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二卷 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MOERN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BA VOL.2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二卷 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MOERN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BA VOL.2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二卷 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MOERN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BA VOL.2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嘉麟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二卷 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MOERN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BA VOL.2》目录
标签:地理 经济

绪论 1

第一章 近代城市 6

第一节 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的起步 6

一、上海的崛起 7

二、宁波的滞后 12

第二节 经济中心城市的位移 13

一、上海取代苏州的中心城市地位 13

二、上海确立中心城市地位的社会环境 15

三、上海近郊市镇格局的变动 16

第三节 镇江、温州、苏州、杭州和南京的开埠 18

一、镇江的江河转运区位 18

二、浙东南出海口的温州 20

三、苏州、杭州和南京的开埠 21

第四节 吴淞“自开商埠”的动议 25

一、“自开商埠”的政治因素 25

二、吴淞的地理区位 26

第二章 江河海航运 29

第一节 上海的枢纽港地位 29

一、开埠前的上海与江南水系 29

二、开埠前的上海与江南诸港 30

三、开埠前的上海港口功能 32

四、开埠后的枢纽大港 33

第二节 新旧航运业的兴替 35

一、旧式航运业的困境 35

二、江海轮船业的经营 37

三、内河小轮船的航行 38

第三节 江河海航运的衔接 48

一、江河海航运网络 49

二、上海与浙东航线 56

三、上海与苏北航线 58

四、上海与长江航线 60

第三章 陆路交通和邮电航空 63

第一节 铁路的伸展 63

一、吴淞铁路 63

二、津镇铁路和津浦铁路 64

三、沪宁铁路和沪杭甬铁路 65

四、陇海铁路江苏段和青三铁路 74

五、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 75

六、铁路与沿线城镇经济变迁 77

第二节 公路的修筑 78

一、上海的率先行动 78

二、江浙的追随 80

三、江浙沪公路的联结 82

第三节 水陆联运 85

一、水路与铁路及公路的衔接 85

二、战争的破坏和战后的修复 89

第四节 邮电和航空 91

一、邮电的沟通 91

二、航空运输 102

第四章 近代工业 105

第一节 上海的工业中心地位 105

一、近代工业的发生 105

二、工业门类和分布 106

三、占全国的比重 113

第二节 江浙的近代工矿业 116

一、以沪宁铁路为轴心的江苏工业 116

二、以沿海地区为重心的浙江工矿业 123

三、民间资本的工矿业投资 126

四、江浙沪工业的空间特征 129

第五章 农业和手工业 133

第一节 农产品的商品化 133

一、口岸经济的带动 133

二、经济作物相对集中产区 137

第二节 城郊农副业 142

一、上海城郊农副业的多种经营 142

二、城郊型农副业生产的变迁 144

第三节 城乡手工业 150

一、棉纺织业和轧花业 150

二、缫丝业和丝织业 156

三、新兴的手工业 158

第四节 农垦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具的应用 165

一、苏北盐垦区和浙江的农垦企业 165

二、苏北盐垦区的开发模式 170

三、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具的应用 172

第六章 商业和金融业 179

第一节 城乡商品流通 179

一、上海的商贸中心地位 179

二、城乡商品经销网 181

第二节 新式商人群体 189

一、新式商人的崛起 190

二、华侨商人的投资 192

第三节 银行、钱庄、票号、保险业和传统借贷 193

一、银行 193

二、钱庄、票号和典当 196

三、保险业和传统借贷 203

第七章 人口分布和迁徙 208

第一节 太平天国战争前后的人口变动 208

一、战争期间的人口损失 208

二、战争前后的人口变动 209

三、江浙人口的地区分布 210

第二节 人口迁徙 213

一、城乡人口流动 213

二、上海的人口集聚 216

三、移民与近代工业 217

四、移民与城乡经济 223

第八章 区域内部的发展落差 233

第一节 区域内部的梯度发展差异 233

一、上海、苏南与苏北 234

二、浙东北与浙西南 235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雏形 236

一、晚清时期 236

二、民国时期 237

表图总目 243

参考征引文献目录 245

后记 259

索引 2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