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于绅士着装密码中的户外服文献解读 1
1.1 绅士着装密码中的户外服 1
1.2 值得重视的《户外服》(Outdoor)文献 3
1.3 《男士历史衣橱》户外服的历史博物馆 5
1.4 《男士风格标志》《绅士》和《别致的简洁》 5
1.5 户外服的外延文献 7
第2章 户外服功能礼赞 9
2.1 户外服“无约束的约束”到“无为而治” 10
2.2 户外服的人文关怀让功用充满魅力 14
2.3 堑壕外套诠释着户外服的务实和信任 16
2.3.1 堑壕外套的文化符号最不能缺少“用”的特质 16
2.3.2 细节功用的精致和耐心成就了一个伟大作品 18
2.3.3 “战争的味道” 21
第3章 引领休闲时尚的两种户外服文化 24
3.1 户外服的两种出身 25
3.2 户外服世界并行的两大风尚 26
3.2.1 英国“重文化”与美国“轻文化”的户外服格局 26
3.2.2 轻与重之间的博弈 28
3.2.3 轻与重之间的永恒 31
3.2.4 户外服轻重理论的内在机制 32
3.3 英国风的坚守 33
3.4 美国风的务实 36
第4章 古朴田园的英式文化和休闲绅士的标签 39
4.1 田园情节——一种普世的社交取向 39
4.2 质朴的高贵——沁蜡夹克巴布尔 41
4.2.1 纯正的英国血统 43
4.2.2 进入上流社会的密符 44
4.2.3 细节表示功用更表示信任 48
4.3 Polo衫——一种古老优雅文化的延伸 52
4.3.1 Polo衫阴差阳错的身份来历 54
4.3.2 经典Polo衫的三驾马车 56
4.3.3 Polo衫的细节 59
4.4 水面的功夫与修身的钓鱼背心 62
4.4.1 英国绅士的修身物语 62
4.4.2 钓鱼背心与记者背心 64
4.4.3 数不胜数的口袋需要耐心的拥有 65
4.4.4 垂钓者的全套装备 67
第5章 底层社会建立的美国休闲文化大趋势 70
5.1 美国实用主义的智慧 70
5.2 牛仔裤户外服——新古典主义的风向标 72
5.2.1 牛仔裤之父李维·斯特劳斯和他的501 73
5.2.2 美国牛仔裤征服了欧洲,又被欧洲文化洗礼 76
5.2.3 沃霍尔与牛仔绅士的经典样式 78
5.2.4 登峰造极的功能主义牛仔工装裤 80
5.3 派克家族务实精神的构建 84
5.3.1 充满冒险精神的叛逆者——派克装 85
5.3.2 功能至上的风雪派克 87
5.3.3 羽绒派克重塑“简约品质”的大众时尚 90
第6章 两种文化衍生出的两种经典 93
6.1 派克家族的美国精神 94
6.2 巴布尔和它的两个英国“兄弟” 100
第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的现代户外服新贵 107
7.1 构成现代运动户外服格局的三种经典夹克 107
7.2 牛仔夹克——从美国的底层文化到英国的高贵质素 109
7.3 斯特嘉姆夹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出来的常春藤贵族 114
7.4 白兰度夹克——从“体制”到“反体制” 119
第8章 毛衫和针织衫的经典 125
8.1 民族毛衫的绅士艺术家是怎样炼成的 126
8.1.1 雕刻风格最为经典的艾伦毛衫 127
8.1.2 花式图案风格——从远古走来的艺术贵族 128
8.2 运动毛衫的英国血统与常春藤风格 131
8.2.1 蒂尔登家族的英国情结 132
8.2.2 使毛衫走向外衣时尚的卡蒂冈 134
8.2.3 校园毛衫的常春藤物语 136
8.3 由内衣而来到运动而去的针织衫 138
8.3.1 血统纯正的巴尔布里根 138
8.3.2 叛逆传奇的T恤衫 141
8.3.3 Polo衫“独领”风骚 143
第9章 穿出户外服的优雅 146
9.1 户外服社交不易犯错亦难优雅 146
9.2 不同历史背景带给户外服不同的社交品格 148
9.3 面料与形制决定户外服的社交取向 152
9.4 户外服功用细节的社交暗示 154
9.5 户外服的重色彩与轻色彩 155
9.6 梳理休闲 157
9.6.1 户外服推动着绅士着装密码向前发展 157
9.6.2 美英轻重文化路线图 157
9.6.3 “二战”成为经典风格与现代风格户外服的分界线 161
参考文献 162
后记 164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手缝皮革技法圣经》日本高桥创新出版工房编著 2019
- 《圣经之文学研究 再版》摩尔登著 1938
- 《整理人生》(美)丽贾纳·里兹著;郝晓静译 2012
- 《用闲适对付人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孙银芳编 2013
- 《服装结构设计与应用 男装篇 第2版》闵悦,李琴主编;陈晓玲,邱淑芬副主编 2013
- 《超越巅峰》(美)亚当·克雷格著;王艳萍译 2012
- 《西方文化与礼仪》赵友斌,王林,杨凯编 2013
- 《《大学中庸》导读》雷原,郭思敏,张媛编著;胡晓松总主编 2012
- 《灵力》英格丽德著;徐海幈译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