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40134773
  • 页数:2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全面阐述了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2章内容:新闻本源、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新闻宣传、新闻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法治、新闻事业管理、新闻队伍建设等。这部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对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教材,也可供新闻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新闻学概论》目录

绪论 1

一、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1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 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8

四、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意义 11

第一章 新闻本源 15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15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17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7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19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20

一、“新闻”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21

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3

第四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26

一、真实准确 26

二、内容新鲜 27

三、报道及时 29

四、传播公开 31

第二章 新闻真实 35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5

一、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35

二、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37

第二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39

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39

二、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40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1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44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46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7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48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49

第三章 新闻价值 51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51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51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53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55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57

一、新闻价值的发现 57

二、新闻价值的呈现 58

三、新闻价值的检验 59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60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60

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62

第四章 新闻事业 65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65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65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66

三、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69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72

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72

二、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73

三、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74

四、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78

五、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79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81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81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83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85

第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89

第一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89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89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94

第二节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99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 99

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100

三、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 102

第三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3

一、“三贴近”的内涵 103

二、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 104

三、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05

第四节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07

一、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意义 107

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 109

第六章 新闻宣传 111

第一节 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11

一、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111

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 115

三、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116

第二节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117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117

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 119

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120

第三节 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21

一、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121

二、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123

三、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125

第四节 对外新闻宣传 128

一、对外新闻宣传的地位 128

二、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 130

三、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 131

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135

第一节 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35

一、新闻舆论的内涵 135

二、新闻舆论产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 136

三、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 137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38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 139

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141

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142

四、做好典型宣传 143

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144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147

第三节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149

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 149

二、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50

三、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52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154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157

第一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157

一、舆论监督的含义 157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159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60

第二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163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163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164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65

第三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166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166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169

第四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172

一、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172

二、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173

三、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174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177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177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177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177

第二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180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180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182

第三节 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184

一、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184

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187

三、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 190

第十章 新闻法治 193

第一节 新闻法治的内涵 193

一、新闻法治的含义 193

二、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195

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97

一、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 198

二、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201

第三节 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204

一、规范新闻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204

二、保护被报道者及受众的合法权益 205

第四节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208

一、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209

二、增强新闻传播中的守法意识 210

第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213

第一节 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213

一、新闻事业管理的含义 213

二、世界各国加强新闻事业管理的通行做法 214

三、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意义 215

第二节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17

一、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218

二、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219

三、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 222

第三节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及管理特点 224

一、我国的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224

二、我国的新闻事业管理机制 225

三、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 227

四、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229

第十二章 新闻队伍建设 233

第一节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33

一、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二、新闻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235

第二节 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236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236

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39

第三节 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241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241

二、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 242

第四节 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246

一、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246

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249

阅读文献 255

人名译名对照表 259

后记 2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