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五峰县志
五峰县志

五峰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7407071
  • 页数:67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陶庵梦忆下一篇:北京老天桥
《五峰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卷一 建置沿革 33

一 县境 33

(一) 县域 33

(二) 沿革 33

二 行政区划 34

(一) 晚清时期区划 34

(二) 民国时期区划 34

(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区划 34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35

三 县城 县属镇 42

(一) 五峰镇 42

(一) 仁和坪镇 43

(二) 长乐坪镇 43

四 区镇 43

(二) 渔洋关镇 43

(三) 长茂司镇 44

(四) 傅家堰镇 44

(五) 湾潭镇 44

(六) 蒿坪区 45

(七) 白鹿庄区 45

(八) 水浕司区 45

(九) 牛庄区 45

卷二 自然环境 47

一 地质 47

(一) 地层 47

(二) 构造 50

(一) 特征 51

二 地貌 51

(二) 山峰 52

(三) 溶洞 53

三 水文 56

(一) 地表水 56

(二) 地下水 57

四 气候 物候 57

(一) 气候特征 57

(二) 气候要素 58

(三) 灾害性天气 69

(四) 天气谚语 72

(五) 物候 74

五 土壤 植被 75

(一) 土壤 75

(二) 植被 76

六 自然资源 78

(一) 土地资源 78

(二) 矿产资源 78

(三) 水资源 80

(四) 生物资源 81

(五) 旅游资源 82

七 自然灾害 83

(一) 旱灾 83

(二) 山洪、涝渍 83

(三) 大风、冰雹 85

(四) 冰冻 86

(五) 虫害 86

(六) 崩山 86

一 晚期时期 87

二 民国时期 87

晚清、民国时期人口 87

卷三 人口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 88

一 人口变化 88

二 人口分布 89

(一) 人口密度 89

(二) 镇区分布 90

(三) 自然区域分布 90

(四) 姓氏分布 91

三 人口构成 91

(一) 民族构成 91

(二) 性别构成 92

(三) 年龄构成 93

(四) 文化构成 94

(七) 婚姻状况与家庭结构 95

(六) 劳动人口构成 95

(五) 职业构成 95

(八) 残疾人情况 96

四 人口生育 96

(一) 宣传教育和生育政策 96

(二) 节育措施 97

(三) 善后安置 97

(四) 独生子女奖励 97

(五) 计划外生育处罚 97

卷四 民族 100

一 民族源流 100

(一) 土家族 100

(二) 汉族 100

二 土司时期社会状况 101

(一) 容美东疆 101

(二) 体制沿革 101

(三) 宗法权势 102

(四) 制奴刑律 103

(五) 兵事使役 103

(六) 治学要略 103

(七) 经济简况 104

三 土司制度的废黜 104

(一) 改土原委 104

(二) 长乐史略 105

四 民族关系 106

五 民族习俗 108

六 民族区域自治 109

(一) 前期准备 109

(二) 自治县的建立 110

(三) 各项民族政策实施 111

(四) 民族立法 112

一 土地所有制 115

晚清、民国时期农业 115

卷五 农业 115

二 生产条件 116

(一) 耕地 116

(二) 劳动力 116

(三) 畜力 117

(四) 工具 117

(五) 农田水利 117

三 粮油生产 117

(一) 粮油生产 117

(二) 耕作制度及种植技术 119

四 土特产 119

(一) 茶、烟、麻 119

(二) 中药材 119

(二) 畜禽疫病防治 120

(一) 畜禽养殖 120

五 养殖业 120

(三) 其他 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 121

一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122

(一) 土地改革 122

(二) 农业合作化 122

(三) 人民公社 123

(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 124

二 生产条件 125

(一) 耕地 125

(二) 劳动力 126

(三) 畜力 126

(四) 农机具 126

(五)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概况 128

(三) 中西北部低中山区 131

(四) 西南部高山区 131

三 农业区划 131

(二) 东部中山区 131

(一) 东南低山区 131

四 粮油作物 132

(一) 概况 132

(二) 粮食作物 132

(三) 油料作物 134

五 经济作物 135

(一) 茶叶 135

(二) 药材 137

(三) 烟叶 141

(四) 其他特产 142

(一) 耕作制度 143

(二) 粮油品种及推广 143

六 种植技术 143

(三) 作物栽培 145

(四) 肥料 146

(五) 植物保护 146

(六) 人工降雨 147

七 养殖业 147

(一) 饲草资源 147

(二) 饲料资源 147

(三) 禽畜养殖 147

(四) 其他养殖业 149

(五) 牲畜品种改良 150

(六) 疫病防治 150

(一) 管理机构 151

(二) 管理内容 151

八 农业经济管理 151

(三) 收益分配 153

九 农业机构 156

卷六 林业 157

晚清、民国时期林业 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林业 158

一 林业资源 158

(一) 林木类别 158

(二) 林副产品 162

(三) 森林分布 162

(四) 林间动物 164

二 山林权属 164

(一) 林权变更 164

(二) 国有山林及国营林场 165

(三) 社队林场 166

(一) 采种育苗 167

(二) 植树造林 167

三 营林生产 167

四 木材经营 168

(一) 采伐运输 168

(二) 木材经营 169

五 林业科研 169

六 森林保护 169

(一) 林政管理 169

(二) 护林防火 170

(三) 病虫害防治 170

七 林业机构 171

一 小水电 173

二 铁、铜器制造 173

三 制茶 173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 173

卷七 工业 173

四 造纸 174

五 制陶 175

六 榨油 酿酒 175

七 石印 175

八 其他工业 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 176

一 概况 176

二 电力工业 181

(一) 火力发电 181

(二) 水力发电 181

(三) 主要电站和输变电简介 183

(四) 电业管理 184

三 燃料化学工业 186

(一) 煤炭 186

四 冶金工业 187

(二) 硫磺 187

五 机械制造工业 188

(一) 茶机制造 188

(二) 农具制造 188

(三) 农机制造 188

六 建材工业 189

(一) 水泥 189

(二) 砖瓦 189

(三) 水泥制品 189

四 制茶工业 189

(一) 茶叶初制 189

(二) 茶叶精制 190

八 食品工业 190

(一) 粮油加工 190

(二) 副食品加工 190

九 木材加工 191

(三) 酿酒 191

十 其他工业 192

(一) 印刷 192

(二) 造纸 192

(三) 制陶 193

(四) 缝纫 193

(五) 棕篾制品 193

(六) 烟花鞭炮 194

(七) 烟草制品 194

(八) 造船厂 194

卷八 乡镇企业 195

一 发展概况 195

二 行业结构 196

(一) 农业企业 196

(二) 工业企业 197

(三) 建筑业 198

(五) 交通运输业 199

(四) 商业、服务业 199

三 企业形式 200

(一) 集体所有制企业 200

(二) 私人所有制企业 200

四 经营管理 201

(一) 机构 201

(二) 经营 201

(三) 资金 202

(四) 生产管理 202

(五) 财务管理 202

一 驿道 203

(一) 驮运道 203

二 大道 203

晚清、民国时期交通 203

卷九 交通 203

(二) 人行道 204

(三) 公路 206

三 桥梁 渡口 206

(一) 桥梁 206

(二) 渡口、滩头 207

四、运输 207

(一) 载运工具 207

(二) 运输方式 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交通 208

一 交通线路与建设 210

(一) 水路 210

(二) 大道 210

(三) 公路 210

(一) 公路桥 216

二 桥梁 隧道 216

(三) 隧道 217

三 运输 217

(一) 人力运输 217

(二) 畜力运输 217

(二) 人行桥 217

(三) 汽车运输 218

(四) 拖拉机运输 220

(五) 其他运输 220

(六) 装卸搬运 221

四 交通管理 221

(一) 管理机构 221

(二) 公路运输管理 221

(五) 民工建勤 222

(六) 交通监理 222

(四) 运输调度 222

(三) 路政维护 222

卷十 邮电 225

晚清时期邮政 225

民国时期邮电 225

一 邮电机构 225

(一) 邮局 225

(二) 电报局 226

二 邮电业务 226

(一) 邮路 226

(二) 电话 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邮电 227

一 邮电机构 227

(一) 网路 229

(二) 函件、包裹、汇兑、报刊 229

二 邮政 229

(三) 邮政编码 230

三 电信 230

(一) 电报 230

(二) 电话 231

卷十一 城乡建设 233

晚清、民国时期城乡建设 233

一 县城 233

二 古镇及民舍 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乡建设 234

一 县城建设 235

(一) 街房路桥 235

(二) 公用事业 237

二 区镇建设 238

(一) 集镇建设 238

(二) 乡村建设 239

三 建筑 240

(一) 建筑队伍 240

(二) 建筑技术 241

四 环境保护 241

(一) 污染 241

(二) 治理 241

卷十二 财政 税收 243

民国时期财政 243

一 财税收入 243

(一) 各类赋税 243

(二) 地方摊派 245

二 财政支出 245

三 财政管理 246

(一) 机构 246

(一) 农业税 247

一 收入 247

(二) 管理 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 247

(二) 农业特产税 248

(三) 工商各税 248

(四) 企业收入 251

(五) 补助收入 253

(六) 债务收入 253

(七) 其他收入 253

二 支出 254

(一) 预算内 254

(二) 预算外 257

三 财税管理 258

(一) 财政管理 258

(二) 税务管理 262

一 金融机构与业务 265

(一) 湖北省银行渔洋关办事处 265

民国时期金融 265

卷十三 金融 265

(二) 五峰县银行 266

(三) 合作金库 266

(四) 信用合作社 266

二 货币 267

(一) 金属货币 267

(二) 纸币 267

(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 267

(四) 市票 268

三 民间借贷 268

(一) 左借 268

(二) 高利贷 268

(一) 中国人民银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支行 269

一 金融机构 269

(三) 约会 2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 269

(二) 专业银行 270

(三)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支公司 271

(四)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社 271

二 人民币流通与管理 273

(一) 人民币发放 273

(二) 货币流通 273

(三) 金银管理 275

(四) 现金管理 275

(五) 财务管理 276

(六) 记帐方法 276

三 存款 276

(一) 单位存款 276

(二) 城乡储蓄 277

(一)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78

四 贷款 278

(二) 工商信贷类别 279

(三) 流动资金贷款 279

(四) 中短期设备贷款 281

(五) 一般农业贷款 282

(六) 旧贷清理豁免 284

五 信用社业务 284

(一) 组织存款 284

(二) 贷款 285

(三) 代理业务 287

(四) 盈亏 287

(五) 整顿与改革 287

六 基本建设拨款及贷款 288

(一) 基本建设拨款 288

(三) 施工企业管理 290

(二) 审查工程预决算 290

(四) 自筹基建资金管理 291

(五) 固定资产贷款 291

七 转帐结算 291

八 保险 292

(一) 保险种类 292

(二) 保险收入 292

(三) 保险理赔 292

九 代理业务 293

(一) 国债发行与兑付 293

(二) 代理金库 293

(三) 退赔期票发行、兑付 293

(四) 农业拨款监督 293

(六) 信托业务 294

(五) 建行代征建筑税款 294

卷十四 商业 295

晚清、民国时期商业 295

一 市场 295

(一) 渔洋关 295

(二) 城关 295

(三) 乡村 296

二 行业贸易 296

(一) 土特产品 296

(二) 猪羊禽蛋 297

(三) 布疋 297

(四) 副食 297

(五) 杂货 297

(六) 医药 297

(七) 烟土 297

三 商品物价 298

四 商会 300

五 合作社 300

(一) 县合作社联社 300

(二) 合作社资金 301

(三) 合作社经营 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商业 302

一 城乡市场 302

(一) 社会贸易 302

(二) 集市贸易 304

二 商业经济结构 304

(一) 国营商业 304

(二) 供销合作商业 306

(一) 粮油经营 308

三 商品购销 308

(四) 私营商业 308

(三) 集体商业 308

(二) 生产资料销售 313

(三) 农副产品购销 315

(四) 工业消费品购销 317

四 饮食服务 320

(一) 饮食业 320

(二) 服务业 320

五 对外贸易 320

(一) 外贸商品 320

(二) 外贸业务 321

六 经营管理 322

(一) 国营商业管理 322

(二) 供销社系统管理 322

(二) 管理体制 325

(一) 管理内容 325

一 计划管理 325

卷十五 经济管理 325

(三) 计划编制 326

(四) 经济发展速度 327

二 劳动工资管理 328

(一) 工资 328

(二) 奖金及补贴 331

三 计量管理 331

(一) 计量工具 331

(二) 计量管理 332

附:民国时期计量 332

四 工商管理 333

(一)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33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3

(三) 工商行政管理 333

(一) 管理机构 335

五 物价管理 335

(二) 管理种类 336

(三) 物价监督 336

(四) 物价变动 336

(五) 地产工业品价格 340

(六) 蔬菜价格 341

(七) 商品比价 341

附:统一商品标价签目录 343

卷十六 政党社团 345

民国时期政党社团 345

一 中国共产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 345

(一) 机构沿革 345

(二) 县党代会和“五县”党代会 346

(三) 主要活动 347

(五) 统一战线工作 349

(四) 中国民主建国团 349

二 中国国民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 350

(一) 组织沿革 350

(二) 县党代会 350

(三) 主要活动 351

(四) 三民主义青年团五峰分团 352

三 中国青年党在五峰县的组织 352

四 社会团体 353

(一) 农民组织 353

(二) 妇女组织 353

(三) 青少年组织 354

(四) 商会 354

(一) 组织建设 355

一 中国共产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 3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党社团 355

(二) 县党代会 357

(三) 县委中心工作 362

(四) 纪律检查 370

(五) 统一战线工作 372

二 人民政协五峰县委员会 373

(一) 历届历次会议 374

(二) 工作机构 376

(三) 主要活动 376

三 社会团体 377

(一) 工会 377

(二) 农会 379

(三) 妇联 380

(四) 共青团 382

(六) 工商业联合会 383

(五) 少先队 383

卷十七 政权 385

晚清、民国时期地方政权 385

一 县署 385

二 县知事公署 县政府 385

三 县参议会 387

四 苏维埃政府 388

(一) 组织建设 388

(二) 土地革命 391

(三) 拥军优属 391

(四) 对敌斗争 391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政权 392

一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93

(一) 代表产生 393

(二) 历届历次会议 393

(一) 代表选举 394

(三) 常务委员会 394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 394

(二) 历届历次会议 395

(三)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398

三 县人民政府 400

(一) 机构设置 400

(二) 综合政务 404

四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413

(一) 县人民检察院 413

(二) 县人民法院 414

卷十八 司法 415

民国时期司法 415

一 警察 415

二 检察 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司法 416

一 人民公安 416

三 审判 416

(一) 镇压反革命 417

(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 418

(三) 打击刑事犯罪 418

(四) 看守、劳改 419

(五) 治安管理 419

(六) 消防 420

二 人民检察 420

(一) 刑事检察 421

(二) 法纪检察 421

(三) 经济检察 421

(四) 监所检察 421

三 人民审判 422

(一) 审判制度 422

(四) 经济审判 423

(五) 申诉复查 423

(二) 刑事审判 423

(三) 民事审判 423

四 司法行政 424

(一) 法制宣传 424

(二) 律师、公证 424

(三) 人民调解 425

卷十九 军事 427

晚清时期军事 427

一 建制 427

二 战事 428

(一) 白莲教起义 428

(二) 哥弟会灭洋斗争 428

(二) 抽丁制 429

(一) 募兵制 429

民国时期军事 429

一 兵役 429

(三) 志愿兵役制 430

二 地方武装 430

(一) 地方民团 430

(二) 国民党地方武装 431

(三) 共产党地方武装 431

三 驻军 432

(一) 军阀队伍 432

(二) 国民党队伍 432

(三) 中国工农红军和解放军 433

四 战事 433

(一) 土地革命时期 433

(二) 抗日战争时期 434

(三) 解放战争时期 435

(一) 兵役机构 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 436

一 兵役制度 436

(二) 现役征集 437

(三) 预备役登记 437

二 地方武装 437

三 民兵 439

(一) 组织建设 439

(二) 政治教育 439

(三) 军事训练 440

(四) 武装管理 440

(五) 勤务 441

四 战事及剿匪 442

(一) 战事 442

(二) 剿匪 442

(二) 私塾 445

(一) 书院 445

晚清时期教育 445

卷二十 教育 445

一 各类学校 445

(三) 义学 446

(四) 族学 446

(五) 小学堂 446

(六) 初级师范学堂 446

(七) 初等农业学堂 447

二 教育管理 447

(一) 机构沿革 447

(二) 教育经费 447

民国时期教育 448

一 初等教育 448

(一) 公立小学 448

(四) 学制及课程 449

(二) 族立、私立小学 449

(三) 私塾 449

二 中等教育 450

(一) 普通中学 450

(二) 师范学校 450

(三) 农业学校 451

三 民众学校 451

学校简介 451

四 教育管理 451

(一) 机构沿革 451

(二) 师资培训 452

(三) 教育经费 4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 454

二 初等教育 455

(一) 发展概况 455

一 幼儿教育 455

(二) 学制与课程设置 456

五峰实验小学简介 457

三 中等教育 459

(一) 普通中学 459

五峰一中简介 460

(二) 师范学校 463

(三) 农、职业学校 464

四 成人教育 466

(一) 农民教育 466

(二) 工人教育 467

(三) 干部教育 467

五 教育管理 468

(一) 行政管理机构 468

(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68

(四) 广播电视教育 468

(二) 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 469

(三) 教学改革 469

(四) 办学条件 470

六 教师队伍 471

(一) 发展概况 471

(二) 教师待遇 476

(三) 师资培训 477

七 教育经费 478

(一) 经费来源与支出 478

(二) 经费管理 481

卷二十一 科技 483

晚清、民国时期科技 4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技 483

(四) 协会、学会 484

(三) 农村科技示范网络 484

(二) 科技服务机构 484

(一) 管理机构 484

一 科技机构 484

二 科学研究 485

(一) 科研单位 485

(二) 科技成果 486

三 科技普及 488

(一) 科普宣传 488

(二) 科技培训 489

(三) 科技情报 489

(四) 科技咨询 489

(五) 技术推广 489

主要推广普及技术 490

四 科技管理 492

(一) 计划管理 492

(三) 经费管理 493

(二) 成果管理 493

(四) 人才管理 494

卷二十二 新闻 495

民国时期新闻 495

一 报纸 495

二 刊物 4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 495

一 广播 496

(一) 机构 496

(二) 设施 496

(三) 经费及技术培训 497

(四) 节目制作 498

二 报纸及通讯工作 500

(一) 《五峰报》 500

(二) 通讯工作 500

(一) 设施 501

三 电视 501

(二) 节目制作 502

卷二十三 文化艺术 503

晚清时期文化艺术 503

一 管理机构 503

二 诗文创作及民间文艺 503

(一) 诗文创作 503

(二) 民间文艺 503

(三) 剧种剧班 507

民国时期文化艺术 508

一 机构沿革 508

二 世间文艺 508

三 国统区文化 509

四 革命根据地文艺宣传 509

(一) 县级文化管理部门 514

(二) 文化馆、站 514

一 机构设施及主要工作 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 514

(三) 剧团 515

(四) 图书馆、室 515

(五) 书店 516

(六) 电影院、队 516

(七) 文物管理所 517

二 群众文化活动 517

三 文学艺术 520

(一) 戏曲 520

(二) 民间文艺 521

(三) 民间故事家刘德培 523

(四) 文艺创作 524

(二) 民族文物 533

四 文物 533

(一) 历史文物 533

(三) 遗址、遗迹 534

五 以文补文活动 534

卷二十四 卫生 535

晚清、民国时期医疗卫生 535

一 中医中药 535

(一) 中医 535

(二) 中药 535

二 医疗设施 536

(一) 卫生院 536

(二) 设施 536

(三) 防疫 536

(四) 公共卫生 536

一 卫生防疫 537

(一) 机构设施 537

(五) 疾病流行 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医疗卫生 537

(二) 爱国卫生运动 538

(三) 传染病 539

(四) 地方病 543

(五) 寄生虫病 543

(六) 其他疾病查治 544

二 县级医疗 544

(一) 县人民医院 544

(二) 县中医医院 545

(三) 麻风病医院 545

(四) 医疗设备 545

(一) 区(镇)卫生院 546

三 农村医疗 546

(六) 中西结合 546

(五) 医疗技术 546

(二) 中医联合诊所 549

(三) 乡卫生所 549

(四) 村卫生室 550

(五) 设备与技术 550

四 医疗制度 551

(一) 公费医疗 551

(二) 医疗费减免 551

(三) 劳保医疗 551

(四) 支边援外 551

(五) 巡回医疗 551

(三) 在职函授 552

(二) 中医带徒 552

(一) 学校教育 552

五 医学教育 552

(四) 离职进修 553

六 医学科研 553

(一) 宫颈癌防治研究 553

(二) 肺吸虫病研究 554

七 妇幼保健 554

(一) 机构设施 554

(二) 妇女保健 555

(三) 儿童保健 555

(四) 新法接生 555

(五)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556

八 药政管理 556

(一) 药政与药检 556

(二) 中草药资源普查 557

二 学校体育 559

一 机构与设施 559

卷二十五 体育 559

晚清、民国时期体育 559

三 群众体育 560

(一) 城镇体育 560

(二) 民间体育 5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 561

一 机构与设施 561

(一) 行政机构 561

(二) 业余体校 561

(三) 老年人体育协会 562

(四) 设施与经费 562

二 学校体育 563

(一) 幼儿园体育 563

(二) 中小学体育 563

(二) 民间传统体育 565

三 群众体育 565

(一) 职工体育 565

四 体育竞赛与人才输送 567

(一) 县办竞赛 567

(二) 参加地区竞赛 567

(三) 参加省级和全国竞赛 570

(四) 人才输送 572

卷二十六 人民生活 573

晚清时期人民生活 573

民国时期人民生活 573

一 农民生活 574

二 地主生活 574

三 职员生活 5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 575

一 农民生活 576

二 职工生活 578

一 生产习俗 581

(一) 农事 581

卷二十七 民俗 581

(二) 捕鱼 582

(三) 围猎 582

二 生活习俗 583

(一) 饮食 583

(二) 筵会 583

(三) 服饰 584

(四) 房舍 585

三 岁时习俗 585

(一) 春节 585

(二) 清明 585

(三) 端午 585

(四) 月半 585

(六) 除夕 586

(五) 中秋 586

四 礼仪习俗 588

(一) 婚姻 588

(二) 生育 589

(三) 寿诞 589

(四) 丧葬 589

五 宗教信仰 禁忌 帮会 590

(一) 宗教信仰 590

(二) 禁忌 591

(三) 帮会 591

六 新风尚 591

附:奇闻异事 592

卷二十八 方言 595

一 语音 595

(一) 声母 595

(二) 韵母 596

(三) 声调 598

(四) 音节 599

二 词汇 609

(一) 方言基本词 609

(二) 俗语、谚语、歇后语 624

(三) 土家语 631

三 语法 632

(一) “连直”结构 632

(二) “××声”(或“生”)结构 632

(三) 省补语结构 632

(八) 把“××啊它”结构 633

(七) 补语提前句式 633

(六) “直×的(地)”结构 633

(五) “A地A地B”结构 633

(四) “×起得”或“×到得”结构 633

(九) 短语反复 634

(十) “哒”字结构 634

卷二十九 人物 635

一 人物传略 635

李焕春 635

田泰斗 635

向虚廷 636

田飞凤 636

田道生 637

邓宗禹 638

唐清和 638

唐笃实 639

郭文雅 640

杨善成 640

覃章元 641

李凤春 641

汪沛然 641

陈茂华 642

张正宽 643

郭宏春 643

张柏鹏 643

吴平阶 644

叶迪 炜焜 李金年 644

熊升陔 645

郭继南 646

熊传洪 646

周登华 647

李襄善 647

姜思发 647

杨义千 648

向述荣 648

邬国贤 648

向光振 649

赵善卿 649

郭章文 650

附: 650

孙俊峰 650

骆存之 651

苟大朗 652

唐定川 652

胡仁凯 652

郑顺臣 652

田宏秀 652

(一) 革命烈士 652

二 人物录 652

吴金山 652

李昌明 653

涂立书 653

胡应炳 653

龙海门 653

殷士美 653

李万胜 653

蹇中菊 653

傅单林 654

唐友英 654

褚瑞庭 654

徐合之 654

涂子西 654

戴建堂 654

吴厚成 654

倪晓白 655

雷菊 655

王美山 655

蹇玉文 655

向文山 655

赵方阶 656

王化山 656

田奎元 656

施大法 656

胡应朗 656

张德宪 656

姚栋成 657

张东明 657

杨郭吾 657

易发琛 657

关华 657

黄绪正 657

杨志先 657

(二) 其他人物 658

樊高升 658

冷德干 658

樊孝花 658

陈师傅 658

樊竹卿 658

樊希壁 黄足三 658

覃正藻 658

李炳莲 658

吴东升 658

汤义华 659

谢道春 659

王贤姑 659

阮本之 659

唐西泽 659

雷纯龙 659

李先进 659

董立陶 659

郭文诗 660

姚协和 660

向光选 660

卷末 附录 661

百顺桥碑文 661

汉土疆界碑文 662

《长乐县志》序 664

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批复》 665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666

“七五”时期五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673

编后记 6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