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

绪论 1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

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5

三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与方法 8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3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3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3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5

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9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23

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23

二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25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28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科学论断 31

一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31

二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创建者 35

三 资本主义的灭亡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37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趋势 39

一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总趋势 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44

一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长期曲折的 44

二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决定的 46

三 20世纪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47

第三章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51

一 过渡时期的含义 51

二 过渡时期的必要性 53

三 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 55

第二节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58

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58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 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63

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63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5

三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7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观点 7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 72

二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 74

三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概括 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80

一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回顾 80

二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83

三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重要意义 85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8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88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依据 91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9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 97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97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99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地位 102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4

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04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06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08

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就大有希望 108

二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与经济体制改革 112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2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 112

二 改革是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5

三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17

第二节 在改革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119

一 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 119

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存在 122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5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28

一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128

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30

三 认真贯彻十四大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3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1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34

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机器工业 134

二 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136

三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9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142

一 新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142

二 九十年代的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 144

第三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147

一 加快经济发展是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 148

二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150

三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1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54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文明的主要理论观点 15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15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158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指导方针 159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与基本内容 160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 164

第三节 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两手都要硬 168

一 “两个文明一起抓”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 168

二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理论依据 169

三 坚持“两手抓”,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72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5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75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观点 175

二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78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180

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180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职能 184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18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9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89

二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2

第十章 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19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195

一 民主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 195

二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和本质区别 1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和本质 200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 200

二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02

三 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203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06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06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08

三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211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 213

第一节 统一战线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 213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 213

二 统一战线是夺取我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216

三 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新时期的一大法宝 21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基本方针 220

一 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 220

二 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 222

三 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 22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6

一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226

二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22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宗教 2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 232

一 民族和民族问题 232

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 234

三 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 2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237

一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237

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239

三 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244

一 宗教的产生及本质 244

二 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宗教问题 246

三 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248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5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其依据 252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52

二 “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 254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57

一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257

二 “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一个国家中存在性质不同的两种制度 258

三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259

四 “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261

第三节 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62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262

二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26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与对外政策 2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267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67

二 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270

三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275

一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275

二 独立自主的原则 278

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80

四 建立和发展各国政党友好关系的原则 282

第三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84

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84

二 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86

三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8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290

一 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核心力量 290

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293

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2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298

一 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 298

二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299

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工农联盟 305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307

一 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迫切要求 307

二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30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发展趋势 3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 313

一 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313

二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的伟大成就 315

三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低潮 317

第二节 展望社会主义 320

一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320

二 当代社会主义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 322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最终目际 324

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324

二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6

三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