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亚刚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音乐作品分析下一篇:環境科学概論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目录

第一编 刑法序说 3

第一章刑法概述 3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渊源 3

一、刑法的概念 3

二、刑法的渊源 5

三、刑法的类型和表述 6

四、刑法规范的不足 8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9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界定 9

二、罪刑法定原则 9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4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6

第三节 近代刑法与刑罚的近代合理化 19

一、近代刑法的概念 19

二、刑法的发展 20

第四节 刑法的解释 24

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24

二、刑法解释的分类 28

第五节 刑法的用语 33

一、立法规定的用语 33

二、学理上个别用语 37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41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41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41

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43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50

一、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 50

二、刑法的生效和失效 50

三、刑法的溯及力 51

第二编 犯罪构成论 57

第三章犯罪及其要件 57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57

一、犯罪观与犯罪概念 57

二、犯罪的概念 57

第二节 犯罪构成 65

一、犯罪构成概说 65

二、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 69

三、犯罪构成的结构和类型 72

四、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 76

五、犯罪构成的体系 81

第四章 构成客观必备要件 83

第一节 客体 83

一、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83

二、客体的分类 87

三、直接客体的理解和把握 89

第二节 对象 91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91

二、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93

第三节 危害行为 94

一、行为的学说 94

二、危害行为 99

三、危害行为的形式 105

四、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116

五、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在刑法中的规定 118

六、“持有”的法律属性 120

七、危害行为与思想的界限 121

第四节 犯罪主体 122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122

二、自然人主体 123

三、单位主体 125

第五节 危害结果 136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种类 136

二、危害结果的地位与意义 144

第六节 因果关系 147

一、因果关系概说 147

二、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的学说 150

三、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165

第七节 时间、地点和方法 180

一、时间 180

二、地点 180

三、方法 181

第五章构成主观必备要件 183

第一节 责任能力 183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183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划分 184

第二节 罪过 186

一、罪过界定及其要素 186

二、罪过的认定 190

第三节 故意 190

一、犯罪故意的学说 190

二、犯罪故意的概念 191

三、犯罪故意的心理结构 192

四、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 207

五、刑法理论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类 217

六、犯罪故意的认定 219

第四节 过失 221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221

二、犯罪过失的构造 225

三、注意义务 228

四、注意能力 231

五、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 235

六、过失的法定类型 236

七、过失的理论分类 239

八、允许的危险和危险的分配 243

九、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中的应用 245

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248

第五节 动机与目的 251

一、犯罪目的 252

二、犯罪动机 253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257

第六章 违法阻却事由 259

第一节 违法阻却事由概述 259

一、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 259

二、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依据 260

第二节 正当防卫 26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265

二、一般正当防卫 265

三、特殊防卫 283

四、警察正当防卫 287

第三节 紧急避险 288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288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290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299

四、避险失败的责任 299

第四节 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300

一、不可抗力 300

二、义务冲突 300

三、被害人承诺 302

四、推定承诺 303

五、法令行为 304

六、正当业务行为 305

七、自救行为与自我冒险 305

八、自损行为 307

九、劳资争议 308

第七章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 309

第一节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概述 309

一、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的概念 309

二、责任的本质 310

三、责任原则与责任阻却与减轻 315

第二节 年龄 323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323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规定 323

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的范围 329

第三节 精神障碍及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332

一、精神障碍的概念 332

二、精神障碍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 332

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334

第四节 认识错误 335

一、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存在的范围 335

二、法律认识错误 336

三、事实认识错误 336

第五节 期待可能性 346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346

二、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347

三、意外事件 350

四、不可非难的社会行为 351

第六节 原因自由行为 355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 355

二、醉酒人的责任能力 357

第三编 犯罪形态论 361

第八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361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态 361

一、概述 361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364

第二节 犯罪既遂 368

一、犯罪既遂标准的考察 368

二、既遂犯的形式 374

第三节 犯罪预备 382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382

二、预备行为的形式 386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387

四、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389

第四节 犯罪未遂 390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390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391

三、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 403

四、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411

第五节 犯罪中止 413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413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中止的类型 413

三、犯罪中止的特征 414

四、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424

第九章共同犯罪 430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430

一、犯罪的参与体系 430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学说 435

三、我国刑法理论有关共同犯罪的观点 438

第二节 正犯与共犯 443

一、正犯与共同正犯 443

二、正犯与狭义共犯 445

第三节 狭义共犯 452

一、共犯处罚根据 452

二、狭义共犯的法律属性 456

第四节 共同正犯中的争议 461

一、共谋的共同正犯 461

二、继承共同正犯 467

三、片面共犯 470

四、间接正犯 476

五、亲手犯 484

六、对向犯 489

七、过失共同正犯 492

第五节 基于我国立法共同犯罪的分析 495

一、共同犯罪的条件 495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500

第六节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 504

一、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分类标准 504

二、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刑事责任 506

第七节 共犯与身份 521

一、主犯犯罪性质说的争议 522

二、不真正身份犯与共犯的定罪处罚 525

三、无身份者能否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526

第八节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及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 528

一、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 528

二、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 530

第十章 罪数形态 533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533

一、罪数区分的意义和区分标准 533

二、罪数的种类 534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535

一、想象竞合犯 535

二、继续犯 541

三、结果加重犯 544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551

一、集合犯 551

二、结合犯 554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558

一、连续犯 558

二、牵连犯 562

三、吸收犯 565

第四编 刑 罚论 571

第十一章 刑罚及其裁量 571

第一节 刑罚理论 571

一、刑罚的概念 571

二、刑罚的目的 572

第二节 刑罚种类 573

一、主刑 573

二、附加刑 577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 581

第三节 刑罚适用原则 584

一、量刑的原则 584

二、量刑情节 586

第四节 累犯 588

一、累犯的概念和分类 588

二、一般累犯及成立条件 589

三、特别累犯及成立条件 590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 590

第五节 自首与立功 591

一、自首的概念和类型 591

二、自首与坦白的关系 598

三、立功 599

第六节 数罪并罚 603

一、数罪并罚概述 603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604

三、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 607

四、数罪并罚的其他问题 609

第七节 缓刑 611

一、缓刑的概念 611

二、一般缓刑 612

三、战时缓刑 616

第十二章刑罚执行制度 617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617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 617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 617

第二节 刑罚的执行 619

一、死刑的执行 619

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执行 622

三、拘役、管制刑的执行 624

四、财产刑的执行 625

五、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执行 630

第三节 减刑 630

一、减刑的概念 630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631

三、减刑的程序和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635

第四节 假释 636

一、假释的概念 636

二、假释适用的条件 637

三、假释的程序、考验和撤销 639

第十三章刑罚的消灭 641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641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641

二、刑罚消灭原因 641

第二节 时效 642

一、时效概述 642

二、追诉时效 642

第三节 赦免 646

一、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646

二、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 6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