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荣华,赵丽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588181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目录

导论: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 1

第一节 从“软着陆”的成功谈起 1

一、1993年我国经济运行进入“红灯区” 1

二、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1

三、成功的“软着陆”对宏观调控的启示 2

四、1998年宏观调控的再一次成功 4

第二节 经济政策范畴的界定 5

一、对经济政策的初步考察 5

二、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 7

三、经济政策的目标 8

四、经济政策的功能 9

五、经济政策的分类 11

第三节 本书的重点和理论框架 12

一、本书的重点 12

二、本书的理论框架 13

三、本书的特点 13

第一章 经济政策的科学基础 16

第一节 对经济政策本质的深入考察 16

一、经济政策定义的深化 16

二、经济政策的科学性 16

三、经济政策的民主化 18

第二节 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律 19

一、理论考察和历史 19

二、一个认识问题 20

四、价值规律 21

三、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21

五、按比例发展规律 22

第三节 经济政策和国情 23

一、必须从国情出发 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4

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 25

第四节 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26

一、理论分析 26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8

三、新的体制目标对经济政策的制约 28

第五节 经济政策和法律、文化、政治环境 29

一、经济政策和法律 30

二、经济政策和社会文化 31

三、经济政策和政治环境 33

第二章 经济政策科学性的动态考察 36

第一节 经济政策运行过程 36

一、经济政策是动态的运行过程 36

二、政策制定是决策过程 37

三、政策实施主要是选择实施机制 38

四、政策的调整和终止 38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轨期经济政策走向 39

一、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计划与市场的选择 39

二、经济体制转轨期经济政策走势特点 42

第三节 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及协调配合 44

一、对政策调控力度的理论考察 44

二、经济政策协调分析 46

三、调控力度和协调现状 47

四、加强调控力度和协调对策 48

第四节 经济政策的评价和效益 49

一、经济政策评价的内涵 49

二、经济政策效益的涵义和指标 50

三、经济政策效益的进一步考察 52

第三章 投资政策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 55

第一节 投资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55

一、投资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 55

二、投资对经济运行的“双刃剑”效应 56

三、影响投资合意量的经济因素分析 59

一、投资饥渴和投资疲软的根源 61

第二节 投资饥渴和投资疲软的对比分析 61

二、投资饥渴、疲软与通货膨胀 64

三、投资饥渴、疲软与产业结构 66

四、投资饥渴、疲软与经济效益 67

五、对投资饥渴、疲软的宏观调控 68

第三节 对投资比例协调的现实思考 71

一、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的协调 71

二、多元化投资来源的协调 73

第四节 提高投资调控力度的对策研究 77

一、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重塑投资体制中自我约束的微观基础 77

二、加快培育投融资市场,强化投资运行的市场约束 79

三、转变政府的投资调控行为,提高投资宏观调控效率 81

第一节 产业政策及其演进 85

一、产业政策的特征 85

第四章 产业政策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 85

二、我国产业政策演进 86

三、我国90年代产业政策纲要 88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控力度 89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与政策调控 89

二、区域产业政策调控方向和力度 93

第三节 产业组织政策及其调控力度 98

一、产业组织政策的理论基础 98

二、我国产业组织政策调控重点 101

第四节 加强产业政策调控力度对策 107

一、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 107

二、加强对“瓶颈”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111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3

四、按行业、按部门统一规划,实现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分工协作 115

第五章 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 118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18

一、居民收入状况的总体描述 118

二、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

三、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考察 122

第二节 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26

一、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26

二、居民收入分配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的关系 129

三、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考察 132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其评价 135

一、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一个理论模型 135

二、增加居民收入,尤其要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136

三、稳定居民收入与支出的预期 139

四、做好相关的改革工作 140

第六章 财政政策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 142

第一节 财政宏观调控的产生和发展 142

一、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宏观调控产生的历史背景 142

二、财政宏观调控的发展过程和目标 144

三、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中的财政调控手段 145

第二节 财政预算调控手段 146

一、财政预算的经济调控功能 147

二、我国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49

第三节 财政支出调控手段 151

一、用财政支出乘数效应调节经济运行 151

三、增强我国财政预算相机抉择能力的关键——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 151

二、运用财政投融资手段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 154

三、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154

四、用转移支付手段调节地区结构 156

第四节 财政收入调控手段 157

一、用税收乘数效应调节经济总量 157

二、用税收手段调节经济结构 158

三、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160

第五节 对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161

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61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62

三、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164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协调 16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功能 167

第七章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 167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协调——一般理论分析 168

三、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 170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与配合 176

一、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 176

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与搭配 178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选择 180

第三节 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力度 184

一、货币政策力度与货币乘数的关系 184

二、我国货币乘数的实证考察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把握 186

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模型 188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模型 192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态势的实证分析 192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协调分析 192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走势与格局 193

三、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 195

四、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196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协调 198

一、就业: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 198

二、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数量的理论分析 204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的政策含义 206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调 210

一、80年代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轨迹 210

二、对我国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211

三、经济高速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协调 215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220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及模式 220

第九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分析 220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基本内容与具体模式 224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 229

一、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29

二、德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31

三、日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32

四、经验与启示 235

第三节 体制转换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矛盾 236

一、1979~1992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236

二、1993~1996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变化 237

三、1997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238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模式 239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模式的最佳选择 239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衔接点 241

三、国债的理论模型 244

第十章 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分析 252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52

一、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 252

二、对我国技术进步基础的考察 254

三、我国科技实力的国际比较 256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发展的关系 257

一、人口与资源: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矛盾 257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60

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264

一、现代经济增长的误区 266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66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67

三、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69

第四节 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分析 272

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政策协调的基本原则 272

二、衡量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指标体系 274

三、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 276

第十一章 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分析 278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 278

一、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论 278

二、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281

三、我国需要达到的均衡目标 283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控力度 284

第二节 对外经济政策及其内部协调 284

二、对外劳务政策的调控力度 290

三、外资政策的调控力度 292

四、外汇政策的调控力度 292

五、对外经济政策协调分析 294

第三节 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协调 295

一、政府收支平衡时的内外经济政策协调 295

二、政府收支不平衡时的内外经济政策协调 299

三、我国当前内外经济政策协调的对策 300

结语:基本结论 308

第一节 调控力度和协调基本理论分析 308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其内部协调分析 313

第三节 重要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 322

后记 3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