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有义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5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目录
标签:农业 资料

第一章 辛亥革命后农村土地关系 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夕土地占有情况 1

一 土地占有的形式 1

(一)私人占有的土地 1

(二)非私人占有的土地 2

二 地权分配情况 3

(一)一般情况 3

(二)各地情况示例 4

三 帝国主义对民田的侵夺 7

(一)在鉄路沿綫和租借地内任意征购土地 7

(二)教堂掠夺土地 9

四 农业经营的落后状况 11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军阀地主的兴起 13

一 军阀大地主阶层的出现 13

二 军阀地主掠夺农田示例 18

第三节 帝国主义对农田侵夺的加剧 24

一 日本帝国主义在各地侵占农田的狂潮 24

二 美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农田的活动 28

三 帝国主义侵占农田的方式 29

(一)通过债务关系 29

(二)勾结封建买办势力盗买强占 31

(三)用教堂名义占有田产 40

第四节 地权集中的趋势 43

一 豪强兼幷 43

(一)官、绅、商人兼幷土地 43

(1)圈占新垦区 43

(2)巧取豪夺 45

(二)寺庙占田 49

(三)清室贵族庄田的保留 51

(四)东北各省地权转移情况 52

二 土地集中的趋势 54

(一)各地土地集中的倾向 54

(二)各地地价上涨情况 57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占有情况 61

(一)各地情况 61

(二)国民党农民部的估计 67

第五节 土地占有形式的若干变化 68

一 辛亥革命后土地占有形式概述 68

二 官公地的私有化 70

三 土地买卖中宗法关系束缚的打破 75

四 赎回制度趋于没落 77

五 永佃制走向崩溃 84

第六节 前资本主义租佃关系的延续 89

一 地租形态 89

(一)实物地租占统治地位 89

(二)劳役地租的残余 94

二 地租量和地租率 96

(一)各地地租量和地租率 96

(二)押租、预租和各种附加地租 103

(1)押租 103

(2)预租 108

(3)各种附加地租 110

(三)中外地租率的比较 112

(四)地租侵蚀农民的必要劳动 114

(五)地租与地价的违离 117

三 租约形式 120

(一)口头契约的广泛存在 120

(二)口头契约向书面契约的转变 122

四 经济外的强制示例 123

(一)人身依附关系 123

(二)农民被强制地束缚于土地上 125

(三)暴力逼租 127

第二章 农业生产之进一步商品化,农村商品经济的增长 131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与国内大工业加速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131

一 帝国主义对中国市场的开拓 131

(一)开设商埠与兴建鉄路 131

(二)鉄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32

二 世界市场与中国农业 134

(一)世界市场对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推动 134

(二)帝国主义市场竞争给中国农产的打击 137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142

(1)战争引起农产需要的变动 142

(2)海上交通的困难阻碍农产输出 144

(3)洋靛洋糖对中国市场的压力暂时削弱 144

(四)农产输出统计 146

三 国内大工业的发展刺激技术、园艺作物的生产 147

(一)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棉花生产 147

(二)丝织工业的发展推动蚕桑事业 151

(三)卷烟工业的发展引起烟草种植的扩大 151

(四)面粉工业的发展促进小麦的种植 153

四 帝国主义直接干涉中国农业生产的活动 154

(一)调查农产情况 154

(二)宣传农产改良 155

(三)推广技术、园艺作物的种植 156

(1)日商和关东厅分别在山东及东北推广植棉和育蚕 156

(2)美国传教士和农业家在各地推广美种棉和花生的种植 158

(3)英美烟草公司及日商在山东、河南等地推广美种烟的种植 159

(4)满鉄在东北推广水稻和甜菜的种植 160

(四)改良品种和耕作技术 161

(1)外商在华改良蚕桑的机构 161

(2)外商推动棉种和豆种的改良 163

(3)外商推广人造肥料和农业机器的使用 165

五 工业资本家改良农产的活动 165

(一)要求改良农产 165

(1)北洋政府农商部实业会议议决案(一九二四年九月) 165

(2)纱厂呼吁提倡和改良植棉 166

(二)推广种植技术、园艺作物 168

(1)纱厂推广植棉 168

(2)丝业资本家推动蚕桑事业 170

(3)烟厂、糖厂推广烟草、甜菜的种植 171

(三)改良作物品种 172

(1)棉纺业资本家从事棉产的改良 172

(2)丝、茶、面粉业资本家致力于蚕、桑、茶叶和小麦的改良 172

六 北洋军阀政府的农业措施 173

(一)号召推广农利,颁布选种办法 173

(二)推广和改良蚕丝 174

(三)改良茶产 175

(四)推广植棉 177

(五)提倡种植大豆及其他工业原料作物和畜牧事业 179

(六)兴农法令和农事机构 180

(七)农业措施之成为具文 183

七 中国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184

(一)各种农产商品的服务对象 184

(1)棉花 184

(2)蚕丝 187

(3)大豆及其他 188

(二)不等价交换的一个统计 189

第二节 农产商品化的扩大趋势 190

一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扩张 190

(一)蚕丝 190

(二)棉花 196

(三)烟草 200

(四)大豆 204

(五)花生 205

(六)桐油 208

(七)水果 209

(八)鸦片 210

二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发展排挤谷物生产,促进谷物商品化 211

(一)棉、桑排挤谷物,推动谷物商品化 211

(二)花生、水果的种植排挤谷物生产 212

(三)鸦片种植排挤谷物生产 214

附录: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动 215

三 农业生产的专门化 216

(一)农业生产专门化的扩大趋势 216

(二)棉产区域化 219

(三)蚕桑区域化 222

(四)烟草区域化 225

(五)大豆、花生区域化 226

(六)稻、麦区域化 228

四 农产商品率及流转范围的扩大 229

(一)农产商品化程度 229

(1)概况 229

(2)各地重要农产品商品率 230

(二)农产流转幅度的扩大 233

(1)鉄路运输中,农产品运输距离的增长 233

(2)各地农产流通范围的扩大示例 234

(三)农产流通量的增长 236

(1)农产贸易的增长趋势 236

(2)上海等五大商埠主要农产品流转数量统计 237

第三节 农村商品货币经济的增长 240

一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促进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240

(一)一般情况 240

(二)各业情况示例 243

(1)手织业 243

(2)烤烟与榨油 244

(3)面粉业和草缏业 246

二 外国商品和城市大工业品深入农村 246

(一)外国商品的泛滥 246

(1)概况 246

(2)各地实例 248

(二)城市工业品下乡 255

三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257

(一)在丝厂和内外市场的影响下,缫丝业脱离农业 257

(二)在外来和本国机纱的竞争下,手纺业脱离农业 258

(三)在新的市场情况下,某些农村手工业走向专门化 259

四 各地农业劳动力商品化情况 260

(一)华中和华南地区 260

(二)华北地区 262

(三)东北和内蒙地区 263

五 田赋和地租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进一步转变 265

(一)田赋货币化 265

(二)货币地租的发展 266

六 农村货币经济的比重 268

(一)华北和华东地区 268

(二)其他地区 270

第四节 农村内部和外部市场情况 272

一 农村内部市场的闭塞和狭隘的情况 272

(一)市集是农村内部市场的统治形式 272

(二)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的残留 276

二 国内市场的分裂状况 278

(一)商品货币流通的人为限制 278

(1)谷物、棉花等农产品流通的限制 278

(2)货币流通的限制 282

(二)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与厘金 282

(1)概况 282

(2)各种农产品的厘金负担示例 283

(三)度量衡制度及货币制度的紊乱 287

(1)度量衡制度的不统一 287

(2)币制的不统一 289

(四)各地物价水平的悬殊 291

三 帝国主义对中国市场的支配 292

(一)封建军阀政府对帝国主义开禁免厘 292

(1)取消米谷、棉花等农产品采购和出口的限制和禁令 292

(2)免除厘捐 296

(二)帝国主义打破中国市场旧有的联系,迫使中国市场依附于国际市场 297

第三章 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状况及其趋向 301

第一节 地主经济的趋向 301

一 地主阶级的构成 301

二 地主的农业经营 305

(一)不在乡地主与在乡地主的对比 305

(二)地主农场的比重 305

(三)地主农场经营状况 309

(四)分益雇役制 313

(1)各地情况 313

(2)地主对佃农田场的投资统计 318

三 地主的商业活动 319

(一)地主热中于商业的趋势 319

(二)地主商业活动示例 322

(三)地主操纵农村粮食市场 323

(四)地主的职业统计 324

四 地主经济商品化与地租剥削的增长 325

(一)地租是地主掌握农产商品的主要手段 325

(二)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发展与地租剥削的加重 327

(三)各地地租增长情况 328

五 地主的高利贷活动 333

(一)地主又是债主 333

(二)地主高利贷示例 336

(三)出租耕畜——一种残酷的高利贷 338

第二节 新式农垦企业的发展及其性质 339

一 农垦公司发展的一般情况 339

二 各地情况示例 343

(一)江苏 343

(二)广东、广西 350

(三)察哈尔、绥远 354

(四)东三省 357

(五)其他各省 360

三 新式农垦企业的实质 367

(一)落后的雇佣方式 367

(二)土地的投机和垄断 368

(三)变相的租栈 370

(四)封建剥削示例 375

四 包佃制的兴起 378

(一)广东 378

(二)其他地区 380

第三节 农民经济状况与阶级分化 381

一 小农经营是农业经营的统治形式 381

(一)各地田场规模 381

(二)田场分散的趋势 385

二 小农经营的落后状态 386

(一)资金的贫乏 386

(1)投资的分配情况 386

(2)耕畜的缺乏 387

(二)生产技术的落后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 390

(1)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支出的构成 390

(2)农业技术的停滞 391

(3)劳动力的浪费 400

(4)小经菅与大经营效率的比较 402

(5)中外农业劳动年产率的比较 406

(6)小农的境遇阻碍生产技术的改进 407

附录:历年农业机器及化学肥料输入统计 410

(三)农副业的结合 410

(1)各地农副业结合情况示例 410

(2)副业在农民经济中的比重 415

(3)外国商品和城市工业品对农村副业的破坏——以手织业为例 420

三 农民对市场的依赖 422

(一)各类农户货币经济的比重 422

(二)农民贫困与农产商品化 424

(三)市场势力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支配作用 425

(1)市场情况左右农民的生产活动 425

(2)市场情况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428

四 农民的阶级分化 433

(一)分化的趋势 433

(二)小有产者经济地位的普遍下降 435

(三)富裕者的出现 436

五 富农经济地位及其特点 439

(一)商业性农业中富农经营的滋长 439

(二)各地富农经营状况 442

(三)富农经济的特点和趋向 444

六 雇农的劳动与工资 449

(一)生活概况 449

(二)劳动时间 450

(三)工资水平 452

(1)各地工资水平 452

(2)雇农工资与城市劳动者工资的比较 463

(3)工资的变动 465

(四)“工偿制”的流行 468

七 农民生活状况 470

(一)劳动状况 470

(二)收入和支出 471

(1)一般情况 471

(2)佃农情况 477

(三)衣食住状况 486

(四)农村人口的死亡率 490

八 农村的阶级构成 490

(一)国民党农民部的估计(一九二七年) 490

(二)各地农村人口的阶级构成举例 491

(三)雇农的比重 493

第四章 外国资本、城市工业资本和商业高利贷在农村的活动 494

第一节 外国资本侵入农村 494

一 直接经营农业 494

(一)日本资本家在东北及江苏等地的农业投资与农业经营 494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资本家在华农业经营的活动 501

二 低份收购农产品 503

(一)直接在产地收购 503

(二)操纵农产价格 505

三 以贷欵、预购、包销等方式直接控制小生产者 506

四 高利贷活动 509

第二节 城市工业资本在农村的活动 510

一 收购工业原料 510

二 供应和推广农用机器 512

三 利用和剥削家内劳动 515

第三节 商业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榨取 517

一 商业宾本对农村市场的操纵 517

(一)垄断贸易 517

(二)操纵农产价格的季节差 520

(三)农民在农产价格中所得的份额 522

二 商业资本对农民的榨取形式 523

(一)抑价、勒秤与发钞 523

(1)抑价 523

(2)勒秤 526

(3)发钞 527

(二)与高利贷相结合 528

(1)放债与预购 528

(2)赊销 532

(三)使家内劳动成为雇佣劳动 534

三 农村高利贷的剥削情况 537

(一)高利贷的形式与利率水平 537

(1)槪述 537

(2)各地情况 540

(二)剥夺农民土地的抵押借贷 551

(三)高利贷资本的积累示例 555

(四)高利贷利率的增长 556

第五章 军阀统治对农村经济的破坏 559

第一节 农民的税捐与兵差负担 559

一 田赋与附加税的比重 559

(一)田赋 559

(二)附加税 567

(三)田赋预征 576

二 盐税及其他税捐的增加 580

(一)盐税 580

(二)其他税捐 583

三 公债泛滥 586

四 通货贬值 589

(一)辅币 589

(二)纸币 592

五 兵差的繁重 598

六 地主和官吏的额外勒索 601

(一)地主税捐负担的转嫁 601

(二)地主和官吏的敲诈与勒索 604

第二节 兵灾、天灾与烟祸 607

一 军阀混战下的兵灾 607

(一)军费与战祸槪述 607

(二)各地兵灾实况 610

二 历年的天灾损失 617

三 鸦片种植的扩大及其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620

(一)强迫种烟 620

(二)苛征烟税 625

(三)鸦片造成的粮食恐慌 628

四 遍地饥荒 631

第三节 农民大量离村 636

一 各地农民离村率 636

二 离村农民的去向 637

(一)往新垦区 637

(二)流入城市 639

(三)往外洋 640

三 资本主义各国对华侨的排斥和限制 642

四 离村农民的职业 646

(一)各地离村农民的职业槪述 646

(二)大量失业农民沦为兵匪 648

五 农民离村的影响 649

第四节 军阀政府的垦殖政策及其效果 651

一 北洋军阀政府的移垦措施 651

二 东北垦殖区的扩大 657

(一)发展情况 657

(二)经营方式 660

三 内蒙的垦拓及其失败 661

(一)放垦经过 661

(二)经营方式 663

(三)垦殖的停滞和失败 664

(1)垦政窳败,水利失修 664

(2)天灾兵祸的摧残 667

四 其他地区的垦拓 667

第五节 农业生产的下降 670

一 各地农产下降示例 670

二 重要农产品产量及输入量统计 673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涨 67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675

一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农民运动 675

二 毛泽东与湖南农民运动 676

三 中国共产堂对于红枪会运动的决议案 683

第二节 农民运动发展情况 685

一 各地农民协会的发展 685

(一)全国农民协会及会员人数统计 685

(二)农民协会的组成分子 686

二 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的农民运动 688

(一)广东 688

(二)湖南 690

(三)江西 693

(四)湖北 694

三 北方各省的红枪会及其他原始的农民组织 695

四 其他无组织的农民暴动示例 701

第三节 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707

一 各地农民反帝运动 707

二 广东、湖南、湖北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 710

三 农村的阶级斗争 713

(一)经济斗争 713

(二)政治斗争 717

(三)土地要求的提出 723

第四节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进攻与机会主义者对农民运动的打击 724

一 地主阶级的猖狂进攻 724

二 陈独秀机会主义对农民运动的限制和打击 730

附录 (一)中外年代对照表 733

(二)引用书刊目录 7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