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6卷  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  1688-1715/1725年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6卷  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  1688-1715/1725年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6卷 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 1688-1715/1725年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J.S.布朗伯利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6卷 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 1688-1715/1725年》目录

第一章 导言&南安普敦大学近代史教授 J.S.布朗利 著 1

时代的划分和政治地理的变化 1

波罗的海地区和黎凡特 2

俄国与欧洲 3

北方诸王国和西方各国 4

东西方之间的哈布斯堡王朝 6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7

匈牙利和哈布斯堡的领地 8

在西班牙的竞争;波旁王朝的统治 9

在意大利的竞争 11

地中海地区 12

在美洲的竞争 13

北美洲的战争与和平 13

贸易的平衡;商人和政府 16

世界贸易;南洋和广州 17

英国和《乌得勒支和约》 18

威廉三世在欧洲的目标 20

在西欧的战略 20

私掠巡航战 22

人力紧张 23

雇佣兵和征召兵 23

兵士的待遇 24

海军的维修费 24

财政拮据的压力 25

投机商和投机公司发起人 26

教会和国家内部的紧张关系 27

1688年英国革命的意义 29

路易十四:“衰落”问题 30

路易十四:从欧洲观点看他给国内留下的遗产 31

经济困境;气候和农业收成 33

社会困境;人口的流动 34

城镇和乡村 35

贵族和中间阶级的爱好 36

科学运动 38

欧洲和海外世界 39

第二章 科学运动与科学思想的传播,1688—1751年&牛津大学历史学高级讲师 A.C.克龙比 剑桥大学历史学讲师 迈克尔·霍斯金 著 42

科学运动的变化 42

英国的皇家学会和法国的科学院 43

皇家学会在国内和国外 44

法国科学院与国家 46

其他国家的各种学会 47

教学和研究工作 48

各大学里的科学 49

德意志的新大学 50

科学知识的传播:期刊和其他出版物 51

对计量的重视;政治算术 53

独立运动的联合 54

力学和与此有关的数学学科的发展 55

牛顿学说和笛卡儿学说的辩论 55

牛顿物理学说受到莱布尼兹和贝克莱的攻击 57

牛顿学说的传播 58

天文学;光学;声学 59

化学:“燃素” 60

器械和设备的改善 61

微积分:牛顿和莱布尼兹 62

生物学科寻找理论原理 62

植物学和动物学中的收集和分类 63

雷和图尔纳福尔 65

林奈的“最高次序” 66

地质学:化石与诺亚时代的大洪水 67

进化思想;莫佩尔蒂,布丰和显微镜 68

关于生殖和遗传的对立的理论 72

生理学实验及其相互竞争的模式:列奥米尔、黑尔斯、博尔哈夫和冯·哈勒 73

工艺学 74

海上的经度问题 76

“新农业” 77

人力的组织 77

各种发明 78

科学与社会:“科学革命” 78

第三章 西欧文化的变迁 81

一 思想与文学的发展趋势&伦敦大学法国文学教授 W.H.巴伯 著 81

英法共同占有统治地位 81

西班牙和意大利 82

德意志 83

尼德兰 84

俄国 85

广大读者 85

学会和刊物 85

沙龙和咖啡馆 86

国际交往 86

书籍的出版和发行 88

正统的文学准则 88

英国的古典标准 88

法国文学:古代作家和近代作家 89

“理性” 90

贵族式的概念 91

理性主义态度的影响 93

科学思想的影响 94

科学的威信日益增长 95

普及科学的宗教动机 97

科学和形而上学 97

历史学 98

怀疑主义 98

《圣经》的批判 99

王政复辟时期的风俗喜剧 100

人物描写散文 101

向小说发展 102

哲学态度 103

费奈隆 104

期刊文章 104

法国戏剧 105

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106

游记 107

对东方的研究 108

虚构的游记 108

与非基督教宗教的接触 110

高尚的野蛮人 111

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12

二 音乐,1661—1752年&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院士、音乐学讲师 弗雷德里克·斯顿菲尔德 著 112

音乐的早期历史 112

以后的历史 114

无标题音乐和标题音乐 115

公开演奏会 116

音乐作品的印刷和出版 116

法国宫廷的歌剧;吕利的悲歌剧 117

汉德尔在伦敦;清唱剧 119

吕利的影响 120

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120

管弦乐队 122

歌剧脚本:泽诺和梅泰斯泰西奥 123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124

珀塞尔 125

英国对歌剧的态度 127

纯器乐作品:前奏曲和协奏曲 128

约翰·瑟巴斯钦·巴赫 129

第四章 宗教和教会与国家的关系&莱斯特大学历史学教授 J.麦克曼纳斯教士 著 133

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威胁 133

信仰自由精神的增长 134

日内瓦的孤立 136

荷兰的宗教自由 137

英国信仰自由的限度 138

“有理性的”宗教 140

反抗暴政的权利 141

英国的主教 141

英国的教会和国家 142

传教活动:新教、东正教、天主教 143

在新大陆的耶稣会士、圣方济会的托钵僧和修道士 144

远东;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和罗马的布教总会 145

罗马教廷和各国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教皇的选举 146

在西班牙和西属西印度群岛的王权至上主义 147

法国天主教的特权 147

在罗亚尔港的扬森主义 148

《克雷芒通谕》 149

政治上的扬森主义 150

在法国之外的“扬森主义者”;乌得勒支的教会 151

思想上的紧张状况 152

基督教内部的危机 153

理性和启示:怀疑主义和信仰主义 154

“自然的”道德 155

对《圣经》的批判 156

全基督教的学识 157

波舒哀 158

宗教与科学:创世 158

宿命论 159

罪恶问题 160

宗教与艺术 161

道德上的陈规;英国的“基督教英雄” 162

法国的“正直的人” 164

居荣夫人和伊西会议:关于寂静教派的争论 164

波舒哀和费奈隆 165

寂静派教义和教友派教义 167

信仰和善行:德国的虔信派 168

虔信派和教育 169

英国的国家和道德标准 170

在经济领域里的基督教原则:巴克斯特和斯蒂尔 171

妥协 172

第五章 欧洲的国际关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 安德鲁·洛斯基 著 173

欧洲分为三个部分 173

欧洲的英国 174

“均势”原则及其根源 174

这一原则的应用;北欧的均势 175

东南欧 177

在意大利的均势;1713年萨伏依的地位 177

西班牙君主制的问题 178

法国与西班牙 178

法国与意大利各国 179

法国与尼德兰 179

路易十四与罗马教廷 180

威廉三世与地中海地区 181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 181

在都灵和里斯本的外交竞争 182

罗马教廷受到的耻辱 183

意大利失去均势的后果 184

西方各国与德意志诸侯 184

皇帝的影响 185

巴伐利亚和科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186

对帝国的结构的影响 186

“欧洲”和“基督教世界” 187

王朝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187

正统主义感情和对叛乱者的帮助 187

国家的等级;外交礼节 188

谈判的方法 189

联合和调停的困难 190

外交艺术 191

国际法和外交程序 192

禁运和中立的权利 193

交战国之间的协定 194

威廉三世对外交政策的控制;海因修斯和马尔巴勒 195

维也纳的拖延 196

路易十四的方式和外交部的发展 196

通信;密码和暗号 197

大使、公使和常驻代表 198

出任大使的费用 200

收集情报:间谍 201

“报酬”和津贴 202

过于夸张赠品和津贴的效用 203

保护本国侨民:领事 204

在外交中商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205

经济动机不具有决定作用 206

威廉三世和商业利益 206

国际事务中的宗教动机 207

路易十四作为天主教信仰的维护者 208

路易十四和威廉三世之比较:对于世界的基本设想和看法 209

威廉和“全欧洲的自由” 211

第六章 英国革命&不列颠学术院院士、文学博士 E.S.德比尔 著 212

英国宪法上的争执在欧洲政治中的意义 212

查理二世和下议院;城市自治特许状 213

詹姆士二世的性格 213

大臣的更迭 214

詹姆士二世和路易十四 214

1685年的议会;英国天主教徒的状况 215

天主教徒得以任军官职务 215

扩充常备军 216

詹姆士二世和英国国教 216

詹姆士二世和奥伦治的威廉 217

1687年迪克维尔特出任驻英大使 218

1687年4月的《宽容宣言》 218

为新议会进行准备 219

威廉的困难处境和发动入侵的决定 219

七主教被宣布无罪 220

1688年7月向威廉发出的敦请 221

王位继承人的诞生 221

威廉完善了他的入侵计划;德意志诸侯,荷兰的各省 222

路易十四和科隆的选举 223

威廉在10月10日的宣言 223

詹姆士二世完全改变政策的尝试 223

11月15日在托尔贝登陆 224

詹姆士离开英国 224

自由议会 225

宪法问题 226

威廉和玛丽共同成为君主 228

《权利宣言》:威廉三世和英国的制度 228

威廉三世的性格 229

拒绝宣誓者 230

信仰自由法 230

由于不实行限制而得到新闻自由 231

苏格兰的情况:威廉和玛丽被接受 232

苏格兰的教会和国家:苏格兰分离主义的增长 233

爱尔兰的情况 233

爱尔兰的战役;《利默里克条约》(1691年10月) 234

威廉三世和英国的各政党 235

在英格兰的不满情绪:辉格党掌权 236

政治思想的革命;关于王权的理论 237

对法国专制主义的攻击和辩护:朱里厄 239

洛克的《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 240

一次保守的革命 241

英国思想的影响日益增长 242

第七章 九年战争,1688—1697年&不列颠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院士 乔治·克拉克爵士 著 244

名称的问题 244

《尼梅根条约》后法国的战略推进和军事力量的增长 244

科隆和列日的重要性:有争议的选举 245

法国入侵莱茵兰 246

法国的外交打算:贝尔格莱德的陷落;詹姆士二世 246

奥伦治的威廉在英国 247

向联合省宣战:帝国各军事力量的组成 248

土耳其战争与西方的关系 248

奥地利的军队 248

荷兰和英国的武装部队 249

战斗的特征和战争的目的 251

作战的限制;战争伤亡 251

各交战国在军纪、训练和装备方面的差别 252

1688年秋季在莱茵兰的作战 253

西属尼德兰的重要性;1689年4月对西班牙宣战 254

对巴拉丁的破坏 254

皇帝、土耳其人和1689年的海洋强国 255

英国和荷兰的合作:海军协定 255

交战国在海上权利的扩大 255

英国和荷兰对于在美洲的征服地的态度 256

1689年5月法国在加泰罗尼亚 257

1689年3月詹姆士国王在爱尔兰 257

法国海军的主动行动;威廉三世和海上力量 257

爱尔兰战役的开始;伦敦德里包围战 257

法国在莱茵兰的挫败 258

威廉三世在海牙召开“代表大会”;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影响 259

萨伏依:在法国和同盟国之间的维克多·阿马戴乌斯二世 260

1690年的前景;威廉三世于6月赴爱尔兰 260

法国在7月于弗勒鲁赢得胜利 260

图尔维未能充分利用7月10日在比奇岬附近获得的胜利 261

7月11日在博依恩河:詹姆士国王回到法国 262

萨伏依参加同盟国:8月18日的斯塔法达战役 263

土耳其人收复贝尔格莱德:对德意志战争的影响 263

瑞典和丹麦维护海上的中立权 263

1691年:爱尔兰战役的结束 264

威廉三世在西属尼德兰;蒙斯于4月陷落 265

其他地方的作战;卡蒂纳占领尼斯 265

对法国资源的压力;洛沃瓦去世 265

法国入侵英国的计划:从拉乌盖到巴尔弗洛,5月29日到6月3日 266

法国的私掠船 266

卢森堡于6月占领那慕尔;8月3日的斯蒂扣克战役 267

1692年:法国在莱茵河的优势;从萨伏依入侵法国未能实现 267

大同盟的松懈;瑞典提出愿进行调停 268

1693年:开往士麦拿的护航船队;威廉于7月29日在兰登—内尔温登战败 269

法国在加泰罗尼亚和皮埃蒙特获得成功 269

1694年:除加泰罗尼亚之外,法国在所有战场上都处于守势 270

同盟国于6月在布列斯特附近的登陆遭到失败 270

在地中海的海战:威廉命令拉塞尔在那里过冬 270

1695年:在尼德兰的战役:威廉于9月重新占领那慕尔 271

和平的试探者:卡利埃尔在马斯特里赫特 271

1696年:未实现的入侵英国计划 272

《都灵条约》(8月29日)和意大利于10月中立化;在巴尔干和在西班牙的影响 273

双方的财政枯竭 273

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战争(1689—1697年) 274

1697年:法国在尼德兰的进展和8月10日占领巴塞罗那 274

《里斯威克和约》(9月20日—10月30日) 274

路易十四承认威廉三世 276

第八章 大不列颠作为世界强国出现&牛津新学院院士 戴维·奥格(已故) 著 277

英国1660年至1714年间的变迁 277

英国和法国的战争能力的对比 277

詹姆士二世党人的威胁 278

爱尔兰和苏格兰 279

法国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利用 280

英格兰有利的自然条件 280

人的因素:农村的社会变化 281

多种多样的手工艺技巧:“贫困阶层” 282

财政因素和经济政策 283

贸易的平衡和特许公司 284

伦敦 286

“新富裕阶层”和新的奢侈品 286

妇女的地位 286

南英格兰的支配地位 287

革命得以幸存 287

信仰自由的政治制度:宗教、叛国罪和亵渎罪 288

法官:约翰·霍尔特爵士 289

对君权的限制 290

对外政策的控制 290

王位继承法的重要性 291

走向内阁制政府;小集团 293

安妮女王的大臣们:戈多尔芬和马尔巴勒家族的人 293

安妮女王转向托利党:萨谢弗雷尔博士 294

哈利和博林布鲁克,他们的性格和政治观点 295

安妮女王逝世和乔治一世继位;1715年叛乱 296

下议院的组成 296

辉格党和托利党 297

托利党反对全面的敌对行动 298

与苏格兰合并:苏格兰的政党 299

苏格兰的三级会议提出挑战 300

为了合并进行谈判;1706年的条约,1707年批准 301

合并的后果;高地人和低地人 302

英国的奥古斯都时代;新的新闻业 305

对马尔巴勒的攻击 306

作为小册子作家的斯威夫特:《盟国的行动》 306

笛福的自由主义 307

艾迪生的颂文:扩大和统一的英国 308

第九章 战时财政,1689—1714年&圣·凯瑟琳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近代史讲师 P.G.M.迪克森 加利福尼亚圣·荷塞州立学院人文学副教授 约翰·斯珀林 著 310

对战争的财政方面的忽略 310

1688年之前和之后的英国财政制度 311

战争费用日益增大 311

税收的局限性 312

长期借款;1693年的汤梯联合养老保险制 313

过分依赖短期借款;到1697年信用降低 313

抽奖贷款和长期年金;贷款人 313

伦敦老城的技术发展:保险市场 314

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借贷符木 315

1696年公共信贷减少 315

银行挽救了这一局势 316

英国国库债券的起源和发展 317

海军部和食品供给部发行证券过多:南洋计划 318

给“海外部队”汇款的问题:开始的几次错误 319

英格兰银行在安特卫普的办事处;相互竞争的辛迪加 319

戈多尔芬的交换制度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仍沿用下来 320

联合省的政府财政的缺点 320

中央政府的财政机构;联邦的岁收 321

陆军预算和海军军费 321

主要以增加各省的特别税来支付两次战争的费用 321

荷兰省的直接税和间接税 322

荷兰省公债的增加;阿姆斯特丹的贷款设施 323

法国:财政监督长官;科尔贝尔模式的长处和短处 324

战争费用的规模;直接税和间接税 325

长期贷款和出卖官职 326

短期债券的种类;1704年以后发行过量 327

硬币的缺乏 328

向外国的汇款:于盖坦的经验 329

塞缪尔·贝尔纳的方法:新教银行家和在里昂的支持 330

1709年的危机;德马雷和勒让德尔金库 330

哈布斯堡王朝财政组织的缺陷 331

对岁入和岁出的估计 332

不履行义务的限度;转移军事义务 332

在荷兰市场借贷和从英国借款 333

国内的借款:大贵族和犹太财政家;塞缪尔·奥本海默 333

1703年的财政危机;建立国家银行的建议 335

帝国德希罗银行未发挥作用(1703年) 335

维也纳市银行的成功(1706年);将短期借款转为长期借款 335

1689—1714年间空前的政府支出规模:财政状况的比较 338

国家借款的费用和效力:各国之间的比较 339

国际因素 339

战时财政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340

第十章 1688—1715年的法国形势&巴黎高等实险学院研究部主任 琼·穆弗里特 著 341

1691年以后路易十四成为他自己的首席大臣 341

到1688年,对政府更加顺从 342

科尔贝尔对短期需要的关切;滥课赋税 342

1661—1688年在其他行政机构进行的改组 343

两个权力工具:地方行政长官和军队 344

王权的限度;其机会主义性质 344

停滞的经济:谷物的价格 345

战争的需要打乱了经济;货币的流通 345

1693—1694年的危机 346

1694年以后谷物价格的变动和1709年的饥荒 347

食物短缺的反响 347

国王的财政权宜措施 348

暴动;食盐走私助长暴力行为 349

1702—1704年在朗格多克的卡米扎尔派的叛乱 350

军队成为混乱的一个因素;征兵的特征 350

对国王政策的批评;博维里埃、谢弗勒兹和梅因特侬夫人的影响 351

费奈隆的改革主张:“致路易十四的信”(1693—1694年)和《忒勒马科斯历险记》(1699年) 352

其他批评者:布瓦吉尔贝的经济分析;伏邦的财政建议 354

1689—1715年的财政监督长官 355

人口税和什一税;部分失败的原因 356

社会力量:教士和权力日益增大的主教 358

法国天主教自主运动和新扬森主义 359

最高法院 360

省三级会议 361

财政家:勒让德尔、贝尔纳,巴黎家族 361

“新改宗者”的国际联系:国王和胡格诺派教徒 362

增加出卖的官职 363

行政贵族;社会地位的差距的概况 364

社会进步的前景 365

大城镇的重要性;巴黎的上流社会 366

思想态度的改变 367

日益增长的世界主义和文化优越感 368

第十一章 外国压力下的西班牙帝国,1688—171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 罗兰·丹尼斯·赫西(已故) J.S.布朗利 著 369

衰落的问题 369

走向恢复;人口中的外国成分 370

政府财政;教会 370

封建领主制和大公 371

卡洛斯二世宫廷中的不断变换的阴谋小集团;他的性格 371

海外领地:菲律宾群岛、加那利群岛、西印度群岛 372

外国的渗透:走私、海盗、贩卖黑奴特许证 373

在北美、中美和南美的领地受到威胁 375

卡洛斯二世的第二次婚姻(1689年):法尔茨—纽贝格的玛丽亚·安娜 377

新王后不断增大的影响:废黜奥雷佩沙 377

亲奥派和亲法派:总秘书处的重要性 378

政府的经济措施和其他改革 379

巴伐利亚的马克斯·艾曼努埃尔和西属尼德兰的世袭政府 379

行政改组:行政委员会(1693年) 380

1696年限制宗教法庭的建议 380

在海外的九年战争:舰队、双排桨大帆船、海盗 381

在伊斯帕尼奥拉的战斗;1695年英国和西班牙对圣多明各的进攻 382

1697年卡塔赫那被波伊蒂和迪卡瑟占领 382

在西印度群岛的防御及措施和传教活动的扩张:加利福尼亚、阿马索尼亚、菲律宾 383

九年战争中的加泰罗尼亚 384

在马德里的法—奥竞争:红衣主教波托卡雷罗和王后 385

第一次分割条约;在马德里的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表现 386

在北非的敌对行动;法国在南洋和路易斯安那 386

1695年的“达里埃公司”:1698—1700年苏格兰人在达里埃 387

第二次分割条约;卡洛斯在遗嘱中将王国传给昂儒的菲利普 388

卡洛斯二世去世(1700年11月1日):路易十四接受了他的遗嘱 388

菲利普五世在马德里:大公们和阿拉贡各领地的态度 389

在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的反应 390

菲利普的性格 391

他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立法的多样性 392

路易十四最初对西班牙使用圆滑手段 392

法国在西印度群岛贸易的增长:贩卖黑奴特许证 393

法国的影响日益增大:1701年派让·奥里赴西班牙 393

奥里建议采用法国式行政体制:他的财政改革 394

西班牙军队的革新 394

菲利普与萨伏依的玛丽亚·路易莎结婚(1701年);德·于尔森公主的影响 395

菲利普在萨拉戈萨、巴塞罗那和那不勒斯,1701—1703年 395

玛丽亚·路易莎成为王国执政;她在马德里受到爱戴 395

法国在马德里的争端:1704年路易十四召回奥里和德·于尔森夫人 396

1705年重新派遣德·于尔森夫人和奥里 398

波托卡雷罗退隐;任命阿梅洛和格里马尔多 398

1705年8月22日查理大公到达后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发生叛乱 398

对“查理三世”的批评 399

1706年:菲利普暂时撤离马德里;第二次召回奥里 400

对海外的战争;法国的护航船队;坎佩切、加那利群岛、佛罗里达、萨克拉门托殖民地 400

马尼拉大帆船:当皮埃尔和伍兹·罗杰斯 401

阿尔曼萨战役之后(1707年):对阿拉贡特权的破坏 402

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不和:1709年的和谈 403

对法国经济压力的反抗 404

与罗马的不和,1709年 405

菲利普与和平谈判;奥里于1713年返回 406

西班牙旧政府制度的结束 406

1714年2月玛丽亚·路易莎王后去世 406

教会与国家:梅尔肖·德马卡纳兹和宗教法庭 407

1714年9月巴塞罗那陷落:贝威克在加泰罗尼亚的统治 407

关于加泰罗尼亚政府的解决办法,1715—1717年 408

菲利普和伊丽莎白·法内塞的结婚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409

第十二章 从九年战争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乔治·克拉克爵士 著 410

《里斯威克和约》实际上是停战协定 410

马克斯·伊曼纽尔在西属尼德兰;荷兰的驻军 410

西班牙军队的弱点 411

荷兰和英国的军队被裁减 411

奥地利和法国军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412

1698年和1688年的不同 412

许多事取决于卡洛斯二世的逝世;西班牙的态度 413

海洋强国和哈布斯堡王室的态度 414

法国在西班牙的利益及其领地 414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法律问题和要求继位的人 415

哈布斯堡王朝的利益;1668年的秘密分割方案 417

巴伐利亚的要求 418

支持分割的荷兰人 419

为了修改分割方案而采取的初步行动;1698年塔拉尔在伦敦 420

路易十四的政策:在法国南部的军事部署 420

马克斯·伊曼纽尔的地位和伯杰克为奥斯坦德作出的计划 421

威廉三世建议;对他的动机的毁谤 422

第一次分割条约,1698年10月11日:它的优点 424

巴伐利亚的约瑟夫·费迪南去世(1699年2月) 425

新形势 425

法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均势 426

第二次分割条约,1700年3月25日;利奥波德一世准备战争 427

昂儒的菲利普成为卡洛斯二世的继承人:波托克雷罗与教皇 428

路易十四于1700年11月10日承认遗嘱 429

菲利普五世得到米兰和布鲁塞尔的承认 430

1701年:法国的军事措施 431

西属尼德兰接纳了法国军队:荷兰和马克斯·伊曼纽尔的撤出 432

科隆的约瑟夫·克莱门特大主教和他的教士会 433

菲利普五世得到联合省和英国的承认,1701年2—4月 433

威廉三世说服英国议会;皇帝的地位 434

利奥波德一世和路易十四之间在德意志争取盟友的竞争 434

北方大战的爆发:1700年8月18日的《特拉凡德尔条约》 435

皇帝决心抵制法国的要求 436

1701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法国军队(1月);意大利各国的态度 436

西方的陆军和海军军事准备;德意志各国的态度 437

在意大利的奥地利人:尤金战败卡蒂纳和维勒鲁瓦 438

马尔巴勒和《大同盟条约》(9月7日) 439

法国—波兰谈判中断 440

德意志参加大同盟 440

葡萄牙与法国和西班牙的条约(6月) 440

路易十四承认老觊觎王位者(9月)并建议割让西属尼德兰(10月30日) 441

1702年:皇帝举棋不定的战略:宁愿选择地中海战争 442

3月19日威廉三世去世;宣战,4月8日—5月15日 442

第十三章 欧洲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海牙荷兰历史国家委员会前秘书 A.J.费恩达尔 著 444

大同盟的目的 444

德意志各邦与大同盟 444

1702年时同盟军的实力 445

法国的有利之处 446

西属尼德兰形势:伯杰克伯爵的改革 447

帝国内部对路易十四的支持:巴伐利亚和科隆 448

安妮女王继续奉行威廉三世的大陆政策 449

威廉的去世对联合省的影响;荷兰的战争目的 449

最高指挥官的问题:马尔巴勒 450

同盟军在莱茵河和默兹取得的初步成功,1702—1703年 450

马尔巴勒选择的运动战战略被荷兰人挫败 451

1703年:维拉尔攻入巴伐利亚;蒂罗尔两面受敌 451

意大利北部的战争;萨伏依参加同盟军 452

加的斯和比戈,1702年;葡萄牙参加同盟:《梅休因条约》(1703年5—12月) 453

英荷禁止对西班牙和法国进行贸易(1703—1704年) 454

1704年:对维也纳的威胁;马尔巴勒向多瑙河进军:布莱海姆(8月13日) 455

在尼德兰和意大利北部的相持 456

同盟军开始西班牙战役(3月):8月3日攻占直布罗陀 457

8月24日的马拉加之战 458

1705年:约瑟夫一世皇帝,巴伐利亚和特兰西瓦尼亚 458

马尔巴勒未能实现的摩泽尔进军;马尔巴勒和荷兰人的分歧 459

萨伏依的困境;巴塞罗那于10月14日向同盟军投降 460

路易十四的第一次秘密和平建议被拒绝 460

1706年:拉米伊(5月23日)和比利时的革命 461

荷兰屏障;马尔巴勒和南尼德兰政府 462

在南尼德兰的英荷共管;上莱茵 463

对都灵的解救(9月7日)和法国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撤退 464

马德里撤离之后同盟军在西班牙获得成功 464

同盟军的有利地位:“不要没有西班牙的和平” 465

荷兰屏障外交的失败 466

1707年:查理十二世在萨克森:马尔巴勒于4月前往阿尔特兰施泰特 466

在尼德兰的无结果的战役;维拉尔突破斯多尔赫芬的防线 467

奥地利人进入那不勒斯 468

同盟军在土伦城外受挫(8月22日)和在阿尔曼萨战败(4月25日) 468

1708年:英国的成功——撒丁和米诺卡 469

奥地利增援加泰罗尼亚 470

尼德兰成为主战场:奥德纳德(7月11日) 471

对里尔的残酷的包围战:这个要塞于12月9日陷落 471

1709年:和平谈判的失败 473

路易十四向民众发出呼吁;马尔普莱奎战役(9月11日)是一场代价极大的胜利 473

同盟军在西班牙处于守势 473

10月29日的英荷王位继承和屏障条约:这一条约引起的憎恨 474

1710年:进一步的和平谈判的失败(3—7月) 475

“不可逾越的防线”;同盟军在西班牙的溃退 475

英国的托利党政府:新外交政策 476

1711年:入侵法国再次受挫 476

圣约翰和托西之间的谈判 477

对屏障条约的不承认 477

斯威夫特的《同盟国的行径》;英国和荷兰互相指责 478

1712年:1月29日在乌得勒支举行代表大会:英国于5月21日发出的“限制令” 478

荷兰于7月24日在德南被维拉尔击败 479

1713年:新屏障和《乌得勒支和约》(3—4月) 479

1714年:《拉施塔特条约》和《巴登条约》 480

加泰罗尼亚的命运 480

1715年:第三次屏障条约(11月15日) 480

第十四章 乌得勒支和约&牛津大学近代史讲师、伍斯特学院院士 H.G.皮特 著 481

谋求和平的早期活动,1706—1708年 481

关于西班牙的不同主张:法国态度的改变 481

辉格党的态度:英国和奥地利反对分割 483

以给予屏障为交换对荷兰施加的压力 484

各国互相矛盾的目的:1709年的开端 484

维也纳缺乏一贯的政策;符拉蒂斯芬的意大利政策 485

1709年3月至5月的谈判:荷兰的要求逐步增加 485

法国的让步;对菲利普五世给予补偿的问题 486

法国拒绝第四和第三十七款;误解的原因 489

维也纳不让步 491

第一次屏障条约的意义:英国人的外交胜利 491

在马杜克和格特洛伊顿堡的进一步谈判(1710年) 492

戈多尔芬内阁的解体成为转折点 493

对战争的厌倦给圣约翰的政策带来支持;英国的报刊 494

英法秘密谈判于1710年8月开始:1711年4月的建议 495

1711年10月8日的梅斯纳热协定 497

荷兰勉强接受以此协定作为基础 497

议会批准这一协定 498

乌得勒支代表大会:英法之间的协定成为决定因素 498

同盟国的“特别要求”:英国的和荷兰的 499

皇帝拒绝考虑对西班牙继承领地的分割 500

菲利普五世继承法国王位的可能性:菲利普的态度 500

英荷关系恶化;通商权利和屏障条约 501

普鲁士的要求:上盖尔德兰和内沙特尔 503

葡萄牙的收获和失望 503

与萨伏依的安排:西西里和阿尔卑斯屏障 504

哈布斯堡王朝的孤立:皇帝商讨西班牙问题 505

法国对奥地利的要求:意大利的小诸侯国 505

路易十四于1713年2月将王位觊觎者移至洛林 506

议会拒绝博林布鲁克同法国签订的通商条约 507

英国和法国解决美洲问题 508

1713年4月11日同法国签订和约 509

英国达到主要战争目的 510

荷兰被迫同意 510

皇帝和德意志诸侯们的分歧 511

维拉尔和尤金之间进行的谈判(1713年11月—1714年1月) 511

《拉施塔特条约》,1714年3月6日 512

德意志的解决方案;帝国内部的宗教分裂 512

巴登条约,1714年9月7日 513

德意志解决方案比较不稳定 514

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政治和商业谈判:贩卖黑奴特许证 514

1713年7月13日签订英—西和约 515

1713年6月26日联合省和西班牙签订条约 515

1715年2月的西葡条约:萨克拉门托殖民地 515

第二个英荷《屏障条约》,1713年1月30日 516

奥荷《屏障条约》,1715年11月15日 516

关于荷兰屏障的后来的历史 517

《乌得勒支和约》的价值 517

第十五章 英法在北美,1689—1713年&南安普敦大学美国史讲师 菲利普·S.哈芬登 著 518

光荣革命在北美洲的反响 518

革命动乱的背景;波士顿的作用 518

马萨诸塞:对独立的妥协 519

纽约:雅各布·莱斯勒 520

马里兰:对领主政府的不满 520

弗吉尼亚和东泽西 521

1691年的马萨诸塞特许状 521

新英格兰外部的变化 522

法属加拿大:国家与教会 523

凡尔赛的遥控 523

法裔加拿大人的性格 524

法国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弗隆特纳克 524

菲普斯远征魁北克的失败(1690年) 525

弗隆特纳克借鉴印第安人的作战方法 526

法国在纽芬兰和赫德森湾的成功 526

法国惩罚易洛魁人并使他们保持中立(1701年) 528

1696年的航海条例和商务部 529

国王和殖民地特许证 529

清教徒的神权政治陷入绝境:塞勒姆审判;教友派和英国圣公会 530

其他殖民地的宗教;法国和德意志的教派 531

战争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532

教育: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廉—玛丽学院 533

印刷厂和图书馆 534

社会结构和城市意识 534

新法兰西:社会服务、教育和文化 535

传教活动的边界 535

上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那:耶苏会会士和神学院学生 536

路易斯安那的起源(1684—1698年) 536

它早期的变迁:勒·穆瓦纳兄弟和克罗扎 537

在新英格兰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39

沃德勒伊和达德利考虑地区性中立 540

马萨诸塞未能夺占罗耶尔港、阿卡迪亚 541

纽芬兰的战局变化迅速 542

卡罗来纳进攻佛罗里达的传教地区 542

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和保卫路易斯安那 543

占领罗耶尔港(1710年10月)和“光荣的事业” 544

1711年远征魁北克的惨败 545

帝国瓦解的种子;一代人的消逝 546

美洲对和约的态度 546

新法兰西保持活力 547

战争对人口的影响;英国的优势增强 547

第十六章 葡萄牙及其帝国,1680—1720年&索帮大学文学教授 V.马加良斯·戈迪尼奥 著 549

葡萄牙大西洋经济的萧条和繁荣;1668—1728年的物价变化过程 549

巴西的生产危机:糖、烈性酒和烟草 550

受到限制的货币供应 551

反重商主义情绪:宗教法庭 552

再出口贸易的下降 552

工业投资项目和新工厂(1670—1692年) 553

为了减少进口的节约法令 554

货币政策:1688年的重新估价法令的成功 554

奴隶贸易:卡切奥公司和1696年的贩卖黑奴特许证 555

莫桑比克:开辟殖民地的新努力 557

果阿和澳门:东印度几家新的公司于1700年合并 557

东方贸易的复兴;利润和货物 558

阿曼人占领蒙巴萨(1698年);赞比西三角洲 559

印度的葡萄牙城市的衰败;印度葡萄牙人的移居 559

九年战争期间和战后贸易的繁荣 561

橄榄林和葡萄园的扩大 562

工业化政策的破产 562

贵族对增加酒类出口的兴趣 564

经济政策上的分水岭:红葡萄酒、马德拉白葡萄酒和黄金的循环 564

1688年之后同英国的贸易扩大;1703年12月27日的《梅休因条约》的意义 565

针对法国而实行严格防御性的外交政策 566

伊比利亚半岛和南美洲的边界问题 567

同西班牙和法国的条约(1701年6月18日) 568

英荷海上力量和1703年5月16日的《梅休因条约》 569

人口增长缓慢对军队的影响 569

战争的破坏(1704—1712年):食物供应 570

白银的供应减少;王位继承战争的互相矛盾的结果 570

巴西:1670年之前和之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贸易;去里斯本的护航船队 572

在巴西的扩张:萨克拉门托殖民地,1680—1715年 573

亚马孙河流域的发展:马拉尼翁和大帕拉 573

在上亚马孙河的耶稣会;卡宴的法国人 574

养牛业和对内地的深入 575

大养牛区:皮革贸易的发展 575

圣保罗的远征:寻找黄金的武装探矿者 577

从1674年开始对内地进行系统的探察;1700年之后的黄金走势 578

巴西黄金的出口(1699—1755年) 578

巴西黄金的欧洲目的地 579

葡萄牙物价水平再次下降(1712—1730年);扶植工业的新尝试 579

1716年之前和之后的王室岁收;重商主义的王朝 580

地产和各宗教教派 580

贵族的财富 581

所有权形式和对土地及其产品的占有形式 582

葡萄牙的国家和社会 583

第十七章 地中海&琼·马蒂厄 著 584

一致性和多样性;东部和西部地中海 584

沿海的交通和无数的港口;航海的危险 584

城市的人口 585

加的斯、里窝那、热那亚、马赛 585

瘟疫:严厉的检疫制度 586

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海盗 587

阿尔及尔的力量:俘获物和俘虏;赎回奴隶 588

法国和北非伊斯兰教各国;基督教徒海盗;马耳他 589

私掠船和商船;中立国旗 589

海军力量只起有限的威慑作用 591

地中海地区的经济;谷物贸易;进出口 592

穆斯林的陆上贸易通道 592

地中海东部的贸易;治外法权条款和领事机构 593

在地中海东部各国的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法国在北非伊斯兰各国的公司 593

东西方贸易的平衡;地中海东部各国的工业 595

支付手段;硬币贸易;布匹的出口 595

到1715—1720年,法国占领先地位 595

西班牙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统治方法的对比 596

在穆雷·伊斯美尔苏丹统治下的摩洛哥 597

过去的地中海强国的衰落:威尼斯 598

威尼斯经济的性质发生变化;大陆部分 599

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米兰人 600

那不勒斯的文化;音乐和艺术 602

萨伏依的维克多·阿马戴乌斯二世的成就 603

皮埃蒙特—萨伏依的有限的资源 603

行政、财政和司法改革;王室的最高权力 604

皮埃蒙特—萨伏依的改革的消极方面 604

地中海地区的造船业: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 605

海军的人力和划船奴隶;法国的双排桨大帆船军团 606

双排桨大帆船的用途:它的消失 606

西班牙海上力量的瓦解 608

奥斯曼海上力量的复兴:梅祖莫托 609

英国海上力量的侵入:直布罗陀 610

九年战争中的法国海军:土伦和布雷斯特 611

英荷舰队在地中海(1694—1696年):较量的结果 611

地中海地区和分割条约 612

在地中海地区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612

西班牙的损失主要归咎于陆地上的挫败 613

同盟军未能充分利用海军优势;卡米萨德派 613

海上战争附属于陆上战争;法国的商业优势 614

从地中海的势力竞争到大西洋的势力竞争 614

第十八章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牛津大学近代史讲师、摩德琳学院院士 J.W.斯托伊 著 616

在霍夫堡的宫廷和政府 616

维也纳:自治市市民和贵族 616

专制制度的发展;中央国库和宫廷办公厅 617

对专制制度的反抗:地方议会和官吏 618

中央政府的缺陷:互相重叠的委员会 618

哈布斯堡家庭对天主教会和“我们的王室”的忠诚 619

四处分散的世袭权力之间争夺优先权的斗争 620

再次征服匈牙利(1685—1688年) 622

到1689年时哈布斯堡王朝在巴尔干的地位所拥有的力量 623

来自西欧的压力 624

两条战线之间的矛盾;和土耳其人的和谈破裂 624

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进入马其顿和罗马尼亚 624

1690年土耳其的力量恢复;1691年之后的军事僵持 625

曾塔战役(1697年9月11日)和《卡尔洛维茨和约》(1699年) 627

新征服领地上的哈布斯堡王室政府;人口的移动 627

特兰西瓦尼亚:米夏尔·阿佩费放弃他的称号(1697年) 627

匈牙利:红衣主教科洛尼希的政策 628

税赋引起农民的骚乱 628

1703年的匈牙利暴乱:拉科西和伯采伊 629

拉科西的军事成就,他得到特兰西瓦尼亚人的承认 629

对暴乱的镇压:日博战役(1705年11月)和特伦钦战役(1708年8月) 630

在索特马尔签订的和平解决方案和1712—1715年的议会 631

皇帝和德意志诸侯之间的关系 632

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西部和中部任意封官所造成的影响 633

帝国的权力本身性质模糊不清 634

布莱海姆战役之前和之后的巴伐利亚 635

哈布斯堡王朝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 635

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摩擦和同汉诺威的友谊 636

在意大利的积极政策: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637

哈布斯堡王朝在对西班牙敌对行动上犹豫不决 637

在家庭内部关于分割西班牙的协议(1703年) 639

同萨伏依的维克多·阿马戴乌斯的协议(1703年11月) 639

夹在海洋强国和维也纳之间的查理大公;忠于他的西班牙称号 639

奥地利在意大利进行的战争(1701—1707年);要求各诸侯领地作出的捐献 640

哈布斯堡王室和罗马教廷的争执 641

克雷芒十一世在科马基奥战争中战败(1708—1709年) 642

维克多·阿马戴乌斯在伦巴第的要求:哈布斯堡王室的不信任 643

查理六世皇帝对维克多·阿马戴乌斯二世和菲利普五世的态度 644

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统治与西班牙的统治相比较 644

意大利文化在维也纳的影响 645

奥属尼德兰:旧特权得到承认 645

重新抱有对巴尔干的野心(1716—1718年) 646

旧有领地里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的地主和农民 647

战时赋税对农民阶级的影响 647

辉煌的建筑表现出贵族的富有 648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土上贵族成为一种统一的力量 649

教会的巩固地位及其影响 649

停滞的内陆经济;在城镇和大领地里的生产 650

严密的行会组织;宫廷承办商和特许制造商 651

政府和矿业资源:联合采矿总公司 652

同东南欧贸易的发展:查理六世的政策 653

西里西亚的重要性;奥地利各领地贸易通道的变化 653

1714年前经济改革计划遭到失败 654

1720年之后查理六世对改革失去兴趣 655

第十九章 土耳其人的退却,1683—1730年&安卡拉大学历史学教授 A.N.库拉特J.S.布朗利 著 656

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划 656

在亚洲的疆土缩小;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黎巴嫩 657

埃及的重要性:政治宗派和军事暴动 657

红海和黑海;鞑靼人和哥萨克人 658

边防和要塞体系 659

交通;国内外的商业 659

手工业:行会和近卫步兵 660

城市和农村;包税制的发展 661

停滞的农业和农民的移居 662

军队的人力,地方军队和职业军队;近卫步兵和其他军团 662

海军:双排桨大帆船和其他帆船 664

苏丹和宰相;书记官的重要性 665

穆斯林神学家的影响;塞拉留的阴谋 665

自我批评和对西方影响的不信任 667

君士坦丁堡大教长 667

宗教、种族和贫困 668

1683年:从维也纳的撤退;1684年的神圣同盟 669

争夺匈牙利的斗争;攻陷新扎姆基(1685年)和布达(1686年) 670

土耳其人被逐出摩里亚(1685—1687年);在瑙杰哈萨尼的失败(1687年8月12日) 671

1687年11月8日的军队叛变和废黜穆罕默德四世 671

1688年:奥地利人攻占彼得华亭和贝尔格莱德;和平谈判的失败 672

1689年的危机和费齐尔·穆斯塔法帕夏:潮流的改变 672

扎莱凯曼大屠杀(1691年8月19日)和调解的尝试 673

威尼斯人在希俄斯岛(1694—1695年) 674

奥斯曼帝国战争努力的恢复;财政混乱和社会弊害 675

俄国对亚速的进攻(1695—1969年);其影响 677

曾塔战役(1697年)和卡尔洛维茨协议(1699年1月26日) 678

这一和约的多方面的意义 679

威尼斯和俄国对达达尼尔海峡和黑海的威胁 680

胡赛因帕夏的改革;武装部队 681

宰相和君士坦丁堡的穆夫提之间的斗争 682

1703年8月的“亚德里亚堡事件”:苏丹穆斯塔法二世退位 683

苏丹艾哈迈德三世的性格:乔尔吕吕·阿里帕夏成为宰相 683

波尔塔瓦(1709年):查理十二世在土耳其 684

反俄情绪的增长:德夫列特—格雷·汗和本德集团 685

巴尔塔吉·穆罕默德帕夏:1710年11月20日土耳其和俄国开战 686

沙皇彼得向巴尔干的基督教徒发出呼吁;他们和莫斯科的关系 686

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对立;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 686

俄国向摩尔达维亚进军 687

1711年7月21日俄国在普鲁特河畔投降;对巴尔塔吉·穆罕默德的批评 688

彼得放弃亚速和塔甘罗格 689

一个希腊—土耳其政权:法那人的影响日益增长 690

俄国和波兰:土耳其政府再次宣战 691

1713年6月5日的亚德里亚堡和约;1714年9月查理十二世离开土耳其 692

从威尼斯手中收复摩里亚的计划:希拉达尔·阿里帕夏 693

1715年在摩里亚的战役;1716年科孚受到威胁 694

维也纳决定进行干预:土耳其国务会议中的混乱 694

1716年8月5日尤金在彼得华亭击溃赛拉赫达尔·阿里帕夏,并于10月12日占领泰梅什堡 695

1717年8月16日贝尔格莱德陷落;威尼斯在海上战败 696

1718年7月21日的《帕萨洛维茨和约》 697

奥斯曼帝国军事劣势的原因 698

奥斯曼帝国希望和平:伊卜拉辛帕夏和“郁金香时代” 698

文化的发展 699

传染病、昂贵的食品和失业 700

阿富汗人入侵波斯:沙皇彼得向里海进展(1723年) 701

土耳其和俄国肢解波斯(1724—1730年) 702

在君士坦丁堡的近卫步兵起义(1730年9—11月) 703

苏丹穆罕默德一世谋杀佩特罗纳·哈利尔及其同党 704

第二十章(上) 查理十二世及北方战争&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 朗希尔德·哈顿 著 705

1700—1721年的战争被视为历史性竞争的顶点 705

瑞典关于帝国的理论 706

波罗的海地区力量均势的变化 706

查理十一世统治时期的重新评价和改革 707

九年战争中瑞典的中立:繁荣的间歇期 708

1697年:查理十二世即位:预兆和危险 708

荷尔施泰因—哥托普和利沃尼亚:丹麦、萨克森和俄国的联合 709

萨克森—波兰的奥古斯都于1700年2月进攻利沃尼亚 711

瑞典人进攻丹麦:《特拉凡德尔和约》(1700年8月) 712

1700年11月30日瑞典在纳尔瓦战胜俄国人 713

进攻奥古斯都的决定;1701年7月19日越过德维纳河 713

波兰和立陶宛的局势 714

查理十二世的波兰政策和对这一政策的批评者 714

斯坦尼斯拉斯·莱茨津斯基即位为波兰国王:《华沙条约》(1705年) 716

波兰作为对俄国作战的基地或者作为缓冲国 717

瑞典在克里斯祖(1702年)和弗劳斯塔特(1706年)的胜利 718

查理十二世的性格 719

查理进入萨克森(1706年);1707年9月24日的《阿尔特兰施泰特条约》 720

马尔巴勒访问阿尔特兰施泰特 721

1708年:为入侵俄国进行准备 721

俄国人被赶出波兰 722

向莫斯科进军 723

俄国的防御计划:瑞典付出很大代价在霍洛维茨取得的胜利(1708年7月14日) 723

莱文哈普特未能与瑞典军主力会合:10月9日的莱斯纳贾战役 724

冬季营房和焦土战术 725

1709年:瑞典为了寻求军事上的成功而进行的外交 726

在波尔塔瓦和佩列沃洛钦纳的失败(7月8—10日) 726

查理在土耳其度过四年;在本德谋划结盟计划 727

从丹麦和挪威入侵瑞典:海洋强国的态度(1710年) 729

查理十二世在本德:他改革瑞典的计划 729

斯坦博克在加德布施的胜利(1712年12月)和在顿宁的投降(1713年1月) 730

瑞典外交的失败 730

本德的“争吵”(1713年2月);查理于1714年11月21日到达斯特拉尔松德 731

外交形势;普鲁士和汉诺威参加与瑞典为敌的一方(1715年) 733

斯特拉尔松德(1715年12月23日)和维斯马(1716年4月19日)的陷落 734

瑞典的行政改革;戈尔兹和詹姆士二世党人 734

同彼得大帝和英王乔治一世的谈判 735

王位继承问题;荷尔施泰因派和黑森派的斗争 736

1718年:对挪威的入侵和查理十二世于12月11日去世 736

他心中打算过的事 737

《斯德哥尔摩条约》和《弗雷德里克斯堡条约》(1719—1720年) 738

《尼斯塔特和约》(1721年9月) 738

瑞典不再是一个强大国家;查理十二世的责任问题 739

第二十章(下) 波兰的黑暗&亚盖隆大学近代波兰史教授 约瑟夫·克拉科夫 亚盖隆大学近代欧洲史讲师 安杰伊·卡明斯基 著 740

“波兰的黑暗时期” 740

瘫痪的原因;主要的疾患;悲观的一代人 741

扬·索比斯基和萨克森的奥古斯都 741

波兰参加神圣同盟战争;微小的成果 742

索比斯基对王位继承的战略和王室中的纷争 743

立陶宛对索比斯基的世袭君主制的反对扩展到波兰 744

1696—1697年的空位期:1697年6月27日在沃拉举行的有争议的选举 746

萨克森的腓特烈·奥古斯都一世即位为波兰国王,称奥古斯都二世(9月15日) 746

波兰—萨克森联盟的前途和弱点 747

孔蒂公爵未能赶走奥古斯都 747

1698年再次同奥斯曼帝国开战:奥古斯都遭到挫败 748

由于埃尔布隆格问题同普鲁士发生争执(1698—1700年) 749

立陶宛的内战:萨皮埃哈家族的投降(1698年12月) 750

1699年的波兰国民议会和萨克森军队从波兰的撤退 751

反瑞典的联合和入侵立沃尼亚(1700年) 752

奥古斯都试图限制同瑞典的冲突(1700—1701年) 753

查理十二世在波兰培植一个亲瑞典集团 753

在立陶宛重新开始内战(1700年)和请求俄国援助 754

波兰内部的反对派;雅库布·索比斯基 754

1701年波兰的国民议会和瑞典对立陶宛的入侵 755

查理十二世号召推翻奥古斯都二世并占领华沙(1702年) 755

在波兰对奥古斯都有条件的支持 756

在第聂伯乌克兰的哥萨克暴动(1702—1704年) 756

瑞典在1703年取得的成就;波兰国民议会在卢布林召开 756

华沙的反萨克森联盟(1704年) 757

1704年7月12日查理十二世使斯坦尼斯拉斯·莱茨津斯基在华沙即王位 758

对奥古斯都的支持:桑多米埃什总同盟(1704年) 758

俄波联盟:《纳尔瓦条约》(1704年8月30日) 759

查理十二世也将《华沙条约》强加于波兰(1705年11月28日) 760

1706年查理十二世处于困难的地位:瑞典人蹂躏波兰 760

瑞典人入侵萨克森而俄国人进入波兰 761

《阿尔特兰施泰特条约》:奥古斯都被剥夺波兰王位 761

沙皇彼得和桑多米埃什同盟各位参加者:波兰王位的可供选择的候选人 762

查理十二世返回波兰(1707年)并开进乌克兰(1708年) 762

奥古斯都要求返回波兰:莱茨津斯基退到维斯杜拉河彼岸 763

波尔塔瓦战役;1709年奥古斯都终于决定复位 764

俄国在波兰的影响增长 764

波兰的荒芜和人口减少 765

城镇的衰败和贵族的没落 765

波兰逐渐走向瓦解;省议会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766

改革的共和制倾向:萨佑卡和卡尔威斯基的主张 767

华沙议会(1710年)和1712年的国民议会 768

彼得大帝获得支配地位,莱茨津斯基一派的复兴 768

奥古斯都致力于保证他的儿子继位:专制主义的图谋 769

外国对这些计划的态度:1714年8月同法国签订条约 771

查理十二世的过激政策对奥古斯都和对波兰是致命的 772

彼得大帝利用波兰的不满 773

在立陶宛和波兰发生反对萨克森的激烈骚动:塔尔诺格勒总同盟(1715年) 774

1716年11月奥古斯都向联盟各方让步 774

俄国外交不知所措;1717年沉默的国民议会 775

向1718年的国民议会提出的军事、经济和宗教改革 775

俄国和普鲁士支持的司令官们进行了成功的反抗 776

波兰成为北方大战的第二个主要受害者 776

第二十一章 彼得大帝统治下的俄国与已经起了变化的东西方关系&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讲师 M.S.安德森 著 777

17世纪的俄国 777

彼得大帝所受的教育;他的性格和兴趣 778

与索菲娅公主,V.V.戈里钦亲王和“特种常备军”的冲突(1689年) 779

占领亚速(1696年):彼得的黑海政策 780

彼得派往西欧的“大使节团”(1697年) 780

镇压“射击军”的叛乱(1698年) 781

一系列重大的革新(1699—1724年) 781

重新组织军队;对军官的训练 782

建设舰队 783

发展经济生活:彼得的“重商主义” 785

工业和产业工人:成功与失败 785

商业政策的失败:商船队和商业条约 785

尽管有某些革新,农业抵制实行变革 786

行政变革:市政厅(1699—1701年),参政院(1711年),自1718年的各行政部门 787

各省的官僚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788

文化生活和教育 789

书籍、戏剧、科学和艺术 790

东正教会的保守主义;它的自主权的结束 791

社会结构:地主和农民;“官职等级表” 791

强制的发展 792

加在农民身上的难忍的肉体和经济负担 793

顿河哥萨克的叛乱(1706—1708年)和对扎波罗热的破坏 794

宗教界的反对和皇太子阿列克塞的悲剧 795

波尔塔瓦战役成为俄国和欧洲的关系的转折点 796

争取俄国的支持;北方大战和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796

1713年之后的西方国家和北方 798

彼得和巴尔干:1711年的俄土战争 798

对俄国称霸波罗的海和北德意志的恐惧(1716—1722年) 799

俄国在政治上属于欧洲的一部分:彼得第二次赴西方游历(1717年) 800

同欧洲国家建立外交上和朝廷间的关系 800

所计划的婚姻联盟 800

在亚洲的扩张:中国和西伯利亚;波斯和里海 801

西方对俄国的兴趣增长 802

彼得作为君主在当时的声望 803

第二十二章 陆军和海军 804

一 陆战艺术&桑赫斯特王家军事学院军事史高级讲师 戴维·钱德勒 著 804

有限的和全面的战争 804

陆军的规模增大 804

国际成分;雇佣兵和冒险家 805

各国陆军的相似之处:法国和瑞典的影响 806

奥斯曼陆军比较落后 806

瑞典的“军事革命” 807

法国的军政:勒泰利埃和洛沃瓦 808

军衔表(1675年)和其他指挥结构 809

步兵武器的发展;燧发枪和刺刀 809

步兵的重要性增大 811

对战术和战术编队的影响 812

伤亡率的增加 813

筑城术和包围战;沃邦和克霍尔恩 813

采用永久性防线:斯托尔霍芬,布拉邦特和“不可逾越的防线” 814

将军们和各国政府采取谨慎的防御 815

例外:查理十二世、马尔巴勒、尤金和维拉尔 815

对作战的限制因素:地形和气候 816

西欧的四个主要战场 816

波罗的海地区和巴尔干 817

野战的总的特征:集中营地 818

行军队形和战地管理工作;马尔巴勒的夜行军 819

战斗队形;火力控制 820

骑兵的种类和他们的用途 822

炮兵:种类和用途;攻城洲练 823

军械机构的进展极小;军械管理官和工程师的地位 824

尚不完备的参谋体制:作战中的司令官 824

当时的文献记载和评论 825

二 军人与平民&J.W.斯托伊 著 826

战争和政治的季节性节奏;冬季营房 826

征兵和重征入伍;贫穷是供应兵源的重大因素 826

外国的派遣部队:瑞士各州的情况 828

由政府征兵的理论 829

征兵和服民兵役:以皮埃蒙特为例 830

1688年的法国自卫队:替代和免除兵役 830

德意志的征兵制 831

德意志的士兵交易 832

英国的军队:雇佣兵、志愿兵和征召兵 832

征召骑兵和龙骑兵比征召步兵容易 834

斯堪的纳维亚的制度;波罗的海各国的不满 835

波尔塔瓦战役之前和之后查理十二世的要求 836

丹麦的民兵:1701年2月24日的命令和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 838

俄国对人力的动员;旧哥萨克组织的破坏 838

波兰的军事弱点 840

军官:彼得的军队和俄国地主之间的纽带 840

勃兰登堡—普鲁士:军官训练团和争取容克的工作 841

德意志家庭对投身军界的态度;普鲁士的平民和贵族 842

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王室禁卫军 843

路易十四的政策:王室的压力和社会习惯 844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贵族对从军的态度 846

英格兰的军队和民兵;苏格兰人的拥入;购买军官职位 847

“领半薪”的军官;老兵 848

其他方面的军民关系 848

法国边界各省地方长官不同的职能:佛兰德、阿图瓦、阿尔萨斯 848

在南尼德兰和西德意志存在对军队的供应问题 849

宿营和营房 849

市政寡头集团和军事承包商 850

战争带来的利益:成功与失败 850

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武装部队 851

西方军事组织和民间社会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俄国和普鲁士的社会变革 852

三 海军&J.S.布朗利,利物浦大学海军史高级讲师 A.N.瑞安 著 853

各国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英国升至主导地位 853

战斗舰:主力舰和其他舰只 854

造舰计划:1688年之前和之后的英国、法国和荷兰的计划 854

军舰的设计;法国的造船科学 855

纵阵起到拉平力量的影响:数量优势的重要性 856

决定海军规模和结构的因素;用途上互相冲突的要求 857

重商主义意见的压力:英国和荷兰的设想 858

美洲对欧洲的战略:海军从属于陆军 860

荷兰共和国海上和陆上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它的海军的衰落 861

荷兰的海军机构:海军学院 861

泽兰的私掠船;私掠船战争 863

沃邦和伏击战 863

经济战;中立国的权利 867

瑞典和丹麦的海军 868

波罗的海上的海战的性质;沙皇彼得的战船 869

俄国的海上力量迅速兴起 869

军舰的耐用程度有限;波罗的海上的海军基地 870

地中海上的基地;加的斯和里斯本 871

海外的基地;西印度群岛 872

加勒比海上的防御问题和海军的困难 873

英国的造船厂;布列斯特提出的问题 874

法国的兵工厂:敦刻尔克、罗什福尔、布列斯特和土伦;它们的供应 875

法国和英国的森林政策;从波罗的海地区、德意志和北美洲进口木材 877

造船厂和承包商:造船和海军军需品 8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