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导论 1
第一章 “重构”:“建设性后现代”的方法论阐释 3
一、“建设性后现代”方法的提出及其涵义 3
二、传统与现代并取,反对以今非古 9
三、本质与现象并尊,反对“去本质化” 14
四、感受与思辨并重,反对“去理性化” 22
五、主体与客体兼顾,在物我交融中坚持主客二分 26
第二章 美学:从“美的哲学”到“乐感之学” 35
一、鲍姆嘉通:美学是感觉学、情感学 37
二、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 39
三、各国辞典最初对“美学”的定义: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的美的哲学分支 42
四、现代“美学”定义的转向:研究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的“审美学” 43
五、美学是研究美及其审美经验的哲学学科 45
第二编 本质论 51
第三章 “美”的语义:有价值的乐感对象 53
一、“美”的基本义项: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 56
二、美的完整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 64
三、“乐感对象”的不同表述:美是“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 77
四、“美”的客观标准:乐感的普遍有效性 80
五、“美”为一切有乐感功能的动物体而存在 84
第四章 “美”的范畴: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 102
一、优美与壮美 102
二、崇高与滑稽 112
三、悲剧与喜剧 141
第五章 “美”的原因:“乐感”源于“适性” 161
一、主观适性之美:对象适合主体之性而美 162
二、客观适性之美:对象适合自身本性而美 172
第六章 “美”的规律:普遍有效的乐感法则 181
一、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182
二、内涵美的构成规律 195
第七章 “美”的特征: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客观性、主观性、流动性 206
一、美的愉快性 207
二、美的形象性 211
三、美的价值性 214
四、美的客观性:兼论共同美 219
五、美的主观性:兼论差异美 226
六、美的流动性 237
第三编 现象论 241
第八章 “美”的形态:形式美与内涵美 243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244
二、内涵美的表现形态 319
三、以形式美形态呈现的内涵美 336
四、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关系 340
第九章 “美”的领域:现实美与艺术美 347
一、现实美及其表现形态 348
二、艺术美及其表现形态 378
第十章 “美”的风格:阴柔美与阳刚美 424
一、南方与北方:中国地域文化的审美差异 425
二、“平淡”与“风骨”: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 437
第四编 美感论 451
第十一章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453
一、“美感”释义及其本质 453
二、美感的基本特征 455
第十二章 美感构成的心理元素 472
一、感觉 472
二、情感 476
三、表象 480
四、想象 482
五、联想 487
六、理解 491
第十三章 审美的基本方法 494
一、直觉与回味 494
二、反映与生成 497
第十四章 美感的结构与机制 502
一、结构:分立判断与综合判断 502
二、机制:审美疲劳与审美时尚 507
主要参考成果及文献 515
索引 524
后记 531
- 《云淡风轻 蒋勋谈东方美学》刘海珍,潘旖妍责编;蒋勋 2020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 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王树生著 2019
- 《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中国)金雅 2019
-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王次照主编 2019
- 《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 上》乔学杰主编 2019
- 《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 下》乔学杰主编 2019
- 《多维人文学术研究丛书 认知神经美学》华文,李志宏 2020
- 《普及美学原理》邱伟杰著 2019
- 《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研究 上》乔学杰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