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野村稔著;全理其,何力译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3630647
  • 页数:5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刑法的基础理论、犯罪论、刑罚论,阐述了刑法的历史、刑法理论、罪数论、刑罚的意义等。
《刑法总论》目录
标签:总论 刑法

第一篇 刑法的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 1

一、刑法的意义 1

二、支撑刑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刑事法) 6

第二节 刑法学的意义 7

第二章 刑法的历史 8

第一节 德川幕府的刑罚法规的继承 8

第二节 新律纲领·改定律例 11

一、概述 11

二、新律纲领 11

三、改定律例 12

四、新律纲领·改定律例之后的方针 13

第三节 旧刑法 14

一、旧刑法的制定过程 14

1.近代刑法典的编纂方针 14

2.日本帝国刑法初案 16

3.日本刑法草案 18

4.日本刑法草案的审查 19

二、旧刑法的内容 20

第四节 现行刑法 21

一、现行刑法的制定过程 21

1.旧刑法修改的理由 21

2.旧刑法修改的过程(现行刑法的制定过程) 24

二、现行刑法的内容 26

三、现行刑法部分修改的经纬 27

四、刑法的修改 31

1.战前的刑法修改 31

2.战后的刑法修改 32

3.刑法的现代用语化 37

第三章 刑罚法规论 38

第一节 刑罚法规的构造与刑法规范的机能 38

一、刑罚法规的构造与刑法规范 38

二、刑法规范的机能 39

三、刑法规范的动态特征(动态论) 41

1.行为规范 41

2.制裁规范 43

3.裁判规范 43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 44

一、概述 44

1.意义 44

2.机能 45

二、沿革 46

三、内容 47

1.罪刑的法定 47

2.刑罚法规不溯及(事后法禁止)的原则 49

3.类推解释的禁止 49

第三节 刑罚法规(刑法)的法源 52

一、概述 52

二、成文法 53

1.法律 53

2.政令 53

3.条例 54

三、不成文法 55

1.习惯法 55

2.判例 56

第四节 刑法的效力 58

一、时间的效力 58

1.概述 58

2.根据犯罪后的法律变更刑罚(刑法6条的解释) 62

二、场所的效力 64

1.四个原则 64

2.现行刑法的立场 65

3.外国审判的效力 67

三、对人的效力 68

第四章 刑法理论 70

一、概述 70

二、主观主义的刑法理论 72

三、客观主义的刑法理论 73

四、本书的立场 74

第二篇 犯罪论 79

第一章 概述 79

第一节 犯罪的意义 79

一、犯罪的意义 79

二、犯罪的本质 80

三、犯罪的种类 81

1.自然犯·法定犯 81

2.亲告罪·非亲告罪 82

3.政治犯·普通犯 83

4.重罪·轻罪·违警罪 83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 84

一、各种犯罪论的体系 84

二、本书的立场 86

1.犯罪论体系的观点 86

2.行为论的体系 88

第三节 犯罪的构成要素 91

一、一般的构成要素 91

二、个别的构成要素 93

1.客观的要素 93

2.主观的要素 107

3.记述的要素、规范的要素 112

第四节 犯罪的类型 113

一、形式犯·实质犯 113

1.形式犯 113

2.实质犯 114

二、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 115

1.即成犯 115

2.状态犯 115

3.继续犯 115

三、自手犯 115

第二章 行为 117

第一节 行为概念的意义与机能 117

一、行为概念的机能 117

二、行为概念的性质 118

三、从机能的侧面看行为的概念 119

1.因果的行为论 119

2.目的的行为论 120

3.社会的行为论 121

4.本书的立场 122

第二节 作为行为要素的因果关系 125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125

1.因果关系的意义 125

2.因果关系的机能 126

3.条件关系和相当因果关系 127

二、因果关系的学说 129

1.条件说及其问题点 129

2.相当因果关系说 131

三、判例与因果关系 136

四、因果关系认定上的诸问题 138

1.条件关系的存否 138

2.疫学的因果关系 142

第三节 行为的形态(作为·不作为) 143

一、作为·不作为与身体运动 143

二、作为·不作为的意义 144

1.社会规范与作为·不作为 144

2.刑法规范与作为·不作为 145

三、作为犯·不作为犯的界限及事例 146

第三章 违法性 148

第一节 概述 148

一、违法性的意义 148

1.形式的违法性 148

2.实质的违法性 149

二、违法性的构造 154

1.主观的违法性论 154

2.客观的违法性论 154

3.本书的立场 155

三、违法性的要素 156

1.一般的违法要素 156

2.客体的违法要素·个别的违法要素 156

第二节 刑法规范与违法·合法性的判断 157

一、生活利益的保护 157

1.刑法规范的法益保护机能 157

2.生活利益保护的条件 158

二、刑法规范与违法·合法性的判断 158

1.违法性阻却的理论构造 158

2.各种刑法规范 159

3.各种刑法规范和法益状况 160

4.各种刑法规范与行为的价值·无价值判断 160

5.各种刑法规范与作为判断形式的违法二元论 161

第三节 行为本身的违法性与结果的违法性的内容 165

一、行为本身的违法性的内容 165

1.概述 165

2.故意犯、结果加重犯及过失犯 167

3.作为犯·不作为犯 187

二、结果的违法性的内容 200

第四节 行为本身的违法性与结果的违法性的关系 200

一、概述 200

1.违法评价的形态 200

2.肯定既遂犯违法性的要素 201

二、因果关系的错误 202

1.意义 202

2.学说的状况 202

三、事实的错误 205

1.意义 205

2.错误的形态 206

3.学说的状况 208

4.判例与事实的错误 218

第五节 容许(违法性阻却)事由 220

一、概述 220

1.意义 220

2.容许事由的类型 221

二、正当防卫 222

1.意义 222

2.要件 223

3.后果 232

4.特则——盗窃犯等防止法 233

5.防卫过当 234

6.假想防卫 238

7.假想防卫过当 241

三、紧急避险 246

1.意义 246

2.要件 247

3.后果 250

4.避险过当 251

5.假想避险 252

6.假想避险过当 252

四、自救行为 252

1.意义 252

2.要件 254

3.后果 255

五、基于法令的行为 255

1.意义 255

2.要件 255

3.后果 259

六、正当业务行为·一般的正当行为 259

1.意义 259

2.要件 260

3.一般的正当行为 263

4.后果 264

七、被害者的承诺 264

1.意义 264

2.要件 265

3.后果 267

八、安乐死·尊严死 267

1.意义 267

2.要件 268

3.尊严死 269

4.后果 269

第四章 责任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一、责任主义 270

1.意义和问题 270

2.责任的机能 273

二、责任的理论 274

1.概述 274

2.道义责任论·(规范责任论)·社会责任论 275

3.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 279

4.行为责任论·性格责任论·人格责任论 281

第二节 责任阻却·减少事由 283

一、概述 283

二、无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 284

1.责任能力的意义 284

2.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286

3.无责任能力 287

4.限定责任能力 291

5.部分责任能力 291

6.责任能力的存在时间 292

三、违法性的意识的不可能性 303

1.概述 303

2.违法性意识的意义 304

3.违法性的错误 306

四、期待不可能性——外部情况的异常性 314

1.意义 314

2.机能 316

3.判断标准 317

4.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320

5.判例 321

第五章 未遂犯 322

第一节 概述 322

一、意义 322

二、形态与处分 323

1.形态 323

2.处分 324

三、未遂概念的历史发展 324

四、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326

五、未遂犯的成立与否 327

1.过失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327

2.举动犯的未遂 328

3.不作为犯的未遂 328

第二节 未遂犯的要件 330

一、概述 330

二、实行的着手 330

1.意义 330

2.实行着手的标准 331

3.判例与实行的着手 334

4.本书的立场——折衷说 335

5.诸犯罪类型与实行的着手时期 338

三、不能犯 345

1.关于不能犯的学说·判例 345

2.本书的立场——具体的危险说 352

四、犯罪“尚未完成” 355

第三节 中止犯 356

一、意义 356

二、法的性质——刑的必要的减轻以及免除的根据 356

1.学说的状况 356

2.本书的立场 360

三、要件 361

1.着手未遂与实行未遂的区别 361

2.主观的要件 365

3.客观的要件 367

第四节 预备·阴谋 370

一、意义 370

二、预备罪的诸问题 372

1.预备罪的法律特征 372

2.预备罪的中止 373

3.预备罪的共犯 376

第六章 共犯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一、共犯的意义与分类 379

1.最广义的共犯——任意的共犯·必要的共犯 379

2.广义的共犯——共同正犯·教唆犯·从犯 379

3.狭义的共犯——教唆犯·从犯 380

二、必要的共犯 380

1.集团犯 381

2.对向犯 381

三、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382

1.自己责任原则与正犯·共犯概念 382

2.广义的正犯概念 383

3.(最)狭义的共犯——从犯 386

四、共犯的构造与本质 387

1.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 387

2.共犯独立性说·共犯从属性说 390

五、共犯的处罚根据 393

1.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诸学说 393

2.本书的立场 395

第二节 共同正犯 396

一、意义 396

二、要件 397

1.主观的要件 397

2.客观的要件 404

三、处分 410

第三节 间接正犯 411

一、意义——与教唆犯的区别 411

二、间接正犯成立的场合 413

1.利用完全欠缺刑法上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者 413

2.利用他人的无过失行为 413

3.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 414

三、利用有故意的他人为犯罪工具的场合 415

第四节 教唆犯 416

一、意义 416

二、要件 416

1.主观的要件 416

2.客观的要件 419

三、处分 421

四、诸问题 422

1.教唆者与正犯者的特征 422

2.间接教唆·再间接教唆 422

3.从犯的教唆 423

第五节 从犯 423

一、意义 423

二、要件 425

1.主观的要件 425

2.客观的要件 426

三、处分 430

四、问题 430

第六节 共犯的诸问题 431

一、共犯与身份 431

1.意义 431

2.刑法65条的解释 432

3.本书的立场 435

二、共犯的中止与脱离 437

1.共犯的中止未遂 437

2.共犯关系的脱离 439

三、共犯与错误 440

1.共犯的错误 440

2.共犯形式间的错误 443

第七章 罪数论 445

第一节 概述 445

一、意义 445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446

三、本来的一罪 448

1.单纯的一罪 448

2.法条竞合 448

3.包括的一罪 449

第二节 科刑上的一罪 455

一、概述 455

二、观念的竞合 456

1.意义 456

2.要件 456

3.处分 458

三、牵连犯 459

1.意义 459

2.要件 459

3.处分 460

四、问题 461

第三节 并合罪 462

一、意义 462

二、要件 463

三、处分 464

1.同时审判的场合 464

2.审判余罪的场合 466

3.遇到大赦的场合 466

第三篇 刑罚论 469

第一章 刑罚的意义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一、刑罚的意义 469

二、刑罚的本质 469

1.刑罚与责任 469

2.刑罚的实现过程与规范的非难的表现形态 470

第二节 刑罚权的实现过程 472

一、刑罚权的实现过程 472

二、与刑罚权的实现相关的事由 473

1.客观的处罚条件与处罚阻却事由 473

2.公诉权的消灭事由 473

3.刑罚执行权的消灭 474

4.刑的宣判效力的消灭 474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 474

一、主刑和附加刑 474

二、主刑的种类 475

1.死刑 475

2.惩役 476

3.监禁 476

4.罚金 476

5.拘役 477

6.罚款 477

三、附加刑 477

1.没收 477

2.追缴 479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480

第一节 概述 480

第二节 法定刑、处断刑和宣告刑 480

一、法定刑 480

1.意义 480

2.刑的轻重 481

二、处断刑 481

1.意义 481

2.累犯(再犯)加重 481

3.法律上的减轻 482

4.并合罪加重 483

5.酌量减刑 483

三、宣告刑 484

1.意义 484

2.刑的免除 484

3.量刑的标准 484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486

第一节 概述 486

一、死刑的执行方法·程序 486

1.执行方法 486

2.执行程序 486

二、自由刑的执行方法·程序·期间计算 487

1.执行方法 487

2.执行程序 487

3.期间计算 488

三、财产刑的执行方法 490

1.执行方法 490

2.劳役场留置的执行 491

第二节 缓刑 492

一、意义 492

二、要件 492

1.初次缓期执行的场合 492

2.再次缓期执行的场合 492

3.缓刑的内容 493

4.缓刑的取消 493

第三节 刑罚执行的减轻和免除 494

一、在外国受过确定审判的场合 494

二、刑的时效终了的场合 495

1.意义 495

2.时效期间 495

3.时效的停止·中断 495

三、根据恩赦法减免的场合 495

1.刑的执行的减轻 495

2.刑的执行的免除 496

第四节 假释(暂时出狱、暂时出场) 496

一、意义 496

二、暂时出狱 496

1.要件 496

2.程序和内容 496

3.取消 497

三、暂时出场 497

第四章 刑罚权的消灭·复权 498

第一节 刑罚权的消灭 498

一、意义 498

二、根据恩赦法的刑罚权的消灭 499

1.意义 499

2.内容·形态 499

第二节 复权 500

一、意义 500

二、根据恩赦法的复权 500

三、法律上的复权(刑的消灭) 501

第五章 有关少年法中的特别规定 502

1.概说 502

2.移送检察官的限制 502

3.死刑·无期刑的缓和 502

4.相对的不定期刑 502

5.徒刑、监禁的执行场所 502

6.关于假释的特别规定 503

7.改变刑种的限制 503

第六章 保安处分 504

一、概述 504

二、现行法中有关类似保安处分功能的处分 504

1.带有剥夺自由的处分 504

2.不带有剥夺自由的处分 505

3.对团体的规制处分 505

三、刑法修改与保安处分 506

事项·人名索引 507

判例索引 541

译后记 5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