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全南县志
全南县志

全南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西省全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主编胡春旺,温运汉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0016201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全南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志 35

第一章 县域、沿革 35

第一节 县域位置 3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3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9

第一节 堡 39

第二节 区、乡、保、甲 39

第三节 区、乡(社)、村(队) 40

第三章 县城、乡镇 45

第一节 县城 45

第二节 乡(镇) 48

第二篇 自然环境志 53

第一章 地质 53

第一节 区域地层 53

第二节 岩浆岩 55

第三节 地质构造 57

第二节 山脉分布 60

第一节 地貌类型 60

第二章 地貌 60

第三章 气候 64

第一节 日照与太阳辐射 64

第二节 温度 65

第三节 降水 68

第四节 风 70

第五节 相对湿度与蒸发量 71

第六节 霜期 72

第七节 物候 72

第八节 灾害性气象 73

第四章 水文 75

第一节 河流 75

第二节 径流 77

第三节 地下水 77

第五章 土壤 79

第一节 土壤种类与分布 79

第二节 土壤养分及利用 88

第三节 覆盖率 90

第二节 动物资源 92

第一节 植物资源 92

第六章 自然资源 92

第三节 矿物资源 93

第四节 水力资源 98

第五节 土地资源 99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00

第一节 自然灾害综述 100

第二节 自然灾害录 100

第三节 鱼类减少 102

第五节 气温变化 102

第四节 鼠类增多 102

第一节 珍禽异兽减少 102

第二节 普通鸟类减少 102

第八章 生态变迁 102

第六节 水质变化 103

第三篇 政治志 1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全南县地方组织 105

第一节 早期党员和党组织活动 105

第二节 县委及中心县委、边区工委 105

第四节 区及区以下党组织 110

第三节 党组及机关党委 110

第五节 党务工作 113

第六节 党的代表会议及代表大会 12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全南县地方组织 12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全南县地方组织 125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全南县地方组织 125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全南县地方组织 126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会议) 127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28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务委员会 132

第四章 政府机构 135

第一节 厅署 135

第二节 县署、县政府 135

附:县参议会 13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138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南县委员会 146

第一节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 146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148

第三节 县政协工作委员会 14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53

第六章 群团组织 15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5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15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61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164

第六节 文艺、学术团体 166

第七节 归国华侨组织 167

第八节 国际友好团体 168

第一节 治安机构 169

第七章 治安 169

第二节 社会治安 170

第三节 户籍、交通及其他管理 172

第四节 消防 174

第八章 司法 176

第一节 检察 176

第二节 审判 178

第三节 司法行政 180

第三节 优抚、安置 182

第二节 支援前线 18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82

第九章 民政 182

第四节 救灾、救济 187

第五节 社会福利 189

第六节 选举 190

第七节 老区建设 192

第八节 婚姻管理 193

第十章 人事与劳动管理 194

第一节 职工队伍 194

第二节 人事管理 197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01

第四节 工资管理 204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福利 212

第六节 职工离休与退休(职) 217

第十一章 外事与侨务 220

第一节 外事 220

第二节 侨务 220

第十二章 档案与信访 222

第一节 档案 222

第二节 信访 222

第一节 武装机构 224

第十三章 军事 224

第二节 驻军 228

第三节 兵役制度 229

第四节 地方武装与民兵 231

第五节 重大兵事活动 235

第四篇 经济志(上) 239

第一章 农业 239

第一节 农业环境 239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241

第三节 农作物 247

第四节 农作制度 254

第五节 农作机具 257

第六节 畜牧业 260

第七节 渔业 265

第八节 农业行政管理 266

第二章 林业 268

第一节 林木种类及分布 26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71

第三节 森林经营 275

第四节 林木采伐 278

第五节 木材及林产品加工 282

第六节 林场、垦殖场 290

第七节 林业行政管理 294

第三章 水利电力 301

第一节 水利设施 301

第二节 水土保持 305

第三节 水力发电工程 307

第四节 供电用电 312

第五节 水利电力管理 314

第四章 乡镇企业 317

第一节 乡镇企业沿革 317

第二节 乡镇企业结构 319

第三节 重点企业简介 326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 327

第五章 土特产品 330

第一节 林农产品类 330

第二节 手工产品类 331

第三节 轻工产品类 332

第六章 矿业 333

第一节 钨矿业 333

第二节 煤炭业 335

第三节 稀土业 336

第四节 其他矿业 337

第一节 工业经济体制 339

第七章 工业 339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42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44

第四节 化学工业 345

第五节 印刷、造纸工业 347

第六节 食品工业 349

第七节 其他轻纺工业 351

第八节 工业管理 355

第一节 古道 359

第八章 交通 359

第二节 公路建设 360

第三节 公路运输 367

第四节 水路运输 370

第五节 搬运 372

第六节 交通运输管理 372

第九章 邮电 376

第一节 机构 376

第二节 邮政 376

第三节 电信 378

第十章 城乡建设 380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80

第二节 乡镇建设 384

第三节 环境保护 385

第四节 建筑业 387

第五篇 经济志(下) 390

第一章 商业 390

第一节 商业市场 390

第二节 商业体制 392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397

第四节 工业品经营 399

第五节 副食品经营 401

第六节 生产资料经营 404

第七节 饮食服务业 409

第八节 对外贸易 410

第九节 商业行政管理 412

第二章 粮食 413

第一节 粮食市场 413

第二节 粮食征购与销售 414

第三节 食油购销 421

第四节 粮食储运 426

第五节 粮油加工 429

第六节 粮油行政管理 429

第三章 财政 433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43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34

第三节 财政监督(含审计) 447

第四章 税务 450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 450

第二节 赋税征收 451

第三节 赋税减免 461

第五章 金融 46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63

第二节 货币 464

第三节 信贷 467

第四节 存款 472

第五节 储蓄 475

第六节 公债 480

第七节 保险 48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82

第六章 经济综合管理 482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489

第三节 物资管理 493

第四节 物价管理 495

第五节 统计管理 504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 507

第六篇 教科文志 509

第一章 教育 509

第一节 私塾 50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0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1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19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52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27

第七节 教师队伍 529

第八节 教育行政管理 533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36

第一节 科学技术机构 53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3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38

第四节 科技服务 540

第五节 其他科技 542

第三章 文化 545

第一节 戏剧 545

第二节 文艺 546

第三节 电影 560

第四节 图书 561

第五节 群众文化 562

第六节 文物胜迹 570

第七节 文化事业管理 573

第一节 报刊 574

第四章 新闻 574

第二节 广播 575

第三节 电视 576

第四节 通讯报道 578

第五章 医药卫生 580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80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83

第三节 医疗技术 585

第四节 公共卫生 586

第五节 疫病防治 589

第六节 妇幼保健 594

第七节 药物生产及管理 596

第八节 卫生事业管理 598

第六章 体育 60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0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03

第三节 体育竞赛 604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10

第五节 体育事业管理 610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分布 612

第一章 人口 612

第七篇 社会志 612

第二节 人口构成 617

第三节 人口调查 621

第四节 姓氏与家庭 622

第五节 计划生育 624

第二章 民族 629

第一节 民族构成 629

第二节 少数民族 630

第三节 基督教(天主教、耶稣教) 634

第二节 道教 634

第一节 佛教 634

第三章 宗教 634

第四章 民俗 635

第一节 生产习俗 63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37

第三节 礼仪习俗 641

第四节 时令节日 644

第五节 迷信与陋习 646

第五章 人民生活 648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48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50

第六章 方言 653

第一节 方言分布 653

第二节 语音 654

第三节 词汇 680

第四节 语法 695

第五节 标音举例 699

第七章 谚语、歇后语 701

第一节 天气谚语 701

第二节 农事谚语 702

第三节 生活谚语 703

第四节 歇后语 704

第八篇 人物志 705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05

第二章 人物表 712

一、宋至民国县籍职官表 712

二、建国后县籍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名表 714

三、县籍红军老战士及援外人员 716

四、建国后县籍文化科技界高级职称人员表 716

五、建国后非县籍在县文化科技界任职的高级职称人员表 717

六、受省以上表彰、命名的模范人物表 718

第三章 革命烈士、抗日阵亡士兵名录 724

一、县籍革命烈士英名录 724

二、县籍在国民党军抗日阵亡士兵名录 725

附录 732

一、重要文献辑存 732

二、新编县志文存 754

三、边界山林纠纷处理文件选录 758

四、1989~1994年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 772

编后记 7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