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大学语文基础
大学语文基础

大学语文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冉欲达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7090·300
  • 页数:625 页
图书介绍:
《大学语文基础》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现代汉语 2

导言 2

第一章 字、语素、词 4

第一节 字 4

一 字、音节、语素的关系 4

二 字的形音义 4

三 纠正错别字 6

四 纠正误读 8

思考与练习 12

一 字、语素、词三者的关系 14

第二节 语素和词 14

二 词的构成 15

三 词的意义 18

四 词的语法类别 23

思考与练习 27

第二章 词组、句子 29

第一节 词组 29

一 词组的类型 29

二 词组的性质和功能 32

三 多重词组 34

思考与练习 35

一 句子及其种类 37

第二节 句子 37

二 单句的类型 38

三 句子的特殊成分 47

四 复句及其种类 49

五 多重复句 54

思考与练习 55

第三章 常见的语病 58

第一节 用词方面 58

一 词义问题 58

二 实词问题 59

三 虚词问题 62

思考与练习 64

第二节 结构方面 67

一 余缺问题 67

二 搭配问题 69

三 顺序问题 71

四 句式问题 74

思考与练习 75

第三节 逻辑 78

一 概念问题 78

二 判断问题 79

三 推理问题 82

思考与练习 83

一 比喻 86

第一节 形象生动 86

第四章 修辞方法 86

二 比拟 88

三 借代 88

四 拈连 90

思考与练习 90

第二节 强调突出 91

一 夸张 91

二 衬托 92

三 反复 93

四 设问、反问 93

思考与练习 94

一 象征 95

第三节 含蓄委婉 95

二 双关 96

三 婉曲 97

思考与练习 98

第四节 和谐连贯 99

一 对偶 99

二 排比 100

三 层递 101

思考与练习 101

第二编 古代汉语 104

导言 104

一 人称代词 106

第一章 代词、副词 106

第一节 代词 106

二 指示代词 111

三 疑问代词 116

思考与练习 117

第二节 副词 120

一 程度副词 120

二 范围副词 121

三 时间副词 122

四 否定副词 123

五 语气副词 124

六 情态副词 125

七 敬谦副词 126

思考与练习 126

第二章 介词、连词与助词、叹词 128

第一节 介词 128

一 于(于、乎) 128

二 以 130

三 为(wèi) 132

四 与 133

五 及 134

思考与练习 135

一 而 136

第二节 连词 136

二 以 138

三 与、及 139

四 则 140

五 且 142

六 虽 143

思考与练习 144

第三节 助词、叹词 145

一 助词 145

二 叹词 153

思考与练习 154

一 什么叫名词用如动词 156

第三章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156

第一节 名词用如动词 156

二 如何判定名词用如动词 157

三 应注意的问题 158

思考与练习 159

第二节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60

一 动词的使动用法 160

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62

三 名词的使动用法 164

思考与练习 164

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6

第三节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166

二 名词的意动用法 167

思考与练习 168

第四节 动词的为动用法 169

一 什么叫动词的为(wèi)动用法 169

二 为动用法的种类 170

三 应注意的问题 171

思考与练习 172

第五节 名词作状语 172

一 普通名词作状语 172

二 时间名词作状语 174

思考与练习 175

第四章 句式 177

第一节 宾语前置与谓语前置 177

一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177

二 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 178

三 在前置宾语与动词谓语间加助词“之”或“是”表示强调 179

四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180

五 谓语前置 180

思考与练习 181

第二节 判断句与被动句 183

一 判断句 183

二 被动句 186

三 应注意的问题 188

思考与练习 189

第三节 习惯句式与省略 192

一 习惯句式 192

二 省略 198

思考与练习 201

第三编 中国古代文学 206

第一章 古代诗歌 206

第一节 古代诗歌概述 206

一 原始歌谣 206

二 先秦时期的诗歌 207

三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208

四 唐诗 212

五 宋词 217

六 元明清时期的诗歌 220

第二节 《诗经》和《楚辞》 223

一 《诗经》的思想内容 223

二 《诗经》的艺术特色 225

三 《楚辞》与屈原 228

四 《离骚》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28

第三节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229

一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29

二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232

三 杜甫的生平与创作 233

四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233

五 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 234

六 《长恨歌》和《琵琶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36

第四节 苏轼 陆游 辛弃疾 237

一 苏轼的生平和创作 237

二 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237

三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 238

四 陆游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宏丽悲壮的风格 239

五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 239

六 辛词的政治激情和慷慨悲凉的格调 240

第二章 古代散文 244

第一节 古代散文概述 244

一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 244

二 战国诸子散文 246

三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 248

四 唐宋时期的散文 250

五 明清时期的散文 251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253

一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 253

二 《史记》传记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54

第三节 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 259

一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259

二 韩愈散文的特色 260

三 柳宗元的生平与创作 261

四 柳宗元散文的特色 262

一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263

第四节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散文 263

二 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264

三 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 266

四 王安石散文的特色 266

第三章 古代小说 269

第一节 古代小说概述 269

一 古代小说的雏形 269

二 唐传奇——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270

三 宋元白话小说 271

四 明代长篇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的空前繁荣 273

五 清代长篇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的巨大成就 274

一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77

第二节 宏伟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277

二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78

第三节 农民起义的史诗《水浒传》 281

一 《水浒传》的成书经过和作者 281

二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2

第四节 浪漫主义的杰作《西游记》 287

一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87

二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与主要人物形象 288

三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290

第五节 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291

一 曹雪芹与《红楼梦》 291

二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92

三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与巨大影响 295

第四章 古代戏剧 298

第一节 古代戏剧概述 298

一 元杂剧的繁荣和南戏的兴起 298

二 明清传奇的兴盛 300

第二节 悲剧杰作《窦娥冤》 301

一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 301

二 《窦娥冤》悲剧性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形象的塑造 303

第三节 优美的爱情喜剧《西厢记》 305

一 王实甫与戏剧《西厢记》的产生 305

二 《西厢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07

一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 309

第四节 浪漫主义的爱情悲喜剧《牡丹亭》 309

二 《牡丹亭》的戏剧故事和主题思想 310

三 女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塑造 311

第五节 宏伟的历史剧《桃花扇》 312

一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312

二 《桃花扇》的宏伟结构和反映历史的深度 313

三 主要人物形象李香君和侯方域 315

第四编 中国现代文学 318

第一章 概述 318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318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 324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在斗争中发展 330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郭沫若、茅盾 338

第一节 鲁迅 338

一 生平和思想发展 338

二 《呐喊》、《徬徨》的思想和艺术 340

三 杂文的思想和艺术 346

第二节 郭沫若 351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51

二 《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353

三 历史剧的思想和艺术 358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61

第三节 茅盾 361

二 《子夜》的思想和艺术 363

第三章 民主主义作家——巴金、老舍、曹禺、闻一多 370

第一节 巴金 370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70

二 《家》的思想和艺术 372

第二节 老舍 376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76

二 《骆驼祥子》的思想和艺术 378

第三节 曹禺 383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83

二 《雷雨》、《日出》的思想和艺术 385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91

第四节 闻一多 391

二 《红烛》和《死水》的思想和艺术 392

第四章 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解放区的文艺创作 399

第一节 李季和他的《王贵与李香香》 399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399

二 《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和艺术 401

第二节 赵树理的小说 405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405

二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407

第三节 丁玲和她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417

一 生平、思想和创作 417

二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思想和艺术 419

第四节 《白毛女》 423

一 《白毛女》的创作经过 423

二 《白毛女》的思想和艺术 424

第五编 外国文学 432

第一章 欧洲文学(上) 432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 432

一 古希腊文学的一般概况 432

二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 438

第二节 中世纪文学 441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445

一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一般概况 445

二 莎士比亚及其悲剧《哈姆雷特》 452

一 英法两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般概况 457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中期英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57

二 巴尔扎克及其长篇小说《高老头》 462

第二章 欧洲文学(下) 467

第—节 俄苏文学概述 467

第二节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68

一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468

二 列夫·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473

第三节 苏联文学 478

一 苏联文学发展概况 478

二 高尔基和《母亲》 481

三 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487

一 概述 490

附节 美国文学 490

二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493

三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德莱赛和海明威 496

第三章 亚非文学 499

第一节 亚非文学概述 499

第二节 古代亚非文学 501

一 概况 501

二 两大史诗 504

第三节 中古亚非文学 507

一 概况 507

二 《一千零一夜》 510

一 概况 514

第四节 近代亚非文学 514

二 泰戈尔及其创作 516

第五节 现代亚非文学 522

一 概况 522

二 小林多喜二 523

第六编 文学理论 530

导言 530

第一章 文学的特征 534

第一节 形象 534

第二节 典型 536

一 文学典型的一般概念 536

二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538

三 典型人物的创造 540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特点 541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543

第二章 文学与社会 547

第一节 文学与时代 547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 549

第三节 文学与人民 551

第四节 作家与文学 553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558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58

第二节 题材和主题 559

一 题材 559

二 主题 561

第三节 人物和情节 562

一 情节与人物性格 562

三 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562

二 文学作品对情节的要求 563

第四节 结构 564

一 结构的概念 564

二 结构的一般原则 565

第四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568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一般概念 568

第二节 现实主义 569

第三节 浪漫主义 571

一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概念 5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573

二 革命的现实主义 575

第五章 欣赏与批评 578

第一节 文学欣赏 578

一 文学欣赏的涵义 578

二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 580

三 文学欣赏的过程 580

四 文学欣赏的意义 583

第二节 文学批评 584

一 文学批评的涵义 584

二 文学批评的标准 585

三 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586

附编 写作知识 590

导言 590

第一章 立意与选材 593

第一节 立意 593

第二节 选材 596

第二章 组织结构 599

第一节 段落和层次 599

第二节 过渡和照应 601

第三节 标题、开头、结尾 603

第三章 表达方式 607

第一节 叙述 607

第二节 描写 609

第三节 抒情 611

第四节 议论 612

第四章 几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614

第一节 消息 614

第二节 议论文 618

一 议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方法 618

二 思想评论与文艺评论 619

第三节 说明文 621

第四节 应用文 621

一 应用文的一般要求 621

二 调查报告 622

三 总结 6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