期廓尔喀入侵西藏前后的中英关系研究&梁俊艳 1635

宋代禁书研究&林平 1635

嘉道制钱问题研究&刘朝辉 1636

汉代伦理与制度关系研究&刘厚琴 1636

道教戒律与传统社会秩序研究&刘绍云 1636

《国语》思想研究&刘伟 1637

子产与春秋后期的政治变迁&刘晓东 1637

江南地区纺织研究:以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三世纪为中心&刘兴林 1637

《管子》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吕华侨 1638

宋朝涉外法律初探:以外国人来华、归明人归正人为中心&吕英亭 1638

唐代家礼研究&罗小红 1638

明代回回文化初探:以《荐福图》与回回文瓷器为中心&骆爱丽 1639

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马冬 1639

周代君位继承制度研究&马汝军 1639

纵横家思想及命运研究&苗润莲 1640

《吕氏春秋》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与构建&庞慧 1640

五代马楚政权研究&彭文峰 1641

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邵英 1641

北朝家庭形态研究&邵正坤 1641

政权更迭下的地方社会:以明清之际的北方地区为例&沈一民 1642

汉晋时期道教的传播&宋仁桃 1642

唐代北方内附蕃部研究&苏航 1642

秦汉乡亭制度研究:以乡亭格局的重释为中心&苏卫国 1643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合本续》(第四卷)研究&孙昌盛 1643

《左氏会笺》研究: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之比较&孙赫男 1643

清代汉宋兼采思想研究:以岭南汉宋兼采学派为中心&孙运君 1644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谭黎明 1644

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秩序、规范与女性生活&铁爱花 1644

唐代女性的生前与卒后:围绕墓志资料展开的若干探讨&万军杰 1645

风水墙内外:清东陵的政治—社会史研究&王海燕 1645

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王蕊 1646

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王小健 1646

清代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研究&王晓辉 1646

从波斯到中国:摩尼教在中亚和中国的传播(公元3—11世纪)&王媛媛 1647

清前期江南市民观念与生活方式:江南社会变迁的文化考察&王云松 1647

屈原与巫文化关系研究&王志 1647

星占历法与宋代政治文化&韦兵 1648

先秦社祀研究&魏建震 1648

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温翠芳 1649

意愿的满足:以清代江南节烈现象为中心的考察&夏爱军 1649

两周戎狄考&辛迪 1649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辛田 1650

世家大族与中古社会:以荥阳郑氏为中心的解读&邢学敏 1650

汉代王侯墓葬出土玉器研究&徐琳 1650

曾子孝道思想研究&徐向群 1651

马注思想研究&许淑杰 1651

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薛柏成 1651

元代辽阳行省与东北统治研究&薛磊 1652

唐宋时期的湖南移民研究&薛政超 1652

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山东地区传播史研究&闫化川 1653

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阎盛国 1653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杨东宇 1653

汉晋时期的益州方土大姓&杨更兴 1654

辽夏关系史研究&杨浣 1654

清中期至民国江西的宾兴组织研究&杨品优 1654

清代辑佚研究&喻春龙 1655

《禹贡》与夏代社会&岳红琴 1655

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张安福 1655

晚清东北豆货贸易研究&张博 1656

停丧不葬:明清江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社会&张传勇 1656

唐律、高丽律比较研究:以法典及其适用为中心&张春海 1656

元代盐政与盐业&张国旺 1657

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张坤 1657

东魏北齐皇权政治研究&张耐冬 1657

清代天山南路土地制度研究&张世才 1658

隋唐时期赵郡李氏之研究&张葳 1658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初探&张小稳 1658

明嘉隆万时期士大夫事功观研究&张学亮 1659

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张应二 1659

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张自慧 1659

玄菟郡研究&赵红梅 1660

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赵树廷 1660

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赵旭 1660

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赵英兰 1661

先秦时期社会救助思想研究&甄尽忠 1661

清朝道士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研究:兼论道教与科学的新型关系&甄鹏 1661

清初程朱理学研究&朱昌荣 1662

东晋南朝墓志研究&朱智武 1662

明代通鉴学研究&左桂秋 1663

中国近现代史 1663

区域文化与江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安宇 1663

魏源《诗古微》研究&曹志敏 1663

《红楼梦》的当代命运&陈辉 1664

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陈文彬 1664

《太平洋》杂志(1917—1925)研究:以社会政治思想为中心&陈友良 1664

以自由的名义:《现代评论》的自由思想&陈于武 1665

中央、地方政府与乡村秩序:微山湖边界冲突与协调&陈仲元 1665

空间、资源争夺与晚清山东教案研究&程玲娟 1666

北京市私营商业与社会主义改造(1949—1960年代中期)&崔跃峰 1666

柳诒徵文化思想研究&范红霞 1666

1937—1945年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研究&符静 1667

清末民初罪犯作业研究&高艳 1667

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以青岛地区为中心(1898—2000)&高玉玲 1667

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何成刚 1668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何方昱 1668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何旭艳 1668

从中心到边缘:上海老城厢研究(1843-1914)&何益忠 1669

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洪煜 1669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1851—1937)&洪振强 1669

传统、机遇与变迁:南京城市现代化研究(1912—1937)&侯风云 1670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准与数量考析&侯中军 1670

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的心理学&胡延峰 1670

隔离下的融合:清代新疆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759—1911)&黄达远 1671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思想研究&黄庆林 1671

近代济南经济社会研究:以近代济南商业发展为中心(1895—1937)&金亨洌 1671

鹿地亘的反战思想与反战活动&井上桂子 1672

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思想批判的个案研究&李刚 1672

孙中山与吕运亨比较研究:以中国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与韩国的首次统一运动为中心&李京来 1672

日据时期台湾警察制度研究&李理 1673

唐鉴与晚清理学“复兴”&李陵 1673

传统中的现代:周学熙生平与思想研究&李楠夫 1673

尼·雅·比丘林及其中国研究&李伟丽 1674

国家制度与地方传统:明清时期桂西的基层行政制度与社会治理&李小文 1674

美雨与中土:1922年学制改革与广东&李兴韵 1674

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1897—1937&李章鹏 16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