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华艺术导论  下
中华艺术导论  下

中华艺术导论 下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30311145X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包含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曲艺、建筑等主要艺术门类的综合性的大型艺术通史,全书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列卷,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清宣统三年(1911年)。本书是把《中华艺术通史》每卷的导言进行汇编,在原导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每卷中有代表性的珍贵图片,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一书在手,就可以对中华艺术(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清宣统三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便于读者阅读。版式争取活泼新颖,体现艺术效果,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上一篇:隶书大字典 下下一篇:顾青蛟画虎
《中华艺术导论 下》目录

上册第一章 史前 邓福星 1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3

一、发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要素 3

二、自意识的形成 6

第二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界定、分布和流变 11

一、中华原始艺术的界定 11

二、中华原始艺术的分布和流变 13

第三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22

一、混沌未分的形态 22

二、农耕生活的反映 25

三、审美与功利性兼有 27

四、基本表现手法 29

第四节 中华原始艺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33

一、中华原始艺术奠立了中华艺术中“天人相谐”观的基础 33

二、中华原始艺术的“写意”特征 36

三、中华原始艺术的象征观念 42

第二章 夏商周 李心峰 45

第一节 夏商周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47

一、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49

二、奴隶制社会的形成、繁盛、解体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2

三、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55

第二节 夏商周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演化 62

一、崭新艺术历史类型的确立 62

二、夏商周艺术总体风格的与世推移 68

三、夏商周艺术种类由混合到分化的发展 75

第三节 夏商周艺术的光辉成就与历史地位 78

一、乐舞、青铜器的辉煌成就 78

二、《诗经》《楚辞》的不朽价值 80

三、成就各异的其他门类 82

四、中国艺术思想基本传统的形成 87

第三章 秦汉 刘兴珍 李永林 89

第一节 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建立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91

一、中央集权与文化统一 91

二、疆域扩展与民族融合对文化交流的促进 97

第二节 生产的发展对文化艺术的促进 100

一、经济繁荣对艺术的影响 100

二、工艺进步与科技发展对文化的促进 103

第三节 学术思想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07

一、儒学正统的形成与五行谶纬思想的深远影响 107

二、方士与神仙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 112

第四节 秦汉审美精神与艺术特征 117

一、沉雄博大的泱泱气度 117

二、神与物游的审美境界 120

三、矛盾冲突的传奇色彩 122

四、铺张华丽的艺术风格 124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田青 127

第一节 纷乱分裂的历史现实及其文化风格的形成 129

一、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 129

二、南北分裂与文化风格 138

第二节 思潮与思想 143

一、儒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勃兴 143

二、佛教、道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148

第三节 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7

一、个性的张扬与艺术的独立 157

二、各门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167

第五章 隋唐 邢熙寰 秦序 173

第一节 壮阔舞台:隋唐统一王朝的强盛与开拓 175

一、社会经济发展和王朝巩固强盛的必要条件 175

二、贞观之治与开天全盛的出现 179

三、唐王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184

第二节 壮丽辉煌的隋唐文化与思想 188

一、隋唐文化概况 188

二、隋唐儒学与宗教文化 195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与辉煌成就 202

一、隋唐文学的光辉成就 202

二、繁花似锦的隋唐艺术 207

三、隋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218

四、隋唐艺术的深远影响与历史地位 221

下册第六章 五代两宋辽西夏金 廖奔 225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转型 227

一、一种崭新物质文化生活的展开 227

二、文化人集团的壮大 229

三、市民阶层的崛起 234

四、南北文化的趋同性与变异 236

第二节 文化环境的变迁 239

一、三教合一与理学的奠定 239

二、内趋性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244

三、文治灿然的朝代 248

第三节 艺术土壤与艺术嬗变 253

一、繁荣的市井文化生活 253

二、兴盛的士大夫艺术生活 257

三、艺术的嬗变 262

第四节 时代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 270

一、从盛唐气象到缠婉宋风 270

二、由形象气势到意态神韵 273

三、雅俗分途,审美二极 277

四、艺术的综合趋势 284

五、百川汇聚之势的形成与对后世的开启 287

第七章 元代 李一 291

第一节 元朝建立与中华艺术的发展 293

一、历经战乱复归统一 293

二、民族大融合 296

三、多种宗教的并存 300

四、理学的发展 309

五、文化的包容和发展 311

第二节 文人境遇与艺术创作 318

一、现实窘境 318

二、避世、叹世、玩世 321

三、走向民间 325

第三节 元代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328

一、融会合流、异彩缤纷 328

二、共生互映、并行发展 331

三、双峰对峙、一代奇葩 335

四、相互渗透、趋于综合 340

五、继往开来、承上启下 343

第八章 明代 苏国荣 345

第一节 专制统治下的艺术 347

一、明初文化专制对艺术的压抑 347

二、明中叶意识形态的失控与艺术的生机 352

第二节 晚明人文思潮与艺术的复兴 355

一、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运动兴起 355

二、文艺领域的以“情”反“理” 359

三、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 364

第三节 明代文学与艺术 369

一、明初“台阁体”与艺术的贵族化 369

二、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371

三、“性灵派”与“从人心流出”的艺术创作 372

四、文学与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相互借鉴 374

第四节 明代宗教与艺术 377

一、依托于宗教的艺术活动 377

二、道、释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79

三、宗教与艺术的人本精神 385

第五节 明代各艺术门类的融合 387

一、舞台艺术的融合 388

二、造型艺术的融合 389

三、舞台艺术与造型艺术的融合 390

第九章 清代 孟繁树 393

第一节 清初民主思潮 395

一、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395

二、弘扬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 398

三、反对宋明理学 400

四、清初民主思潮在艺术上的反映 401

第二节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和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形成 406

一、尊孔和提倡理学 406

二、大兴文字狱 407

三、图书事业的兴盛 409

四、学术文化的高度发展 410

五、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412

六、清廷的崇雅抑俗政策 415

第三节 帝国主义侵略和晚清文化艺术思潮的演变 417

一、道、咸年间经世实学 417

二、戊戌变法前后文学艺术的变革精神 419

第四节 清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422

一、文学领域的成就 422

二、清代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428

三、清代美术的繁茂兴盛 4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