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兆雄著
  • 出 版 社:线装书局
  • 出版年份:2011
  • ISBN: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对先秦儒家理论逐条分析。孔子学说的核心理论是中庸而不是仁。儒家人道主义的特点是反对兽道主义:克己复礼是尊重人的尊严,泛爱众是尊重人的生命;提倡君子与小人合作,和平相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目录
标签:圣人

前言 1

第一章 夫子其人 1

一、渊博的集大成者 2

(一)儒的涵义 2

(二)儒的来源及身份 3

(三)儒的职责范围 5

二、到处碰壁的失败政治家 22

(一)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政权 22

(二)孔子是儒也是士 26

三、学派和教派的祖师 30

(一)七十子之徒播散各地是学派形成之始 30

(二)儒分四等八派是学派最后形成 31

四、春秋时代孔子声名有毁有誉 33

(一)老子低估孔子 33

(二)《论语》记载时人对孔子评价不高 33

(三)孔门弟子自然赞颂孔子 35

五、孔子、老子、墨子三派鼎立 35

(一)儒、道、墨三派学说 35

(二)儒墨显学对比 37

(三)汉武帝独尊儒术 39

六、儒学是准宗教 40

(一)儒教教义 42

(二)孔子与耶稣对照 43

(三)儒、佛、基督教对照 43

第二章 孟子颂圣 46

一、圣的涵义及标准 47

(一)圣的涵义 47

(二)老子的圣人标准 48

(三)墨子的圣人标准 50

(四)孔子的圣人标准 52

二、孟子颂圣 53

(一)孟子的圣人标准 53

(二)四圣差异 55

三、颂圣得圣 57

四、儒门四圣差异对照 58

第三章 低调人生 60

一、不临深而为高 60

二、待价而沽 62

三、少贱多能,不试故艺 66

四、低调的生活态度 68

五、低调的政治态度 70

(一)温的表现 71

(二)良的表现 72

(三)恭的表现 73

(四)俭的表现 74

(五)让的表现 74

(六)老师不如学生 75

(七)功利观 76

第四章 儒家前经——六经 80

一、礼经 83

(一)礼经已残,礼记已杂 83

(二)《礼运》——儒家共产主义 84

(三)礼指礼制、礼仪 92

二、诗经 94

(一)概说 94

(二)诗的题材 95

(三)《诗》的主题思想——王权至上 100

(四)《诗》给汉文化留下深远影响 101

三、书经 101

(一)概说 101

(二)《书经》的中心思想 103

四、春秋 104

(一)《春秋》的历史作用 104

(二)《春秋》的性质 106

(三)春秋形势 107

(四)《春秋》范文举例 114

五、乐经 114

(一)《乐经》失传 114

(二)《论语》寻踪 114

六、《易经》 117

(一)《周易》——一本难懂的书 117

(二)两明三暗 118

(三)书难读难懂的原因在于局限性 121

(四)孔子为什么把《周易》作为必修课 123

第五章 儒家本经——《论语》 125

一、从《论语》看孔子 125

二、从孔子看《论语》 126

三、《论语》前五篇 131

(一)《学而》 131

(二)《为政》 132

(三)八佾 134

(四)里仁 135

(五)公冶长 136

四、《论语》次五篇 137

(六)雍也 137

(七)述而 137

(八)泰伯 138

(九)子罕 140

(十)乡党 142

五、《论语》中后五篇 142

(十一)先进 142

(十二)颜渊 143

(十三)子路 144

(十四)宪问 145

(十五)卫灵公 146

六、《论语》后五篇 147

(十六)季氏 147

(十七)阳货 148

(十八)微子 151

(十九)子张 152

(二十)尧曰 154

七、弟子言论 154

(一)子夏 155

(二)曾子 155

(三)子张 156

(四)子游 156

(五)有子 157

(六)子贡 157

八、《论语》人物 158

(一)纣皇 158

(二)殷有三仁焉 159

(三)伯夷、叔齐 160

(四)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 160

(五)管仲 161

(六)周公 162

(七)蘧伯玉 162

(八)季康子 163

(九)孟懿子 163

(十)其他 163

第六章 儒家后经——《孟子》 165

一、孔孟生平对比 165

二、孔孟的学说差异 166

(一)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修正 166

(二)孔孟学说对比 167

三、孔孟的性格差异 168

(一)价值观差异 168

(二)孔孟的逻辑差异 169

(三)文字风格差异 170

四、孟轲理论 170

(一)人性论 171

(二)意志论 172

(三)民主主义 172

(四)和平主义 174

(五)反原教旨主义 175

(六)执中有权 175

(七)论、孟的伦理概念 177

(八)《孟子》修正《论语》 177

(九)子曰、诗云 179

(十)之乎者也 181

第七章 儒家叛经——《荀子》 184

一、不要圣人崇拜 186

(一)荀子没有全盘否定孔子 186

(二)圣人的标准高 187

(三)孔子够不上圣人标准 188

(四)孔子何人,孟子何人? 188

(五)孔子与弟子一个档次 189

二、不要圣经崇拜 190

(一)不学《易》 190

(二)《诗》、《书》、《礼》、《乐》脱离实际 190

(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1

(四)学习要仔细斟酌,不人云亦云 191

三、不要儒门崇拜 191

(一)要破除对儒者的迷信 191

(二)儒门利弊、功过 192

四、要法治不要德治 194

(一)礼法真谛 195

(二)法治措施 197

(三)崇礼守法 198

五、法治是对着德治来的 199

(一)为政以德 199

(二)中庸之为德也 200

(三)德是儒家价值观 200

(四)德之对立面 200

(五)德的界线 200

(六)有别于老子的德 201

六、要性恶论不要性善论 201

(一)什么是性 201

(二)性的普遍性 202

(三)性恶论直指性善论 202

七、要霸道不要王道 203

(一)霸道的理论根据 203

(二)霸业可观 204

(三)要霸道不要王道 204

(四)荀子主要驳斥孟子 205

八、要人定不要天定 206

(一)天行有常 206

(二)人为万物之灵 206

(三)人袄有三 207

(四)不相面、不学易、不占卜 207

(五)荀子是个行为学派,重视行为 207

九、修正主义的修正主义 208

(一)《孟子》修正《论语》,《荀子》修正《孟子》 208

(二)《韩非》又修正《荀子》 209

十、叛经的启示 210

第八章 中庸之道 214

一、中庸开篇 215

(一)儒家前经中的中道思想 215

(二)儒家十大信条 216

二、中庸正篇 217

(一)中庸的来历 217

(二)中庸是孔学的核心 218

三、中庸副篇 222

(一)《中庸》 222

(二)内容 223

(三)《中庸》一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226

(四)孔门弟子论中庸 227

四、中庸外篇 229

(一)亚里士多德 229

(二)伊斯兰教 230

(三)道家 231

(四)佛教 231

五、中庸终篇 233

(一)社会危机 233

(二)道德危机 237

第九章 儒家人道主义 241

一、泛爱众反对兽道主义 241

(一)孔子论爱 241

(二)孟子论爱 242

(三)爱泛众的理论意义是尊重人的生命 243

二、胜残去杀——反对兽道主义 247

(一)孔子之见 247

(二)孟子之见 247

(三)历史大屠杀 249

(四)血腥屠杀 251

三、克己复礼——尊重人的尊严 254

(一)孔子、孟子有人的发现 254

(二)孔孟论礼 255

(三)孟子论义(义字凡104见) 257

四、忠恕之道——和平相处 258

(一)东方黄金律 258

(二)孔子师徒论仁 258

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59

(一)君子与小人的对立 259

(二)孟子论君子小人 260

六、博施济众——非神道人道主义 260

(一)博施济众 260

(二)生老病死 262

第十章 中庸政治观 266

一、政治哲学 266

(一)中论 266

(二)正论 267

二、政治纲领 268

(一)政纲 268

(二)政治目标 269

三、政治秩序 271

(一)君 271

(二)臣 273

(三)父 274

(四)子 275

四、政治伦理学 275

(一)前经 275

(二)孔子本经 276

(三)孟子后经 277

(四)荀子叛经 277

(五)韩诗外传 278

五、政治范畴 278

(一)忠 278

(二)孝 279

(三)恕 280

(四)中 280

(五)和 281

(六)仁 282

(七)义 284

(八)礼 285

(九)智 286

(十)信 287

六、为官之道 288

(一)忠君为上 288

(二)明君贤臣 288

(三)官箴 289

第十一章 中庸经济观 291

一、孔孟经济观 291

(一)富民 291

(二)惠民 292

(三)薄赋 294

(四)田制(土地制度) 295

(五)兵戎 296

二、怀疑改革 297

(一)管仲 298

(二)子产 299

(三)管仲的改革 300

(四)子产改革 303

(五)儒法异同 303

第十二章 中庸教育学 304

一、孔子论教育 304

(一)反对读书无用论 304

(二)论教 305

(三)论学 306

二、有教无类 307

三、学术下移 310

(一)周代公学 310

(二)私学出现 310

四、因材施教 311

(一)不同对象 312

(二)相同问题 312

(三)不同环境 313

五、教学相长 315

六、书教 316

(一)信仰论 316

(二)修己论 316

(三)立身论 317

(四)朋党论 318

七、诗教 318

(一)论诗 318

(二)诗教 319

八、礼教 319

(一)事君 319

(二)日常生活 320

(三)饭食 320

九、家教 321

(一)孔孟论孝 321

(二)礼教 322

第十三章 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323

一、孔子长于思辨 325

(一)在春秋学术水平上,构建许多政治、伦理范畴 325

(二)《论语》数字规范 325

(三)《孟子》数字概念 327

二、孔子哲学 329

(一)哲学是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 329

(二)弗协调逻辑 331

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