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科技简史
科技简史

科技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德胜,徐长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06501465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
《科技简史》目录

绪论 1

一、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

二、科学、技术、生产、军事的关系 5

三、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8

四、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和意义 9

五、国内外科技史研究状况 12

第一讲 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15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5

(一)天文学 15

(二)地学 16

(三)医药学 17

(五)农学 18

(四)数学 18

(六)技术与发明 19

二、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21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22

(二)西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28

三、东西方古代科学技术的比较 29

(一)东西方古代政治思想不同 29

(二)东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 32

(三)东西方古代自然哲学的比较 33

(四)东西方古代科学方法的比较 35

(五)东西方的经济基础比较 35

第二讲 数学的发展 38

一、文艺复兴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发展 38

(一)解析几何的建立 42

二、变量数学的发展(十七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42

(二)微积分的创立 45

三、近代数学的发展(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6

(一)群论的建立 47

(二)非欧几何的发现 47

(三)分析理论的奠基 48

四、现代数学的发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 49

(一)计算机科学的形成 49

(二)应用数学出现众多分支 49

(三)纯粹数学的重大突破 50

五、现代数学中的新理论 51

(一)模糊数学 51

(二)突变理论 53

(一)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58

六、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8

(二)为科学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 59

(三)为科学研究提供推理工具 60

(四)为新技术革命提供有力工具和理论基础 61

第三讲 物理学的发展 63

一、经典物理学的建立 63

(一)经典力学 64

(二)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 66

(三)经典电动力学 69

二、物理学的革命 71

(一)物理学革命的序幕——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72

(二)相对论的建立 75

(三)从量子论的创立到量子力学的发展 79

(一)原子核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85

三、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85

(二)粒子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90

四、凝聚态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94

(一)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95

(二)半导体物理和技术的崛起 98

(三)超导体和超导理论的建立 100

第四讲 化学的发展 104

一、无机化学的发展 104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 114

三、物理化学的发展 119

(一)化学热力学 120

(二)化学动力学 121

(三)电化学 123

(四)溶液理论 124

四、现代化学前沿 125

第五讲 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 127

一、文艺复兴以后的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 127

(一)维萨里的《人体构造》 127

(二)血液循环的发现 128

(三)显微镜对生物学发展的作用 130

(四)生物分类学 132

二、细胞学 133

(一)准备阶段 133

(二)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 134

三、进化论 136

(一)进化论的早期研究 136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137

(三)进化论的发展和影响 138

四、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发展 140

(一)生理学 140

(二)遗传学 143

五、现代生物学的进展 145

(一)遗传学提出的问题 145

(二)DNA 结构和功能的确定 147

(三)蛋白质与核酸的人工合成 149

第六讲 天文学的发展 151

一、文艺复兴后天文学的发展 151

(一)天体测量学 152

(二)天体力学 154

(三)天体物理学 155

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57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157

(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 158

(三)恒星的演化学说 160

三、现代天文学的新发现 163

(一)3K 宇宙背景辐射 164

(二)类星体 164

(三)脉冲星 165

(四)星际分子 166

四、现代的宇宙模型 167

(一)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 167

(二)稳恒态宇宙模型 169

(三)大爆炸说 171

一、地理大发现 173

第七讲 地学的发展 173

二、地球的壳层和圈层结构 175

(一)地球壳层及岩石圈的成因 175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77

三、大地结构理论 179

(一)大陆漂移说 179

(二)板块构造理论 181

(三)地质力学 182

四、环境科学的历史发展 184

(一)环境问题的威胁 184

(二)环境科学的兴起 186

(一)文艺复兴在科学史上的作用 189

一、文艺复兴和第一次技术革命 189

第八讲 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 189

(二)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改进 192

(三)蒸汽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193

(四)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意义 195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96

(一)第二次技术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196

(二)电机的产生和电能的应用 199

(三)发电厂和电力传输的发展 201

(四)电力和内燃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203

三、第三次技术革命 205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 205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突破 207

(一)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 211

四、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的启示 211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 214

(三)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215

(四)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17

第九讲 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219

一、信息技术 219

(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220

(二)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 222

二、生物技术 225

(一)酶工程 225

(二)发酵工程 228

(三)细胞工程 228

(四)基因工程 230

三、材料技术 236

(一)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37

(二)材料种类 238

(三)一些重要的新材料 243

四、空间技术 245

(一)空间技术的发展 245

(二)空间飞行原理 247

(三)空间技术的主要成果和应用 251

五、海洋工程 254

(一)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 254

(二)海洋开发利用的历史 256

(三)海洋开发工程的兴起 257

第十讲 军事科学与兵器发展 261

一、古代的兵器(十世纪以前) 261

(一)兵器的起源 261

(二)古代兵器的发展 262

(三)古代兵器的种类和性能 264

二、我国宋朝至清朝的兵器 268

(一)火药和火兵器的发明 268

(二)火枪、火炮的产生 269

三、十八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兵器的发展 271

(一)前装枪炮向后装枪炮的演变 271

(二)自动化火器的出现 273

(三)从木鹊到飞机 275

(四)从战车到坦克 276

(五)其他兵器的发展 277

四、二十世纪的兵器 278

(一)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79

(二)激光武器 282

(三)电子计算机与军事 284

五、兵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85

(一)自然科学与兵器 286

(二)对兵器发展未来的展望 289

第十一讲 兵器发展与军事革命 292

一、军队组织构成的演变 292

(一)古代军队的组织构成 292

(二)宋朝至清朝军队的组织构成 293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队构成的重大变化 295

(四)新技术革命对军队构成的影响 296

(五)现代外军组织构成浅析 297

二、作战方式的发展 300

(一)古代的作战方式 300

(二)火枪火炮时代的作战方式 301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变革 303

(四)现代战争作战方式的特点 304

三、指挥方式的发展 307

(一)古代和近代的指挥方式 30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指挥方式 309

(三)现代指挥方式的重大变革 310

(四)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速我军指挥现代化建设 312

四、后勤保障 314

(一)历史上后勤保障体系的转变 315

(二)现代后勤保障的特点 317

(三)后勤保障的现代化 320

第十二讲 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 324

一、二十世纪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大量涌现 324

二、信息论 328

三、系统论 331

四、控制论 334

五、耗散结构理论 337

六、协同学 341

七、相变理论 344

结束语 科学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348

一、历史的回顾 348

二、理论上的探索 353

三、科学现状的分析 359

附录 363

一、诺贝尔和诺贝尔奖 363

二、科学技术发展大事记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