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自然之道  老子生存哲学研究
自然之道  老子生存哲学研究

自然之道 老子生存哲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英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92089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为了从根本上解救春秋末期人的生存危机,重整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了人的生存问题,从人之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身修养方面,对人的生存的本原、根据、价值、意义、智慧、境界、修养、方式等提出了自己的洞见卓识,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哲学思想架构。老子生存哲学,对于我们今天应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重新反思现代的科技文明、社会治理的行为观念以及人的生命自由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
《自然之道 老子生存哲学研究》目录

导言 “救人”:老子哲学的生存关切 1

一、老子所处之世的生存危机 2

二、《老子》文本中的“生”与“存” 10

三、作为生存关切的“道”与“德” 14

四、“治国”与“治身”的生存面向 16

五、“玄学”与“方术”之间的生存“道术” 20

六、以人的生存为主线审视老子哲学 26

第一章 “道”、“德”:生存之根 32

一、作为生存始原和本根的“道” 32

(一)“似或存” 32

(二)“始”与“母” 37

(三)道生万物 42

二、作为生存本性和根据的“德” 45

(一)“万物得一以生” 45

(二)“常德乃足” 52

(三)“朴散则为器” 54

三、万物生存“尊道而贵德” 63

(一)“道者万物之奥” 63

(二)“不道早已” 65

(三)“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68

第二章 “自然”:生存之道 71

一、自然的“道”世界:“道常无为”与“万物之自然” 71

(一)“道法自然” 71

(二)道的“玄德” 76

(三)“天地不仁” 79

(四)万物的“自然” 83

(五)道的“无为而无不为” 87

二、自然的社会:圣人“无为”与“我自然” 91

(一)对政治统治行为的批判:“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91

(二)对统治思维模式的批判:“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97

(三)对执政价值观念的批判:“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0

(四)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批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106

三、自然的人生:“天长地久”与“长生久视” 110

(一)效法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 110

(二)自害其生:“益生曰祥” 113

(三)循道依德的生命:“不失其所者久” 116

第三章 “守柔”:生存之方 122

一、“弱者道之用” 122

(一)“冲”而用之 122

(二)“无”以为用 124

(三)“柔弱”:生命力的象征 127

二、“无身”而“贵身” 129

(一)“功遂身退”的天之道 129

(二)对“身”的批判:“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31

(三)对“私”的反省:“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36

(四)对“自”的省思:“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40

三、“不争而善胜” 144

(一)“水”的比喻 144

(二)“雌”的意象 148

(三)慈柔的“三宝” 152

第四章 “明达”:生存之知 158

一、“道常无名” 158

(一)道,不可官感 158

(二)道,不可知解 160

(三)道,不可名言 163

二、“知常曰明” 167

(一)道,形上的存在 167

(二)道,常存的大全 169

(三)道,明达的智慧 171

三、“无名之朴” 176

(一)道之“无名”的两重意义 176

(二)“始制有名”与“知止”、“知足” 183

(三)“天下皆知”与“绝学无忧” 192

第五章 “玄同”:生存之境 201

一、“玄鉴” 201

(一)无欲 201

(二)无知 206

(三)无名 211

二、“守中” 215

(一)虚静 215

(二)和柔 220

(三)纯真 222

三、“袭常” 226

(一)用光复明 226

(二)和光同尘 228

(三)常善袭明 231

第六章 “归根”:生存之返 234

一、返本复始 234

(一)“反者道之动” 234

(二)万物“各复归其根” 239

二、对反相成 244

(一)名分的对待 244

(二)名有的把持 249

三、以反而返 253

(一)正言若反 253

(二)复归于“婴儿” 262

(三)重返“小国寡民” 269

结语 “出生入死”:老子生存哲学的现代价值 277

一、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277

二、老子的生存智慧与现代的科学精神 283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294

四、老子自然主义的生存之道与人的生命自由 301

主要参考文献 312

后记 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