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思茅地区志  上
思茅地区志  上

思茅地区志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6712855
  • 页数:1125 页
图书介绍:
《思茅地区志 上》目录

概述 1

凡例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地理 69

简述 69

第一章 建置 69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69

一、位置 69

二、面积 69

第二节 建置沿革 70

一、清初前隶属 70

二、普洱府 70

三、迤南道、滇南道、普洱道 70

七、宁洱(普洱)区行政专员公署 71

八、思茅专员公署 71

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71

六、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 71

四、第二殖边督办公署 71

九、专区(地区)革命委员会 72

十、地区行政公署 72

第三节 行政区划 72

一、清代行政区划 72

二、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73

三、1949年后的行政区划 74

第四节 各县简况 79

一、思茅县 79

二、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80

三、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81

四、景东彝族自治县 82

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83

六、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84

七、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85

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86

九、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87

十、西盟佤族自治县 88

第二章 地理环境 89

第一节 地质 89

一、地层 89

二、岩浆岩 90

三、构造 90

四、变质岩 90

第二节 地貌 90

一、概貌 90

二、地貌类型 91

二、无量山脉 92

第三节 山脉 92

一、哀牢山脉 92

三、怒山山系余脉 93

第四节 江河 93

一、澜沧江水系 93

二、红河水系 95

三、怒江水系 96

第五节 气候 96

一、类型和特征 96

二、气温 97

三、降水 98

四、日照 100

五、蒸发 100

一、砖红壤 101

二、赤红壤 101

六、湿度 101

第六节 土壤 101

三、红壤 102

四、黄棕壤 102

五、棕壤 103

六、亚高山草甸土 103

七、紫色土 103

八、石灰(岩)土 104

九、冲积土 104

十、水稻土 104

第七节 植被 105

一、植被类型 105

二、分布特点 10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07

一、土地面积 10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07

二、土地分布 108

第二节 水资源 108

一、地表水 108

二、地下水 109

三、水能 109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09

二、非金属矿产 110

一、金属矿产 110

第四节 植物资源 111

一、森林 111

二、草类植物 111

三、珍稀植物 112

四、药用植物 112

第五节 野生动物资源 112

一、昆虫类 112

三、爬行类 113

二、鸟类 113

四、兽类 114

五、鱼类 114

第四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一节 旱灾 115

第二节 洪涝灾 116

第三节 低温霜冻灾 120

第四节 风灾 120

第五节 冰雹灾 121

第六节 病虫灾害 123

第七节 兽害鼠害 124

第二编 人口 126

简述 126

第一章 人口演变 126

第一节 清朝以前人口 1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口 12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口 128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变动 131

第一节 分布 131

一、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 131

二、城乡人口分布 131

三、思茅镇人口变化 132

第二节 密度 132

第三节 自然变动 133

第四节 社会变动 134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36

第一节 民族 136

第二节 性别 137

第三节 年龄 138

第四节 行职业 138

第四章 人口素质 140

第一节 身体素质 140

第二节 文化素质 141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42

第五章 婚姻家庭与生育 142

第二节 家庭规模 143

第三节 家庭结构 144

第四节 人口生育 144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4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45

一、管理机构 145

二、事业机构 146

三、群众组织 146

第二节 计划生育队伍 147

第三节 政策 147

一、生育政策 147

二、晚婚晚育政策 147

三、奖励和限制政策 148

一、向干部职工宣传教育 149

第四节 宣传教育 149

二、向群众宣传教育 150

第五节 培训干部 150

第六节 避孕节育 151

一、节育技术指导 151

二、避孕节育工作 151

第七节 计划生育事业费 152

一、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 152

二、计划生育事业费的使用和管理 152

第八节 成效 152

第三编 地震 154

简述 154

第一章 地震 震灾 154

第一节 地震 154

一、地震简目 154

二、地震特点 156

三、地震烈度 159

第二节 震灾 160

一、1520年景东地震 160

二、1884年普洱地震 160

三、1920年思茅地震 160

四、1923年普洱地震 160

五、1938年澜沧地震 161

六、1941年墨江地震 161

七、1941年澜沧勐海地震 161

八、1942年1月思茅地震 161

九、1942年2月思茅地震 161

十三、1957年澜沧地震 162

十五、1965年江城地震 162

十四、1958年澜沧地震 162

十一、1952年6月澜沧地震 162

十、1950年孟连地震 162

十二、1952年12月澜沧地震 162

十六、1966年江城地震 163

十七、1970年思茅地震 163

十八、1971年普洱地震 163

二十、1972年思茅地震 164

二十一、1973年普洱地震 164

十九、1971年思茅地震 164

二十二、1976年思茅地震 165

二十三、1978年普洱地震 165

二十四、1979年普洱地震 165

二十五、1981年普洱地震 166

二十六、1988年8月澜沧地震 166

二十七、1988年11月澜沧耿马地震 166

二十八、1989年孟连地震 167

二、地下水 168

一、测震 168

第二章 监测预报 168

第一节 监测 168

三、其他 169

第二节 预报 170

一、预报规定 170

二、预报协作 171

三、预报现状 172

四、预报成果 173

第三章 防震抗震 173

第一节 防震 173

一、宣传教育 173

二、注重宏观 174

三、对策方案 176

一、普洱震区 177

第二节 抗震 177

二、澜沧震区 178

第四章 机构管理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管理 184

一、初创发展 184

二、调整改革 185

第四编 农牧副渔业 187

简述 18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88

第一节 民主改革前的社会经济形态 188

一、封建地主经济 188

二、封建领主经济 189

三、边沿特殊地区的社会经济 189

一、减租减息 190

二、土地改革 190

第二节 内地县土地改革 190

三、“土改”复查 192

第三节 边疆县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193

一、创造基本条件 194

二、几个政策问题的处理 195

三、方法步骤 195

第四节 边沿特殊地区的改革 197

一、创造改革条件 197

二、步骤方法 197

三、特殊问题的处理 198

第五节 互助合作运动 199

一、内地县互助合作 199

二、边沿四县互助合作 201

第六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201

第七节 反“五风”和调整政策 203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 204

第九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5

一、农村政策调整 205

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6

三、重点户、专业户、经济联合体 206

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207

五、政、社分设 208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208

第一节 耕地分布 208

一、山区 208

二、半山区 208

三、平坝 209

第二节 劳动力 209

一、数量 209

二、素质 209

二、农业机械 210

第三节 农具农机 210

一、农具 210

第四节 耕作制度 211

一、传统耕作 211

二、耕作制度改革 211

第五节 农田建设 212

一、修水利开田 212

二、开垦旱地 213

第六节 土壤 肥料 213

一、土壤普查 213

二、土壤改良 214

三、肥料 216

第七节 农业科技推广 217

一、传统生产经验 217

二、推广良种 217

四、制种 218

三、农药、农膜试验推广 218

五、农业综合试验示范 219

第八节 植物保护 219

一、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19

二、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20

三、主要害虫天敌 220

四、杂草防除 221

五、植物检疫 221

第三章 粮食作物 221

第一节 分布与构成 221

一、分布 221

二、构成 222

第二节 品种 222

一、稻谷 222

二、玉米 223

四、豆类 224

五、杂粮 224

六、薯类 224

第三节 面积产量 224

三、麦类 224

第四章 经济作物 227

第一节 甘蔗 227

一、分布 227

二、栽培和管理 228

三、面积 产量 228

第二节 油料 229

一、花生 229

二、油菜 229

三、其它油料 229

第四节 咖啡 230

第三节 橡胶 230

第五节 水果 231

第六节 药材 231

第七节 蔬菜 231

第八节 烟草 232

第九节 棉花 232

第五章 茶叶 233

第一节 茶树资源 234

一、野生茶树 234

二、栽培型茶树 234

第二节 良种培育、推广 235

一、良种繁育基地 235

二、良种推广 236

第三节 种茶 237

二、马、驴、骡 238

一、牛 238

第一节 畜禽资源 238

第六章 畜牧业 238

三、猪 239

四、羊 239

五、鸡 239

六、鸭 240

七、鹅 240

八、兔 240

九、其它畜禽 240

第二节 畜禽繁育 241

一、种畜繁育 241

二、外引品种 242

三、畜种改良 242

第三节 饲草饲料 244

一、草场 244

二、饲料 246

第四节 畜禽生产 247

一、猪 248

二、牛 249

三、马、驴、骡 250

四、羊 250

五、兔 251

六、家禽 251

第五节 畜禽疫病 253

一、猪病 253

二、牛病 254

三、马病 255

四、禽病 255

五、家畜共患疫病 256

六、畜禽寄生虫病 256

二、预防治疗 257

第六节 疫病防治 257

一、兽医 257

三、检疫 258

第七节 畜产品加工与销售 259

一、传统加工 259

二、现代加工 260

三、畜产品销售 260

第七章 副业 261

第一节 种植 261

第二节 养殖 262

第三节 编织 262

第四节 采集 263

第五节 加工生产 263

第六节 建筑建材 263

第七节 修理服务 263

第八章 渔业 264

第八节 狩猎 264

第一节 水面 265

第二节 水产资源 265

第三节 鱼种繁殖 265

第四节 饲养管理 266

第五节 捕捞工具和方法 266

第六节 渔政管理 267

第九章 农业经济管理 26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68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68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管理 268

二、农村人民公社的劳动管理 26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70

一、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270

二、成本核算 272

第四节 民主管理 273

三、农牧事业费管理 273

第五节 收益分配 274

一、产值 274

二、分配 275

第十章 国营农场 276

第一节 国营农垦农场 276

一、国营思茅农场 277

二、曼昔茶场 278

三、江城农场 279

四、澜沧茶场 280

五、孟连农场 281

第二节 地方国营农场 283

一、地区原良种繁殖场 283

二、思茅茶树良种场 283

五、县属农牧场 284

三、思茅果树良种场 284

四、思茅地区鱼种场 284

第十一章 机构 28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285

一、行署农牧业局 285

二、县农牧业局 287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87

一、思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87

二、思茅地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287

三、思茅地区植保植检站 288

四、思茅地区农业环境监测站 288

五、思茅地区种籽站 288

六、思茅地区经济作物工作站 289

七、思茅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站 289

八、思茅地区畜牧兽医站 290

简述 291

第五编 林业 291

第一章 林木资源 293

第一节 面积蓄积 293

第二节 林种树种 295

一、用材林 295

二、经济林 297

三、防护林 298

四、薪炭林 298

第三节 古树名木 299

一、古树老树 299

二、名木 300

三、奇树异木 301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01

第一节 确定林权 301

第二节 林业“三定” 304

第三节 “两山一地” 305

第四节 调处林权纠纷 307

第三章 森林保护 309

第一节 防止火灾 309

一、森林火灾 309

二、防火措施 312

三、防火设施设备 317

第二节 制止毁林 317

一、乱砍滥伐 317

二、制止办法 320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324

一、病害防治 324

二、虫害防治 324

第四节 保护野生动植物 325

一、保护野生动物 325

二、保护珍稀树种 326

一、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327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327

二、威远江自然保护区 328

三、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328

四、莱阳河自然保护区 329

五、竜山自然保护点 330

六、牛洛河自然保护区 330

第四章 营林生产 330

第一节 种苗 330

一、种子 330

二、苗圃 33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33

一、造林方式 333

二、造林成果 337

三、人工更新 340

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340

一、天然更新 340

第三节 迹地更新 340

第五章 森工生产 341

第一节 木材生产 341

一、组织形式 341

二、采伐 342

三、集材 343

四、运输 344

第二节 木材加工 345

一、锯材 345

二、胶合板 346

第三节 林化生产 347

一、松香 347

二、紫胶 349

一、投资规模 353

第一节 营林基建 353

第六章 基本建设 353

三、栲胶 353

二、实物工程 354

三、设备购置 354

第二节 森工基建 354

一、林区公路 355

二、房屋建筑 357

三、设备购置 358

第七章 管理 358

第一节 木材管理 358

一、经营权属 358

二、产销计划 360

三、木材价格 361

四、木材运输 363

一、松脂 365

第二节 松香管理 365

二、松香 367

第三节 紫胶管理 368

一、经营权属 368

二、紫胶价格 368

三、征收扶持费 369

第四节 专用资金 369

一、育林基金 369

二、更新改造资金 371

第八章 机构人员 37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72

一、地区行政管理机构 372

二、县乡林政管理机构 375

第二节 地区林科所 375

第三节 林业企业 376

一、地属企业 376

二、县属企业 378

第四节 林业职工 380

第六编 水利 382

简述 382

第一章 引水工程 383

第一节 小型沟渠 383

第二节 中型沟渠 385

一、菊河大沟 385

二、文开大沟 385

三、高潮大沟 385

四、黄家大沟 385

五、勤劳大沟 385

十二、董报大沟 386

十一、邦奈大沟 386

十、龙塘大沟 386

九、谦六大沟 386

八、景谷跃进大沟 386

七、镇沅跃进大沟 386

六、农场大沟 386

十三、攀东大沟 387

十四、清凉大沟 387

第三节 大型沟渠(川河大沟) 387

一、规划设计 387

二、工程施工和配套改造 387

三、工程管理 388

第四节 停建引水工程 389

一、勐平大沟 389

二、芒岗大沟 389

三、团结大沟 389

第二章 蓄水工程 390

第一节 坝塘 390

四、曼芽大沟 390

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 391

一、县管小(二)型水库 392

二、其他小(二)型水库 392

第三节 小(一)型水库 393

一、徐家坝水库 393

二、湾水河水库 393

三、会地河水库 393

四、平地水库 393

五、倒淌河水库 393

六、菠萝坝水库 393

九、闪桥水库 394

十、文英水库 394

十一、长海水库 394

七、丁家凹水库 394

八、文板水库 394

十五、大力田四五水库 395

十七、国庆水库 395

十六、干海水库 395

十八、云海水库 395

十四、联合水库 395

十三、东风水库 395

十二、团结水库 395

十九、小火营水库 396

二十、大独田水库 396

二十一、芹菜塘水库 396

二十二、须立水库 396

二十三、山卡水库 396

二十四、坝卡河水库 396

三十、淘金河水库 397

二十九、邦崴水库 397

二十八、梅子湖水库 397

二十七、大寨水库 397

二十五、洗马河水库 397

二十六、骂木水库 397

三十一、草坝水库 398

三十二、中勒水库 398

三十三、马散水库 398

第四节 中型水库 398

一、太平河水库 398

二、昔木水库 399

三、景谷河水库 400

四、东洱河水库 402

五、信房水库 402

第五节 停建水库工程 404

一、富格河水库 404

二、课里水库 404

第三章 提水工程 405

第一节 天车 405

四、文补河水库 405

五、“二·七”水库 405

三、先胜水库 405

第二节 机电灌站 406

一、景谷江东芒费抽水站 406

二、澜沧上允抽水站 406

三、孟连麻栗树抽水站 406

第三节 水轮泵站 407

第四节 喷灌和浇灌 407

一、西盟水浇喷灌工程 407

二、景东中仓喷灌、浇灌工程 408

三、停建喷灌工程 408

第四章 治河工程 408

第一节 疏通河道 408

一、思茅改河工程 409

第二节 改河工程 409

二、普洱东、西洱河治理 410

三、景东川河、文窝河、者干河改治 410

四、景谷芒那小河、勐班河改治 411

五、孟连南垒河治理 411

六、镇沅下观音河治理 411

七、澜沧勐朗河治理 412

八、江城勐烈河、曼连河、麽等河治理 412

九、墨江联珠河治理 412

第五章 饮水工程 412

第一节 农村人畜饮水 412

第二节 乡镇人畜饮水 413

第三节 县城供水 414

第六章 水土保持 414

一、小河口水土保持试点 415

第二节 试点治理 415

第一节 水土流失 415

二、按板井水土保持试点 416

三、桃子树大队水土保持试点 416

第三节 水工程的水土保持 416

第七章 水工程管理 4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8

一、体制 418

二、机构 418

第二节 安全管理 419

一、检查观测 419

二、养护修理 419

第三节 用水管理 420

第四节 多种经营管理 421

一、财务包干 422

第五节 财务管理 422

二、水费征收 423

第八章 抗旱防汛 423

第一节 机构 设备 423

一、机构 423

二、设备和经费 424

第二节 抗灾纪实 424

一、抗旱纪实 424

二、抗洪纪实 426

第九章 移民安迁及伤亡抚恤 428

第一节 移民安迁 428

第二节 伤亡抚恤 429

第十章 机构沿革 429

第一节 建设科与农水局 429

第二节 水利局 430

一、思茅电力公司 431

第四节 直属单位 431

第三节 水利电力局 431

二、规划设计室 432

三、机械施工队 432

四、鱼种站 432

五、渔业技术推广站 432

六、河道管理站 433

七、水电技术培训中心 433

八、水土保持站 433

九、水文站 433

第七编 工业 435

简述 435

第一章 工业体制 436

第一节 私营 436

第二节 集体 437

一、小火电 438

第一节 火电 438

第三节 国营 438

第二章 电力工业 438

二、工矿企业自备火电站 439

三、并电网火电 439

第二节 水电 439

一、小水电站 439

二、骨干水电站 440

第三节 电网 440

一、思茅、普洱、磨黑、景谷、镇沅电网 441

二、孟连、澜沧电网 441

第四节 电力管理 441

一、管理体制 441

二、发电、供电、用电管理 442

三、电费征收 442

四、农村小水电管理 443

第三章 煤炭工业 445

第一节 资源分布 445

一、褐煤 445

二、无烟煤、烟煤 445

第二节 开采 445

一、煤矿(窑)及产量 445

二、采煤 446

三、安全生产 447

第三节 煤矿建设 447

一、扩建煤矿 447

二、煤矿基本建设 447

第四节 报废工程 448

第四章 冶金工业 448

二、有色金属 449

一、黑色金属 449

第一节 矿产分布 449

三、贵金属 450

第二节 采选冶 451

一、铁、铁合金 451

二、铅、银 451

三、铜 452

四、锡 452

五、金 452

第三节 重点企业 453

一、澜沧铅矿 453

二、墨江金矿 454

三、西盟锡矿 454

第一节 生产加工 455

一、农用机械 455

四、镇沅金矿 455

第五章 机械工业 455

二、茶叶加工机械 456

三、其它机械 456

四、主要企业简介 456

二、汽车修理 458

三、其他修理 458

一、农机修理 458

第二节 修理 458

第六章 建材工业 459

第一节 建材资源 459

一、石灰岩 459

二、砂岩、页岩、粘土岩 459

三、石膏 459

四、萤石 459

五、蛇纹石、石棉矿 459

二、大理石开采 460

一、沙、石开采 460

三、烧石灰 460

六、大理石 460

八、高岭土、长石 460

七、花岗岩 460

第二节 采沙石 烧石灰 460

第三节 砖瓦 461

一、青砖、青瓦 461

二、机制红砖 461

三、耐火砖 461

四、煤渣砖 461

第四节 水泥及其制品 461

一、水泥 461

二、水泥制品 462

三、普洱水泥厂简介 462

三、钢门钢窗 463

第七章 化学工业 463

四、建筑涂料和建筑用胶 463

一、石棉 463

二、萤石 463

第五节 其它生产 463

第一节 钾盐 464

一、矿产资源 464

二、开采及加上 464

第二节 氯酸钾 464

第三节 制氧气 464

第四节 制药 465

第五节 炼油 465

第六节 电石 465

第八章 制盐 466

二、腐肥 466

一、氮肥 466

第七节 氮肥 腐肥 466

第一节 矿产分布 467

第二节 采卤采矿 467

一、采卤 467

二、采矿 468

三、水溶采卤 468

第三节 食盐生产 469

一、方块盐 469

二、锅盐 469

三、真空制精盐 470

四、加碘除铅 470

一、管理机构 471

第四节 盐务管理 471

二、生产管理 472

三、运销管理 473

四、盐价管理 473

第五节 主要企业简介 474

一、磨黑盐矿 474

二、凤岗盐矿 475

第九章 制糖 475

第一节 红糖 476

一、压榨甘蔗 476

二、制糖 476

一、生产组织 477

第四节 生产组织和效益 477

一、土法制冰糖 477

二、新法制冰糖 477

二、机制白糖 477

一、传统制白糖 477

第二节 白糖 477

第三节 冰糖 477

二、产品产量 478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78

第五节 措施及管理 479

一、措施 479

二、生产管理 480

三、销售管理 480

四、税收管理 480

第十章 制茶 481

第一节 茶叶加工 481

一、初制茶加工 481

二、精制茶加工 482

一、主要产品 483

三、茶叶包装 483

第二节 产品 483

二、名茶 484

三、省、部优产品 484

第十一章 食品工业 484

第一节 酿造 484

一、米酒 484

二、白酒 485

三、代用白酒 485

四、配制酒 485

五、酒精 485

六、饮料 486

七、名特优产品 486

八、墨江酒厂简介 486

第二节 糕点糖果 486

第三节 其它加工 487

一、粮豆副食品加工 487

一、加工 487

二、产品 487

二、肉食加工 488

三、水果加工 488

第十二章 轻纺工业 488

第一节 造纸 488

一、土法造纸 488

二、机制纸 489

三、再生纸 489

三、彩印 490

第三节 制革 制鞋 490

一、制革 490

一、石印 490

第二节 印刷 490

二、铅印 490

二、制鞋 491

三、思茅皮革制品总厂简介 491

第四节 塑料制品 492

第五节 日用化工 492

一、肥皂 492

第六节 陶瓷玻璃 493

一、土陶 493

二、火柴 493

三、其它 493

二、陶瓷 494

三、黑古陶 494

四、玻璃及其制品 494

第七节 香料 494

一、竹器(编) 495

三、其它木制品加工 495

第九节 竹藤棕草编 495

二、家具生产 495

一、锯材 495

第八节 锯材及加工 495

二、棕、草编 496

三、藤编 496

第十节 五金加工 496

一、银首饰加工 496

二、铜器及其它加工 497

第十一节 织染服装 497

一、织染 497

二、服装加工 498

第十三章 管理 50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1

一、工业管理体制 501

二、企业管理体制 503

一、行署工业局 504

第二节 管理机构 504

二、县工业交通(工业)局 506

第三节 企业管理 506

一、生产、计划管理 506

二、技术、质量管理 507

三、物资、设备管理 507

四、安全管理 508

五、劳动、工资管理 508

六、财务管理 509

第四节 农机管理 511

一、管理机构 511

二、农机技术培训 512

三、农机研究、推广 512

四、农机安全监理 512

五、农机物资供应 513

第八编 乡镇企业管理 514

简述 514

一、茶叶 515

第一章 种植养殖 515

第一节 种植 515

二、橡胶 516

三、水果 516

四、砂仁 517

五、咖啡 517

第二节 养殖 517

一、养牛 517

二、养猪 518

三、养鱼 518

第二章 乡镇工业 518

第一节 林副产品及加工 519

一、原木采运 519

二、木材加工 520

三、松脂采集及加工 520

一、烧砖瓦 521

第二节 建材生产 521

二、烧石灰 522

三、采沙石 522

四、水泥 522

第三节 食品加工 522

一、粮豆加工 522

二、制糖 523

三、制茶 523

四、饮料加工 523

五、糖果糕点 524

六、果脯蜜饯、罐头食品 524

第四节 矿冶 524

一、采矿 524

一、农具 525

第五节 其它加工 525

二、选矿 525

三、冶炼 525

二、陶器 526

三、服装 526

第六节 电力 527

一、小水电站 527

二、内燃机发电 527

第三章 建筑 运输 528

第一节 建筑 528

一、队伍 528

二、技术、设备 529

三、效益 529

二、运输企业 530

三、效益 530

第二节 运输 530

一、畜力、机械运输 530

第四章 商业饮食服务 531

第一节 乡村办商业 531

第二节 饮食 服务 531

一、饮食 531

二、服务 532

一、乡镇(公社、区)办企业 533

二、村(村公所、大队)办企业 533

第一节 经营体制 533

第五章 体制 管理 533

三、社(合作社、生产队)办企业 536

四、联户办企业 536

五、户办企业 536

六、地、县局直属企业 53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537

一、地区行署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 537

二、统计 538

一、计划 538

二、各县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 538

第三节 计划 统计 供销 538

三、供销 539

第四节 生产技术管理 539

一、实行联营接受先进技术 539

二、培训专业人员 539

三、引进技术人才 540

第五节 安全、质量管理 540

一、安全生产 540

二、质量管理 541

第六节 财务 劳动工资 541

一、财务 541

二、劳动工资 541

简述 543

第九编 商业 543

第一章 市场 544

第一节 市场概貌 544

一、市场构成 544

二、网点分布 544

第二节 城镇市场 546

一、思茅镇市场 546

二、宁洱镇市场 547

三、玖联镇市场 548

四、锦屏镇市场 548

五、按板镇市场 549

六、威远镇市场 549

七、勐烈镇市场 549

八、勐朗镇市场 549

一、磨黑市场 550

第三节 集镇市场 550

十、西盟镇市场 550

九、勐连镇市场 550

二、通关市场 551

三、鼠街市场 551

四、景谷市场 551

五、勐主市场 552

六、上允市场 552

第四节 农村集市 552

一、集市类型 552

二、集市规模 553

第二章 商业结构 554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54

一、坐商 554

二、行商 555

三、商贩 55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556

第三节 个体商业 557

一、恢复发展 557

二、经营状况 558

第四节 集体商业 558

一、供销合作社 558

二、合作商店、合作小组 559

三、其他集体商业 559

第五节 国营商业 560

一、经营范围 560

二、购销业务 560

三、经济效益 562

第三章 民族贸易 56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3

第二节 商品购销 563

一、组织商品供应 563

二、采购农副产品 564

第三节 民族特需商品 565

一、品种 565

二、货源 566

三、供应 566

第四节 特殊照顾 567

一、资金照顾 567

二、利润照顾 567

三、价格照顾 567

四、购销政策宽松 568

五、运杂费补贴 568

六、专项照顾商品 568

第四章 商品经营 569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569

一、纺织针织类 569

二、百货文化类 570

三、五金交电类 572

第二节 石油 574

一、经营业务 574

二、计划分配 574

三、凭证供应 575

四、层层包干 575

五、高价、议价油 575

六、农用柴油优待供应 576

第三节 肉食品 577

一、肉食品经营 577

二、收购政策 577

三、区内外调拨 578

四、供应办法 579

五、冷冻储藏 579

一、食糖 580

第四节 糖烟酒 580

二、卷烟 581

三、酒类 582

第五节 蔬菜 583

一、购销经营 583

二、产销形式 584

第五章 饮食服务 585

第一节 行业 585

一、饮食业 585

二、旅店业 585

三、理发业 586

四、照相业 586

第二节 经营 587

一、体制 587

六、洗染业 587

五、沐浴业 587

二、效益 588

三、比重 588

四、价格 588

第六章 商业管理 590

第一节 职工队伍 590

一、人事管理 590

二、工资待遇 591

第二节 计划统计 591

一、商品流转计划 591

二、商业统计 592

第三节 财务会计 593

一、资金 593

二、费用 593

一、管理办法 594

三、利润 594

第四节 商品价格 594

二、商品差价 595

三、全面审价 596

四、调整价格 597

第五节 商业体制改革 598

一、体制变化 598

二、改革商品流通体制 599

三、改革企业经营体制 599

第七章 机构设置 60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01

一、专署工商科 601

二、专署农产品采购局 601

三、专署服务局 601

四、专署商业局 601

六、行署商业局 602

五、地区商业局革命委员会 602

第二节 企业事业机构 604

一、国营专业公司 604

二、商办工厂 606

三、储运企业 606

四、附属单位 606

第十编 供销合作 608

简述 608

第一章 商品购销 609

第一节 农副产品采购 609

一、统购 609

二、派购 610

三、换购 611

四、预购 611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612

五、奖售 612

一、化肥 613

二、化学农药 614

三、农药器械 615

四、农用塑料薄膜 615

五、中小农具 616

第三节 生活用品供应 616

一、品种及数量 616

二、计划商品供应 617

三、民族特需商品 619

四、其它商品 619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619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620

一、合同购销 621

第六节 购销形式 621

二、门市购销 622

三、代购代销 623

四、货郎担 623

五、物资交流会 624

第二章 扶持农村商品生产 625

第一节 扶持项目 625

一、种植业 625

二、养殖业 630

三、加工业 630

第二节 扶持措施 631

一、配方施肥示范推广 631

二、培训技术人员 631

三、提供技术资料 631

第一节 机构 632

第三章 体制和管理 632

一、机构设置 632

四、扶持资金 632

五、引进子种和种苗 632

二、机构变革 633

三、直属机构 635

第二节 管理 636

一、民主管理 636

二、计划管理 638

三、财务管理 640

四、仓储管理 642

五、运输管理 643

六、社员股金 645

七、体制改革 646

第十一编 对外贸易 648

简述 648

第一章 出口商品 648

一、私营出口茶 649

第一节 茶叶 649

二、国营调供出口茶 650

第二节 土产 651

一、松香、松节油 652

二、香料油 652

三、蜂蜜、蜂蜡 653

第三节 畜产 654

一、牛皮 654

二、羊皮 654

第四节 食品 655

第五节 其它 655

一、五金、矿产 655

二、化工产品 656

第二章 扶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 656

四、建厂投资 657

三、生产周转金 657

五、改造低产茶园补助 657

第一节 生产资金扶持 657

一、茶叶专项贷款 657

二、工业品专项贷款 657

六、贷款扶持 658

第二节 物资支援 658

一、化肥 658

二、棉布 658

三、钢材 659

四、柴油 659

第三节 政策照顾 659

一、对出口私商的照顾 659

二、对生产、经营者的照顾 659

一、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660

二、出口生产专厂 660

第四节 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和专厂 660

第三章 边境贸易 661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和总值 661

一、进出口商品 661

二、进出口总值 661

第二节 主要口岸和边民互市点 662

一、主要口岸 662

二、边民互市点 664

第三节 贸易方式 664

一、边民互市 664

二、国营公司参与交易 664

第四章 外贸管理 665

第一节 体制改革 665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665

二、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665

三、改革茶叶流通体制 666

一、计划体制 667

二、计划编制及检查 667

第三节 财务管理 667

一、资金管理 667

第二节 计划管理 667

二、利润及留成 668

三、成本、费用、税金 669

四、会计核算 669

第四节 物价管理 670

四、销售价格 671

第五节 质量管理 671

一、茶叶 671

二、进货价格 671

一、收购价格 671

三、内部调拨价格 671

二、畜产品 672

三、松香、松节油 672

第六节 仓储、运输管理 672

一、仓储管理 672

二、运输管理 672

一、行政管理机构 673

第五章 机构 人员 673

第一节 机构 673

二、企业单位 674

第二节 职工队伍 675

一、人员 675

二、素质 675

第十二编 财政 税务 海关 676

简述 676

第一章 财政收入 677

第一节 农业税收入 678

第二节 烟亩罚金 679

第三节 契税 耕地占用税 680

一、契税 680

二、耕地占用税 681

第四节 工商各税及盐税 681

一、工商各税 681

二、盐税 682

第五节 国营企事业收入和专款收入 684

一、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折旧和所得税 684

二、事业收入 686

三、专款收入 686

第六节 其他收入 686

第七节 补助收入 687

第八节 公债 国库券 688

一、公债 688

二、国库券 689

第二章 农业税制 690

第一节 田赋制度 690

一、田赋、租课 690

二、耕地税 691

三、征实、征购、征借 692

第二节 累进税制 693

第三节 比例税制 695

第四节 边疆县1949年后农业税 697

第五节 国营农场农业税 698

第六节 农林特产农业税 698

第七节 农业税减免 699

一、灾歉减免 699

二、社会减免 700

第八节 农业税附加 700

一、基本建设支出 703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703

第三章 财政支出 703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703

三、农林水气事业费 704

四、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704

五、工交商事业费支出 705

六、城市维护费 705

第二节 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 705

一、教育事业费 705

二、科学事业费 706

三、文化事业费 706

四、卫生事业费 706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及抚恤支出 707

三、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708

五、其它民政事业费 708

四、离休、退休、退职费 708

二、抚恤事业费 708

一、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708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 709

一、行政支出 709

二、公安、安全支出 710

三、司法、检察支出 710

四、其它行政支出 710

第五节 专项资金支出 710

一、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710

二、边境建设事业费 711

三、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711

第六节 价格补贴支出 711

一、粮油补贴 711

二、居民肉食补贴 712

三、其它补贴 712

一、工商税收 713

第一节 清代、民国税收制度 713

第四章 税务 713

二、各类杂捐 715

三、乡、保公所摊派的杂费 7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税制 716

一、税收制度 716

二、开征税种 718

第三节 税收收入及主要税源 727

一、税收收入 727

二、主要税源分布及变化 729

第五章 财政税务管理 73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731

一、省统管和专署代管 731

二、收入划分税种、支出归口包干 731

六、收支挂钩、总额分成 732

五、固定留成、超收分成 732

四、总额分成 732

三、下放企业、下放财权 732

七、分级包干 733

八、粮食财务包干 733

九、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733

第二节 财政预决算管理 734

一、编制预算 734

二、预算调整 734

三、决算编制和审批 734

四、预备费比例 735

五、冻结资金 735

六、预算赤字及弥补 735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736

一、固定资产管理 736

二、流动资金管理 736

四、利润分配 737

三、成本管理 737

五、企业留利管理 738

六、决算报表 738

七、扶持企业发展生产 738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739

一、行政事业费管理 739

二、教育事业费管理 739

三、卫生事业费管理 740

四、公费医疗管理 740

五、计划生育事业费管理 740

六、民政事业费管理 741

七、文化事业费管理 741

第五节 农业财务管理 741

一、农林水事业费管理 741

三、支援农业资金管理 742

二、农牧企业财务管理 742

四、支农周转金 743

第六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743

第七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及管理 744

第八节 税收稽征管理 745

一、50年代的征管工作 746

二、60、70年代的稽征管理 746

三、80年代的稽征管理 747

第九节 会计管理 748

第十节 财政监督 749

一、财政监察 749

二、财政驻厂员制度 749

三、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750

第六章 机构人员 751

第一节 财政机构人员 751

一、行署财政局 751

二、县、乡财政机构 752

三、财政人员 753

第二节 思茅会计师事务所 753

第三节 税务机构人员 753

一、行署税务局 753

二、县、乡税务机构 754

三、税务人员 755

第七章 海关 756

第一节 思茅海关 756

一、机构 756

二、监督管理 757

三、关税征收 757

四、查缉走私 758

第二节 孟连海关 759

一、机构 759

二、监督管理 759

三、关税征收 760

四、查缉走私 761

第十三编 金融 764

简述 764

第一章 货币 765

第一节 实物货币 765

一、盐币 765

二、贝币 766

三、鸦片 766

第二节 金属货币 766

一、金币 766

二、银币 767

三、铜币 772

四、镍币 773

五、合金币 773

三、东方汇理银行纸币 774

二、殖边银行兑换券 774

第三节 纸币 774

一、富滇银行币 774

四、富滇新银行币 775

五、法币 775

六、关金券 776

七、金元券 776

八、人民币 776

九、外汇兑换券 778

十、思茅钱票 779

十一、铜元票 779

十二、磨黑井制盐同业公会手票 779

十三、景谷钱票 780

十四、镇沅按板银票 780

第四节 布钞 780

一、墨江布票 780

四、磨黑盐场管理委员会盐票 781

二、江城布票 781

三、江城县临时联合政府流通券 781

第二章 机构 782

第一节 银行 782

一、富滇银行在思普区机构 782

二、富滇新银行在思普区机构 782

三、县银行 782

四、中国人民银行思茅地区分行 783

五、交通银行在思茅区机构 786

六、建设银行在思茅区机构 786

七、农业银行在思茅区机构 788

八、中国工商银行思茅地区中心支行 789

三、合作金库 790

一、钱庄 790

二、小本借贷处 790

第二节 其他金融机构 790

九、中国银行思茅支行 790

四、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792

五、信用合作社 793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思茅分局 794

第三章 存款 794

第一节 企业存款 794

第二节 财政存款 796

第三节 基本建设存款 796

第四节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797

第五节 储蓄存款 797

一、活期 797

二、定期 798

第六节 农村存款 801

第七节 信托存款 801

第八节 其他存款 802

第四章 贷款 803

第一节 农业贷款 803

一、国营农业贷款 803

二、农户贷款 803

三、农村集体贷款 805

四、信用社贷款 805

五、预购定金贷款 806

六、开发性贷款 806

七、扶贫贴息贷款 806

八、外资国内配套贷款 806

第二节 流动资金贷款 807

一、工业贷款 807

二、商业贷款 808

三、建筑企业贷款 810

四、个体工商业贷款 810

五、乡镇企业贷款 811

一、技术改造贷款 812

第三节 固定资产贷款 812

二、基本建设贷款 813

三、专项贷款 813

第四节 信托贷款 814

第五节 其他贷款 815

第五章 结算 816

第一节 同城结算 816

一、支票 816

二、托收无承付 816

三、付款委托书 816

一、汇兑 817

第二节 异地结算 817

二、托收承付 818

三、信用证 818

四、委托收款 819

五、银行汇票 819

六、商业汇票 819

七、信用卡 819

第六章 国家金库 820

第一节 国家预算收入收纳 820

第二节 国家预算支出支拨 821

四、民意日报社股票 822

五、云南人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822

三、公路股票 822

第二节 债券 822

一、昭信股票 822

一、铁路股票 822

第一节 股票 822

第七章 证券 822

二、大井股票 822

五、储蓄券 823

八、同盟胜利公债 823

七、救国公债 823

六、救国奖券 823

四、靖国公债 823

三、随粮公债 823

二、自治彩票 823

九、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824

十、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824

十一、期票 825

十二、国库券 826

十三、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827

十四、基本建设债券 827

十八、保值公债 828

十七、特种国债 828

十五、财政债券 828

十六、国家建设债券 828

十九、集资债券 829

第八章 金融管理 829

第一节 现金管理 829

第二节 金银管理 831

第三节 外汇管理 832

第四节 金融行政管理 834

第九章 拨款 835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 835

一、建筑安装工程拨款 835

二、设备器材拨款 838

三、其他费用拨款 839

第二节 地质勘探拨款 839

第三节 更新改造拨款 840

第四节 农业拨款 841

第五节 其他拨款 842

第一节 财产保险 843

一、企业财产保险 843

第十章 保险 843

二、运输工具保险 844

三、货物运输保险 845

四、家庭财产保险 846

五、自行车保险 847

六、农业保险 847

第二节 人身保险 848

一、短期人身保险 848

二、长期人身保险 849

三、其他保险 849

一、历年地震灾害财产损失理赔 850

二、澜沧“11.6”地震灾害财产损失理赔 850

第三节 地震灾害财产损失理赔 850

第十四编 粮油购销 853

简述 853

第一章 粮食征购 854

第一节 积谷 854

一、积贮 854

二、管理 855

三、使用 855

第二节 田粮赋税 856

一、田赋征收 856

二、征纳办法 859

第三节 筹粮与公粮 860

一、筹粮 860

二、公粮 860

第四节 粮食收购 862

一、市场收购 862

二、统购 863

三、合同订购 867

第二章 粮食销售 869

第一节 自由购销 869

第二节 统销 869

一、农业销售 869

二、非农业销售 873

三、统销票证 875

第三节 军粮 875

第三章 食用植物油购销 877

第一节 收购 877

第二节 销售 878

第四章 粮油集市和议购议销 881

第一节 粮油集市 881

第三节 议销 882

第二节 议购 882

第五章 粮油价格 884

第一节 统购统销前价格 884

第二节 价格调整 885

第六章 粮油储运与检验 887

第一节 储存 887

一、仓储设施 887

二、储粮保管 888

第二节 调运 889

一、粮食调运 889

二、调运办法 890

三、伤亡事故处理 892

第三节 检验 892

一、质量标准 892

二、检验技术 893

第一节 土法加工 894

三、质量把关 894

第七章 粮油加工 894

第二节 机械加工 895

一、碾米 895

二、制粉 895

三、制面条 896

四、榨油 896

五、加工食品 896

六、饲料加工 896

第八章 管理 8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97

一、行政管理机构 897

二、企事业单位 900

一、计划 901

二、统计 901

第二节 计划管理 901

第三节 财务管理 902

一、资产管理 902

二、费用管理 902

三、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利润 903

第十五编 交通运输 906

简述 906

第一章 道路 907

第一节 驿道 907

一、人马驿道 907

二、驿马桥 908

三、马站、马店 909

第二节 公路 910

一、国道 910

二、省道 911

三、县乡村道 913

四、专用道 919

五、桥梁 919

六、路桥企业 925

第三节 水路 925

一、澜沧江 925

二、小黑江、威远江 926

三、把边江、李仙江 926

四、南卡江 926

五、渡口 927

第四节 机场 928

一、曼连机场 928

二、思茅机场 928

第二章 运输 929

二、昆思铁路踏勘 929

一、石佛铁路踏勘 929

第五节 铁路踏勘规划 929

第一节 运输工具 930

一、人力运输工具 930

二、畜力运输工具 930

三、机动车辆 930

四、水运工具 931

五、空运工具 931

第二节 陆运 931

一、人力运输 931

二、畜力运输 932

三、拖拉机运输 934

四、汽车运输 935

五、汽车运输企业 936

二、威远江水运 939

三、李仙江、川河水运 939

第三节 水运 939

一、澜沧江水运 939

四、梅子湖水运 940

第四节 空运 940

第三章 交通管理 9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41

一、思茅专署(行署)交通(科)局 941

二、县工业交通局 943

三、事业机构 943

第二节 公路管养 944

一、思茅公路管理总段 944

二、地方公路管养 946

第三节 营运管理 947

一、运输市场管理 947

二、运价管理 949

一、公路养路费 951

第四节 规费管理 951

二、运输管理费 952

三、公路交通建设基金 953

四、车辆购置附加费 953

第五节 交通安全管理 954

一、安全管理机构 954

二、交通监理 954

三、安全宣传 955

四、路政管理 955

五、肇事处理 956

六、机场安全 959

七、水运安全 960

第十六编 邮电 961

简述 961

二、中华邮政 962

一、大清邮政 962

第一节 邮驿 962

第二节 邮政局 962

第一章 机构 962

三、人民邮政 963

第三节 电报(信)局 963

一、电报局 963

二、电信局 963

第四节 邮电局 963

一、地区邮电局 963

二、县邮电局 964

三、邮电分支机构 965

第二章 邮政 965

第一节 网路 965

一、邮路 965

二、邮运 966

三、设备 967

第二节 业务 968

一、函件 968

二、包裹 968

三、储汇 969

四、报刊发行 970

五、集邮 970

第三节 投递 971

一、城市投递 971

二、农村投递 972

第四节 机要通信 973

一、交通联络站 973

二、军地办交通 973

三、机要业务 973

二、线路管理 975

一、线路建设 975

第一节 长途电信线路 975

第三章 电信 975

三、线路维护 976

第二节 电报 976

一、电报业务 976

二、电报电路 977

三、电报设备 978

第三节 电话 978

一、长途电话 978

二、市内电话 980

三、农村电话 983

第四章 管理 985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 985

一、劳动管理 985

二、工资福利 986

四、教育培训 987

三、劳动保护 987

五、干部管理 989

第二节 经济管理 992

一、固定资产 992

二、财务制度 992

三、资金管理 993

四、物资供应 993

五、业务总量 994

第三节 民主管理 994

一、工人参加管理 994

二、职工代表大会制 994

第四节 质量管理 995

一、质量统计上报 995

二、质量计划考核 995

一、管理机构 996

第五节 无线电管理 996

三、全面质量管理 996

二、管理业务 997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 999

简述 999

第一章 城镇建设 999

第一节 思茅思茅镇 999

一、古建筑 999

二、主街道路 1000

三、住宅建设 1000

四、供水排水 1000

五、公共建筑 1001

六、园林绿化 1001

四、供水排水 1002

三、住宅建设 1002

二、主街道路 1002

一、古建筑 1002

第二节 普洱宁洱镇 1002

五、公共建筑 1003

六、园林绿化 1003

第三节 墨江玖联镇 1003

一、古建筑 1003

二、主街道路 1004

三、住宅建设 1004

四、供水排水 1004

五、公共建筑 1004

六、园林绿化 1005

第四节 景东锦屏镇 1005

一、古建筑 1005

二、主街道路 1005

五、公共建筑 1006

六、园林绿化 1006

三、住宅建设 1006

四、供水排水 1006

第五节 景谷威远镇 1007

一、古建筑 1007

二、主街道路 1007

三、住宅建设 1007

四、供水排水 1007

五、公共建筑 1008

六、园林绿化 1008

第六节 镇沅按板镇 1008

一、主街道路 1008

二、住宅建设 1008

五、园林绿化 1009

一、古建筑 1009

第七节 江城勐烈镇 1009

四、公共建筑 1009

三、供水排水 1009

二、主街道路 1010

三、住宅建设 1010

四、供水排水 1010

五、公共建筑 1010

六、园林绿化 1010

第八节 孟连孟连镇 1011

一、古建筑 1011

二、主街道路 1011

三、住宅建设 1011

四、供水排水 1011

五、公共建筑 1011

五、园林绿化 1012

四、公共建筑 1012

三、供水排水 1012

一、主街道路 1012

第九节 澜沧勐朗镇 1012

六、园林绿化 1012

二、住宅建设 1012

第十节 西盟西盟镇 1013

一、主街道路 1013

二、住宅建设 1013

三、供水排水 1013

四、公共建筑 1013

五、园林绿化 1014

第二章 村镇建设 1014

第一节 民居住宅 1014

一、类型 1014

二、样式 1014

三、上允镇 1015

四、永平镇 1015

一、磨黑镇 1015

二、通关镇 1015

第二节 集镇 1015

五、恩乐镇 1016

六、勐马镇 1016

七、整董镇 1016

八、漫湾镇 1016

九、文井镇 1016

第三章 建筑队伍 1017

第一节 地属建筑单位 1017

一、普洱区专员公署营建委员会 1017

二、思茅地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017

三、景谷建筑单位 1018

二、普洱建筑单位 1018

一、思茅建筑单位 1018

四、思茅振华建筑公司 1018

三、思茅地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1018

第二节 各县县乡属建筑单位 1018

四、镇沅建筑单位 1019

五、景东建筑单位 1019

六、墨江建筑单位 1019

七、江城建筑单位 1019

八、澜沧建筑单位 1020

九、西盟建筑单位 1020

十、孟连建筑单位 1020

第三节 外来施工队伍 1020

第四章 管理 10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21

一、行政机构 1021

二、事业机构 1022

一、施工管理 1023

第二节 设计管理 1023

第三节 建筑管理 1023

二、质量监督 1024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1024

一、私房 1024

二、公房 1024

三、房地产普查 1025

第五节 城镇规划 1025

一、规划编制 1025

二、规划管理 1026

第十八编 环境保护 1027

简述 1027

第一章 机构和管理 1028

第一节 机构 1028

一、地区环保机构 1028

二、县级环保机构 1029

一、地方管理法规 1030

二、环保宣传教育 1030

第二节 管理 1030

三、污染源调查 1033

四、环境规划 1034

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035

六、征收排污费 1035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103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037

一、污染状况 1037

二、重点污染源 1038

三、重大污染事故 1039

四、人民来信来访 1039

第二节 污染防治 1040

一、老污染源治理 1040

三、“三废”综合利用 1041

二、限期治理 1041

第三章 环境监测与环保科技成果 1042

第一节 环境监测 1042

一、机构和人员 1042

二、监测内容 1043

三、监测成果 1043

四、固定资产及业务经费 1044

第二节 环保科技成果 1044

一、科技论文 1044

二、表彰奖励 1046

第十九编 综合经济管理 1047

简述 1047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048

第一节 经济概况 1048

一、1949年前的经济 1048

二、1950~1957年的经济 1050

三、1958~1976年的经济 1051

四、新时期的经济 1053

第二节 综合经济指标 1055

一、国民生产总值 1055

二、社会总产值 1055

三、工农业总产值 1055

四、国民收入 1058

五、人民生活水平 1058

第三节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106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06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06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062

一、社会总产值结构 1062

二、工农业总产值结构 1063

三、工农业内部结构 1063

一、商品流通结构 1065

第三节 流通结构 1065

二、商品销售结构 1066

三、商品调出调入结构 1066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1066

一、投资方向结构 1066

二、投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