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栾城县志
栾城县志

栾城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北省栾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1129479
  • 页数:1150 页
图书介绍:
《栾城县志》目录

编首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政区建置 100

第一章 地理位置 100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0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03

第一节 清代 103

第二节 中华民国 10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13

第四章 城镇乡村 122

第一节 县城 122

第二节 乡镇 125

第三节 村庄 133

附:县名来历考 155

村名考 156

方村区沿革 15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59

第一章 地质 159

第一节 地层 159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60

第二章 地貌 162

第一节 地貌成因 162

第二节 地貌形态 162

第三章 气候 163

第一节 四季 163

第二节 太阳辐射 日照 163

第三节 温度 164

第四节 降水 170

第六节 霜 雪 冰 173

第五节 空气湿度 蒸发 173

第七节 风 174

第八节 灾害性天气 176

第九节 物候 177

第四章 水文 180

第一节 河渠 180

附:河流考 184

第二节 地表水 185

第三节 地下水 185

第五章 土壤 188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188

第二节 土壤性质 190

第六章 自然资源 200

第一节 土地 200

第三节 水 201

第二节 矿藏 201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20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205

第一节 水灾 205

第二节 旱灾 211

第三节 风灾 217

第四节 雹灾 219

第五节 生物灾害 223

第六节 地质灾害 228

附:历史上未造成灾害的地震 229

第三编 人口 230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230

第一节 人口数量 23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233

第二章 人口变动 234

第一节 人口来源 234

第三节 自然变动 235

第二节 人口外流 235

第三章 人口构成 238

第一节 民族构成 238

第二节 年龄、性别构成 239

第三节 文化构成 242

第四节 职业构成 242

第五节 家庭和婚育 243

第六节 人寿 24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245

第一节 机构 245

第二节 宣传教育 246

第三节 节制生育 246

第四节 晚婚晚育 247

第五节 奖励 249

第五章 人口普查 250

第四编 经济 251

经济综述 251

第一章 农业 259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 260

第二节 耕地与劳动力 266

第三节 农业区划 267

第四节 耕作制度 269

第五节 方田建设 270

第六节 农作物品种 271

第七节 农技农艺 275

第八节 农业机具 285

第九节 农业经济管理 292

第二章 林业 306

第一节 林木品种及其分布 307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10

第四节 林业科技 312

第三节 果园 312

第五节 林业管理 314

第三章 畜牧业 316

第一节 畜禽品种 316

第二节 饲料饲草 317

第三节 饲养形式 31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23

第五节 品种改良 324

第六节 畜牧管理 325

附:栾城县国营畜牧良种场 327

第四章 多种经营 329

第一节 种植业 329

第二节 养殖业 330

第三节 加工业 330

第四节 传统产品 331

第一节 水利工程 333

第五章 水利 333

第二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42

第三节 水利水产 344

第四节 水利管理 345

附:栾城县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 347

第六章 工业 35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51

第二节 工业门类 352

附:栾城县医药工业基地 357

第三节 工业管理 365

第四节 主要产品介绍 367

第七章 乡镇企业 372

第一节 产业结构 372

第二节 产值利润 379

第三节 效益 380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81

第一节 古道 383

第八章 交通 383

第二节 公路 384

第三节 运输 390

第四节 管理 392

第五节 铁路 395

第九章 邮电 397

第一节 驿传 397

第二节 邮政 397

第三节 电信 398

第四节 机构 400

附:窦妪支局 401

冶河支局 401

第十章 城乡建设 408

第一节 城镇建设 408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16

第三节 土地管理 417

第四节 环境保护 419

第十一章 能源利用 422

第一节 电力 422

第二节 柴草 426

第三节 沼气 426

第四节 太阳能 427

第五节 液化石油气 427

第十二章 商业 428

第一节 商业体制 428

附:县供销社下属公司简介 430

商业局下属公司简介 432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433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437

加油站 439

附:石油库 439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444

第五节 饮食服务 448

第六节 集市贸易 449

第七节 对外贸易 450

附:商店选介 450

第十三章 粮油购销 452

第一节 机构 452

第二节 粮油收购 453

第三节 粮油销售 456

第四节 粮油储运 460

第十四章 财政 46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6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6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69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 474

第五节 机构 476

第十五章 税务 477

第一节 税种税率 477

第二节 税务稽征 488

第三节 税收减免 490

第四节 机构 491

第十六章 金融 492

第一节 机构 492

第二节 当铺 银号 钱局 492

第三节 货币 493

第四节 储蓄 495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499

第六节 现金管理和结算 505

第七节 建设拨款 508

第八节 保险 509

第九节 债券 509

第一节 工商 511

第十七章 经济综合管理 511

第二节 计量 516

第三节 物价 519

第四节 审计 528

第五节 计划 530

第六节 统计 533

第五编 政治 53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37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537

第二节 组织机构 540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542

第四节 党的建设 553

第五节 社会宣传 557

第六节 纪律检查 559

第七节 统战工作 560

第九节 重要决策 562

第八节 其他部门工作 56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7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7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7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7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79

第五节 代表活动 580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8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8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82

第二节 政务活动辑要 590

第三节 信访工作 595

第四节 外事 桥务 596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99

第一节 政协委员 599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全体会议 600

第三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604

第四节 委员活动 605

第五章 社会团体 60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606

第二节 农民组织 607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60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610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614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615

第七节 其他社会团体 616

第六章 清以前县署 617

第七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与地方政府 624

第一节 地方组织 624

第二节 政权机构 626

第三节 社团 629

附:日伪时期栾城县警察所 631

第八章 公安司法 631

第一节 公安 631

第二节 检察 636

第三节 审判 637

第四节 司法行政 640

第九章 民政 643

第一节 机构 643

第二节 优抚 643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646

第四节 社会救济 646

第五节 社会福利 647

第六节 婚姻管理 649

第七节 殡葬改革 650

第十章 劳动人事 652

第一节 机构 652

第二节 用工管理 65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54

第四节 工资 657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60

第六节 劳动仲裁 663

第六编 军事 664

第一章 兵役制度 665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 665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666

第二章 驻军和过境部队 667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政府军 667

第二节 明清起义军 668

第三节 军阀部队 668

第四节 国民党军 669

第五节 人民军队 671

附:日伪军 672

第一节 旧政权地方武装 674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74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77

第四章 民兵 68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83

第二节 民兵活动 684

第五章 军事设施 686

第一节 清以前军事设施 6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旧政权军事设施 686

第三节 人民武装军事设施 687

第六章 战事 689

第一节 清以前主要战事 68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69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701

附:侵栾日军暴行录 707

第一章 教育 716

第七编 文化 716

第一节 旧制教育 717

第二节 学前教育 719

附:栾城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71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2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23

第五节 专业教育 72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728

第七节 教育行政管理 730

附:日伪教育机构 731

第八节 教学研究 731

第九节 教师队伍 732

第十节 学生 736

第十一节 考试制度 737

第十二节 教育经费 751

第十三节 勤工俭学 752

附:学校选介 753

栾城县第一中学 753

栾城县农业技术中学 753

栾城县职工子弟学校 754

第二章 科学技术 755

第一节 机构 755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58

第三节 科技普及 759

第四节 科研成果 759

第五节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 762

第六节 气象观测 762

第七节 地震预测 763

第三章 文化艺术 765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765

第二节 文学艺术 769

第三节 著述要目 775

第四节 报刊 广播 电视 782

第五节 文物 古迹 784

第六节 文化管理 798

第四章 卫生 799

第一节 医疗单位 799

附:栾城县卫生学校 802

日伪医院 805

第二节 防疫 807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12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814

第五节 卫生行政管理 815

第五章 体育 81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1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821

第三节 人才培养 822

第四节 体育设施 822

第五节 体育竞赛 823

第八编 民情风俗 829

第一章 居民生活 82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82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837

第二章 宗教 839

第一节 佛教 839

第二节 道教 841

第三节 天主教 842

第四节 基督教 844

第五节 伊斯兰教 845

第三章 民俗民风 846

第一节 经济习俗 846

第二节 社会习俗 84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860

栾书 861

第四节 岁时节令 863

第五节 庙会 866

第六节 良风美德 871

第七节 迷信 陋习 禁忌 877

第四章 方言 880

第一节 语音 880

附:栾城方言同音字 892

第二节 词汇 906

第三节 语法 930

第四节 标音举例 933

第五章 谣谚 936

第一节 民谣 936

第二节 儿歌 939

第三节 谚语 俗语 942

第四节 歇后语 946

第六章 姓氏 950

第一节 姓氏来源 950

第二节 姓氏分布 951

第一章 人物传 961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961

第九编 人物 961

柴武 962

王温 962

苏味道 963

赵鼎 963

李拯 963

李遹 964

李冶 964

张翼 965

哈珊 966

安玉 966

马献图 967

韩林儿 967

韩山童 967

陈政 968

张举 968

冯相 969

霍琳 969

牛希儒 969

房宗? 970

张名山 970

邓谐 970

张重光 971

房永清 971

邓梦魁 971

马永清 972

张诰祥 972

邓祥麟 972

李桐 973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973

张惇德 973

靳老哲 974

冯庆和 975

张耀先 976

杨生池 976

赵采青 976

张世尧 978

张二德 978

牛庆寿 979

张化五 979

刘训 980

乔明礼 980

聂子正 982

温秀芝 983

周秉谦 985

阎继明 986

石清怀 987

刘锦荣 988

郭祥生 988

王半农 989

张国隆 991

傅佩璋 991

王力 991

康万聚 994

刘二妮 994

刘震 995

田平 996

杨清海 997

吴进忠 998

杨泽连 999

王敏 1000

翟荣臻 1001

王英先 1003

李合香 1005

牛小贞 1006

王荣刚 1006

檀文斌 1007

第三节 栾城县地方职官传 1008

马彦文 1008

沈贞 1008

杜潮 1008

耿继武 1008

谭昌言 1009

刘三元 1009

王大猷 1010

席光缙 1010

沈廷劢 1010

陈心镜 1010

桂超万 1011

张传珏 1011

孙佐周 1012

郝玉杰 1013

曹录 1014

第二章 人名录 101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1017

南高乡 1017

柳林屯乡 1022

西安庄乡 1026

小梅乡 1028

聂家庄乡 1031

栾城镇 1034

孟董庄乡 1035

西营乡 1037

马家庄乡 1039

窦妪镇 1042

陈村乡 1043

苏邱乡 1045

冶河镇 1047

郄马乡 1049

楼底乡 1050

方村乡 1051

第二节 国民党部分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1054

第三章 人物表 1055

一、栾城县籍党政军副地师级以上人名表 1055

附:中国国民党政界人士名表 1057

二、栾城县籍国家大型企业厂长、经理人名表 1057

三、栾城县籍科技、学者人名表 1057

四、栾城县科技人员名表 1061

五、出席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名表 1064

编末 1069

一、重要文献辑存 1069

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的请示报告 1069

关于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的决定 1072

关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1073

关于《栾城县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的决议 1076

《栾城县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提要) 1077

《栾城县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序言 1080

《栾城县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前言 1081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意见 1083

关于进一步加决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1089

二、革命回忆录选辑 1094

栾城星火 1094

赔“损失” 1101

重返根据地 1102

三、艺文荟萃 1103

(一)诗词 1103

(二)文选 1120

(三)楹联选 1120

四、珍闻奇事 1122

五、轶闻 1125

六、匪患 1128

七、重大事故 1130

八、考证 1135

“三苏”祖籍栾城考 1135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136

九、旧志述录 1137

(一)旧志简介 1137

(二)旧志序言选录 1138

十、表格索引 1140

本志编修始末 11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