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亚云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写作缘起 1

1.2相关研究综述 3

1.2.1三大语言学派对作格的研究 3

1.2.2汉语作格动词研究述要 4

1.2.3作格动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7

1.3研究方法 12

1.3.1以往研究方法的回顾 12

1.3.2本书研究方法 14

1.4研究材料 15

1.4.1语料选择范围 15

1.4.2关于语料选择与处理的补充说明 16

第二章 设立作格动词的理由及上古汉语动词三分体系 18

2.1为什么要在上古汉语词类系统中设立作格动词 18

2.1.1马建忠(1898)的“外内皆可,在所驱遣”说 18

2.1.2陈承泽(1922)的“致动”、“意动”说 19

2.1.3高名凯(1957)的“内动” “外动”无别说 21

2.1.4李佐丰(1983)的先秦汉语自动词体系 23

2.1.5管燮初(1994)的动词三分体系 26

2.1.6崔立斌(2004)的动词两分体系 27

2.1.7殷国光(1997)的两分和兼类 29

2.1.8张猛(1998/2004)对两分体系的扬弃及其三分设想 31

2.1.9易福成(1999)的谓词四分体系 31

2.2本书关于上古汉语动词分类体系的初步设想 32

2.3各类动词介绍 34

2.3.1粘宾动词Vt:宾语不可悬空的动词 34

2.3.2中性动词V?:宾语可以悬空的动词 36

2.3.3不及物动词Vi 53

第三章 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78

3.1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78

3.1.1以往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78

3.1.2本书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82

3.2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85

3.2.1最常见句法特征:用于AVO和SV句式 85

3.2.2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 132

3.2.3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句法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139

3.2.4作格动词的其他句法语义特征 141

3.2.5从被动标记的添加看中性动词和作格动词的区别 150

第四章 反宾为主、使动用法与作格动词句 156

4.1概述 156

4.1.1反宾为主 156

4.1.2临时活用 158

4.2不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反宾为主”类受事主语句的纠葛 159

4.2.1什么是“反宾为主”的句法 159

4.2.2既往之研究 165

4.2.3个案研究 167

4.2.4小结 180

4.3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属于活用的使动句的纠葛 182

4.3.1使动用法研究概述 182

4.3.2《吕氏春秋》的使动用法 187

4.4上古汉语的动词系统小结 190

第五章 作格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194

5.1概述 194

5.2“破”类强及物性作格动词的及物性逐渐减弱 195

5.2.1破 195

5.2.2败 205

5.2.3灭 214

5.2.4断 224

5.2.5绝 233

5.2.6折 242

5.2.7裂 251

5.2.8残 256

5.2.9毁 263

5.2.10成 276

5.3“出”类弱及物性作格动词的及物性进一步减弱或者丧失 282

5.3.1出 282

5.3.2退 291

5.3.3去 292

5.3.4起 299

5.3.5坏 307

5.4“正”类作格动词逐渐脱离作格动词的范畴 317

5.4.1正 317

5.4.2平 322

5.4.3固 327

5.4.4明 330

5.4.5乱 335

5.5小结 341

5.6作格动词的其他演变特点 344

5.6.1兼语式“俾/使/令(+NP)十作格动词”增多 344

5.6.2新兼语式“V1+NP十作格动词”增多 347

5.6.3作格动词做定语增多 350

5.7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与汉语动结式的形成 352

5.7.1特点总结 352

5.7.2作格动词使动用法的衰退与动结式形成的关联 353

5.7.3余论 354

第六章 作格动词的演变与汉语动结式的形成 355

6.1汉语动结式研究述评 355

6.1.1以往关于产生时代和判断标准的各种意见 355

6.1.2重谈判断动结式的标准问题 370

6.1.3关于动结式研究的材料问题 380

6.2从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看述补结构在汉代的产生与发展 381

6.2.1概述 381

6.2.2从《史记》与先秦文献的比较及《史记》的内部差异看西汉的动结式 382

6.2.3东汉七方面的证据 394

第七章 结语 441

参考文献 446

后记 459

又记 4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