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8121110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目录

第一章 水稻的生产潜力 1

一、水稻的生产潜力 1

二、水稻群体的太阳能收支 2

三、光合作用的量子需要量 7

四、光能转化效率与光能利用率 8

五、呼吸作用的能量消耗 10

六、水稻的光合产量潜力 11

(一)按水稻全生育期太阳辐射能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 11

(二)按籽粒形成期太阳辐射能量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 15

(三)按照全生育期不同生育阶段气候生态模式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潜力 19

七、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21

第二章 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24

一、国内外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 24

二、辽宁省水稻常规品种产量结构的变化 27

(一)辽粳5号与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比较 27

(二)辽粳5号产量结构的变化 28

(三)辽粳5号与新育成品种的产量结构比较 29

(四)新品种的产量结构和株高与产量的关系 30

三、辽宁省杂交稻产量结构的变化 32

第三章 日本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35

一、研究目标 35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35

(一)超高产育种技术 35

(二)超高产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36

(三)超高产品种饲用技术 37

三、主要研究结果 39

(一)超高产常规育种技术与育种材料选择 39

(二)超高产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45

(三)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49

(四)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与栽培技术 60

(五)超高产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 72

第四章 日本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 76

一、超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 76

(一)产量结构与产量的关系 76

(二)产量结构的变化趋势 77

二、超高产品种的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 78

(一)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的关系 78

(二)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变化趋势 79

三、不同地区超高产品种的高产解析 80

四、超高产品种的形态生理特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81

(一)抽穗前物质生产与形态生理特点 81

(二)抽穗后物质生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87

五、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看水稻高产研究的几个问题 93

(一)超高产品种与秋光的比较 93

(二)栽培措施与株型特点 96

(三)株高和倒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 98

第五章 中日水稻超高产品种形态生理特性比较 101

一、辽宁省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特点 101

(一)超高产品种与一般品种的比较 101

(二)超高产品种物质生产和叶面积的动态比较 101

(三)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比较 103

二、中日超高产品种形态生理特性比较 105

(一)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 105

(二)叶面积指数的发展动态比较 107

(三)生理特性比较 107

(四)株型与冠层光分布比较 108

第六章 水稻群体叶面积和单叶光合效率与超高产育种 111

一、群体叶面积与超高产育种 111

(一)野生稻的株型 163

(二)栽培稻的株型 164

三、株型改良的理论依据 167

(一)株型改良与品种的耐肥抗倒性 167

(二)株型改良与品种的适于密植性 170

(三)株型改良与生长量 176

四、理想株型与超高产育种 178

(一)关于作物理想株型的研究 178

(二)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新进展 193

第八章 水稻直立穗性状与超高产育种 199

一、稻穗按颈穗弯曲度分类 200

二、穗型与群体结构和冠层光分布 202

(一)穗型与群体结构 202

(二)穗型与冠层光分布 203

(三)穗型与穗遮光面积和高度 206

(四)剪穗处理前后群体光分布的变化 208

(五)穗型与群体透光率和消光系数 208

三、穗型与群体生态环境 209

(一)穗型与群体温度的日变化 209

(二)穗型与群体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210

(三)穗型与群体风速 211

四、穗型与物质生产 212

(一)穗型与物质生产和分配 212

(二)不同叶位的叶片对籽粒的贡献 212

(三)抽穗前后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 213

(四)群体生长率与灌浆速度 214

五、穗型与产量结构和品质 215

(一)穗型与产量结构 215

(二)穗型与品质 216

(三)品质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216

六、穗型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218

(一)穗型与茎叶性状的关系 218

(二)穗型与穗颈解剖结构的关系 219

(三)穗型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219

(四)穗型与抗倒伏性 220

七、直立穗型对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意义 223

第九章 水稻超高产研究展望 226

一、超高产研究的重要性 226

二、生物技术与常规研究相结合 227

三、提高生物产量是超高产的物质基础 228

四、优化产量结构是超高产的必要条件 230

五、提高成穗率是超高产的主要途径 231

六、对几种超高产途径的评价 232

(一)提高成穗率 232

(二)增加株高 232

(三)直立穗型 233

(四)改善根系功能 233

(五)形态与机能兼顾 234

七、对北方粳稻杂种优势利用若干问题的讨论 234

(一)杂交粳稻生产现状 234

(二)水稻的杂种优势 235

(三)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问题 236

(四)光(温)敏雄性不育性 238

(五)广亲和基因的利用价值 238

(六)北方粳稻超高产研究的方向 239

主要参考文献 2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