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从六艺到十三经  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上册
从六艺到十三经  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上册

从六艺到十三经 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上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苏东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中国特种兵传奇下一篇:重庆开埠史
《从六艺到十三经 以经目演变为中心 上册》目录

上册 1

序&袁行霈 1

绪论 1

一、“经目”的提出 1

二、经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8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9

第一章 “六艺”的形成 24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国家教育与王官“四教” 25

一、作为贵族“公共空间”的商周学宫 25

二、“诗礼乐”与“书”:二分的经典结构 30

三、辟雍与泮宫的科目差异 34

四、仪式与文本:诗礼乐与《书》的经典化 41

第二节 定本与赋义:从王教之典到孔门圣典 46

一、孔子与“四教”经典的正定 47

二、旧邦新命:“四教”之学的危机与新变 53

三、圣人有“作”:《春秋》的经典化 76

四、由筮典到儒经:《易》学德教思想的发掘 83

五、圣统的终结与“经典之门”的关闭 88

第三节 战国儒学的分化与“六艺”说之提出 92

一、不见于《孟》《荀》的“六艺”说 95

二、战国时期“六学”并举说考索 100

三、专经与通义:战国儒学的分化 108

四、“六艺”为楚儒所倡说刍议 114

第四节 汉初儒学与“六艺”说之确立 116

一、“以六为度”:贾谊的“六艺”论 117

二、“六学皆大”:董仲舒的“六艺”论 123

第二章 两汉官定经目的制度演变 126

第一节 从孔门圣典到帝国经典 127

一、建元五年之前的博士制度 128

二、草创阶段的“五经博士” 141

第二节 “师法博士”制的确立与早期调整 158

一、诸经师法分化与官学师法的出现 166

二、石渠会议与《穀梁传》的官学化 211

三、宣帝黄龙“十二员”与“师法博士”制的确立 222

四、元帝政治与《京氏易》的尊废 231

第三节 刘歆争立古文经与今古学的对立 237

一、谁是历史的叙述者:从《新学伪经考》说起 238

二、尊《左》事件中的“阵营”问题 242

三、官学背景下的西汉古文经学传统 252

四、“毁师法”:刘歆《左氏》新学与汉代《春秋》学传统之间的矛盾 261

五、成哀政治语境中的刘歆《左氏》新学 273

第四节 王莽持政时期的经目改革 285

一、似是而非的“古文经博士” 286

二、《乐经》立学与博士增员 289

三、从“《周官》”到“《周礼》 290

第五节 东汉经目制度的重建 295

一、“十四博士”的确立 296

二、《左》《穀》遭废与《公羊》独尊 298

三、大、小戴分置与“庆氏礼”的性质问题 303

第三章 两汉“五经”说的学理重构 312

第一节 两汉之际重建“五经”说的契机 313

一、从“数以六为纪”到“数用五” 314

二、以“五常”配“五经” 318

三、5+1:贾谊式“六艺”说的重现 322

第二节《汉书·艺文志》所见“五经”说 324

一、学术史回顾 325

二、西汉中后期重《易》思想的渊源 328

三、以《易》为“五经之原”的实现 345

第三节 《白虎通·五经》所见“五经”说 350

一、《白虎通》所见“五经”说校勘 351

二、谶纬之学的兴起与《春秋》“为赤制”说 359

三、《白虎通》所见“五经”说的性质问题 367

下册 371

第四章 魏晋至隋唐经目演变 371

第一节 郑学一统:魏初经目新变 372

一、曹魏“十九博士”说考伪 373

二、不标师法的曹魏博士制度 380

三、魏初太学中的郑学“小一统” 382

四、边缘化的魏初太学 397

第二节 郑王分庭:曹魏后期的学术与政治 403

一、王学立官的时间问题 404

二、王学肇兴之由 407

三、嘉平以后的郑王之争与曹马之争 425

第三节 繁简依违:两晋官学经目的调整 435

一、晋武“十九博士”诸说平议 436

二、《三临辟雍碑》所见三家礼的并置 443

三、驳杂多元的西晋太学师法 449

四、东晋博士员减省与太学师法一元化 456

五、孝武帝重定国子学经目 470

第四节 儒玄之争:南北朝经目沿革 474

一、“意在贵玄”:颜延之元嘉新制 474

二、“儒不可缺”:王俭与陆澄的永明更化 481

三、梁陈经目与晚出新注的胜利 489

四、十六国、北朝及隋经目探赜 494

第五节 多元归一:一元化的唐代经目 502

一、唐代科举与“九经”制的确立 503

二、今古《孝经》之争与玄宗御注的颁定 512

第五章 宋学的发展与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 516

第一节 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经目改革 517

一、北宋经学新变与熙宁“五经”制度 519

二、兼经制度的确立与《孟子》升经 536

三、元祐更化与北宋经目的后续调整 543

第二节 南宋“六经”制度 551

一、南宋“六经”的建立 551

二、南宋“六经”的经学史地位 557

第三节 从“六经五书”到“四书五经” 562

一、“四书”的结集 562

二、至元国子学与“六经五书”制 573

三、皇庆科举与“四书五经”的确立 579

四、《周礼》的废置及其经学史意义 581

第六章 民间经学力量的上升与“十三经”的确立 589

第一节 南宋至明初的“十四经”说 591

一、“十四经”所指略考 591

二、“十四经”之说的学术背景 594

三、“十四经”说的经学史地位 600

第二节 《十三经注疏》的初次汇印及其经学史意义 605

一、所谓“南监本”的刊刻时间问题 606

二、“南监本”之说的形成及传播 608

三、“南监本”之说考伪 610

四、“正德本”《十三经注疏》的经学史意义 630

第三节 明中期汉学思潮的兴起与“十三经”的正式确立 632

一、“十三经”成于宋代说平议 632

二、南宋所谓“十三经”之提出 644

三、“至正嘉之际而尽变其说”:《十三经注疏》的出现 648

四、从闽本到北监本:“十三经”之名的最终确立 657

五、“十三经”之说的官方认可 669

附录一: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各书刻工名录 676

附录二:北京市文物局本《十三经注疏》刻工籍贯可考者所刻书(瞿目所载部分) 681

结语 689

一、经目的基本特征 689

二、经目演变的分期 692

三、经目与经学史之关系 700

参考文献 704

一、基本古籍 704

二、近代以来出版论著 718

三、论文集及研究资料汇编 729

四、学位论文 731

五、期刊论文 733

后记 7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