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少川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4814324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
《古籍目录学》目录

《古籍目录学》序 1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 目录的起源与目录学的形成 1

一、目录的起源 1

一、目录的起源 1

第一节 目录的起源与目录学的形成 1

第一章导论 1

《古籍目录学》序 1

目 录 1

目 录 1

二、目录书的产生 3

二、目录书的产生 3

三、目录学的形成 6

三、目录学的形成 6

四、目录学能否称为专学 7

四、目录学能否称为专学 7

第二节古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

第二节古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

一、名目 14

第一节古代目录的内容结构 14

一、名目 14

第一节古代目录的内容结构 14

第二章古代目录的体制 14

第二章古代目录的体制 14

二、序 17

二、序 17

三、解题 20

三、解题 20

四、附注 24

四、附注 24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体裁 26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体裁 26

(一)登记目录 27

(一)登记目录 27

一、由不同的内容结构形成不同的体裁 27

一、由不同的内容结构形成不同的体裁 27

(二)类序书目 28

(二)类序书目 28

(三)解题目录 30

(三)解题目录 30

(一)题跋集目录 32

二、利用其它文体形成的目录书 32

(一)题跋集目录 32

二、利用其它文体形成的目录书 32

(二)读书记目录 33

(二)读书记目录 33

一、古籍分类的起源 35

第三节 古籍书分类法的演变 35

一、古籍分类的起源 35

第三节 古籍书分类法的演变 35

(一)古籍分类的“六分法” 37

(一)古籍分类的“六分法” 37

二、古籍分类目录的产生及演变 37

二、古籍分类目录的产生及演变 37

(二)“四部”分类法的诞生 41

(二)“四部”分类法的诞生 41

(三)“四分”、“五分”、“七分”三法并行 43

(三)“四分”、“五分”、“七分”三法并行 43

(四)“四部”分类法的主导地位 45

(四)“四部”分类法的主导地位 45

三、古籍目录中的小类和子目 56

三、古籍目录中的小类和子目 56

四、古籍分类的现状 69

四、古籍分类的现状 69

第四节 古代目录的类型 75

第四节 古代目录的类型 75

一、按书目的编制目的和社会功用区分 77

一、按书目的编制目的和社会功用区分 77

(一)国家书目 78

(一)国家书目 78

(二)史志目录 79

(二)史志目录 79

(三)私家目录 84

(三)私家目录 84

(二)专科目录 89

(一)综合目录 89

二、按书目的收录内容区分 89

(二)专科目录 89

(一)综合目录 89

二、按书目的收录内容区分 89

(三)地方目录 98

(三)地方目录 98

(四)特种目录 99

(四)特种目录 99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发展史 102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发展史 102

第一节 汉代 103

一、西汉的典籍聚集与整理 103

一、西汉的典籍聚集与整理 103

第一节 汉代 103

二、刘向父子的校书 105

二、刘向父子的校书 105

三、《别录》与《七略》 107

三、《别录》与《七略》 107

(一)两书的流传 108

(一)两书的流传 108

(二)两书成书的先后 108

(二)两书成书的先后 108

(三)《别录》与《七略别录》 109

(三)《别录》与《七略别录》 109

(四)《别录》、《七略》的意义 111

四、东汉的典籍聚求与整理 111

四、东汉的典籍聚求与整理 111

(四)《别录》、《七略》的意义 111

(一)《汉书·艺文志》的编撰 112

五、班固《汉书·艺文志》 112

(一)《汉书·艺文志》的编撰 112

五、班固《汉书·艺文志》 112

(二)《汉书·艺文志》的体例 114

(二)《汉书·艺文志》的体例 114

(三)《汉志》对《七略》的改造 116

(三)《汉志》对《七略》的改造 116

(四)《汉志》的意义 118

(四)《汉志》的意义 11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 11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 119

一、国家书目的编制 120

(一)三国时期的国家书目 120

(一)三国时期的国家书目 120

一、国家书目的编制 120

(二)两晋的国家书目 121

(二)两晋的国家书目 121

(三)南北朝的国家书目 123

(三)南北朝的国家书目 123

二、私家目录的编制 126

(一)王俭与《七志》 126

(一)王俭与《七志》 126

二、私家目录的编制 126

(二)阮孝绪与《七录》 127

(二)阮孝绪与《七录》 127

(三)刘杳与《古今四部书目》 129

(三)刘杳与《古今四部书目》 129

三、魏晋南北朝目录事业的特点 130

三、魏晋南北朝目录事业的特点 130

第三节 隋唐五代 132

一、隋唐之际的图书搜集与整理 132

一、隋唐之际的图书搜集与整理 132

第三节 隋唐五代 132

二、隋唐之际的国家书目 135

二、隋唐之际的国家书目 135

三、《隋书·经籍志》 137

三、《隋书·经籍志》 137

(一)《隋志》的编者及材料来源 138

(一)《隋志》的编者及材料来源 138

(二)《隋志》的编写特点 139

(二)《隋志》的编写特点 139

(四)后世对《隋志》的研究 140

(三)《隋志》的学术贡献 140

(四)后世对《隋志》的研究 140

(三)《隋志》的学术贡献 140

四.私家目录的编撰 141

许善心《七林》 141

四.私家目录的编撰 141

许善心《七林》 141

毋煚《古今书录》 142

吴竞《西斋书目》 142

毋煚《古今书录》 142

吴竞《西斋书目》 142

第四节 宋元 143

一、宋元对图书的收集和整理 143

第四节 宋元 143

一、宋元对图书的收集和整理 143

二、《崇文总目》及《中兴馆阁录》 146

二、《崇文总目》及《中兴馆阁录》 146

三、宋元间的史志目录 148

三、宋元间的史志目录 148

(一)《新唐书·艺文志》与《宋史·艺文志》 148

(一)《新唐书·艺文志》与《宋史·艺文志》 148

(二)《通志·艺文略》与《文献通考·经籍考》 150

(二)《通志·艺文略》与《文献通考·经籍考》 150

四.私家目录的迭兴 152

四.私家目录的迭兴 152

(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153

(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153

(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154

(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154

(三)尤袤《遂初堂书目》 155

(三)尤袤《遂初堂书目》 155

五、郑樵对目录学的研究 155

五、郑樵对目录学的研究 155

第五节 明清 157

一、《文渊阁书目》和《新定内阁藏书目录》 157

一、《文渊阁书目》和《新定内阁藏书目录》 157

第五节 明清 157

二、《四库全书总目》 159

二、《四库全书总目》 159

(一)《总目》的编撰、刊行 160

(一)《总目》的编撰、刊行 160

(二)《总目》的体例 161

(三)《总目》的学术价值 161

(二)《总目》的体例 161

(三)《总目》的学术价值 161

(四)与《总目》有关的著述 162

(四)与《总目》有关的著述 162

三、《书目答问》 163

(一)关于《书目答问》的作者 163

(一)关于《书目答问》的作者 163

三、《书目答问》 163

(二)《书目答问》的体例及其贡献 164

(二)《书目答问》的体例及其贡献 164

四、明清私藏目录概况 165

(三)对《书目答问》的补订 165

(三)对《书目答问》的补订 165

四、明清私藏目录概况 165

(一)明代私藏目录概况 166

(一)明代私藏目录概况 166

(二)清代私藏目录概况 167

(二)清代私藏目录概况 167

五、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 171

五、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 171

第六节 近现代 173

第六节 近现代 173

一、古籍目录编制的进展 174

一、古籍目录编制的进展 174

二、古籍索引的兴起 177

二、古籍索引的兴起 177

(一)字词名索引 179

(一)字词名索引 179

(三)书目篇目索引 180

(二)专名索引 180

(三)书目篇目索引 180

(二)专名索引 180

第一节 综合性古籍目录、索引 182

第四章 近现代古籍目录、索引举要 182

第一节 综合性古籍目录、索引 182

第四章 近现代古籍目录、索引举要 182

第二节 专用性古籍目录、索引 188

第二节 专用性古籍目录、索引 188

一、掌握历代典籍的发展轨迹 195

第五章 古籍目录学的实践与运用 195

第一节 了解古籍的各种状况 195

一、掌握历代典籍的发展轨迹 195

第一节 了解古籍的各种状况 195

第五章 古籍目录学的实践与运用 195

二、掌握现存古籍的状况 196

二、掌握现存古籍的状况 196

三、掌握对古籍的简单著录 199

三、掌握对古籍的简单著录 199

第二节 认识古籍的版本 202

第二节 认识古籍的版本 202

一、古籍的外形结构与版式 203

一、古籍的外形结构与版式 203

二、版本的名称 205

二、版本的名称 205

三、通过古籍目录鉴别版本 207

三、通过古籍目录鉴别版本 207

第三节 为考辨古籍提供线索 211

第三节 为考辨古籍提供线索 211

一、利用古籍目录辨古书的真伪 212

一、利用古籍目录辨古书的真伪 212

二、利用古籍目录考古书的分合 213

二、利用古籍目录考古书的分合 213

三、利用古籍目录定古书的性质 214

四、利用古籍目录追踪散佚古书 214

四、利用古籍目录追踪散佚古书 214

三、利用古籍目录定古书的性质 214

五、利用古籍目录考书名同异 215

五、利用古籍目录考书名同异 215

第四节 指示治学与研究门径 216

第四节 指示治学与研究门径 216

第五节 古籍目录学的总结、改造和发展 219

第五节 古籍目录学的总结、改造和发展 219

附录 227

附录 227

主要参考书目 240

主要参考书目 240

后记 242

后记 2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