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1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1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3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5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概述 5
二、本书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观点 7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研究的历史 11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 11
一、前科学时期 11
二、系统探究时期 21
三、独立科学时期 26
四、课程理论的多元化 29
五、中国现代的课程及其研究 37
第二节 课程的内涵 41
一、课程定义的多样性 41
二、几类典型的课程定义 44
三、课程的内涵 48
四、课程的表现形式 49
五、课程的层次 51
第二章 课程目标的确定 54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内涵 54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及意义 54
二、与课程目标相关的概念 56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58
一、普遍性目标 59
二、行为性目标 60
三、生成性目标 61
四、表现性目标 63
五、体验性目标 64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确定 65
一、课程目标的来源 65
二、对目标进行筛选 67
第四节 课程目标的表达 69
一、普遍性目标的表达 69
二、行为性目标的表达 70
三、生成性目标的表达 72
四、表现性目标的表达 73
五、体验性目标的表达 73
第三章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改造 75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含义及取向 75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75
二、课程内容的取向 77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 80
一、课程学的研究 80
二、心理学的研究 82
第三节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程序 84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85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程序 86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改造 87
一、精减 87
二、改编 87
三、浅化 88
第四章 课程内容的组织 89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其原则 89
一、课程内容组织的概念 89
二、课程内容组织的意义 89
三、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90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层次 91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微观组织 91
一、知识逻辑结构 91
二、心理逻辑结构 92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中观组织 93
一、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93
二、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94
三、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94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宏观组织 95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95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97
三、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 99
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00
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01
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03
七、课程体系 103
第五章 课程的实施 106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概念及价值 106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106
二、课程实施的价值 107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取向 108
一、忠实取向 109
二、相互适应取向 110
三、创生取向 111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宏观样式:课程变革 112
一、课程变革的策略 112
二、课程变革的基本模式 113
第四节 课程实施的微观样式:教学 118
一、教学的定位 118
二、教学的意义 119
第六章 教学及教学研究的历史 121
第一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 121
一、前启蒙时期的教学思想 121
二、传统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31
三、现代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34
四、教学论的多元化发展 138
五、中国现代的教学论发展 144
第二节 教学的含义 148
一、对教学的已有理解 148
二、关于教学本质的争论 150
三、教学的概念 153
第七章 教学目标的确定 156
第一节 教学目标及其功能 156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56
二、教学目标的特征 156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158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确定 158
一、研究课程标准 159
二、研究教材内容 159
三、研究学生特征 159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 160
一、教学目标表达的误区 160
二、教学目标的表达方法 161
三、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表达 165
第八章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加工 167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分析 167
一、研读教学内容 167
二、分析教学内容 169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加工 170
一、使内涵发生变化 170
二、使结构发生变化 171
三、改变教学内容的形态 171
四、增删教学内容 172
五、替换既定的教学内容 172
第九章 教学过程的设计 174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174
一、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174
二、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77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78
一、著名教育家的教学过程模式 178
二、常用的几种教学结构 180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创造 183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183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184
三、教学模式的类型 189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创造 192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95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95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195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196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202
一、班级授课制 202
二、小组教学 204
三、个别教学 205
四、网络教学 206
五、走班制 207
六、复式教学 207
第三节 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与运用的因素 209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209
二、拟采用的教学活动类型 210
三、班级规模及学生之间的差异 210
四、教学的资源条件 210
第十一章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1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运用 211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211
二、常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212
三、运用教学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221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222
一、教学方法的内涵 222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224
三、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 234
第三节 生成性教学及其实施 235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236
二、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237
三、生成性教学的样态 238
第四节 课堂的管理 241
一、课堂管理概述 241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243
三、进行预防性管理 245
四、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247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252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内涵与取向 252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252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53
三、教学评价的取向 254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类型 257
一、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257
二、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257
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58
四、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259
五、鉴赏性评价与鉴定性评价 259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 260
一、学生的学习效果 261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261
三、教师的教导效果 262
四、教师的教导过程 262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63
一、教学评价的原则 263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265
第十三章 教学艺术及其形成 273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内涵与类型 273
一、教学艺术的内涵 273
二、教学艺术的分类 275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形成 277
一、影响教学艺术形成的因素 277
二、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 27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李玉红,陈晓玲,王芬著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