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志奇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 出 版 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3
  • ISBN:
  • 页数:65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上册》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外交与外交史 1

什么是「外交」、什么是「外交史」 1

由秦汉到明末,中国外交史是一片空白 5

中国上古应无外交 7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背景 8

第二节 清代财经状况 11

乾嘉两朝盛极而衰 10

鸦片进口,白银出口 15

军费、外债与赔款三宗最大支出 19

「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1

第三节 清代军备状况 24

八旗、绿营日久生变 24

湘军、淮军取绿营而代之 20

防军、练军的由来 27

绿营名存实亡 28

新军同情革命 28

水师与新建海军 29

第四节 清代疆域变迁 31

清代盛时疆域的轮廓 31

尼布楚条约开中国画界割地之渐 32

西南藩属的丧失 34

中外条约或界约签订年次表 36

第五节 清代外交机构 38

咸丰以前无专责外交机构 39

理藩院或「蒙古衙门」 40

四国天津条约的影响 41

恭亲王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43

总理衙门时期外交机构体系 47

辛丑和约与总署改制为外务部 51

外务部改行新制 52

第二章 中、俄早期关系 57

第一节 初步官式接触 57

俄人何时来到中国 57

官式接触始于顺治年间 58

俄人东进经过 59

初步交往龃龉丛生 60

康熙颁旨准俄通商 62

第二节 雅克萨战争 65

罗刹侵犯边境 65

康熙不愿轻启战端 66

宾先吧芝从中斡旋 67

俄皇遣使乞和休战 67

第三节 尼布楚条约 69

中俄谈判经过 69

尼布楚条约全文 71

尼约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75

第四节 恰克图条约与市约 80

康熙三十二年俄人正式入贡贸易 80

俄罗斯馆的考叙 81

因互市问题而签约划界 82

恰克图条约全文 82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世系表 85

中俄维持一百五十年的和平 87

「恰克图市约」 89

第三章 中、欧早期关系 91

第一节 欧人东来序幕 91

葡萄牙最先开始经营东方 92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与台湾 95

「一部华侨惨死史」 96

清廷准许荷人通商 97

伦敦东印度公司 97

法国落后英国六十年 98

第二节 商务轇轕溯源 99

广州独口通商时期 100

行商制度 100

粤海关的腐化 105

结束独口通商的背景 106

第三节 中英冲突的醖釀 109

大开海禁与洪任辉一案 109

洪任辉案件的影响 112

马戛尔尼呈递英国表文 114

乾隆——批驳英国所求各节 118

正使阿美士德来华 123

第四章 中、英关系恶化 127

第一节 清廷防夷政策 127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无所谓「外交政策」 127

两广总督奏「英商以输税独多,故作刁难」 128

英商不满船钞等级 130

「查禁纹银偷漏,鸦片分销」章 程六条 131

嘉庆朝「民夷交易章 程」要点 133

道光朝李鸿宾等之章 程八条 134

道光朝卢坤之「防范夷人章 程八条」 135

东印度公司胡夏米的投诉 137

第二节 英人进兵虎门 140

东印度公司散局 141

英任命商务总监律劳卑来华 142

英外相巴麦尊的指令 143

卢坤上奏停止英国贸易 144

英人炮击虎门、进泊黄埔 146

义律担任总监 147

英舰队司令马他伦来粤 149

宣宗颁谕「总宜外示镇静,内谨修防,以戢夷汇而靖闾阎」 150

第三节 禁烟政策的形成 151

鸦片于明朝中叶输入中国 152

「塞源」、「遏流」、「正本」 153

许乃济的「弛禁论」 154

袁玉麟指「弛禁论」者,「戾于是非者有三,闇于利害者有六」 156

黄爵滋的反「弛禁」论 160

林则徐献策并痛切陈词 164

「钦定严禁鸦片条例」 166

第五章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69

第一节 林则徐铁腕禁烟 169

林钦差严令夷商出具甘结 169

义律卒告屈服 172

林钦差檄谕英王 173

甘结之事一波三折 175

禁绝英夷柴米食物,断其淡水,撤其买办 176

上谕「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 177

英夷照式具结 178

第二节 穿鼻点燃战火 183

转机一变而为危机 183

林钦差等的海战奏报 184

穿鼻海战的真象 186

上谕「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 187

铜锣鼓英人记里布被捕事件 190

英政府下令备战报复,封锁广州水域 191

林刖徐在道光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193

第三节 由战争到和平 194

英军北上直逼天津 195

「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 196

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原文 201

巴麦尊提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事项 208

林则徐、邓廷桢交部议处 210

英方向琦善提出十四条 212

「穿鼻草约」 216

清廷下诏宣战 217

琦善被革奕山接任 219

「广州草约」 220

清廷乞和,双方交换照会 222

大致商定和议条款 225

宣宗「不得不勉允所请」 226

第四节 签订南京条约——附「善后」与「通商」章 程、虎门条约 229

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29

中英南京条约全文 230

南京条约英文本 232

论者评南京条约 237

「善后章 程」 246

「通商章 程」 249

虎门条约 251

第六章 利益均霑政策 253

利益均霑政策的背景 253

第一节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 程」 255

「中国女皇号」 255

美国贸易发展顺畅的原因 258

美驻华首任委员顾盛 261

美国首件致中国国书 262

程矞采与顾盛往来照会 265

望厦条约全文 269

第二节 中法黄埔条约 277

法国东方贸易一向无足轻重 277

两个法国冒牌领事 278

耆英与法领事刺萼尼谈判 280

法人意在天主教解禁 281

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 281

结束中法天主教弛禁之争 283

第三节 葡比瑞等条约 285

葡国提出九项要求 285

比利时(北尔喀)获颁「五口贸易章 程」 287

瑞典联合王国比照办理 288

荷兰、西班牙、普鲁士、丹麦等国,「同霑德泽」 289

第四节 开市收回质地 289

五口相继开市 290

福州入城问题,「以符原约」 291

舟山与鼓浪屿收回问题 292

「英国退回舟山条约五款」 295

第七章 天津与北京条约 297

第一节 四国天津条约 297

一、广州入城问题 297

朝廷以众怒难犯为虑,拒英人入城 298

英方强调条约权利 300

耆英设计一走了之 301

英驻港督坚不退让 302

二、修约之争与亚罗事件 305

英人藉口最惠国待遇要求条改南京条约 305

南京条约与中美、中法条约本质上不尽相同 306

太平天国攻下南京,英、美、法评估太平天国取代满洲的可能性 307

英、美、法联合提出修约要求 309

粤督叶名琛不予理会 311

上谕深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 313

英使包令说帖十八项 313

崇纶等致包令照会全文 314

亚罗船事件 316

叶名琛、巴夏礼、西马、包令等有关亚罗船事件来往照会 317

亚罗船事件平议 328

三、广州失守与傀儡政府 329

英对华强硬政策 329

咸丰谕叶督防英人「称兵报复」 332

中法关系悲剧性的插曲 333

英、美、法调整使节 阵容 334

俄国从中渔利 335

此际中英争端的重心 336

叶督拒绝法使指控与修约要求 338

英使挑拨离间 340

广州失守叶督被执,解往印度 340

叶名琛的难言之隐 343

广州傀儡政府 343

四、签订天津条约 343

清廷各个击破的策略 344

在兵戎威胁下进行谈判 347

额尔金好一个「我还是中国的朋友」 349

中俄天津条约谈判经过及重要条款 350

中美天津条约的谈判经过及重要条款 351

桂良、花沙纳意图事后毁约 356

中法天津条约及重要条款 357

中英缔约最为棘手 359

中英天津条约及重要条款附「专条」 361

四国天津条约评论 365

第二节 英法北京条约 372

一、清廷意图毁约 372

天津条约最为中国之害者 372

英人「条约既定之说,万不能动」 373

咸丰追究桂良等失职,「不独无颜对朕,其何以对天下」 374

清廷希望在上海换约 375

英人两项强硬照会 376

二、京畿惨遭蹂躏 377

英法坚持北京换约 378

大沽闯关英法惨败 380

英法要求清廷无条件接受各点被拒 382

英法对中国宣战 384

皇上不惜一战决不屈从英法勒索 386

谕令扣留外使,巴夏礼等系狱 387

英法特使致奕诉三日内开释巴夏礼等最后通牒 388

英法联军攻破京师,占领圆明园,剽掠焚毁 389

恒祺于处决外使的圣旨到达前一小时,机智释放巴夏礼等十八人 390

三、签订北京条约 392

清廷已无谈判筹码 392

英法要求再修约(修改天津条约) 393

奕诉桂良奏议和经过 393

中英北京条约 395

中法北京条约 396

第八章 清季中俄关系 401

第一节 分界与侵疆 401

俄要求伊犁、塔尔巴哈台与喀什葛尔通商被拒 403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 程」 403

一、瑷珲条约 404

俄请分界立碑 404

「二百年来,中国绝无进步」 407

清廷拒俄由黑龙江、吉林往来 408

俄于阔吞屯作长期打算之计 409

清廷代表致萨那特衙门咨文 411

理藩院致俄罗斯咨文 413

俄坚持分界「以河为界」,但稍作让步 415

谈判瑷珲条约经过 416

瑷珲条约三条全文 418

蒋廷黻评瑷珲条约 422

二、北京条约 423

瑷珲条约未满足俄人侵疆之图 423

朝廷对瑷珲条约有异议 424

颁谕「中国断难再让」 426

吉拉明阿闯了大祸 426

奕山亦遭革职 427

肃顺瑞常致俄照会 427

俄使致覆肃、瑞照会 427

军机处驳覆俄使所提各节 429

俄使补呈「续和约稿」 430

军机处覆俄使所提补续和约稿各节 文件 431

俄提「三日内覆知」最后通牒 433

中俄北京条约十五款 434

蒋廷黻评论 437

第二节 西北边陲交涉 441

一、西北界约 441

中俄派员查勘西北分界事宜 441

俄意图侵越,坚持应以「现在中国常住卡伦等处为界」 442

俄乘伊犁回乱,分占西北边境土地 445

结果中国丧失土地六十三万八千方公里 446

中俄西北界约全文 446

二、里发底亚条约 451

俄竟悍然占领伊犁 452

俄外部致清廷出使俄国大臣崇厚节略 453

俄外部致崇厚分界说 453

总署核覆俄所提分界一节 454

中俄里发底亚条约全文主要内容 456

里约最大缺失 458

群臣要求严惩崇厚「以存国权」 459

俄使声援崇厚 462

朝廷采取断然紧急措施 465

贷罪臣崇厚一死 468

三、圣彼得堡条约 468

曾纪泽使俄修改里发底亚条约 468

曾使认为分界为重,通商、偿款次之 470

曾使指时论「言经而不言权,论理不论势」 471

曾使与俄谈判基础 472

俄基本立场利于谈判成功 473

圣彼得堡条约主要内容 476

第九章 清季中日关系 481

第一节 中日修好条规 481

中日立约始于同治九年,「却是两国悲剧性冲突的开端」 482

总署与日本外务省来往照会 483

恭亲王等认为应「明示允意,以安其心」 484

天津教案是怎么一回事 485

清廷允与日本「妥议章 程,明定修约」 490

中日「修好条规」全文 491

中日「通商章 程」三十三款重点 494

日使副岛种臣所呈国书 497

第二节 台湾生番问题 499

生番问题由来 499

台湾为中国主权属地 500

中国与朝鲜 503

日本总以猎取朝鲜为目的 504

总署措词极不得体 505

日本出兵台湾琅? 506

西乡从道与李鹤年照会来往 507

日兵登陆台湾 508

沈葆桢致西乡从道照会 510

奕诉致柳原前光两项照会 511

日外务省与柳原前光覆奕诉照会 512

总署驳覆柳原前光照会 513

柳原前光覆奕诉照会 514

柳原前光用意有三 515

中日双方均愿「了结此事」 516

柳原前光与奕诉两度交换照会 516

清廷筹商对策 519

奕诉以「兵端不可遽开」,有意藉英法斡旋而和解 520

大久保利通与奕诉交换照会 522

日方示意「两便办法」 527

中日「互换条约」三条、中日「互换凭单」、倭领事「呈请事宜」五条 529

问题结果的检讨 530

第三节 琉球主权之争 533

日本并吞琉球的第一步 533

日内务省片面规定切断琉球与大清宗属关系 534

琉球强调其与中国「乃父子之道,君臣之义」 535

琉王上书日皇请求收回内务省命令 537

琉王尚泰密咨清廷全文 538

何如璋密复总署 540

何如璋致日本寺岛宗则 544

中国考虑撤使回国 546

总署默认「一国两属」事实 548

美国卸任总统格兰忒从中调处 550

总署与日外务省交换照会 550

格兰忒致恭亲王函 551

格兰忒致李鸿章函 552

格兰忒「三分琉球」方案 553

总署录呈球案条约底稿 555

总署录呈加约底稿 556

总署录呈变通商约憑单底稿 556

李鸿章 遵谕上奏主采「延宕」之法 557

卒成历史悬案 559

第十章 中英滇案与中法战争 563

第一节 中英滇案 563

一、马嘉理事件 563

马嘉理事件的由来 564

岑毓英奏报详情 565

威妥玛要求中国覆文说明 567

奕诉主张面对现实,妥善因应,否则「稍事推诿,则日本之于台湾番社其前事也」 568

威妥玛提出六项要求,且扬言「若弗照行,从此断交」 570

奕诉「难保不堕其术中」之虑 570

李鸿章 与威妥玛等的对话「节 略」 571

威妥玛致李鸿章 「节 略」要点 575

李鸿章 函总署,陈明滇案不宜决裂 576

李翰章 的报告 577

威妥玛提出六项解决办法 579

二、签订烟台条约 579

有关威妥玛的「外交情报」 579

李鸿章 赴烟台与威妥玛谈判 581

烟台条约(芝罘协定)全文 583

「另议事件专条」 587

烟台条约三「端」各款要点归纳 587

郭嵩焘出使英国 589

第二节 中法战争 592

中越宗属关系 593

中法启釁背景 596

一、法谋越南经过 598

阮氏争权乞援法国 598

法越「凡尔赛条约」 599

首次法越西贡条约 600

堵布益致两广总督函 602

法越西贡和约 604

对法越和约深一层认识 605

二、清廷拙于因应 607

罗淑亚致奕诉照会 607

中国所处之情势,「其可患者有四,而最患中国者,则莫如安南」 608

总署覆罗淑亚,措词自失立场 610

曾纪泽与商犀对话录 611

大清因应之策的醖釀 615

曾纪泽与法外部交换照会 618

曾侯与弗来希对话节 略 619

宝海拟议越南事宜三条 621

越南紧急上书大清,请留紮防军 622

法越顺化条约十三款 623

李鸿章 遵旨密陈法越事宜一摺——越事内情的权威文件 625

「李福协定」 628

三、中法签订新约 629

谅山军事冲突,总署覆法使,拒绝所控各节 629

奕劻与谢满禄对话 630

谢满禄照覆奕劻 632

法使与总署交换照会 632

总署诉诸国际公论 634

法使致总署最后通牒 635

法拒绝他国调停 636

法军攻击基隆,总署照会各国及法使 637

战端既起,大清海陆两败 638

「李鸿章 与奕诉过份持重之咎」 639

总署豫拟与法议约八条 641

中法新约十款要点 645

中缅关系 646

中英签订缅甸条约五款 648

中越战争的结果 6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