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32册 道易惟器——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与音乐实践关系研究(上)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32册 道易惟器——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与音乐实践关系研究(上)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32册 道易惟器——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与音乐实践关系研究(上)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明孙主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32册 道易惟器——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与音乐实践关系研究(上)》目录

上册 1

序:漫谈音乐学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1

绪论 1

第一章 唐宋俗乐宫调理论的实践基础与基本特徵 15

第一节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 16

一、管色有「一定之音」使其成为宫调应律乐器首选 18

二、俗乐二十八调用音与管色谱字一致 22

三、管色应律指法为二十八调呈现提供技术保障 25

第二节 从「敦煌乐谱」及其它唐乐古谱译解看俗乐二十八调理论的若干问题 33

一、「七宫」还是「四宫」 34

二、敦煌乐谱中的「角调」音阶及其应用 43

三、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音阶形式 51

四、对俗乐二十八调宫调属性的初步总结 59

第二章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及八十四调旋宫结构的历史渊源 63

第一节 上古至西周若干出土乐器的音列组合 64

一、远古与商代吹奏乐器常见「二器并用」现象 64

二、西周晚期中义锺、柞锺组合的旋宫实践推测 67

第二节 曾侯乙墓乐器的「阴阳旋宫」实践 70

一、曾侯乙墓编磬、双篪与双箫的音律结构 71

二、曾侯乙墓编磬、双篪与双箫音列组合的共性分析 75

三、曾侯乙编锺上层钮锺编列及其与中、下层甬锺音列的关系 78

四、曾侯乙墓应律乐器的整体「阴阳旋宫」思维 83

第三节 汉以来「阴阳旋宫」实践及其对唐宋俗乐调结构的影响 84

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瑟与双笛的旋宫实践 85

二、「阴阳旋宫」理念对唐宋宫调理论的影响 90

三、「阴阳旋宫」乐学理念的传统哲学基础 100

第三章 俗乐宫调理论在两宋时代的存续与变迁 103

第一节 从管色乐器的宫调内涵看两宋俗乐调名脱落 106

一、历史追溯:王麻奴、尉迟青斗乐的宫调内涵 106

二、宋代俗乐调名的脱落与实际应用 110

第二节 两宋俗乐宫调的音高变迁与音阶并用 119

一、音高标准变迁及其对俗乐宫调结构的影响 119

二、两宋俗乐宫调的音阶变迁与并用 126

第三节 俗乐宫调在「白石道人歌曲」等宋代词乐编创中的应用 132

一、姜白石词乐创作概况 134

二、「白石道人歌曲」的字谱、宫调与音阶应用 137

三、《乐府混成集》残谱的宫调问题 152

中册 159

第四章 《瑟谱·诗新谱》及元杂剧的宫调分布与应用 159

第一节 熊朋来《瑟谱·诗新谱》的宫调应用特点 160

一、熊朋来编订《瑟谱》的基本意图 161

二、《瑟谱》定律与上古瑟律有天渊之别 164

三、《瑟谱·诗新谱》宫调体系非属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系统 168

四、《瑟谱·诗新谱》的宫调运用和创腔原则 177

第二节 存见元杂剧折(出)乐谱宫调的分布与应用 188

第五章 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及外来文化对传统音阶结构的影响 203

第一节 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与乐学内涵 204

一、元杂剧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 207

二、七均传统在元杂剧宫调的留存及其与工尺七调的关系 212

三、元杂剧各折(出)宫调的调高连接与调性布局 225

四、元杂剧宫调煞声内涵的延续与转化 231

第二节 宋元以来外来音乐文化对传统音阶结构的影响——以伊斯兰音乐传播对「变体燕乐音阶」的影响为例 241

一、「变体燕乐音阶」源流及其与伊斯兰音乐传播 244

二、北方「清羽」音级游移与伊斯兰信仰分布的关系 252

三、伊斯兰音乐影响宋元以来音律形态与宫调结构的可能性探讨 260

第六章 明代工尺唱名与调名体系的应用特徵 269

第一节 明代音乐图谱折射出的工尺唱名体系特徵 270

一、宋代以「合」为调首的固定工尺唱名在明代的遗存 271

二、明代以「尺」为调首的固定工尺唱名传统 278

第二节 正宫调工尺调名系统及其在明代音乐实践中的应用 289

一、关于正宫调(五字调)翻调系统的理论总结 289

二、工尺字调定位尺——正宫调工尺调名体系实践应用的物证 300

第三节 唐宋俗乐宫调在《魏氏乐谱》中的遗留与运用 311

一、《魏氏乐谱》的谱字形式与乐器基础 312

二、《魏氏乐谱》的宫调应用与借调记谱 320

下册 337

第七章 清代工尺唱名与调名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337

第一节 明清戏曲传承与转型中工尺谱的作用及首调唱名法的普遍应用 338

一、工尺谱在明代戏曲创腔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339

二、明清戏曲传承机制变迁对工尺谱运用及唱名体系的影响 348

第二节 工尺七调系统的丰富发展与多类型并存 366

一、工尺七调系统的确立——以正宫调为基础的调名体系及其讹变 369

二、工尺七调系统的演化之一——以小工调为基础的调名体系及其讹变 373

三、工尺七调系统的演化之二——以乙字调为基础的调名体系及其讹变 380

第三节 冀东唢呐与智化寺京音乐的宫调内涵与历史渊源 387

一、冀东唢呐七调的乐学内涵与历史渊源 388

二、智化寺京音乐四调逻辑结构及其与二十八调的对应关系 394

三、明代工尺七调系统在智化寺京音乐中的体现 403

结论 413

附录 423

Ⅰ、曾侯乙墓出土双篪的筒音音高分析 425

Ⅱ、《瑟谱·诗新谱》解译示例 429

Ⅲ、存见元杂剧折(出)乐谱宫调与曲牌运用情况统计表 455

Ⅳ、现存元杂剧各折(出)宫调应用统计表 471

Ⅴ、《魏氏乐谱》译解 479

Ⅵ、图片、表格、谱例目录 517

参考文献 523

后记 5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