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路易十四时代&曾为伦敦大学中欧历史教授 F.L.卡斯滕 主编 1
第二章 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剑桥大学经济史荣誉教授 D.C.科尔曼 主编 20
17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人口趋势 20
瘟疫作为死亡的因素 21
战争作为直接与间接的死亡因素 21
三十年战争期间和之后蒙受的损失 22
谷物歉收和饥荒 23
人口的变动 23
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的地区 24
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的地区 24
农业技术的进展;英国的农业著作 25
食品贸易 25
谷物价格的趋势 26
地主与佃户 27
意大利、西班牙和西属尼德兰的工业和贸易下降 27
战争给帝国经济带来的后果 28
瑞典的工业和贸易 28
英国和法国贸易的扩张 29
印度和美国货物输入欧洲 29
贸易公司和对殖民地贸易的争夺 30
国内工业;偶见的大企业 30
大宗和小宗金融往来 31
公共财政问题;多种解决办法 31
科尔培尔和“人头税”;英国的逐月估税和炉灶税 32
间接税 33
荷兰的税收制度 33
各国的新间接税 34
消费税 34
出卖官职和承包税收 34
举公债的各种方式 35
货币的短缺;增加使用信贷交易和非贵金属造币 36
控制贵金属流出国境 37
为国际贸易进行斗争;英国的《航海条例》 38
法国诸贸易公司的创立 39
商务条约 40
作为科尔培尔经济政策的工具的关税和贸易禁运;英法对抗 41
法国的奢侈品制造商 42
科尔培尔对纺织业和其他工业的发展 42
在欧洲其他地区对工业和贸易的促进 43
社会政策;救济贫民和限制无业游民 44
食品贸易的管控 45
重商主义 46
有关经济事务的著作 47
体现重商主义政策的科尔培尔 48
第三章 科学活动&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科技史学退休教授 A.R.霍尔 主编 49
法国科学的卓越贡献;笛卡儿思想的时代 49
皇家学会的开端;笛卡儿的影响 50
伽利略以后的意大利科学;奇梅托科学院 51
早期科学协会的性质 51
皇家学会的早期活动;皇家科学院的不同性质 52
欧洲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 54
替代关于自然定则的旧概念;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55
伽利略和笛卡儿对准确的天文几何学的忽视;望远镜的发展 55
确立用数学术语表示星球运动的理论的困难 56
惠更斯在力学方面的工作 57
开普勒定律:对其意义的认识缓慢 58
牛顿的工作;他作为力学哲学家的地位 58
英国科学家接受笛卡儿科学的基本原则 60
波义耳对笛卡儿某些概念的怀疑;波义耳的化学理论 61
有关燃烧的理论 63
有关光线和色的构成理论 64
笛卡儿和牛顿的机械论 65
机械理论扩展到生理学 68
对于呼吸和其他生物学问题的研究 69
动物学方面的实验;关于物种的不变性的概念 70
显微术 71
分类学的问题 73
约翰·雷的工作 74
17世纪科学的生物学和物理学方面 75
第四章 哲学&杜伦大学哲学专业高级退休讲师 W.冯·莱顿 主编 77
17世纪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之间的紧密关系 77
数学方法从科学扩展到其他学术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 77
笛卡儿哲学的统治地位;《沉思录》和对它的《反论》 78
笛卡儿哲学的基础;他主张上帝的存在的论点;他的物质理论 79
教会对笛卡儿的反对;帕斯卡的态度 82
马勒伯朗七:他对笛卡儿理论的观点及其学说和影响 82
笛卡儿思想的各流派,与之相对抗的体系 83
斯宾诺莎——“陶醉于上帝的人” 84
斯宾诺莎关于物质的概念及其伦理学 85
莱布尼茨:他的“单子论”学说 87
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和不可分辨者的同一性原则 88
莱布尼茨的逻辑体系;《神正论》的影响; 89
莱布尼茨对后来的哲学家们的影响 90
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论争 91
伽桑狄:英国经验主义者的先驱 91
伽桑狄的“哲学体系” 92
伽桑狄的学说和影响 92
培根:关于“增进学识”的总概念的重要性 93
霍布斯:经验主义者、唯物主义者、理性主义者 94
剑桥的柏拉图主义者 95
洛克:他对知识的性质、根源和范围的研究 96
自笛卡儿至洛克时期的哲学的主要特征 100
第五章 政治思想&萨尔布鲁根大学近代史教授 史蒂芬·斯卡维特 主编 102
17世纪思想的主要特征 102
基本政治态度:王权神授说和基于理性的民族论 102
路易十四的君主制 103
路易十四的《回忆录》;君主专制的概念 104
波舒哀:“来自圣经的政策”在圣经上的根据 105
霍布斯可能对波舒哀产生的影响 106
波舒哀对专制政府和专横政府的区别论证 107
《根据经文论政治》一书中的思想矛盾;合法性和传统之间的混乱 108
主权在民原则的预兆 108
英国的宪章斗争 109
霍布斯的《利维坦》;他关于国家的建立与机能的学说;他对王权神授的否定 109
在王政复辟后的英国恢复了王权神授说;菲尔默的《家长》 110
斯宾诺莎:其思想和霍布斯的思想之间相似与不同之处 112
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关于国家的起源和主权的性质的理论 113
对《神学政治论》中的理论的修改 114
走向政治理论和政治经验的结合 115
在德意志诸侯国里关于世俗化的自然法的概念 116
普芬道夫:对自然法和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的观点 117
帝国和自治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问题;普芬道夫的《德意志帝国状况》 118
普芬道夫体现当时的政治思想倾向 120
莱布尼茨:他政治思想的不完全的表现 121
莱布尼茨的哲学中的本国和世界倾向 122
重新联合基督教世界的“和平”斗争 123
莱布尼茨认识到基督教与当代科学之间的分歧 123
个人的“天赋”权利和主权在民概念的出现 124
洛克的《政府论》和“光荣革命”的合拍 125
洛克的政治理论和他那时代的气质相协调 126
洛克对英国宪法的构想;他在18世纪的影响 127
第六章 教会和国家&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夫大学院副院长及导师 安妮·惠特曼 主编 12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继续存在宗教分歧 128
专制主义的增长:教会被视为国家的一个部门 128
重新统一分裂了的教会的计划 129
世俗统治者的野心和严格的宗教生活之间的斗争 130
各派宗教势力的力量有所不同 130
《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在德意志产生的后果 131
德国教会和国家的各种问题 132
在德意志的新教与天主教的政治领导 133
宗教狂热下,西班牙教会的财富和权力受到限制 134
西班牙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135
政治危机的葡萄牙教会 135
威尼斯与罗马教廷之间的麻烦 136
法国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各种斗争 137
限制教皇权力运动的各种不同解释 137
不赞成限制教皇权力运动的教派:耶稣会和托钵修会;精神改革的各中心和它们的“虔信者” 138
《奥古斯丁书》的出版:扬森主义 139
对五条主张的谴责和制定反对扬森派教义的仪式书 140
路易十四获得罗马教皇的协助,强迫在仪式书签字 141
关于世俗特权和宗教特权的斗争 142
路易十四再次敌视扬森主义:与英诺森十一世日益敌对 142
路易十四召集教士大会;“四项条款”;英诺森十一世关于特权的敕书 143
法国和罗马对“四项条款”的反应 144
特许权事件;将拉瓦尔丹开除教籍;路易入侵阿维尼翁 145
英诺森十一世逝世;在亚历山大八世之下采取和解步骤;在英诺森十二世之下达成妥协 145
在路易亲政之前的胡格诺派教徒 146
对新教徒特权的限制;对教堂的破坏 146
设置“改宗基金” 147
路易的迫害政策 147
反对胡格诺派教徒的措施;枫丹白露敕令 148
欧洲突然转而反对路易的政策 149
西欧新教诸国的教会与国家 149
荷兰共和国对宗教的宽容 150
王政复辟后在英国重新建立圣公会教义 150
反对非国教教徒的措施 151
尽管查理二世同情天主教,却仍执行反天主教政策 152
苏格兰对主教制度的反抗 152
重新统一教会的运动:莱布尼茨、波舒哀和斯宾诺莎的努力 153
赞成对宗教采取宽容态度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论点 154
反对已有教会的形式主义和排他性的反应;国家对教会的责任日益减少 155
第七章 艺术和建筑&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 R.威特考尔 主编 157
罗马作为巴洛克艺术的中心;巴洛克艺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代艺术家们 157
罗马作为欧洲艺术之都的衰落;在威尼斯、热那亚、皮埃蒙特和那不勒斯的艺术活动增加 158
巴黎的挑战;贝尔尼尼为卢浮宫的设计而作的无结果的访问 159
17世纪的倾向: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 160
贝尔尼尼、普桑和伦勃朗作为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161
“巴洛克古典主义”的出现 162
1650年以后的巴洛克壁画;高利和波佐的作品 163
马拉蒂将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融合在一起 163
意大利的个人主义者 164
贝尔尼尼派的雕塑 164
法国对罗马雕塑的影响 165
罗马作为雕塑的国际中心 165
贝尔尼尼将雕塑和建筑融合在一起 166
贝尔尼尼的革命形式的宫殿设计;圣彼得广场 166
博罗米尼和科尔托纳的作品 167
贝尔尼尼、博罗米尼和科尔托纳对建筑史的影响 168
雷纳尔迪和古阿里尼 169
路易十四以前时期的法国艺术家 170
科尔培尔控制了法国艺术活动;各个学院贝洛里的理论和普桑的方法成为17世纪后期艺术的基础 171
路易十四风格 173
花园和城镇设计 173
法国雕刻的复活:吉拉尔东、科伊瑟福和皮热 174
西属尼德兰艺术和荷兰艺术之间的对比 175
在绘画的各个领域里出现高度的专门化 176
风格所给予的限制;彼得·德·霍什和其他人的发展 177
南北尼德兰的雕刻和建筑 179
王政复辟后的英国艺术 180
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的统治地位 181
罗杰·普拉特爵士、休·海和其后的英国建筑家 182
英国雕塑家缺少杰出人才 183
肖像画 183
在英国的外国画家 183
三十年战争之后在德意志和奥地利艺术的恢复缓慢 184
德意志和奥地利在复兴雕塑和建筑中所得到的意大利的影响和本国的贡献 184
十七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绘画的衰落 185
西班牙的后期巴洛克建筑 186
罗歇·德皮莱领导的对法兰西学院所强加的国际古典主义的运动 187
第八章 国家的社会基础&曾为牛津大学万圣学院研究员 已去逝乔治·克拉克爵士 主编 189
欧洲的“军事革命” 189
陆军和海军的规模扩大,吸收更大一部分人口 189
人口统计的状况和战争的起因 190
军事革命中的变化因素;科学运动 191
科学运动和技术的社会影响 191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行政工作中:德·维特对终身年金的改革 192
埃德蒙·哈雷和威廉·佩第爵士的工作;全面、系统地收集事实 193
英国和法国通过调查了解社会情况 193
路易十四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 194
将宫廷移至凡尔赛;法国君主制的工具 195
法国的贵族,特权地位;佩剑贵族 196
贵族和教会的联系 196
穿袍贵族 197
资产阶级的发展;追求特权和地位的恶果 198
法国社会分裂为有特权者和无特权者 198
中央政府和个人之间缺乏联系 199
广泛采用路易十四的君主制方法 199
殖民地体现出的法国和英国政府制度之间的不同 200
英格兰与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关系 201
英国缺乏政府机器 202
英国的贵族 202
教会的地位 203
城镇内外的独立地方政府 203
各种职业的发展;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204
荷兰共和国的社会组织及其影响 205
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思想自由、文化和公共精神 206
东欧和西欧的农民地位的不同 207
德意志的行政措施;对官员的法律训练 207
德意志诸侯国的中央集权政府 208
勃兰登堡—普鲁士;大选侯的统治 209
第九章 欧洲舞台上的法国外交和对外政策&已去逝的曾任索邦大学近代史荣誉教授 G.策勒 主编 211
常驻外交使团的建立 路易十四的使节们 211
路易十四的外交政策;付给友邦和盟国的津贴的作用 212
取得国际均势的想法 213
国际法的开端;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213
海上战争及其实践 214
法国、荷兰和英国对海上礼仪问题的关心 214
与西班牙舰队的关系 215
关于海上礼仪的规定;和热那亚人发生的事件 215
在奥斯曼和北非伊斯兰教国家的关系;终于放松礼仪上的要求 215
在早期海洋法中的沿海水域和邻近水域的概念 216
对战时产生的其他国际问题的解决 216
领事馆的设置 217
确定中立地位 217
拉丁文作为外交语言失去地位 218
关于路易十四外交政策的中心思想的意见 219
路易十四对“荣耀”的追求;他对外交官的错误选择和对宣传的忽视 219
马扎然的外交;与西班牙达成和平约定并收复敦刻尔克 221
路易十四掌握了控制权;同洛林的查理签订蒙马特尔条约 221
路易十四加给西班牙政府和罗马教廷的屈辱 222
王位转让问题;关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推测 222
路易十四为王位转让战争而进行的外交准备工作 223
路易十四对西属尼德兰的入侵;约翰·德·维特试图调解 224
英国、联合省和瑞典之间的三国同盟 225
埃克斯—拉—夏佩勒条约 225
法国和荷兰之间的商业战 226
路易十四对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的态度 226
对联合省的入侵 227
德意志日益敌视法国的扩张;美因茨大主教的活动 228
法荷战争初期法国取得的成功 229
反法联盟的成长:英荷之间的和平 230
和平谈判和尼曼根条约 231
“收复属地” 231
土耳其对维也纳的威胁:扬·索比斯基进行干预;雷根斯堡停战协定 231
南特敕令的废除;奥格斯堡联盟 232
路易十四统治时代中期的法国的地位 233
第十章 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曾担任杜伦大学法语教授 J.洛 主编 234
路易十四未成年时期的法国的状况 234
路易执掌政权后留任利奥内、勒泰利埃和富凯 234
光辉的军事成就和经济萧条形成对照 235
法国社会分裂为贵族和平民 236
教士之间的贫富两极 237
贵族之间财富与地位的差别;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 237
社会声望和官职的获得 238
贵族和财政家之间相互通婚 239
出卖官职的经济后果 239
贸易和工业的组织 239
城镇和乡村的人口 240
农民、教士和贵族的土地所有制 241
地租:农民的致富和贫穷 242
成为农民重担的封建赋税 242
原始的耕作方法和歉收的风险带来更大的负担 243
农民暴动 243
路易十四的性格 244
他和他的大臣们的关系 245
他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亲政 246
逐渐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官僚机构 246
地方行政长官的职权 247
三级会议和最高法院被剥夺权力,但未被取消 247
各省省长的权力被缩小 248
城镇的地方政府 248
限制“国中之国”的特权 248
建立绝对专制 249
教会的独立受到限制 249
佩剑贵族的变化 250
贵族完全依赖国王;竞相表现得殷勤和顺从以获得赏赐 251
科尔培尔对财政和经济的指导 251
科尔培尔的“重商主义理论” 251
科尔培尔恢复财政状况的努力 252
科尔培尔重新组织和扩大工业的尝试 253
科尔培尔利用关税 253
科尔培尔建立贸易公司 254
科尔培尔的成就 254
法国官方路易十四的绝对专制主义;与政府的传统决裂 255
法国社会未发生根本变化 255
法国官方对路易十四的极度的公开赞扬;暗中的不满 256
路易统治时期法国在欧洲的优越地位;路易时代中期 256
第十一章 法国在艺术、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成就&已逝的牛津大学新学院的荣誉研究员 大卫·奥格 主编 258
在路易十四统治时代前半期文学达到全盛 258
艺术受到中央控制 258
戏剧免受监督 259
建造凡尔赛宫 259
凡尔赛的影响;法国绘画的潮流 260
从蒙田、笛卡儿和扬森主义得到影响 261
帕斯卡的《论思想》 262
口头语言;传神 263
妇女在社会上的影响;沙龙 264
哲学家 264
法国语言更加丰富,进一步发展 265
法文代替拉丁文成为国际语言 266
莫里哀 266
拉辛 268
波舒哀 271
布瓦洛 272
宫廷芭蕾舞发展成为歌剧 274
拉罗什富科 275
拉封丹 275
塞维尼夫人 278
费奈隆 279
从幻想的成就转变到对政治制度的批判 280
妇女在路易统治时代早期的影响 281
欧洲对路易的反感 281
王政复辟的英国除外:查理二世的影响 282
法国对英国文艺批评的影响 282
法国和英国天才的折中;德莱顿 283
第十二章 荷兰共和国&格罗宁根大学近代史教授 E.H.考斯曼 主编 285
17世纪下半叶是巩固时期而不是变动时期 285
各省之间的基本差别;荷兰的社会结构 285
荷兰的资产阶级 286
出卖官职;这种做法在荷兰和法国的不同根源 286
联合省议会和省议会的组成和作用 287
省议会议长和执政的职务;奥兰治家族的地位 287
荷兰省议会和执政之间的紧张关系 288
威廉二世去世后的政府 288
约翰·德·维特政权 289
各宗教派别对共和制的广泛支持 289
新教的荷兰共和国里存在多种宗教信仰 290
复杂的宗教派别是政府常常更迭的原因 290
反对这一政权的各种因素 290
奥兰治派总督的影响日益增大 291
德·维特政权和经济发展减缓之间的偶合 291
英国和奥兰治家族的问题成为德·维特下台的原因 292
英国和荷兰在经济上的对立;第一次英荷战争 292
《排斥法案》;威斯敏斯特和约(1654) 294
德·维特派得到巩固;在其他省份里的影响 295
他的外交政策 296
法荷同盟 297
第二次英荷战争;布雷达条约 298
三国同盟 299
废除《排斥法案》 299
德·维特计划由荷兰省议会教育威廉三世 300
永久条令 300
德·维特的权力达到顶点;衰落的开始 300
荷兰未察觉外国对它的敌视 301
多佛条约中表现出的反荷感情 301
英国和法国对荷兰共和国的进攻 302
威廉三世被选为只指挥一次战役的陆军统帅 302
路易十四在乌得勒支的司令部;降服或占领其他省份 302
罗马天主教的解放 302
奥兰治派攻击德·维特;荷兰省议会和法国谈判 303
废除永久条令;威廉被宣布为荷兰执政,陆军统帅和海军统帅 303
与法国的谈判中断 303
德·维特的辞职和被刺 303
德·维特派的总督被奥兰治派取代;民众骚乱结束 303
法国的撤军;英荷威斯敏斯特和约(1674) 304
威廉三世的婚姻;英荷防御同盟(1678) 305
在尼曼根的谈判;威廉三世反对荷兰和法国单独媾和 305
威廉对1683年法西战争的态度;雷蒂斯堡停战协定 306
废除南特敕令后的反法联合 306
威廉三世前往英国(1688) 306
1674年以后的威廉的政策 307
在威廉统治之下,德·维特曾采用的寡头政治变质 308
1680年以后荷兰文明逐渐衰落 308
第十三章 王政复辟后的英国&大卫·奥格 主编 310
法国和英国处于君主个人统治的初期 310
导致查理二世继承王位的种种事件 310
王政复辟后的各种态度和期望 311
议会未能为查理强行规定一些条件 312
给查理提供的岁收;他后来财政独立的原因 312
废除监护法庭 313
1660年之后土地不动产持有者的有利地位 314
为了填补王位空白时期和君主制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立法工作 314
骑士党议会;《市政机关法》;《信仰划一法》 314
处罚不信奉国教者;《克拉伦登法典》 315
查理的加冕典礼和婚事 315
王政复辟后在爱尔兰实施的解决方案;解决土地问题的困难 316
斯图亚特王朝在苏格兰的严厉统治 316
查理与路易十四的关系 317
第二次英荷战争造成外交上的困难;多佛秘密条约 319
《免罪宣言》;第三次英荷战争 320
约克公爵詹姆士和摩德纳的玛丽之间的婚姻 320
《宣誓法》的各种规定 321
公众对天主教的怀疑日益增加;约克公爵不受欢迎 322
天主教徒阴谋案 322
泰特斯·欧茨的假指控 323
近代政党制的起源;辉格党和托利党 323
拒绝《排斥法案》;拉依豪斯阴谋案 326
反对自治市政机关的措施;实施反对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的法律 326
查理二世去世:英国经历了短暂的“大陆”政治制度 327
英国的法律程序 327
查理二世统治时期对法令全书所作的增添 328
习惯法;议会中下议院的作用 329
地方政府 329
伦敦市和威斯敏斯特市的区别 330
伦敦的规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 331
自然资源;耕作的增加;工业 332
对外贸易的扩大;各贸易公司 335
海洋政策;《航海条例》 336
日益富裕繁荣(1675—1688) 336
税收制度;过时的会计制度 337
尽管有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们,英国仍取得进展 338
第十四章 欧洲和北美&已故的剑桥大学帝国史教授及圣凯瑟琳学院教师 E.E.里奇 主编 339
法国和英国殖民政策的不同 339
英国殖民地缺乏内在联系 339
王政复辟时期的殖民政策 339
法国和英国共同奉行的反荷殖民政策;1675年以后的对立竞争 340
重新颁布英国的《航海条例》;枢密院下属各委员会管理不善 341
沙夫茨伯里的殖民地行政管理 341
贸易委员会的政策;防止逃避《航海条例》的努力 342
贸易委员会对西印度群岛的态度 344
在新英格诸多殖民地中马萨诸塞的支配地位 344
新英格兰各殖民地地位的变化时期 345
康涅狄格,它的繁荣和领地扩张 345
罗得岛获得皇家特许状 346
马萨诸塞不遵守《航海条例》;议会派出委员会进行调查 346
约克公爵詹姆士给新尼德兰颁发特许状;荷兰的投降 347
第二次英荷战争之后英国殖民地边界的变化 348
在新泽西发生的麻烦 349
在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新尼德兰的变迁 349
詹姆士作为领主的态度 349
教友派的居留地 350
威廉·佩恩劝说詹姆斯 350
纽约的几任总督:尼科尔斯、安德罗斯和唐甘 351
卡罗来纳的领地特许状 352
巴巴多斯殖民地 353
卡罗来纳的《基本法》;有关《航海条例》的麻烦 353
创建宾夕法尼亚;佩恩的行政措施 355
在弗吉尼亚的骚动和反叛 356
巴尔的摩勋爵及其子治理下的马里兰 358
在马萨诸塞的印第安人战争;特许状被宣布为无效 358
各殖民地走向联合的动向;短命的自治领 361
法国在北美洲的势力范围 362
法国与易洛魁人的斗争 363
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法国与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斗争 364
法国不支持加拿大行政长官塔隆 365
西印度公司 366
法国毛皮商人和传道士的远征 367
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探查 367
由于路易在欧洲进行战争,法国的扩张受到限制 368
英国的哈得孙湾公司;法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 368
取消西印度公司的特许状;毛皮贸易 369
法国向南和向西推进;法国国内对进一步扩张的反对 371
设立“哈得孙湾公司”和“北方公司” 372
法国对易洛魁人的不成功的作战 374
在哈得孙湾成功地打击了英国人;由于1686年的条约英国人的地位受到损害 374
法国人遭到易洛魁人的屠杀 375
第十五章 西班牙及其殖民帝国&巴伦西亚大学近代史教授 胡安·雷格拉 主编 377
从经济萧条中缓慢恢复(1648—1688);中央集权倾向遭到挫折 377
西班牙不再是一个强大国家 377
人口趋势 378
社会的两极分化;贵族和教士的增多 378
贵金属的进口减少;相继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79
1656—1680年的货币灾难 379
贵族作为统治集团的失败;对荣誉的过分崇拜 380
教士的人数过多 381
贸易的萧条 382
加泰罗尼亚的经济恢复;与王国的合作 382
在西班牙的外国居民;宗教宽容态度的缓慢成长 383
英国和荷兰商人的活动 383
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状况 384
贫困;驱逐摩尔人对农业的打击 384
对外籍人士贸易上的让步带来不利后果 385
国王的财政困难 385
西属美洲的经济衰退 386
西印度群岛的社会结构 386
出卖官职 387
农业上的困难;贸易垄断被打破;走私增加 387
西班牙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387
西班牙的君主制 388
菲利普四世的晚年 388
母后摄政时期:卡洛斯二世的统治 389
比利牛斯和约;法国的收获和西班牙的损失 390
同法国又进行战争;西班牙又遭到的损失 390
西班牙在艺术、文学和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 391
第十六章 葡萄牙及其殖民帝国&里斯本海外研究院经济社会史教授 V.M.戈迪尼奥 主编 394
葡萄牙帝国的版图;非洲和巴西作为其基础 394
从巴西向葡萄牙出口货物的价值 394
巴西和西属美洲之间的贸易 395
葡萄牙在非洲沿海领地的脆弱地位 395
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395
葡萄牙的出口 396
物价的动向和货币政策 397
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挑战 397
巴西贸易公司的建立 398
对公司的反对;它最终改变为皇家委员会 398
恢复独立 398
议会的作用和组成 399
在由各委员会和最高法院领导政府还是由国王领导政府这二者之间摇摆 399
国务秘书处;国务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 400
“三级会议” 400
司法制度 401
大贵族、教会上层人士和法官控制国家机器 401
王政复辟的背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关系 401
与荷兰人的关系;在欧陆停战,但在海上继续战争;荷兰在巴西投降 402
与西班牙的战争 403
与法国和英国的关系 403
若奥四世的继承人问题 404
母后的摄政 404
卡斯特洛·梅略尔使阿丰索掌权;重新组织葡萄牙军队 404
葡西战争尾声 405
卡斯特洛·梅略尔的失败;阿丰索让位给佩德罗 406
葡萄牙王朝复辟后的政治 406
第十七章 欧洲和亚洲 408
一 欧洲与亚洲的联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南亚史讲师 J.B.哈里森 主编 408
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在16世纪扩大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 408
1650年以后贸易的扩大 409
英国、荷兰共和国和法国进口咖啡和茶叶;咖啡馆 409
亚洲棉布受到欢迎 409
法国和英国制造商敌视进口亚洲纺织品 410
金银通货主义者、重商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对亚洲贸易的反对 412
在亚洲的新教传教活动较少 413
荷兰的传教活动 414
英国和丹麦的传教士 415
法国、意大利和天主教德意志的传教活动 416
罗马教廷给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特许引起的麻烦;关于教皇派遣名誉主教问题同罗马发生的争执 417
各教派之间的对立;对耶稣会的攻击 417
东方的陶瓷和漆器受到欢迎;为了适应欧洲的要求而改变样式 419
对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的促进 421
地理学和制图法进步;游记 422
传教士成为把亚洲介绍给欧洲的人 424
对各种亚洲文明的不同程度的了解 424
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开始 425
对孔子和印度教道德的兴趣 426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比较 426
二 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东南亚史教授 C.D.考恩 主编 427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强大地位 427
开设在亚洲独立国家管辖区域之内的贸易商站 428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地位 429
荷兰公司的资源、组织和权力 430
英国公司的权力、领导和章程 430
荷兰公司取得巩固地位 431
苏门答腊的亚齐和望加锡被征服;荷兰在爪哇的势力扩张 431
在印度的英国殖民地里清教徒和保皇党之间的斗争 434
在维持英国殖民地中军事因素日益变得重要 435
乔赛亚爵士和约翰·柴尔德爵士的政策;和奥朗则布达成的协议 436
1688年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衰落;“英国东印度贸易商人联合公司”的建立 437
18世纪的英国和荷兰的公司 438
第十八章 三十年战争之后的神圣罗马帝国&F.L.卡斯滕 主编 440
1648年之后帝国内部的和平年代 440
和约的条件带来外国的干涉 440
莱茵同盟 440
皇帝的地位 441
帝国内部缺乏统一;诸侯的权力没有明确限度 441
1648年之后宗教疆界变得稳定 442
吸收雇佣兵的问题;经济状况危急 442
三十年战争期间农村人口减少 444
人口减少在巴伐利亚造成的后果 444
各种形式的农奴制 445
与东北部相比,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446
当时对农民和贵族的描写 447
贵族的衰落 449
帝国自由市和诸侯国内的城镇的衰落 449
沉重的通行税和货物税 450
诸侯控制城镇的权力的后果 451
由于国内的衰落,外国商人和金融家获得机会 452
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历史进程的影响 453
帝国的体制得以保存 453
帝国议会的构成;三个议院 453
1654年的议事总结;诸侯们施加压力要对其三级会议采取法律措施 455
议会成为常设机构;它的工作 456
移归权战争时期议会的态度 456
帝国的军队 457
帝国法院;宫廷会议和帝国最高法院 458
德意志诸侯日益增长的专制主义;凡尔赛的魅力 459
巴拉丁的衰落 460
在中央集权政府统治下巴伐利亚的发展 461
三十年战争之后萨克森的发展;波兰问题 462
汉诺威;选侯们专心关注英国 463
荷尔斯泰因和巴登—杜拉赫:三级会议失去其影响 464
在梅克伦堡和符腾堡发生的公爵和三级会议之间的斗争 465
德意志宪政的发展表现多样 466
第十九章 三十年战争后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历史教授 乔治·斯皮尼 主编 467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在意大利历史上的根本重要性 467
在意大利的西班牙势力遭到法国势力的反对 468
与法西对立相关连的意大利的内部斗争 468
黎塞留和马扎然治理时期在意大利的法西关系 469
屠杀瓦尔登西安教派教徒事件(1655年)的反应 470
意大利的政治停滞状态;罗马教廷的衰落 470
威尼斯和土耳其进行的干地亚战争 471
罗马教皇的威信下降 473
法国和罗马教廷之间不友好的关系 474
三十年战争造成的政治停滞和人口减少 476
城镇的衰落 476
不善经营的贵族地主使农业的发展受到挫折 477
到16世纪末期经济进展缓慢 478
不能保持过去的知识水平 478
统治家族的衰败 479
皮埃蒙特和查理·埃曼努尔公爵的野心 479
西班牙的行政管理不力;墨西拿的命运 480
路易十四对卡萨列和热那亚的企图 480
英诺森十一世的神圣同盟的成就 481
路易对萨伏依的统治;维克托·阿马戴乌斯的政变企图 481
派卡蒂纳前往皮埃蒙特,再次迫害瓦尔登西安派教徒 482
维克多·阿马戴乌斯对法国的蔑视 483
第二十章 哈布斯堡诸领地&已逝的伦敦大学中欧历史教授 R.R.贝茨 主编 484
16世纪哈布斯堡帝国的兴起 484
哈布斯堡王朝的特征 484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对责任和皇帝的权利的看法 485
1648年时斐迪南三世的领地范围 486
圣文采斯拉斯王室的领地;波希米亚成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试验场地 486
斐迪南以圣斯蒂芬王室的名义拥有的各种称号;匈牙利的行政管理 487
三十年战争期间造成的破坏和人口减少 488
贵族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出租而自己经营 490
城镇的衰落 491
文学和艺术的状况 492
“反宗教改革”的成功 492
哈布斯堡帝国的中央机构 495
斐迪南对继位问题的关心;利奥波德一世在普雷斯堡和布拉格加冕 496
瑞典和波兰之间的战争,斐迪南三世去世 497
利奥波德一世继位;作为波兰的盟国和瑞典作战;在法兰克福加冕 497
在穆罕默德·柯普律吕领导下土耳其重新开始入侵 498
土耳其人征服特兰西瓦尼亚 499
为了保卫奥地利而进行援助;圣戈特哈德战役和沃什堡和约 501
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兴趣 502
匈牙利的民族主义阴谋的失败;奥地利的占领 503
匈牙利强制重新信奉天主教 505
利奥波德缔结反法同盟 505
波希米亚的“黑暗时代”;1680年的农民叛乱 506
匈牙利流亡者企图解放匈牙利北部地区 507
英诺森十一世为和解作出的努力;利奥波德恢复了匈牙利的自由权利 508
乔凯伊和卡拉·穆斯塔法征服匈牙利 508
维也纳被土耳其包围,被扬·索比斯基解救 509
维也纳胜利之后奥地利的地位上升;英诺森的神圣同盟 509
驱逐出土耳其人之后匈牙利降到行省的地位 510
驱逐出土耳其人之后特兰西瓦尼亚的宪法地位 511
第二十一章 穆罕默德四世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安卡拉大学历史教授 A.N.库尔特 主编 513
穆罕默德四世的帝国的人口和版图 513
农业和贸易 514
陆军和海军 514
庄严的苏莱曼之后政府机构的衰落 515
宰相、总法典官和法官的职务 515
各省政府;某些省份的特殊地位 516
制度和社会的腐败 517
废黜易卜拉欣苏丹;幼儿穆罕默德登基 517
穆罕默德的母亲图尔汉掌握政权 517
宰相塔尔洪丘·艾哈迈德帕夏恢复经济的企图 518
民众的担忧;柯普律吕·穆罕默德被任命为宰相 519
柯普律吕对政府官员的清洗;在小亚细亚镇压叛乱 519
在爱琴海恢复支配地位 520
争夺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斗争 520
柯普律吕作为宰相的成就;法泽尔·艾哈迈德·柯普律吕继任 521
法泽尔·艾哈迈德·柯普律吕的对内政策 522
对外政策;在克里特岛的成功;对维也纳的威胁 522
圣哥特哈德战役和沃什堡和约 523
土耳其在乌克兰的影响 524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成为宰相;他对维也纳的企图 524
土耳其拒绝重订沃什堡和约;土耳其向维也纳进军 525
基督教统治者们援助奥地利;利奥波德和约翰·索比斯基结盟 526
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外的溃败 527
卡拉·穆斯塔法被处决 529
穆罕默德四世被废黜;苏里曼二世继位;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529
第二十二章 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地区&隆德大学历史教授 雅克·罗森 主编 531
三十年战争后瑞典在国内和国外的地位 531
波罗的海的制海权 531
赋税的负担;民众的骚动;等级之间的不和 532
克里斯蒂娜女王让位,查理十世即位 533
查理十世的扩张主义外交政策;在波兰的战争 533
瑞典战胜丹麦;罗斯基勒和约 534
丹麦丧失东部各省的后果 534
弗雷德·里克三世即位后丹麦王室的财政困难日益增加 535
财政和宪法改革;采用世袭君主制 535
弗雷德里克被宣布为君主;新宪法 535
进一步的行政、财政和司法改革;有力的贸易政策 536
改变了的贵族的地位 537
农业方式的变化;农民的状况 537
瑞典的查理十世去世;母后摄政 538
与波兰和俄国达成和议;瑞典的国力达到顶峰 538
丹麦和瑞典之间经常的对立 539
瑞典在费尔贝林被勃兰登堡击败;丹麦在隆德的战败 540
隆德条约;传统的丹麦与瑞典的对立得到缓和 541
查理十一世未成年时期的瑞典政府 542
查理掌握政权;军事改组 543
对摄政政府成员的判决;查理被赋予无限的立法权 544
恢复王室土地和农民地位的改善 545
丹麦和瑞典的专制主义之间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546
瑞典国王和波罗的海各省之间的关系 547
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的瑞典化 548
北方大战之前的查理的专制主义 549
阿勒费尔特治理时期的丹麦外交政策;取消同瑞典的同盟 549
瑞典—荷兰和平条约;海牙条约(1681年) 549
路易十四对北方的和平条约以及同丹麦和勃兰登堡的谈判的态度 550
瑞典参加奥格斯堡同盟;与勃兰登堡结盟 551
丹麦的侵略政策;查理十一世和吕内堡的公爵们结成防御同盟 551
解决荷尔斯泰因—哥托普争端的谈判 552
英国和荷兰两国间的同盟给斯堪的纳维亚带来的后果;丹麦和瑞典缔结的武装中立条约 552
瑞典和法国;在里斯维克和议中进行调停 552
第二十三章 勃兰登堡的兴起&F.L.卡斯滕 主编 554
16世纪时勃兰登堡的情况 554
三十年战争前后霍亨索伦家族获得的领地 555
大选侯腓特烈·威廉;他的目标是将分散的各个领地连接成为一个国家 555
为他的军队获得补给金同等级会议进行谈判 556
在北方战争期间选侯和等级会议之间关系的变化 558
腓特烈·威廉在普鲁士的主权得到承认 558
他在克莱沃和马克建立了统治地位 559
在勃兰登堡摧毁了等级会议的势力 560
军事官僚制的发展;勃兰登堡贵族对此默认 560
在普鲁士对反对派采取严厉措施 560
征收城市货物税,出现军事权力机构,削弱各等级 561
作战总部和它的活动 561
常备军及其管理 563
腓特烈·威廉的经济、海军、殖民和外交政策 564
他的成就 566
腓特烈三世继位;没有进一步获得领地 567
利奥波德一世承认普鲁士王国的建立;腓特烈在柯尼斯堡加冕 567
腓特烈仿效路易十四;他对艺术的支持 568
腓特烈·威廉一世的不同政策 569
第二十四章 扬·索比斯基去世前的波兰&波恩大学东欧历史教授 霍斯特·雅布伦斯基 主编 570
十七世纪中叶的波兰—立陶宛的版图和人口 570
社会结构;贵族的领导作用 570
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对波兰竞相给予的影响;米哈伊尔·维什涅维茨基被选为国王 571
选举扬·索比斯基 572
自由否决权在议会中起了破坏作用 572
为了阻碍改革而进行的外部干涉 573
扬·卡西米尔试图进行宪法改革 574
反对扬·索比斯基的改革企图 575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575
东正教会的地位 576
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衰落 576
1654年俄国对波兰—立陶宛的入侵;哥萨克人的反叛 577
瑞典的干预和占领;波兰又起而反抗 577
通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调解,波兰和俄国达成和议 578
在波兰国土上建立亲波兰和反波兰的联盟的斗争;波兰和勃兰登堡结盟 578
重新同俄国开战;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 579
1672年土耳其的入侵;布贾克条约;索比斯基在霍廷赢得胜利 580
索比斯基和其他基督教国家结盟;他在维也纳的胜利,但未能对土耳其取得进一步胜利 581
第二十五章 俄国:欧化的开端&柏林自由大学东欧史教授 维尔纳·菲利甫 主编 582
阿列克塞·米海伊洛维奇即位时俄国的状况 582
在赫梅尔尼茨基的领导下乌克兰哥萨克反对波兰统治的起义 583
1654年哥萨克和莫斯科的联合的性质 584
对波兰的战争:瑞典和俄国之间的斗争 585
在伊万·维戈夫斯基的领导下哥萨克人加入波兰;在尤里·赫梅尔尼茨基的领导下回到俄国 586
多罗森科宣誓哥萨克效忠于克里米亚的可汗 587
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之后的波兰、乌克兰和俄国:“永久的和平” 587
莫斯科的政治视界扩大 588
军队的现代化 589
专制主义的增长;强迫社会为国家服务 590
贸易和商业,外国商人 591
教士 592
行政机构 592
民众对重税和官僚主义增长的不满;城市起义 595
降低硬币成色引起的危机 595
斯杰潘·拉辛的叛乱 596
新法典 597
“骚乱”之后专制主义倾向日益增长 598
尼康企图使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力之上 599
尼康被剥夺大主教职权 599
俄国教会的亲希腊改革 600
教会分裂:旧信徒 601
俄国的虔诚传统和西方的独立思想格格不入;旧俄国的结束 602
索引 603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优势谈判 15周年经典版》(美)罗杰·道森 2018
- 《小手画出大世界 恐龙世界》登亚编绘 200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365奇趣英语乐园 世界民间故事》爱思得图书国际企业 201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 31》王强主编 2014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