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 下册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 下册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 下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元明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 下册》目录

第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国际关系 379

第一节 1907年至1911年期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立 379

两个集团对立过程中的几个趋向 379

1908年至1911年的德法关系 383

1908年至1911年的德俄关系 384

第二节 英德海军竞争和德法矛盾的激化 386

激烈的海上竞争 386

霍尔登谈判使命的失败 388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390

意土战争——大战前夕的一场殖民战争 394

第三节 意土战争和协约国的加强 394

英、法、俄加强共同的备战措施 396

第四节 巴尔干问题的历史进程和实质 399

巴尔干问题的两大内容 399

巴尔干问题的“暂时冻结” 400

俄奥在巴尔干争夺的再度激化 401

布赫劳会晤——俄奥的一次勾结 402

第五节 巴尔干的国际冲突——大战的一个主要因素 404

奥俄的外交较量 404

波斯尼亚危机 405

欧洲列强对波斯尼亚危机的态度 406

德国的最后通牒和俄国的退却 408

巴尔干冲突的尖锐化 409

第六节 巴尔干同盟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410

国际各类矛盾的汇集点 410

塞保友好同盟 411

希保友好同盟 414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414

巴尔干各国的重大胜利 417

第七节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419

巴尔干同盟的瓦解 419

奥德对冲突的不同态度 420

保加利亚挑起战争 420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政治结果 421

两次新的巴尔干国际冲突 422

第八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作战计划 424

德国的作战计划 424

奥匈帝国的作战计划 425

法国的作战计划 426

俄国的作战计划 427

英国的作战计划 428

双方在选择战争的有利时机 428

第九节 奥塞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429

萨拉热窝的枪杀 429

德奥利用行刺事件加速战争的爆发 430

奥国的最后通牒和塞尔维亚的复文 433

第十节 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列强的外交活动 436

不可捉摸的英国外交立场 436

彼得堡和巴黎在积极行动 439

奥对塞宣战后俄国的态度 441

8月4日——世界大战的第一天 442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 446

第一节 大战爆发时双方的战争部署 446

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446

交战双方的侵略计划 447

交战双方陆上武装力量和战略部署 448

交战双方海上武装力量和战略部署 450

第二节 1914年战场形势 452

1914年西欧战场形势 452

1914年东欧战场形势 453

1914年其它战场的形势及战局的结果 456

第三节 争取同盟国的外交战 457

对土耳其的争夺 457

土耳其的参战 458

对意大利的争夺 459

意大利的双重敲诈 460

意大利的参战 461

对保加利亚的争夺和保加利亚的参战 462

对罗马尼亚的争夺和罗马尼亚的参战 463

对希腊的争夺和希腊的参战 465

第四节 1915——1916年战场形势 466

1915年战争的主要进程 466

1916年初交战双方的战略态势 468

1916年战争的主要进程 469

英国海上交战的胜利 470

第五节 协约国关于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471

英、法、俄关于海峡的秘密协定 472

赛克斯皮柯协定 473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474

美国中立的意图 474

战时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475

德国的失策和美国的参战 477

第七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 478

日本未被邀请就主动参战 478

日本参战的意图 479

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 480

日俄秘密协定 482

兰辛石井协定 483

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形势 485

第八节 交战双方的形势和危机——从帝国主义战争走向帝国主义和平的转变 485

德俄单独媾和的试探 487

德国的和平建议和协约国的拒绝 488

中立国的调停和幕后秘密活动 489

第九节 1917年的战场形势 490

俄国二月革命对东线战局的影响 490

美国的参战 492

西线的战役 492

其它战线上的战役 493

海区的军事行动 494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俄国退出战争 495

第十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大战的结束 495

1918年交战双方的军事政治形势 497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 498

1917至1918年交战双方的战略计划 499

德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和布列斯特和约 499

德军在西欧法国战线上发动的进攻 501

协约国军在西线的进攻和德国的失败 502

协约国的总攻和德国的投降 50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 505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506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510

第一节 独立战争初期美国的国际关系 510

第十二章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际关系 510

大陆会议——北美殖民地的政权机构 511

美国的《独立宣言》 512

美国独特的外交方式 512

法国和美利坚的微妙关系 513

美利坚的外交攻势 514

美法条约的签订——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 515

第二节 独立战争后期美国的国际关系 517

武装中立宣言(1780) 517

美国谈判代表团的任务和活动特色 519

围绕和约签订的外交斗争 521

第三节 18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 523

美国独立后不断推进边疆 523

作为外交家的华盛顿 525

围绕着1794年英美条约的斗争 527

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530

第四节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国际关系 532

法美关系的恶化 532

法美关系趋向缓和路易斯安那售与美国 533

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 535

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和门罗主义的提出 538

美国30、40年代的扩张 541

第五节 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541

波尔克对门罗主义的补充和运用 542

美国内战时期的外交 544

第六节 19世纪最后30多年期间美国的国际关系 549

内战结束后美法和美英关系 549

围绕在控制联结两洋运河的外交活动 551

泛美主义——美国向拉丁美洲扩张的理论 555

奥尔尼的扩张理论 555

美国对中国和朝鲜的扩张 557

1898年的美国——西班牙战争 559

第一节 拉丁美洲的发现和殖民化 561

第十三章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国际关系 561

第二节 西班牙殖民帝国和拉丁美洲殖民地 563

第三节 葡萄牙殖民帝国和巴西殖民地 564

第四节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危机和巴西的独立 567

第五节 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战争 569

独立运动的先驱——海地和委内瑞拉 570

南美洲南部和西部的解放——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智利和秘鲁的独立 572

墨西哥的反抗和宣布独立 574

第六节 19世纪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际关系 575

独立后拉丁美洲社会和政治的基本特色 575

英国殖民势力向拉丁美洲的渗透 577

拉丁美洲国家间的战争 579

泛美主义的出现及其影响 581

第七节 阿根廷独立后的发展进程和它的对外关系 584

罗萨斯独裁统治下的阿根廷 584

阿根廷1853年宪法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585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阿根廷外交 586

第八节 巴西独立后的发展进程和它的对外关系 588

英国对巴西地位的增强 588

佩德罗二世统治下的巴西 589

巴西共和国的对外关系 590

第九节 墨西哥独立后的发展进程和它的对外关系 591

墨西哥共和国的对外关系 592

短命的伊图尔比德帝国 592

墨西哥和美国的战争 594

胡亚雷斯统治时期的墨西哥外交 595

迪亚斯对墨西哥30年的独裁统治 596

1910年墨西哥革命后的对外关系 598

第十节 美西战争中的古巴 600

古巴的反抗和最后胜利 600

古巴和美国的关系 601

西古战争、美西战争和国际反响 602

美西战争后的古巴 606

第十四章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非洲的国际关系 610

第一节 欧洲殖民主义者把非洲变为猎获奴隶的场所 612

奴隶贸易的兴起 612

英国是最大的黑奴贩卖者 613

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的严重后果 614

第二节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北部非洲的国际关系 615

19世纪的非洲国际形势 615

马格里布的海上劫掠和欧洲列强的侵略 617

摩洛哥的对外关系 618

阿尔及利亚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619

突尼斯的对外关系 620

利比亚重新沦为土耳其的附庸 622

第三节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东北部非洲的国际关系 623

19世纪初的埃及国际形势 623

穆罕默德·阿里时期的埃及对外关系 625

英法对埃及的经济侵略和英国占领埃及 627

19世纪的埃塞俄比亚国际形势 629

第四节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部非洲的国际关系 632

19世纪西部非洲的政治形势 632

欧洲列强对西非的瓜分和利比里亚的独立 634

第五节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东部非洲和东南部非洲的国际关系 637

赛德·赛义德统治下的桑给巴尔 638

桑给巴尔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640

19世纪的乌干达、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和肯尼亚 643

第六节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的国际关系 645

19世纪西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概况 645

比利时和葡萄牙对刚果、安哥拉、莫桑比克的占领 647

大不列颠殖民帝国在南部非洲的建立 649

第七节 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的国际关系 652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完毕 652

瓜分后的非洲形势 65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北部非洲 65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埃及 65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 66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部非洲 66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比属刚果和葡属安哥拉、葡属莫桑比克 66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部非洲 66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非(阿扎尼亚) 667

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达加斯加 668

第十五章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亚洲的国际关系 670

第一节 印度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 672

第二节 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 675

葡、荷 、法殖民势力的渗透 675

英国东印度公司 676

英国殖民者的手法——分而治之 677

英国18世纪扩大在印度的战果 677

英国对迈索尔和奥德的征服 678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宣告完成 679

印度反英大起义 681

印度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后果 683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时期的印度 683

印度在英帝国殖民体系中的地位 683

印度是英国在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基地 685

国民大会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686

“绸缎密函计”运动的失败 687

印度自治运动的发展和英国的政策 688

第四节 19世纪初叶到20世纪初叶伊朗的国际关系 689

近代伊朗国际关系的几条线索 690

俄伊对格鲁吉亚的争夺 691

英俄在伊朗政策上的微妙关系 692

法俄在伊朗政策上的微妙关系 692

英国外交重新登上伊朗舞台 694

伊朗外交上的失策 695

俄英争夺伊朗的加剧 696

伊俄战争和土库曼恰依条约 696

赫拉特事件的实质是英俄冲突 697

英伊战争——19世纪伊朗公开对抗欧洲列强的最后一举 699

英俄达成瓜分伊朗势力范围的协议 700

世界大战中的伊朗 701

第五节 日本从“锁国”到对外扩张 701

日本的地理特色 701

西方殖民者向日本渗透和锁国政策的宣布 702

锁国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703

美国的大炮外交敲开了日本的大门 705

西方殖民者蜂拥而入 706

幕府江山不稳,反幕势力崛起 707

德川幕府的覆灭 708

日本对外政策的两个方面 708

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709

第六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帝国主义外交 711

日本向外侵略的国内外因素 711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战略意图 712

日本帝国的崛起及其结盟的需要 713

日本的联英反俄政策及日俄战争的爆发 714

日俄战争是日本在英美支持下的一场战争 715

日本与美国矛盾的激化和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 716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成就 718

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国际关系 721

第一节 中国封建主义外交的几个特点 721

康熙即位前夕的国际形势 728

第二节 康熙时期的外交 728

俄国向黑龙江流域扩张 729

康熙用兵和外交两手 730

中俄尼布楚条约 731

统一台湾和平定准噶尔叛乱 732

中俄恰克图界约 733

第三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733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733

英国决定用兵 735

第一次鸦片战争 737

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38

清廷的速胜论和投降 738

望厦条约和黄浦条约 740

第四节 俄国对中国的领土掠夺 742

俄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742

俄国加速向黑龙江流域的推进 743

中俄瑷珲条约 743

中俄天津条约 745

中俄北京条约 745

俄国支持西北边界的叛乱 746

左宗棠平定叛乱 747

曾纪泽索回伊犁谈判的成功 748

俄国60年代、70年代掠夺中国领土的总结 750

第五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751

英法修约要求和叶名琛的“外交” 751

英法发动战争,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 752

清廷和战不决 753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753

换约战争 754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755

第六节 英法对中国西南发动攻势 756

列强侵略中国的藩属 756

法国侵略越南 757

曾纪泽对法交涉 758

李鸿章的退让外交 759

中法战争 760

中法条约——中国在军事胜利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760

英国侵略缅甸 761

烟台条约和英国灭亡缅甸 762

曾纪泽的对策 762

薛福成的五虑和晚清西南疆界 763

第七节 中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765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日韩江华条约 765

中国平定朝鲜内乱 766

中国主张朝鲜与各国通商以制日本 766

朝鲜政局——两党对峙 767

日本决心挑起战争 768

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和既不退让也不备战 768

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769

中日马关条约 770

俄国的干涉和辽东半岛的归还 771

列强矛盾——瓜分中国的一个阻力 772

加速对华势力范围的划分 773

俄国侵略中国东北 773

第八节 列强势力范围与门户开放政策 773

德国强租胶州湾 774

法国索偿后强租广州湾 775

英国强租威海卫 775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776

“门户开放”政策的反应和影响 777

第九节 中国的觉醒和《辛丑条约》 778

维新运动——中国的初步觉醒 778

顽固派仇洋思想的由来 779

清延利用义和团运动 780

四次御前会议后作出宣战决定 781

联军入京后的暴行和内部矛盾重重 781

英德协定原则 782

辛丑条约 783

义和团运动和中国形势的发展 784

第十节 中华民国初期的外交 785

辛亥革命前夕的国际形势 785

革命起义期间的外交 787

民国诞生时的外交 788

袁世凯统治——外交上严重恶化 789

五国银行的借款 790

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790

中国在大战中宣布中立和对德绝交 792

第十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外交 792

袁世凯帝制的失败 792

中国的参战 793

“西原借款”的损害 793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 795

中国代表团的两项提案 795

中国提案被置之不理 796

民众拒签运动和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797

中国拒签在外交上的意义 800

苏维埃俄国两次对华宣言 801

中德条约——第一个平等条约 802

后记 8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