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学部的前身 3
第一节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育系概况 3
一、办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3
二、教师与学生数量变化情况 8
三、师资实力与任课情况 9
四、科学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 11
第二节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概况 12
一、办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12
二、教师与学生数量变化情况 17
三、师资实力与教学情况 18
第三节 其他相关院校教育系、家政系概况 23
一、四川大学教育系 23
二、重庆大学教育系 26
三、华西协合大学家政系 28
四、川东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系(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乡村教育系) 30
第二章 教育学部的初步发展(1950—1965) 37
第一节 发展历程 37
一、时代与学校发展背景 37
二、教育学部发展的奠基阶段(1950—1956) 38
三、教育学部的曲折发展阶段(1957—1965) 40
第二节 师资建设与科学研究 44
一、师资力量的整合与提高 44
二、科学研究的起步与开展 48
第三节 教学工作 49
一、调整专业设置 49
二、修订课程计划 53
三、改革教学模式 58
第四节 德育工作 61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 61
二、学生的思想政治德育 65
第五节 社会服务 68
一、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68
二、开展社会生产劳动 70
三、支持地方教育发展 72
第三章 教育学部的停滞(1966—1976) 7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教育系(1966) 78
一、停课闹革命 79
二、派驻工作组,成立群众组织 80
三、大串连 81
四、大批判 83
五、破四旧、立四新 8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教育系(1967年1月—1968年12月) 88
一、两派与支左 88
二、武斗与缴枪 89
三、部分教授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93
四、部分教师参与“劳改队”与“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94
五、不同派别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97
六、“军宣队”与“工宣队” 97
七、教师学生利用时间自学 98
八、毕业分配 99
九、教育系与体育教研组关系的变化 10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教育系(1969—1976) 100
一、教职工子女上山下乡 101
二、迁往梁平、忠县 103
三、迁回北碚 104
四、教职工的自学与私下的教育活动 105
五、“文革”后期教育系教师队伍状况 105
第四章 教育学部的恢复与发展(1977—1990) 11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11
一、落实党的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111
二、改革组织结构,完善领导团队 112
三、各方面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113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恢复与发展 114
一、恢复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4
二、科学研究的恢复与发展 116
三、专业与学位点建设 122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123
一、本科教育的恢复与改革 123
二、研究生培养的起步与发展 133
三、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 134
四、教材的开发 137
第四节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139
一、充实德育队伍 139
二、理清工作思路 139
三、稳步推进德育工作 141
第五节 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的恢复与发展 145
一、对外学术交流的重新起步 145
二、社会服务的恢复与发展 146
第五章 教育学部的快速发展(1991—2004) 151
第一节 从“系”到“院”的发展沿革 151
一、教育系时代(1991—1994) 151
二、教育科学学院前期(1995—1998) 152
三、教育科学学院后期(1998—2004) 152
四、组成教育学部的其他机构的基本情况 154
第二节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56
一、师资队伍的充实与提高 156
二、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159
三、科学研究的发展 162
第三节 教学工作 166
一、研究生教育 166
二、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167
三、学生实习 176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178
一、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178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181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经验 183
第五节 学生工作 185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工作 185
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190
三、学生工作的特色活动 192
第六节 社会服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94
一、社会服务 194
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97
第六章 教育学部的组建与全面发展(2005—) 201
第一节 教育学部的组建 201
一、学部组建的背景与过程 201
二、学院、学部领导班子的调整 203
三、系科、专业设置 205
第二节 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207
一、队伍建设 207
二、学科建设 210
三、科学研究的飞跃发展 225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创新 235
一、本科教学的创新 235
二、研究生教学的变革 250
第四节 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 255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工作 256
二、规范与创新学生德育工作 258
第五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 266
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化 266
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提升 272
第六节 社会服务的拓展 276
一、政策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 276
二、教师培训工作能力的拓展 280
三、联合地方办学层次的提高 282
四、助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284
第七章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简史 291
第一节 基本情况 291
一、建所根据、任务、所训与名称的变化 291
二、组织机构 292
第二节 发展历程 294
一、奠基阶段(1984—1992) 294
二、发展阶段(1993—2000) 300
三、繁荣阶段(2001—2011) 306
第三节 整体发展情况 317
一、师资队伍建设 317
二、科学研究 318
三、学科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329
四、学术交流 334
五、社会服务 337
第八章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简介 343
第一节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发展沿革 343
一、“中心”的发展历程 343
二、“中心”的主要贡献 346
第二节 西南大学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347
一、基本情况 347
二、主要工作与贡献 348
第三节 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概况 352
一、基本情况 352
二、历任领导与机构设置 353
三、科学研究 354
四、人才培养 357
五、挂靠单位 359
第九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办学经验 366
一、德彰天下、学贯中西的办学精神 366
二、明晰具体、高远大气的办学宗旨 368
三、德才兼备、能力为本的教师队伍建设 370
四、群策群力、追求一流的科研 373
五、锐意改革、注重质量的教学 374
六、坚守原则、开拓创新的思想道德教育 378
七、积极主动、互惠双赢的社会服务 379
八、民主有序、刚柔并济的内部管理 382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