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吐鲁番地区志
吐鲁番地区志

吐鲁番地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柏晓主编;吐鲁番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809218X
  • 页数:12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吐鲁番地区自有史以来至1995年末的历史与现状。
《吐鲁番地区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 66

第一章 境域 66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66

第二节 境域变迁 66

第二章 建置 区划 67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7

第二节 行政区划 69

第三章 县(市)概况 71

第一节 吐鲁番市 71

第二节 鄯善县 72

第三节 托克逊县 74

第四章 驻吐单位 75

第一节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75

第二节 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 76

第三节 兵团二二一团 76

第五章 主要地名 76

第一节 吐鲁番 76

第二节 蒲昌—辟展 76

第三节 托克逊 77

第四节 柳中—柳城—鲁克沁 77

第五节 高昌 二堡和三堡 78

第六节 交河 78

第七节 七克台 7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0

第一章 地质 80

第一节 地层 80

第二节 华里西旋转侵入岩 82

第三节 构造 82

第四节 构造演变 84

第二章 地貌 85

第一节 山地和盆地 85

第二节 环状分布的地形特征 86

第三章 气候 8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7

第二节 气温 90

第三节 降水 93

第四节 日照 94

第五节 蒸发 95

第六节 物候 95

第四章 水文 96

第一节 地表水 96

第二节 地下水 97

第五章 土壤 98

第一节 土壤分类 98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99

第三节 土壤特征 100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02

第一节 矿藏资源 102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10

第三节 动物资源 11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3

第一节 风沙 113

第二节 干旱 114

第三节 洪水 115

第四节 霜冻 115

第五节 地震 116

第三编 人口 118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18

第一节 自然增长 118

第二节 机械增长 123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27

第四节 人口分布 12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3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34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3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39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140

第三章 人口普查 145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145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145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146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147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48

第一节 机构 148

第二节 人口规划 149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49

第四节 政策法规、节育措施 150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 151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54

第一章 生产体制 1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体制 154

第二节 工业生产体制 156

第三节 商业生产体制 159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62

第一节 农业经济结构 162

第二节 工业经济结构 164

第三节 工农业经济结构 165

第四节 产业结构 166

第三章 经济效益 167

第一节 农业经济效益 167

第二节 工业经济效益 172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73

第一节 农牧民收入 173

第二节 职工收入 176

第三节 城乡居民消费 178

第四节 人民储蓄 183

第五编 种植业 186

第一章 机构 186

第一节 地区机构 186

第二节 县(市)机构 186

第二章 屯垦 187

第一节 两汉至元代屯垦 187

第二节 清代屯垦 188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屯垦 18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189

第三章 作物栽培 190

第一节 耕地 190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91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92

第四节 农作物 194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05

第四章 农艺 农技 208

第一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208

第二节 土壤改良 209

第三节 肥料及微量元素的应用 211

第四节 灌溉技术 212

第五节 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213

第六编 葡萄 218

第一章 葡萄栽培 218

第一节 栽培史略 218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19

第三节 成龄葡萄管理 220

第四节 苗木繁育 222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22

第二章 葡萄品种 224

第一节 制干品种 224

第二节 鲜食品种 226

第三节 酿酒品种 229

第四节 药用品种 230

第五节 培育品种 230

第三章 储藏与加工 231

第一节 储藏保鲜 231

第二节 制干 231

第三节 酿酒与制罐 232

第四节 葡萄干加工 233

第四章 经济效益 234

第一节 产量 234

第二节 销售 235

第三节 效益 236

第七编 哈密瓜 238

第一章 品种 238

第一节 品种分类 238

第二节 品种简介 239

第二章 栽培 241

第一节 栽培史略 241

第二节 露地栽培技术 242

第三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45

第三章 甜瓜储藏与加工 245

第一节 甜瓜储藏 245

第二节 甜瓜加工 246

第四章 病虫害防治 246

第一节 病害防治 246

第二节 虫害防治 248

第五章 甜瓜面积与产量 248

第一节 面积 248

第二节 产量 249

第六章 经济效益 250

第一节 销售 250

第二节 效益 251

第八编 林业 254

第一章 机构 25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54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254

第二章 森林资源 255

第一节 天然林资源 255

第二节 人工林资源 256

第三节 树种资源 256

第三章 林业区划 256

第一节 天山水源涵养林区 256

第二节 平原防护—用材—经济林区 257

第三节 荒地固沙—护牧林区 259

第四章 植树造林 260

第一节 育苗 260

第二节 林木营造 261

第三节 林场建设 263

第四节 义务植树 264

第五章 “三北”防护林工程 264

第一节 第一期工程建设 264

第二节 第二期工程建设 265

第六章 林木管护与病虫害防治 265

第一节 林木管护 265

第二节 林区防火 265

第三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266

第七章 经济效益 267

第一节 林业产值 267

第二节 效益 268

第九编 畜牧 272

第一章 机构 27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7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72

第三节 企业单位 273

第二章 草场资源 274

第一节 草场类型 274

第二节 季节草场 275

第三节 主要牧草种类、贮量 277

第四节 草场区划 280

第五节 草场基本建设 281

第六节 草场保护 283

第三章 饲草、饲料 283

第一节 饲草、饲料贮量 283

第二节 青贮饲料 284

第三节 饲料加工 284

第四章 畜禽品种及繁育改良 285

第一节 畜禽品种 285

第二节 畜禽繁育和改良 288

第五章 牲畜存栏 289

第一节 牲畜发展 289

第二节 农区畜牧业 290

第三节 畜禽结构 291

第六章 畜禽疾病防治 294

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防治 294

第二节 畜禽寄生虫病防治 304

第七章 经营管理 307

第一节 畜牧业产值 307

第二节 畜禽出栏率与商品率 308

第三节 主要畜产品产量 309

第十编 农牧机械 312

第一章 机构 3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12

第三节 企业机构 313

第二章 农具 313

第一节 旧式农具 313

第二节 新式农具 314

第三章 农牧机械类别 314

第一节 动力耕作机械 314

第二节 农用排灌机械 315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 315

第四节 运输机械 315

第五节 牧业机械 316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程度与农机修造 317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317

第二节 农机修造 317

第五章 农机培训与技术推广 319

第一节 农机培训 319

第二节 技术推广 319

第六章 经营管理 320

第一节 农机具经销 320

第二节 农机安全监理 320

第十一编 水利 322

第一章 机构 32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2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22

第三节 人员结构 323

第二章 水利工程 323

第一节 引水工程 323

第二节 蓄水工程 327

第三节 田间灌溉工程 330

第三章 防洪抗旱 331

第一节 机构 331

第二节 防洪 332

第三节 防旱、抗旱 332

第四章 水产养殖 333

第一节 养殖面积产量 333

第二节 养殖技术 334

第五章 经营管理 334

第一节 工程管理 334

第二节 灌溉管理 335

第三节 水费征收 335

第六章 改水防病 336

第一节 介水传染病和水致地方病 336

第二节 改水 337

第十二编 坎儿井 340

第一章 形成条件及起源 340

第一节 形成条件 340

第二节 起源 341

第二章 补水类型与构造 343

第一节 坎儿井补水类型 343

第二节 坎儿井构造 343

第三章 开凿与改修 344

第一节 坎儿井的开凿 344

第二节 维护改修 345

第三节 工具 346

第四章 坎儿井现状 348

第一节 数量与分布 348

第二节 引水量和灌溉效益 348

第十三编 乡镇企业 350

第一章 机构 350

第一节 地区管理机构 350

第二节 县(市)乡(镇)管理机构 350

第二章 企业构成 350

第一节 农业企业 351

第二节 工业企业 352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356

第四节 建筑业 356

第五节 商业、饮食业 357

第六节 服务业 357

第三章 地区重点乡镇企业简介 357

第一节 鄯善县金矿 357

第二节 七克台化工总厂 358

第三节 鄯善县盐厂 358

第四节 鄯善县实业开发公司 358

第五节 吐鲁番橡胶厂 359

第六节 吐鲁番市罐头厂 359

第七节 吐鲁番市花炮厂 359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60

第一节 主要产品产量 360

第二节 经营效益 360

第十四编 工业 36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62

第一节 地区管理机构 362

第二节 县(市)管理机构 363

第二章 工业体制 364

第一节 国有工业 364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64

第三节 私营、中外合资及港澳台独资企业 365

第三章 工业类型 366

第一节 轻工业 366

第二节 重工业 370

第四章 电力工业 375

第一节 电源建设 375

第二节 送变电建设 380

第三节 电力生产 382

第四节 电力使用 384

第五章 石油工业 387

第一节 机构 387

第二节 勘探 389

第三节 开采 390

第四节 油田基本建设 390

第六章 重点企业简介 391

第一节 地区重点企业 391

第二节 县(市)重点企业 393

第七章 经营管理 395

第一节 主要产品产量 395

第二节 经营效益 398

第十五编 交通 404

第一章 古道 404

第一节 丝绸之路北道 404

第二节 隋唐时期古道 405

第三节 清代驿运大道 406

第二章 公路 407

第一节 道路 407

第二节 桥梁 416

第三节 公路养护 419

第四节 公路运输 422

第五节 公路交通管理 427

第三章 铁路 430

第一节 境内线路 430

第二节 境内车站 430

第三节 客货运输 431

第四章 航空 433

第一节 航空站和导航站 433

第二节 机场 433

第三节 航班 434

第十六编 邮电 436

第一章 机构 436

第一节 烽火台 436

第二节 驿馆 436

第三节 军台 驿站 436

第四节 邮电局 437

第五节 长途有线传输局 438

第六节 基层局所 438

第二章 邮政 438

第一节 邮路 438

第二节 邮政业务 439

第三节 设备 441

第三章 电信 441

第一节 电报 441

第二节 电话 442

第四章 经营效益 445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机构 44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48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449

第二章 城乡建设 449

第一节 城镇建设 449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53

第三章 建筑工程 453

第一节 公用建筑 453

第二节 住宅建筑 455

第三节 建筑管理 457

第四节 建筑工程设计 46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61

第一节 房产管理 461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461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62

第一节 污染源 462

第二节 环境质量 464

第三节 环境管理 468

第十八编 商业 472

第一章 机构 4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2

第二节 经营机构网点 472

第二章 商贸体制 47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73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75

第三节 供销商业 480

第十九编 粮油 488

第一章 机构 488

第一节 地区机构 488

第二节 县(市)机构 488

第二章 粮油征购 489

第一节 粮食征购 489

第二节 食油征购 494

第三节 粮油议购 495

第三章 粮油供应 497

第一节 市场销售 497

第二节 城市计划供应 497

第三节 农村粮食统销 500

第四节 军粮供应 500

第四章 粮油票证 501

第一节 粮票管理 501

第二节 油证管理 502

第五章 粮油储运 503

第一节 仓库建设 503

第二节 粮油调运 505

第六章 粮油加工 508

第一节 粮食加工 508

第二节 油脂加工 509

第三节 饲料加工 509

第四节 效益 510

第二十编 财政 税务 512

第一章 财政 512

第一节 机构 51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1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15

第四节 财政体制 517

第五节 财务管理 518

第六节 财政监督 521

第二章 税务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二节 税种 524

第三节 税收 528

第四节 税制改革 529

第二十一编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机构 534

第一节 旧金融机构 534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 535

第二章 货币 537

第一节 币种 537

第二节 货币管理 540

第三章 存款 储蓄 546

第一节 存款 546

第二节 储蓄 547

第四章 信贷 550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50

第二节 工业贷款 551

第三节 商业贷款 552

第四节 农业贷款 554

第五节 乡镇企业贷款 555

第六节 固定资产贷款 557

第五章 债券 559

第一节 国家债券 559

第二节 企业债券 560

第三节 证券市场 561

第六章 外汇 562

第一节 外汇管理 562

第二节 外汇收支 563

第三节 外汇券 563

第四节 外汇调剂 564

第七章 结算与票据 564

第一节 结算 564

第二节 同城票据交换 566

第三节 传真汇票业务 566

第四节 信用卡 566

第八章 保险 567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67

第二节 保费收入 567

第三节 理赔 568

第二十二编 旅游 572

第一章 旅游资源 572

第一节 地文景观 572

第二节 水域景观 574

第三节 生物景观 574

第四节 古迹与建筑物景观 576

第五节 休闲娱乐景观 580

第二章 旅游服务 581

第一节 旅游机构 581

第二节 交通 582

第三节 住宿 582

第四节 饮食 583

第五节 购物 584

第三章 游客与经济效益 584

第一节 游客 584

第二节 效益 585

第二十三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 588

第一节 机构 588

第二节 经济规划 589

第三节 年度计划 591

第四节 计划管理 593

第五节 计划实施 595

第二章 统计 596

第一节 机构 596

第二节 工业、农业统计 597

第三节 商业、外贸、物资统计 59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和综合平衡统计 599

第五节 社会统计 599

第六节 专项统计调查 600

第七节 统计管理 602

第八节 统计队伍与统计成果 60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604

第一节 机构 604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605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605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管理 607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07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608

第七节 经济检查 609

第四章 计量 609

第一节 机构 609

第二节 计量单位 609

第三节 标准器设置 610

第四节 计量管理 611

第五节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611

第六节 执法监督检查 611

第五章 物价 612

第一节 机构 612

第二节 农林畜禽产品价格 612

第三节 工业品与运输价格 621

第四节 食品与药品价格 630

第五节 住宿价格 634

第六节 旅游服务价格 636

第七节 物价管理 637

第六章 审计 638

第一节 机构 638

第二节 工交、商贸企业审计 638

第三节 财政、税务、基建审计 639

第四节 行政事业审计 640

第五节 社会审计 640

第二十四编 中国共产党吐鲁番地区组织第一章 机构 642

第一节 中共吐鲁番地区委员会 642

第二节 县(市)党委 645

第三节 行署党组和地直机关党委 645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646

第一节 吐鲁番市(县)党代会 646

第二节 鄯善县党代会 647

第三节 托克逊县党代会 648

第三章 党的工作 649

第一节 组织工作 649

第二节 宣传工作 653

第三节 党校教育 654

第四节 统战工作 654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 656

第六节 农村工作 657

第七节 史志工作 658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 659

第一节 组建中共吐、鄯、托3县委员会 659

第二节 抗美援朝 65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660

第四节 “三反”、“五反” 660

第五节 “肃反”和“审干” 661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661

第七节 大跃进 662

第八节 反右倾 663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63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 664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665

第十二节 整党工作 666

第十三节 核查“三种人” 666

第十四节 改革开放 667

第二十五编 党派群团 670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吐鲁番地方组织 670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吐鲁番县地方组织 670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鄯善县地方组织 671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托克逊县地方组织 672

第二章 工会地方组织 672

第一节 机构 672

第二节 县(市)工会代表大会 67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75

第三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676

第一节 机构 676

第二节 县(市)共青团代表大会 67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80

第四章 妇女联合会地方组织 681

第一节 机构 681

第二节 县(市)妇女代表大会 68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84

第五章 农民组织 685

第一节 县农民协会 685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685

第六章 工商团体 685

第一节 工商会 68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685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686

第七章 科学技术团体 686

第一节 地区科学技术协会 686

第二节 专业协会 688

第八章 其他团体 688

第二十六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军政机构与地方王权 690

第一节 军政机构 690

第二节 地方王权 693

第二章 人民政府机构 696

第一节 地区行政公署 696

第二节 县(市)人民政府 700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701

第一节 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 701

第二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02

第三节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 703

第四章 人民政协 707

第一节 政协吐鲁番地区工作委员会 707

第二节 政协县(市)委员会 708

第二十七编 高昌政权 712

第一章 戊己校尉府 712

第一节 建置 712

第二节 军事、政治 712

第二章 前凉高昌郡 713

第一节 建置 713

第二节 政治、军事 713

第三节 经济、文化 713

第三章 高昌王国 714

第一节 历史沿革 714

第二节 政治、军事 714

第三节 经济、文化 715

第四章 唐代西州 715

第一节 建置 715

第二节 政治、军事 716

第三节 经济、文化 717

第五章 高昌回鹘王国 71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717

第二节 政治、军事 718

第三节 经济 718

第四节 宗教、文化 719

第二十八编 吐鲁番郡王第一章 郡王由来 724

第二章 历代郡王 725

第一节 第一代额敏和卓 725

第二节 第二代苏赉满 726

第三节 第三代伊斯堪达尔 727

第四节 第四代玉努斯 727

第五节 第五代丕尔敦 727

第六节 第六代迈玛萨依特 727

第七节 第七代阿克拉依都 728

第八节 第八代玛木特此 729

第九节 第九代叶明和卓 729

第三章 额敏和卓其他诸子事略 729

第一节 奴尔迈哈默特 729

第二节 茂萨 730

第三节 鄂罗木咱布 730

第四节 色依普拉 730

第五节 拜喇木 730

第四章 吐鲁番郡王府 731

第一节 郡王府宫殿 731

第二节 郡王夏宫 731

第三节 王府组织 731

第五章 维护统一 抗击分裂 733

第一节 抗击准噶尔分裂势力 733

第二节 参与平定噶尔藏多尔济、巴雅尔和莽噶里克叛乱 733

第三节 参与平定沙拉斯、玛呼斯和大小和卓叛乱 734

第四节 世代为清政府治理新疆效力 734

第六章 领地、财产 736

第一节 领地 736

第二节 财产 736

第二十九编 民政 740

第一章 机构 740

第一节 地区机构 740

第二节 县(市)机构 740

第二章 拥军优属 741

第一节 拥军 741

第二节 优抚 742

第三章 安置 74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743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743

第三节 自流人员安置 744

第四章 救济 744

第一节 城镇社会救济 744

第二节 农村社会救济 745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济 746

第四节 扶贫 746

第五章 社会福利 747

第一节 儿童福利院 747

第二节 福利企业 747

第三节 有奖募捐 747

第六章 地名管理 748

第一节 地名普查 748

第二节 地名图志编辑出版 748

第三节 设置地名标志 748

第四节 建立地名档案 749

第七章 婚姻 殡葬 社会管理 749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49

第二节 殡葬管理 749

第三节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750

第三十编 劳动 人事 752

第一章 劳动 752

第一节 机构 752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752

第三节 劳动力培训 755

第四节 劳保福利 758

第五节 劳动安全 759

第六节 劳动工资 763

第二章 人事 764

第一节 机构 764

第二节 干部管理 764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768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 769

第三章 编制管理 770

第一节 机构 770

第二节 管理 771

第三十一编 司法 774

第一章 公安 774

第一节 机构 774

第二节 治安管理 775

第三节 户政管理 781

第四节 刑事侦察 784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 785

第六节 内部保卫 786

第七节 交通管理 788

第八节 消防 791

第二章 检察 795

第一节 机构 79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9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79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798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9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799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800

第三章 审判 800

第一节 机构 80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80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80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803

第五节 行政审判 803

第六节 案件复查 80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04

第一节 机构 80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804

第三节 法律服务 806

第四节 人民调解 807

第五节 劳动 劳教 808

第三十二编 外事 侨务第一章 外事 810

第一节 机构 810

第二节 外事接待 810

第三节 出国手续管理 811

第四节 涉外宾馆管理 811

第五节 对外友好协会 812

第二章 侨务 812

第一节 机构 812

第二节 侨眷、侨属管理 812

第三节 引进外资 813

第三十三编 军事 816

第一章 军事机构 816

第一节 吐鲁番军分区 816

第二节 县兵役局 818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818

第二章 驻军 819

第一节 吐鲁番地方军队 819

第二节 中原王朝军队 820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驻军 82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822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 823

第一节 义务兵征集 823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824

第三节 预备役 826

第四章 民兵 827

第一节 民兵组织 827

第二节 民兵政治工作 828

第三节 民兵训练 829

第四节 民兵活动 831

第五章 军政 军民关系 832

第一节 帮助建立地方政权 832

第二节 支持地方政权 832

第三节 抢险救灾 833

第四节 军民共建活动 834

第六章 重大兵事 835

第一节 汉朝与匈奴争车师 835

第二节 东汉与匈奴车师之战 835

第三节 班勇收复车师前后部 836

第四节 北魏沮渠氏占据高昌和交河城 836

第五节 唐朝攻灭交昌王国 836

第六节 都哇围攻火州 836

第七节 吐鲁番与明争哈密 837

第八节 清王朝与准噶尔争夺吐鲁番 838

第九节 与阿古柏侵略军吐鲁番之战 838

第十节 吐、鄯、托农民武装暴动 839

第十一节 国民党起义军队叛乱 840

第三十四编 教育 84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842

第一节 地区管理机构 840

第二节 县(市)管理机构 843

第二章 普通教育 84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84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4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851

第三章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856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856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858

第四章 成人教育 860

第一节 职工文化教育 860

第二节 农牧民文化教育 861

第三节 成人高、中等教育 863

第五章 教师 经费 设施 863

第一节 教师 863

第二节 经费 865

第三节 校舍 设施 867

第六章 勤工俭学 868

第三十五编 科学技术 870

第一章 机构 8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70

第二节 科研机构 870

第二章 科技队伍 873

第一节 发展状况 873

第二节 科技人才 874

第三章 科技管理 87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874

第二节 成果管理 875

第三节 科技经费及管理 875

第四章 科技成果及应用 878

第一节 获奖科技成果 878

第二节 重要科技成果 881

第五章 科技杂志与图书 885

第一节 科技杂志 885

第二节 科技图书 885

第六章 吐鲁番学 886

第一节 吐鲁番学的形成 886

第二节 新疆吐鲁番学会 887

第三节 科研活动 887

第三十六编 文化 体育第一章 文化 890

第一节 机构 890

第二节 群众文化 891

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作 897

第四节 报刊 图书 档案 901

第二章 体育 906

第一节 机构 90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907

第三节 学校体育 909

第四节 竞技体育 910

第五节 体育设施 911

第三十七编 广播 电视 电影第一章 机构 914

第一节 地区机构 914

第二节 县(市)机构 914

第二章 广播 915

第一节 有线广播 915

第二节 无线广播 917

第三节 广播节目 917

第三章 电视 918

第一节 无线电视 918

第二节 有线电视 920

第三节 电视节目 920

第四章 电影 922

第一节 机构 922

第二节 电影放映 922

第三十八编 文物古迹 926

第一章 机构 926

第一节 地区机构 926

第二节 县(市)机构 926

第二章 古遗址 927

第一节 石器时代遗址 927

第二节 故城遗址 929

第三节 石窟遗址 931

第四节 烽燧遗址 933

第五节 古建筑 938

第六节 岩画 939

第三章 古墓葬 940

第一节 先秦时期墓葬 940

第二节 汉代墓葬 943

第三节 晋唐时期墓葬 945

第四章 出土文物 946

第一节 墓表、墓志 946

第二节 碑刻 949

第三节 石人 951

第四节 文书 952

第五节 器物 952

第六节 泥俑 956

第七节 棉麻、丝织物 958

第八节 农作物及食品 961

第九节 古尸 963

第十节 古钱币 963

第十一节 其他 964

第五章 文物工作 966

第一节 文物和古迹保护 966

第二节 考古发掘 967

第三十九编 交河故城 970

第一章 考察研究 970

第一节 历史沿革 970

第二节 考察 971

第二章 故城遗址 973

第一节 崖壁 974

第二节 城门 974

第三节 街道 976

第四节 官署区 978

第五节 居民区 979

第六节 军事设施 980

第七节 手工业作坊 981

第八节 佛教建筑 981

第九节 水井 982

第十节 墓葬 983

第三章 周边遗址 983

第一节 旧石器遗址 984

第二节 车师王陵 984

第三节 沟西墓地 986

第四节 雅尔湖千佛洞 986

第五节 烽燧遗址 988

第四章 出土文物 989

第一节 金属文物 989

第二节 木质、骨质、陶质文物 990

第三节 文书 991

第四十编 卫生 防疫 994

第一章 机构队伍 9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94

第二节 防疫医疗机构 995

第三节 药品检验经营机构 997

第四节 医疗队伍 997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 998

第一节 机构 998

第二节 宣传教育 998

第三节 城乡卫生 999

第四节 检查评比 999

第三章 卫生防疫 100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000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督 1007

第四章 地方病防治 1010

第一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1010

第二节 地方性氟中毒 1011

第三节 布鲁氏杆菌病 1011

第四节 包虫病 1012

第五章 妇幼卫生 1012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012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013

第六章 维吾尔医 1014

第一节 维吾尔医医院 1014

第二节 医术 1014

第三节 独特疗法 1015

第七章 医疗 1016

第一节 中医 1016

第二节 西医 1017

第三节 医政管理 1020

第八章 药品 1021

第一节 药品监督管理 1021

第二节 药品购销 1023

第九章 医疗保健制度 1023

第一节 公费医疗 1023

第二节 劳保医疗 1023

第三节 合作医疗 1024

第四十一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 1026

第一节 维吾尔族 1026

第二节 汉族 1030

第三节 回族 1033

第四节 其他民族 1035

第二章 宗教 1035

第一节 萨满教 1035

第二节 袄教 1036

第三节 摩尼教 1036

第四节 景教 1037

第四节 佛教 1037

第五节 道教 1041

第六节 伊斯兰教 1043

第三章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1046

第一节 机构 1046

第二节 民族工作 1046

第三节 宗教事务管理 1048

第四十二编 社会新风 1052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1052

第一节 机构 1052

第二节 活动 1052

第二章 典型事例 1056

第一节 各民族亲如一家 1056

第二节 军民鱼水情 1061

第三节 互助友爱 助人为乐 1065

第四节 爱心一片 1066

第五节 拾金不昧 1068

第六节 舍己救人 1069

第七节 见义勇为 1069

第四十三编 人物 1072

第一章 人物传记 1072

第二章 优秀科技人才简介 1088

第一节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识分子 1088

第二节 地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091

第三章 人物表 1096

第一节 烈士 1096

第二节 劳动模范 1098

第三节 离休人员 1105

第四节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1117

附录一 1128

1996~2003年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1128

1996~2003年吐鲁番地区大事记 1143

附录二 1166

一、诗选 1166

二、文选 1181

三、墓志、碑文 1188

四、传说 1194

《吐鲁番地区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1196

后记 12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