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视域  论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视域  论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视域 论动态平衡发展方式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视域 论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目录

导论: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方法论意义 1

1.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理论依托 12

1.1 平衡论阐释和评析 13

1.1.1 平衡(均衡)理论 13

1.1.2 不平衡(非平衡)理论 18

1.2 系统论阐释和评析 22

1.2.1 系统的整体性 23

1.2.2 系统的结构性 23

1.2.3 系统的层次性 24

1.2.4 系统的开放性 24

1.3 协同论阐释和评析 25

1.4 相关界定和概念阐释 26

1.4.1 相关界定 27

1.4.2 概念阐释 27

2.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方法论基础 32

2.1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基本理论体系 32

2.1.1 动态平衡方式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普遍现象 32

2.1.2 动态平衡循环方式 38

2.1.3 动态平衡方式的效应及应用 41

2.1.4 运动观是动态平衡方式的基石 45

2.1.5 动态平衡思维方式 49

2.1.6 动态平衡进化方式 51

2.1.7 动态平衡方式美学 55

2.2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制衡定律 57

2.2.1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公理、定义、公式和原则 58

2.2.2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十大法则 62

2.3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制衡方法 72

2.3.1 动态平衡方式的平衡态与平衡度 72

2.3.2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调节 75

2.4 动态反制衡发展方式的制衡定律和调节方法 82

2.4.1 动态反制衡发展方式的客观性 82

2.4.2 动态反制衡发展方式的效应 85

2.4.3 动态反制衡发展方式的理论模式和定律 87

2.4.4 动态反制衡发展方式的调节方法 92

2.5 动态平衡交替发展方法 94

2.5.1 制衡与反制衡交替发展方法 94

2.5.2 动态平衡交替发展方法的运用 96

3.动态平衡发展方式的方法论 100

3.1 动态平衡方法体系的构建 100

3.1.1 动态平衡方法的启示 101

3.1.2 我国对发展方式的探索 105

3.2 动态平衡方法的应用 110

3.2.1 动态平衡思维方式 111

3.2.2 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113

3.2.3 动态平衡领导方式 118

3.2.4 动态平衡解决社会矛盾方式 122

3.2.5 动态平衡生活方式 127

3.3 动态平衡的系统方法 129

3.3.1 系统方法的应用 129

3.3.2 动态平衡发展系统构建的模式 131

3.3.3 制衡发展系统的构建 131

3.3.4 反制衡发展系统的构建 134

3.3.5 动态平衡发展美系统的构建 137

3.4 动态平衡发展方法综合评价体系 140

3.4.1 动态平衡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 140

3.4.2 动态平衡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容、原则和操作方法 141

3.4.3 动态平衡综合考评 142

3.4.4 动态平衡综合评价条件 143

4.宏观系统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148

4.1 宇宙系统动态平衡发展 149

4.1.1 天体以动态平衡方式运行 149

4.1.2 宇宙的动态平衡调节 150

4.1.3 人和自然创造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151

4.1.4 生命运动与地球环境的平衡 152

4.2 地球系统动态平衡发展 153

4.2.1 地球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 153

4.2.2 地球为人类提供繁衍生息所必需的“五大平衡” 155

4.2.3 人类必须确保地球能平衡 155

4.2.4 人类要担当维护自然界神圣平衡的责任 156

4.3 世界政治动态平衡发展 157

4.3.1 世界政治的不平衡现象 157

4.3.2 世界政治平衡 158

4.3.3 发挥政治制衡的作用 160

4.4 联合国的动态平衡发展 162

4.4.1 联合国的产生是世界从失衡趋向平衡的需要 162

4.4.2 联合国是世界社会最具权威的“平衡调节器” 162

4.4.3 国际组织是世界平衡发展的管理者 164

4.4.4 全球性组织与区域性组织的互补平衡 164

4.4.5 联合国改革要平衡兼顾与平衡推进 165

4.5 全球经济动态平衡发展 166

4.5.1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66

4.5.2 世界经济的多极平衡 167

4.5.3 国际贸易平衡 169

4.6 世界多元文化平衡发展 170

4.6.1 世界文化的不平衡现象 170

4.6.2 世界不同文化的平衡发展 171

4.6.3 世界多元文化平衡形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173

4.7 现代文明平衡发展 174

4.7.1 现代文明具有失衡的一面 174

4.7.2 现代文明具有平衡的一面 175

4.7.3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平衡发展 176

4.7.4 世界多元文明平衡发展的升华——建构世界多元文明平衡形态 177

4.8 世界民族、宗教关系的平衡 179

4.8.1 民族、宗教对世界平衡的作用 179

4.8.2 种族平衡 179

4.8.3 世界民族、宗教关系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181

4.9 国际平衡外交 182

4.9.1 平衡外交政策 183

4.9.2 新加坡平衡外交 183

4.9.3 日本的外交平衡术 184

4.9.4 基辛格、乌克兰的外交平衡 184

5.中观系统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186

5.1 国家动态平衡发展 186

5.1.1 中国是一个不平衡发展大国 187

5.1.2 我国整体动态平衡发展 187

5.1.3 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平衡机制 189

5.2 经济动态平衡发展 191

5.2.1 我国经济反制衡发展战略——实现社会总目标 191

5.2.2 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平衡 192

5.2.3 三大产业的平衡发展 194

5.2.4 经济宏观综合平衡 195

5.3 政治动态平衡发展 196

5.3.1 政治平衡与政治稳定 196

5.3.2 政治平衡是政治家的领导艺术 197

5.3.3 执政能力与历史使命的平衡 198

5.3.4 参政能力与执政能力的平衡 198

5.3.5 政党制度与社会生态的平衡 200

5.4 社会动态平衡发展 201

5.4.1 社会在平衡与不平衡转化中进化发展 201

5.4.2 社会平衡运行的特点和结合点 202

5.4.3 社会宏观平衡与微观有序不平衡的统一 203

5.5 军事动态平衡发展 204

5.5.1 我国军事上的不平衡现象 205

5.5.2 军事力量与军事使命的平衡 205

5.5.3 军事平衡谋略 206

5.6 外交动态平衡发展 209

5.6.1 中国古代的平衡外交 209

5.6.2 新中国成立后从“一边倒”的非平衡外交到平衡外交 210

5.6.3 我国的新型平衡外交战略 211

5.6.4 国际非安全领域和安全领域的新型平衡外交 212

5.7 科学技术动态平衡发展 214

5.7.1 科技的失衡与反思 214

5.7.2 我国科技的平衡与不平衡发展 215

5.7.3 科技的平衡管理 215

5.7.4 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平衡 216

5.8 教育动态平衡发展 218

5.8.1 兴教与兴国的平衡 218

5.8.2 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 219

5.8.3 教育系统动态平衡发展 220

5.9 文化动态平衡发展 222

5.9.1 中国传统文化是平衡和谐文化 222

5.9.2 多元文化的平衡发展 223

5.9.3 文化中的不平衡及其调节 224

5.10 医疗卫生事业动态平衡发展 226

5.10.1 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不平衡 226

5.10.2 医疗卫生事业的平衡发展 226

5.10.3 中医与西医的平衡发展 227

5.11 工业动态平衡发展 228

5.11.1 工业化的失衡 228

5.11.2 工业部门结构平衡 229

5.11.3 工业企业的综合平衡管理 230

5.11.4 工业能平衡 231

5.12 农业动态平衡发展 232

5.12.1 农林牧副渔业的平衡发展 232

5.12.2 粮食供求平衡 233

5.12.3 种植业的平衡方法 234

5.12.4 畜牧业的平衡管理 236

5.13 商贸流通业的动态平衡发展 237

5.13.1 商贸流通的失衡现象 237

5.13.2 商业流通的平衡 238

5.13.3 社会供求关系的平衡调节 239

5.13.4 商品储存平衡 240

5.13.5 国际贸易平衡 240

5.14 交通运输业动态平衡发展 241

5.14.1 交通运输业中的失衡 241

5.14.2 交通运输业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242

5.14.3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平衡 242

5.14.4 多种运输方式的平衡发展 243

5.15 环境资源动态平衡发展 244

5.15.1 环境资源和生态不平衡的原因 244

5.15.2 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 245

5.15.3 我国历来重视生态平衡 245

5.15.4 环境资源动态平衡发展的途径 246

5.16 法学动态平衡发展 248

5.16.1 法的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 248

5.16.2 法律、制度的平衡原则 249

5.16.3 法律的平衡功能 249

5.16.4 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250

5.17 体育事业动态平衡发展 252

5.17.1 体育的不平衡现象 252

5.17.2 体育运动与环境的平衡 252

5.17.3 体育运动中的平衡 253

5.17.4 太极拳是身心平衡之功 254

6.微观系统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256

6.1 单位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256

6.1.1 行政企事业机关动态平衡发展 256

6.1.2 城市动态平衡发展 260

6.1.3 企业动态平衡发展 264

6.1.4 乡镇动态平衡发展 267

6.1.5 社区动态平衡发展 270

6.1.6 群体的动态平衡发展 272

6.1.7 组织平衡 275

6.1.8 结构平衡 277

6.1.9 传媒动态平衡发展 279

6.1.10 财政平衡 283

6.1.11 计划、规划的平衡 286

6.1.12 建筑业动态平衡发展 289

6.1.13 中医药动态平衡发展 291

6.2 领导工作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295

6.2.1 领导工作平衡 296

6.2.2 管理平衡 299

6.2.3 改革开放的平衡 302

6.2.4 公共关系平衡 304

6.2.5 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307

6.2.6 思想政治工作的平衡 310

6.2.7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313

6.2.8 利益平衡 316

6.2.9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 319

6.2.10 奖与罚关系的平衡 322

6.2.11 协调平衡发展 325

6.3 个人家庭动态平衡发展方式 327

6.3.1 人生平衡方式 328

6.3.2 生理平衡方式 343

6.3.3 生活平衡方式 361

6.3.4 心理平衡方式 371

6.3.5 欲望与能量的平衡方式 375

6.3.6 家庭平衡方式 379

后记 3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